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四節輸血與血型教案課題輸血和血型課時共1課時課型新授課課程目標1、說出ABO血型的類型; 2、知道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概述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和血量的關系;3、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重點1、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輸血的原則;難點2、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教學方法舉例法分析法觀察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板書設計第四節輸血和血血型血型的發現同型輸血血量和輸血過程內容方法設計意圖一、導入1.首先給學生出示一張失血嚴重的病人被搶救的圖片。 2.學生觀察,思考問題:如果我是醫生,應該怎么辦? 3.學生回答,補充,完善,評價。 引導學生輸血應該注意的問題,導入本課二、新授課1、血型的發現過程輸血早在十九世紀初期,英國婦產科醫生布倫德爾,第一次成功地用輸血的方式救活了一名大出血的產婦。此后許多醫生用輸血的方法使瀕臨絕境的病人重獲新生,然而不幸的事情也接二連三的發生,有人輸血后出現昏迷甚至死亡,為什么呢?——血型不合。?由于輸血事故的頻頻發生,使輸血療法沉寂了達半個世紀之久,直到1900年,奧地利醫生蘭德斯坦納首先揭開了血型之謎,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他是怎樣發現血型的呢?他用他們組六個人的血液來做一次試驗。三種血型——A型、B型、C型(O型)1902年蘭德斯坦納的倆個學生對155名正常人重復了蘭德斯坦納的實驗。發現:151人與蘭德斯坦納宣布的結果相同,而另外4人同其他人的都凝集,說明有第四種血型存在。稱之為D型(AB型)。因為AB型人所占的比例很少(10%)當時蘭茨坦納只對6個人做了實驗,因此沒有發現這最后一種。這也是科學探索強調的原則之一——可重復性。至此,人類的ABO血型系統得到了完善,即:ABO血型系統有四種血型──A型、B型、O型、AB型。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①對血型發現貢獻較大的科學家是誰?②基本的四種血型是什么?②你認為血型的發現有哪些意義?學生閱讀回答:在輸血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引入下一問題2、輸血的原則出示表格讓學生分析:某人血型可以接受的血型可輸給的血型AA、OA、ABBB、OB、ABABAB、A、B、OABOOA、B、O、AB?①哪種血型可以為其他血型的人輸血??②種血型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人輸血??條件:少量輸血?原則:輸同型血[過渡]輸血的原理搞清楚了,目前臨床上面臨的問題是什么呢??分析不愿獻血人的原因:(1)意識差 (2)恐懼感?究竟丟失多少血量會對身體有影響呢????????????3、血量和輸血指導學生分析教材,嘗試完成下列問題: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失多少血時會頭暈,眼前發黑等癥狀?對一個正常成年個人來說一次獻血多少不會影響健康?為什么?學生自學討論回答。4、為了檢查一下同學們自學的情況,我們要進行一場比賽。現在就以同學們坐的位置分組,第一輪是必答題,每個組必須在我念完題后5秒內給出答案。常見的ABO血型分成幾種類型?(第一組)輸血時為什么先要檢查血型?(第二組)輸血的原則是什么?(第三組)當不同血型的人輸血時,血液中的什么物質可能使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第四組)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輸給其他三種血型的人?(第一組)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受A型或B型血?(第二組)對于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一次失血超過多少,生命就會發生危險。(第三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獻血多少毫升?(第四組)5、必答題目太簡單了,同學們都完全答對了。下面進行搶答題了。現在的題目有了一定的難度,同學們可要認真考慮了。ABO血型除了用于輸血之外,還有什么用途?臨床上常要根據病人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用不同的血細胞成分或血漿成分輸入病人的體內,如:A、對于嚴重貧血的病人。B、對于大面積燒傷的病人。(燒傷會丟失體內的大量水分)C、對于嚴重血小板減少癥患者。③有人認為獻血會傷元氣,而且還會造成貧血。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說出你的理由?學生回答,老師分析。舉例獻血狂人楊主銀6年無償獻血41次,累計達1萬毫升已屬違法超常獻血。6、播放無償獻血場面的圖片,激發學生成年后參與無償獻血的決心和愿望,并從心底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三、課堂小結指導學生說出,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用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導入,學生容易產生興趣。通過資料的介紹讓學生了解血型的發現過程了解ABO血型系統通過表格的對比讓學生掌握輸血的原則同型輸血學生通過自學教材來理解人體的血量和輸血通過問題的形式鞏固知識點通過搶答的方式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鞏固知識教學反思:這堂課準備充分,課堂整體不錯,收獲很多,不過顯露的問題也不少。認真總結之后,我認真這堂課給我留下了三點啟示。(一)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教學情景里學習在生物教學中,應該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生動、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角色,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本節課的教學中導入部分,利用熱播電視劇情節讓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內容中;讓學生展示自己血型,思考能為誰輸血的活動中,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地去參與,達到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和掌握。???????(二)創設合作學習的環境,體驗成功的快樂本節課中,學生以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了主要的學習任務。在探究安全輸血關系的實驗中,各小組學生積極參與、主動交流、相互啟發,最終完成任務。通過合作學習使每位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從中獲得學習的成功感,同時幫助學生將枯燥難懂的理論具體化,通過動手實驗自己總結得出結論,加深了理解。在活動和思考過程中,老師應該及時進行指導,并對學生的思考做出正確的引導。(三)備課備教材,更需要“備學生”。這節課在學生自主活動很多,并且讓學生展示的環節也很多,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不僅要“熟教材”,更要“熟學生”,要充分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能力基礎,設定恰當的目標,并選取適合學生能力的方式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