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關注健康”1教材分析與設計意圖:蘇教版八年級上冊“關注健康”一課由安全用藥、家庭藥箱、急救方法和健康新概念四個部分構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總體設計思路是:通過生動的實例與情景導入新課,激發求知欲望;采用課前調查與觀察對比,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設計“解讀藥物說明書并運用說明書”這一活動,讓學生掌握安全用藥常識這一重點;以學生生活常識與經驗為基礎,用啟發式談話與講述法,引導學生了解家庭小藥箱的配備原則與配備內容,從而降低了學生設計小藥箱的難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配備藥箱的具體方法。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區別處方藥和非處分藥的概念;2.解讀藥品使用說明書;3.舉例說出配備家庭小藥箱的基本常識。能力目標:1.嘗試設計并配備家庭或旅行小藥箱。情感目標:1.認同安全用藥的重要性,養成自我保健的良好習慣;2.關注自己、親友與他人的健康,增強對生命尊重與熱愛的意識。重點和難點分析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探索保持好心情的方法,探究煙草浸出液對金魚呼吸次數的影響,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教學過程:3.1創設視頻情景,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安全用藥?多媒體展示《千手觀音》視頻,該節目震撼了所有觀眾,不僅節目精彩,而且如此精彩的節目是由一群聾啞女孩演繹的。其中領舞邰麗華的表演更是令人稱絕。可是邰麗華原是個正常人,2歲時得了麻疹,高燒不退,又因為注射了過量的鏈霉素失去了聽力,真是令人扼腕嘆息。藥能治病,也能害人。據調查,我國現有的180萬聾啞兒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藥造成的:我國1000萬聾啞人中,60%~80%也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師:可見安全用藥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讓我們帶著生活中的各種疑問,共同來了解一些安全用藥方面的知識。設計意圖:選用令人觸目驚心的實例和數據導入新課,讓學生高度重視安全用藥的重要性。3.2交流調查結果,分析藥品類型合作小組在課前走訪藥店,調查“在藥店人們是否可以隨意自行購買調查表中所列的若干藥物”;如果有的藥物不能購買,要了解原因,填寫好調查表。交流與匯報課前調查結果,總結得出:“藥物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請通過閱讀教材P92頁內容及互相交流嘗試回答:(1)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縮寫標志是什么?(2)在管理和使用上二者有什么區別?自我評價:(1)填寫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區分表格。非處方藥處方藥適用癥取藥憑據用藥依據(2)判斷下圖中的藥品哪些是處方藥,哪些是非處方藥?3.3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解決問題——如何做到安全用藥?資料分析:以2人一組為單位,觀察自己帶來的兩種常用藥品的標簽,閱讀課本P93內容,討論分析以下的問題,并在全班進行交流:討論1:藥物的使用說明書中有哪些信息對于安全用藥是十分重要的?出示生活實例如廣州日報的一篇新聞報道,提出不服用過期、假冒與劣質等不合法藥物;討論2:你能分辨出哪些是中藥,哪些是西藥嗎?你是怎么分辨的?利用課件簡介:中藥與西藥的常識。中藥的有效成分是從各種動植物、礦物中提取出來的,而西藥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學物質合成的。討論3:你能否從使用說明中概括出一些藥物保存的基本要求?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因為藥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會分解,甚至發生霉變,影響藥效。歸納:如何做到安全用藥?1、區分處方藥(Rx)和非處方藥(OTC),確認藥品是對癥下藥2、認真閱讀藥物使用說明,了解藥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項、禁忌等3、不使用過期、假冒、劣質藥物4、正確保存藥物等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和觀察藥品說明書,我們不要急于要求學生馬上做出回答,而是要給他(她)們留下一定的閱讀、觀察和思考的時間,最后讓學生自行總結出判斷的理由,以求在學生的大腦里留下深刻的印象。3.4情景感受——認識配備家庭小藥箱的重要性(1)母親切菜時切到手,家里沒有創可貼,藥店又很遠,怎么辦?(2)半夜拉肚子,去買藥呢,藥店已關門了,去醫院呢,又太遠,還下著大雨,怎么辦?(3)有冠心病的爺爺因激動發病了,沒有備用藥物,怎么辦?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教師的提示,提出家庭小藥箱的適用范圍,可能有外傷,蚊蟲叮咬,感冒發燒,嘔吐腹瀉,特殊病人如高血壓、糖尿病、精神性疾病患者等。設計意圖:利用情景激發學生共鳴,形成關注健康,關愛家人的情感。小藥箱并非百寶箱,有了小藥箱,只是增大了保證健康、安全的系數,并不能包治百病,如果有了較嚴重的病癥,還是應該及時送到醫院進行治療。配備原則:實用性,急救性,針對性,不必面面俱到。設計意圖:從生活經驗入手,并通過啟發式談話與講述法可幫助學生避免設計藥箱時的盲目性,降低難度。3.5我是收納小能手——配置一個旅行小藥箱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將“行走天下”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之一,下面我將帶著大家來欣賞一些美景!多媒體展示一些風景畫,引起學生震撼!而在旅途中難免會磕磕碰碰,發生一些小意外,此時如果隨身攜帶著小藥箱,就可以避免一些麻煩!暑假到了,小明全家決定去北海旅游,小明家里有爺爺、爸爸、媽媽和小明四口人。爺爺患有心臟病,媽媽時常會暈車,現需配置一個旅行小藥箱。活動要求:①每組兩名參賽選手上臺演示,一位學生把所需的用品與藥物在紙條上寫出名稱以代替實物,并在藥箱中排放好,向全班展示。另一位學生解釋選擇理由。②可選:酒精、酒精棉、體溫表、胃病用藥、創可貼、紗布、剪刀、止瀉藥、感冒用藥、碘酒、紅花油、乘暈寧、硝酸甘油、燙傷膏。③要求:醫用器具、內服藥、外用藥至少三種。④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旅行團的人員身體狀況(who)、旅游地點(where)、旅游季節(when)、怎么的意外情況(how),簡稱WWWH原則,當然還得服從少而精的原則。設計意圖:本活動使學生把課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既了解了一些醫用器具及常見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又訓練了應用知識的能力,并促進了團隊的合作。結束語:最后我希望您不要吃藥!永遠健康!您的健康是我的快樂!在一首《健康歌》中結束今天的課!4.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兩個部分:安全用藥和家庭小藥箱。安全用藥這部分本人圍繞三個問題展開教學,為什么要安全用藥?什么是安全用藥?怎樣做到安全用藥?如此便解決了教學中的兩個教學重點:藥物的分類和學會閱讀藥品說明書。家庭小藥箱環節先創設情景,提出家庭小藥箱設計的必要性及配備原則,展示教師準備的小藥箱對配備內容能更清楚。本節課在學生多元智能的培養方面也有所體現,如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學生的調查活動:學生描述過自己去藥店的調查經歷)、觀察智能、語言智能……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