資源簡介 《人的性別遺傳》教學案例一、教案背景1、面對學生:八年級2、學科:生物3、課時:1課時二、教材分析1、地位與作用《人的性別遺傳》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四節的內容,是比較特殊的一節,也是學生感興趣的一節課,是本章不可缺少的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在前面學習了“人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以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等知識后進一步的深入,讓學生了解人的性別遺傳,同時科學地理解生男生女的奧秘,正確地對待生男生女的問題,為以后生兒育女,摒棄重男輕女的舊觀念打下堅實的基礎。2、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2)能說出男女體細胞及生殖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和性染色體的類型及數目。(3)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2、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男、女染色體排序圖,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模擬實驗,培養學生記錄、統計、分析數據的能力。(3)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表達、合作能力。3、情感目標(1)通過調查和模擬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能夠對性別歧視現象作出正確的評價。(3)了解性別比例失調對社會和國家潛在的危害。3、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①學生通過分析男女染色體排序圖,闡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②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2)教學難點:①從實踐和理論等方面論證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②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了解了人的生殖過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規律。有了這些知識作基礎,本節課把重點定在闡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是順理成章的。另外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比較嚴重,把生男生女的責任全歸咎于女性,導致許多悲劇的發生。所以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生男生女的道理。同時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三、教法與學法“面向全體初中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既是課程和教材改革的理念,也是指導教學實施的基本理念,本節課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問題驅動導學法”,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去觀察圖片;模擬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完成圖解,并借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實這種教學方法也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使他們學會如何去觀察、實驗、調查,并通過分析歸納,解決問題。(一)小品引入,激發興趣【教學活動】師:播放動漫小品《產房門前》師:1、生男還是生女責任在誰?2、人的性別差異是由什么來決定的?【教學意圖】“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用小品中男女對話來引入新課,學生特別感興趣,同時小品中幽默的富有哲理的語言把學生積極的情緒調動起來,為下面內容的學習打下情感基礎。(二)師生互動、探究新課【教學活動】探究男女性染色體的差別。活動一:觀察整理后的男、女成對染色體排序圖。【小組討論】(1)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對染色體中,哪一對被稱為性染色體?(2)兩圖中,哪幅圖顯示的是男性的染色體?哪幅是女性的染色體?男性和女性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怎樣?(3)圖中哪條染色體是Y染色體?它與X染色體在形態上的主要區別是什么?(4)想一想,就性染色體來說,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細胞中,應該有幾條性染色體?男性有幾種精子,女性有幾種卵細胞?【得出結論】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體細胞內的性染色體是成對的,精子和卵細胞內只有一條性染色體。)【板書整理】(1)男女體細胞染色體表示方法:男:22對(常染色體)+XY(一對性染色體);女:22對(常染色體)+XX(一對性染色體);(2)生殖細胞性染色體:精子(2種):含X性染色體的或含Y性染色體的。卵細胞(1種):含X染色體的。【教學意圖】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思維發生碰撞;更好地暴露問題;并帶動后進生參與的熱情。對于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性染色體數目,學生比較混亂,通過板書和做筆記,使學生一目了然,能更好地區分,為學習下面的知識作鋪墊。2、探究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師:(1)人體的生長發育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指什么呢?(2)描述受精的過程。(3)從理論上講:在男性排出的上億個精子中含X染色體和含有Y染色體的精子數量相同,那么含有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機會,各占%,。【過渡設疑】含有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既然如此,那么,生男還是生女的機會是否也均等呢?下面我們通過模擬《隨機受精過程》的實驗,去探究生男生女的機率。【教學意圖】通過視頻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過程。為下面的模擬實驗打下基礎。活動二:模擬實驗模擬隨機受精的過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機率實驗規則:(1)一盒子裝有黑圍棋代表的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30粒);另一盒子裝有黑圍棋代表含X染色體的精子(30粒)、白圍棋代表含Y染色體的精子(30粒),二種精子的數量是相等。(2)四人一組,每次分別從兩盒子中摸取一粒圍棋,將它們放在一起,都是黑的代表生女,黑白的代表生男,每次摸完后要放回去。每組共摸取10次。并進行記錄,填在下列表中。表1每組10次出現的男女比例(在相應格打√)組別性別12345678910總數比例男女次數性別12345678910總數男女【小組匯報結果,得出結論】男女比例接近1:1,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教學意圖】1、在小組匯報表格1的男女的總數時,出現男女比例相差太大,老師趁機設計懸念。2、讓學生在實驗中寓樂于學。通過模擬隨機受精的過程,得到真實的數據,為下面的分析歸納提供有力的證據。活動三:完成P38頁課本中生男生女圖解。師:【設疑提問】在一個地區或國家,男女性別比例大致是1:1,而在一個多子女家庭中,男女比例不是1:1的情形也很多。請你運用本節所學知識,對此作出合理解釋?生:【分析圖解】【個別提問、歸納小結】圖中很直觀地看到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從理論上證明了生男生女的機會是均等的。師:【過渡提問】現實生活中,男女性別比例也會是均衡嗎?【教學意圖】1、本題目讓學生明白調查人數越多,生男生女的機率越接近1:1。2、通過填圖,使學生掌握男女性別決定的方式,并從理論上了解生男生女的奧秘。正確看待生男生女問題:師:【展示表格】近幾次我國人口普查,男女性別比例如下:師:(1)為什么會出現男女比例失衡的現象?(2)男女比例失調會帶來什么后果?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學意圖】通過調查,讓學生從生活中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并能正確對待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樹立男女平等的意識。【教學意圖】通過視頻播放,讓學生了解一個國家男女比例失衡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更加確立男女平等和正確的生育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三)歸納小結、暢談收獲(3min)生:1、歸納知識點。2、談談本節課收獲。【教學意圖】通過歸納,形成系統的知識。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7min)作業:關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不合理現象,能主動去分析原因。并運用所學的知識,教育身邊的人們,要摒棄重男輕女的舊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教學反思: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四節的主題是“人的性別遺傳”,這是一節很好的內容,雖然它并不是第二章的重點,也不是第二章的難點,但它直接與人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學生們可以有話可講。另外,學生們已進入青春期,性發育也已經開始了,他們也開始關心起性和性別之類的話題了。所以,這一節的內容,能很好地為學生釋疑解難,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這就為課堂探究活動的開展創造了較好的先決條件。因此本節課我做了以下安排:?首先,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其次,直觀的展示“男女染色體排序圖”,完成討論,明確男女染色體的區別。??接著,通過分析男女生殖細胞染色體的差別,用圍棋子模擬探究實驗,從理論上了解生男生女的理論比例為1:1。再展示“全國六次人口普查”調查結果,學生可得出現實生活中男女的比例并不是1:1,學生在關注社會的基礎上可提出質疑:人口比例失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此就可安排學生通過思考、交流,了解性別比例正常的重要性。這節課總體來說,采用“問題—探究”的自主學習模式,教學效果比較好。一節課在觀察、探究分析、模擬操作、嘗試、交流合作等活動過程中,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也營造了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本節課存在不足之處:核心概念的建構還不盡如人意,教學活動的銜接還不夠流暢,教學細節的把握還不夠靈活。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更要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學生的角度備好學生,備好教法,將抽象問題更應該具體化,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