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一說教材和學情《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2節的內容,主要講了細胞器之間的分工、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和細胞的生物膜系統三部分的內容。本節課承接了之前學習的細胞的物質組成、細胞膜等內容,也是后面學習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細胞增殖和蛋白質合成等內容的基礎。因此,本節課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學生就已經知道了細胞質中的一些細胞器,如線粒體、葉綠體等等,且在第一章中學習了高倍鏡的使用,這對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具有促進作用。由于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還是比較低,線粒體較小,在高倍鏡下,在短時間內學生可能較難觀察到,所以教師要準備好示范鏡。二說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舉例說出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簡述生物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力目標:能夠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能夠對主要細胞器進行列表比較,培養分析比較,歸納總結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建立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相統一的觀點。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幾種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生物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教學難點: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制作臨時裝片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四說教法直觀演示法或者模型展示法:通過多媒體或者模型向學生展示各種細胞器,使各細胞器的結構更清晰更直觀實驗探究法:通過指導學生制作相關臨時裝片,用高倍鏡自行觀察掌握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列表比較法:通過引導學生對主要的細胞器進行列表比較,培養學習分析歸納、制作表格的能力。五說學法自主觀察法:直接觀察多媒體或者模型,自行了解細胞器的結構實驗法: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臨時裝片,并用高倍鏡進行觀察,能加深所觀察到的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分析歸納和總結反思法:通過對所學的細胞器進行分析總結,列出相關比較表格,鞏固重點六說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通過教材44頁中的問題探討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2新課講授內容一細胞器之間的分工通過多媒體或實物模型向學生展示各細胞器,根據圖像對各主要細胞器進行具體講解,并舉例子說明它們的作用。待主要細胞器講解完后,指導學生制作比較表格,包括各細胞器的細胞膜數、分布、形態、作用等內容。以此對八大細胞器進行比較,使學生一目了然地掌握這個重點。對于兩大主要細胞器---葉綠體和線粒體。我將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并用高倍鏡自行觀察兩大細胞器的形態和分布,以此進一步掌握兩大細胞器的知識。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高倍鏡的能力。內容二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我將引導學生帶著相關問題自主閱讀教材48頁的資料分析,并分組討論資料后面的幾個問題,得出相關答案。接著我會帶著學生一起對他們的答案進行補充或修改,最后結合教材49頁中的圖3-8詳細的向學生講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的整個過程,并將各細胞器的分工通過表格列出來,讓學生充分理解各細胞器是如何分工合作完成整個過程的。以此突破這個難點。內容三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通過內容一中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細胞器都有膜,由此向學生提出疑問“這些膜連同細胞膜和核膜統稱為什么呢?”,由此引出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我將采用直接講授的方法,向學生詳細講授生物膜系統的作用及它們各組分之間的緊密聯系和協調配合。并舉一些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的實例來體現它的功能。以此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3課堂小結我將通過師問生答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本節課的內容,并重申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加以注意。七說板書設計黑板上展示的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八說作業布置我將要求學生課后完成教材50頁的練習。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