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第一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3、通過對血漿、腎小球中液體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較,培養學生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 4、通過對泌尿系統衛生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腎臟的結構、尿液形成的過程 難點: 腎單位的結構與尿液形成的關系。 尿液形成過程中的物質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這是2004年度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田世國獲獎時的片段,他之所以成為“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其震撼人心之處在于捐腎救母,那腎有什么樣的作用與尿的形成又有怎樣的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 出示目標: 1.學生根據預習提出目標; 2.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整合目標; 3.學習目標: (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3)腎的結構和腎單位的結構 (4)通過對血漿、腎小球中液體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較,培養學生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 (4)通過對泌尿系統衛生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自學合作過程: 活動一:請學生自學P66和教材p69思考以下問題: 1、排泄的概念。 2、人體代謝廢物排出的方式 3、泌尿系統的組成 4、尿液的排出過程 5、排尿的意義 活動二:請學生自學P66-67及仔細觀察圖3.4-1腎的外形和內部結構以及3.4-2腎單位的組成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 1.腎的結構分為哪幾部分 2.腎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 3.腎單位由什么構成的 4.腎小球由什么組成 活動三:請學生自學P68及仔細觀察圖3.4-3尿液的形成示意圖思考以下問題: 1、尿液的形成過程 2、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腔? 3、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的哪些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 (四)解疑答惑(合作探究) 1.血液在腎單位里是怎樣流動的? 2.若尿液中含有蛋白質和血細胞是什么原因? 3.若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是什么原因? 4、為什么尿液中尿素濃度增加 5、如何區別血漿、原尿和尿液? 四、隨堂練習: 1.尿液和原尿相比較,尿液中不含( ) A、葡萄糖 B、尿素 C、無機鹽 D、葡萄糖和無機鹽 2.當尿液中發現蛋白質和血細胞時,腎臟發生病變的部位是( ) A、腎小囊 B、集合管 C、腎小球 D、腎小管 3.血液流經腎臟后,發生的主要變化是( ) A.養料增加 B.尿素減少 C.氧氣增加 D.尿素增加 4.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間歇的,這是因為( ) A、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B、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貯存尿液的作用 5.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況下增加數倍,推測其發生病變的部位是( ) A.腎小球 B.腎小囊 C.腎小管 D.腎小囊壁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