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年 級:初一 學科教師: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4-1物質的構成
同步知識梳理 知識點1:物質由分子構成
探究活動1:
1.用放大鏡觀察一塊方形蔗糖,我們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小顆粒
2.將方形蔗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鏡觀察,我們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極小的顆粒
3.將碾碎的蔗糖溶入水中,用放大鏡觀察糖水,我們發現蔗糖粉末______________。消失了
思考:蔗糖消失了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蔗糖并沒有消失!而是以更小的微粒狀態存在于水中。
蔗糖和水都是由人類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我們把這些微粒稱為分子。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很多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例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等。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物質不一樣分子也不一樣。
注意:大部分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有些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如金屬)。還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如食鹽)。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極其微小的粒子。(一般分子的直徑是10-10m)
據估算,一滴水中含有水分子數大約是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十萬億億)。這些分子如果讓人去數,每秒鐘數1個,需要數幾十萬億年。
我們用肉眼或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物體絕對不是分子。例如:灰塵(固體小顆粒)、薄霧(小液滴)都不是分子。
只能用現代比較先進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TM)才能看到一些較大的分子。
小測: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B.酒精是有酒精分子構成
C.一滴很小的水就是一個分子 D.自然界中有很多種分子
補充:
1.不同的分子,質量一般不相同。2.所有分子的質量都很小。
知識點2: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探究活動2:50加50一定等于100嗎?
往玻璃管內注入近半染色水,再緩慢注入酒精至距管口紅色標記處。
用手指封住管口,將玻璃管反復顛覆幾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觀察混合液上表面位置。
現象:混合液體積__________水和酒精體積之和 <
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50+50 < 100 ”的現象?
模型:
原因:水分子之間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當水和酒精混合時,不同分子相互進入到分子的空隙中,所以總體積會減小。
結論: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分子(或微粒)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質分子(或微粒)間的空隙大小不同,固體的最小,液體的次之,氣體的最大。
小測:
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的是( D )
A.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2升
B.通常物體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C.將白糖加入水中,白糖不見了,水的體積沒有增加
D.用手捏面包,面包體積會縮小,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
知識點3:分子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
探究活動3:
兩只分別裝活動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棕紅色)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去玻璃板,使兩個瓶口相互貼緊,將會看到沒有顏色的那瓶氣體變紅了,兩瓶氣體的顏色最后變得均勻。
向一杯水中注射紅墨水,之后看到整杯水都變紅。
一對煤堆放在墻角煤運走后在白色的墻上留下了煤黑。
在等量的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中分別注射等量的紅墨水,看到熱的那杯水變紅的更快。
上述實驗表明固體分子、液體分子、氣體分子都在運動,而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總結:
由于分子的運動而使物質從一處進入另一處的現象,叫做擴散。溫度越高,擴散越快,說明分子的運動越劇烈。因為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所以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也叫做熱運動。
氣體、液體、固體都會發生擴散。氣體擴散最快,液體次之,固體最慢。
擴散現象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同時還說明物質的分子間存在空隙。
小測:
下列各現象中,屬于擴散現象的是( ) D
A. 空氣流動形成風 B. 打掃室內衛生時,可以看到灰塵在空中飛舞
C. 冬天雪花飛舞 D. 將幾粒粗鹽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過一段時間整杯水都變咸了
知識點4: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
思考:既然物質是由大量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構成,那么這些分子為什么能夠聚集在一起,構成各種各樣的物體,而不會分散開來呢?既然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分子間都存在空隙,但為什么很難將固體和液體的體積壓縮呢?
探究活動4:
取兩塊鉛柱,將它們的端面銼平后,用力將它們壓在一起。把它們懸掛起來,并在下方鉛柱上掛一個重物,看重物能否將兩塊鉛塊拉開。實驗現象如圖所示。該實驗中,正是兩塊鉛柱接觸面上分子之間的引力,使兩塊鉛柱粘合在一起。
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物質內部的分子之間不但存在引力,同時也存在斥力。正是分子之間的斥力,使物體內部的分子很難靠得很近。
補充:
小測:
下列關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或斥力的說法中錯誤的是(?)B
A. 兩塊鉛塊壓緊后連成一塊,說明分子間有引力
B. 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間有斥力
C. 拉斷繩子需要一定的拉力,說明分子間有引力
D. 一般固體、液體難壓縮,說明分子間有斥力
二、同步題型分析
例1.下列微粒中,只有用電子隧道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是 ( )
A. 細胞 B. 小顆粒 C. 分子 D. 粉末
解析:當肉眼無法直接觀察時,我們可以借助工具觀察。而放大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隧道顯微鏡所能觀察的范圍是不一樣的。小顆粒或粉末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或用放大鏡觀察,細胞用光學顯微鏡即可觀察到,而分子則只能通過電子隧道顯微鏡才能觀察到。所以選擇答案C。
答案:C
例2.下列關于分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
C. 一個細胞由一個分子構成 D.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解析: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如金屬),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如食鹽)。而且分子雖然小,但并不是最小的,對于同一種物質的微粒而言,原子比分子更小。一個細胞是由多個分子構成的。所以選擇答案D。
答案:D
例3.如圖所示,在一個密閉容器內裝有棕色的溴蒸氣,當把活塞向內推時,看到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解析:氣體被壓縮體積變小,所以分子間隔變小,濃度增大。又因為溴蒸氣是棕色的,當濃度增大時,顏色就會加深。
答案:看到的現象:溴蒸氣顏色加深,說明氣體微粒之間有間隔,而且間隔較大,在壓縮時,溴蒸氣微粒間間隔減小,溴蒸氣體積減小,濃度增大,所以氣體顏色加深。
例4.固態碘、碘溶液和碘蒸氣中都存在碘分子,饅頭遇到固態碘、碘溶液和碘蒸氣都能變藍色。這一實驗現象說明 ( )
A. 分子始終在做無規則運動
B. 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C. 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解析:固態碘、碘溶液、碘蒸氣中都含有碘分子,都能使淀粉變藍色,說明不同狀態物質中的同種分子都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
答案:D
例5.一滴紅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過一會兒后,整杯水都變紅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如果水的溫度為0℃,就不會發生這種現象
B. 這叫擴散現象,它說明分子是永不停息地運動著的
C. 這叫擴散現象,它只能發生在液體和氣體之間
D. 溫度越低,擴散進行得越快
解析:分子運動是永不停息的,而且運動快慢跟溫度有關。擴散現象在固體、液體、氣態物質之間都可以發生,又因為擴散現象與溫度有關,物體溫度越高,擴散得越快,物體溫度越低,擴散得越慢,但擴散不會停止。擴散現象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答案:B
例6.水結成冰是( )
A.分子變大了 B.發生了化學變化 C.分子間的距離變了 D.物質種類變了
【答案】:C
例7.關于擴散現象,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擴散現象是因為分子變大了 B.固體、液體、氣體之間不能發生擴散
C.擴散快慢和溫度高低無關 D.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答案】:D
例8.某興趣小組做以下實驗探究分子的運動,請完成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1)實驗一: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
由實驗一得出的結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二(如圖甲所示):燒杯B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設計實驗三(如圖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有無必要?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酚酞試液遇蒸餾水不變色,酚酞試液遇濃氨水變紅色
(2)酚酞試液變紅 氨分子從燒杯A運動到燒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3)沒有必要。實驗一、實驗二已做過對比實驗,故沒有必要再做實驗三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