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復習課基本信息章節、課題名稱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材位置七年級上冊授課時數1課時1.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2、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及食物鏈與食物網。3、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4、了解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教學內容分析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圈、生物與環境、生態系統的內容,內容較多,又互為基礎、環環相扣,應從生物的共同特征開始,通過比較,對生物的基本特征進行歸納和概括。再從生物圈的范圍及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開始、進行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及食物鏈與食物網的關系。再通過食物鏈了解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知識結構框架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對象分析1.知識基礎:初二學生在學習了整個初中生物教材后,回顧頭來復習第一單元生物與生物圈的內容,內容不生疏,但內容遺忙率較高,需要從最基礎的概念學起,然后安排輔助了解內容相關的練習題,幫助學生疏理知識點,然后在此基礎上最提高。2.能力基礎:初二學生這個年齡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但這個能力要在教師的誘導下進行的,復習課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才能進行,本單元在生態系統中內容可以組織一定的題型來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3.心理特點:初中學生是由經驗型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抽象思維的形成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所以需要老師誘導學生充分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培養學生建立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單元中所提到的生態知識或環境與生物的關系學生在前面學習過程中,所以可以采取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學目標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2、了解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條件3、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及與其食物鏈與食物網4、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5、了解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2.能力目標:2.1通過對已學知識的疏理、學會歸納總結知識網絡的方法。2.2通過典型題目的講解、提高學生的解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3.1、認同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觀點教學重點和難點項目內容解決措施教學重點1.生物的共同特征。2.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3、生態系統的組成及自動調節能力1.通過讓學生自學復習資料,通過實例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2.通過對已學內容的分析、歸納總結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實例3、通過復習回顧獲得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教學難點1.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限的。1.通過教師提供的實例練習進行解決。2.復習資料中相關實例題進行解決。教學策略教學策略的簡要闡述本節主要采用按“預學環節→研學環節→驗學環節”三個學習環節來組織課堂的教學策略,其中,課堂前階段的預學環節包括定標導學和預習導學兩個步驟。研學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出的疑惑問題進行精講。驗學環節穿插在精講部分解決。教學過程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設計意圖、依據一、復習生命的起源?1.米勒的實驗說明了生命起源從______到________是完全能夠實現的2.原始生命是在_________中形成的3.提問:今天形形色色的生命是怎么進化而來的?1、復習相關內容2、要求:小組對相關內容進行競答。1、讓學生在復習原始生命起源的知識基礎上引發對現在形形色色的生命是怎么進化而來的推測。2、引起興趣,激發求智欲。二、學生對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及其證椐的認識1.設問:同學們通過閱讀課文,研究生物常用的方法是什么?2.比較什么?怎么比較?提供地層中形成巖石次序PPT資料3.創設情境:提供化石實物與圖片。1.交流:根據完成學案情況,回答問題。2.從資料中進行推斷出不同地層化石的生物在進化歷程中的地位。3.觀看實物與圖片,近距離接近地層,了解成因。4、誘導學生得出結論: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中;越高等、越復雜的生物化石出現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層里,說明生物是進化發展的。1、學案中的自主學習和基礎訓練內容都可以在課本中找。2、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三、生物進化大致的歷程1.提問和講解:學案中“基礎訓練”的相關題目。2.提問:化石是沒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又比較它們什么、3.要求學生完成學案中“非選擇題”板塊的內容。4、拼圖游戲:教師擺出不同類群的代表生物5、讓學生說出生物大致的進化歷程。再釋疑。6、播放小視頻《化石》1.完成學案中“選擇題5”的內容。并對表中相關生物的親緣關系進行排序。2.檢查“自主學習”板塊的內容的完成情況。在教。3、學生回答拓展提高的第5題4、正確說出各類群的位置。5、學生說出各生物所處位置。1、通過比較不同生物的細胞色素C,得出差異數值越小,親緣關系越近。鍛煉學生的比較分析及推理能力。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4、既是對生物類群舊知識的復習,也是培養學生的讀圖與歸納能力。四、鞏固練習1.布置課堂練習:組織學生把學案中“基礎訓練”和“提升訓練”中選擇題短時間內做完。2.評講:檢查和提問學生的學案完成情況。1.練習:完成學案的“基礎訓練”和“提升訓練”中選擇題。2.檢查評價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鞏固所學的植物進化歷程與動物類群的知識;檢查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五、課外作業,比一比每組畫一棵進化系統樹,看誰寫得科學,直觀要求:用A3紙在不看書的情況下,繪一棵進化系統樹。每人課后繪一棵進化樹,選最好的參與讀書節活動表彰。通過繪進化系統樹,樹立生物進化的觀念,強化所學內容的記憶。六.課堂小結歸納:展示本節知識提綱。利用簡潔的文字概括生物進化的歷程。溫故: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歸納總結本節學習情況。“三環三學”教學模式遵循的教學流程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復習課教學流程板書設計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共同特征(見學案)二、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三、生態系統的概念及其成分四、食物鏈與食物網五、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教學特色教學特色這節課的文字內容比較少,但邏輯性強。采用“預學---研學---驗學”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預學,學案中內容能自主學明白的就不有用教師再講。老師在這個預學環節中不是無所事事,而是要堅持“以學定導,督導為主”原則,要特別深入到個別“學困生”或“落后組”中,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同時收集共性或代表性的問題,為接下來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精講釋疑”提供有效“信息。研學環節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包括老師對問題的精講釋疑與點化和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判斷,又包括小組合作學習的交流與探究,是一個充滿師生互動和個體靈動的過程,達到了理解教材,內化知識的目的,體現了“師為主導、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驗學環節即學生在完成預學和研學的基礎上進行內化知識,再通過拓展提高的作業來檢測是否真正掌握,小結檢測、合格放行。生物圈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水分、陽光、溫度等生物需要營養、呼吸、排出廢物、對刺激作出反應、能夠生長和繁殖等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組成及食物鏈與食物網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適應環境的實例;生物影響環境的實例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基礎知識完成填空強化訓練鞏固提升知識梳理盤點收獲展示成果質疑深化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師進行邏輯判斷教學內容與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媒體的應用點撥小組幫扶個人小結小組討論、集體智慧得出結論生交流,根據已學知識解答復習基礎知識完成學案填空內容等?總結小結檢測合格放行結束總結訓練深化思考討論強化訓練鞏固提升知識梳理、盤點收獲盤點本節收獲PPT小組討論、組質疑復習4三年廣東中考選擇題PPT點撥總結小組討論合作復習3中考模擬選擇題內容PPT學生舉例、個人展示訓練深化、個人展示復習2真題演練各版塊內容PPT總結自主閱讀考點,分析解答復習1考點突破PPT研學過程定標預學開始知識網絡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