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濟南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五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的第三節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第一節人體的激素調節》和《第二節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之后,第一二節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同時本節課又為第四節的學習做了鋪墊。所以,本節課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是: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對學習本節課有很好的幫助。 生活經驗:手被針扎了會迅速縮手,聽到上課鈴聲會迅速進入教室等等。 知識基礎:通過學習第二節的知識,學生已經對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有了初步了解,比如:脊髓的灰質中有些低級的神經中樞具有控制一些生命活動的功能等。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②通過“觀察膝跳反射”實驗及膝跳反射過程示意圖,歸納出反射的概念,并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2.能力目標 ①能舉例說明反射的概念。 ②能畫出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并能說明各部分的功能和反射的過程。 ③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在膝跳反射實驗中,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②養成健康生活、珍愛生命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結構。 教學難點: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五、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教師應充分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生物學事實,通過分析事實的共性,總結出反射的概念,進而理解反射的進行需要結構基礎——反射弧,最終形成人類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的概念。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源于生活,事例簡單,游戲充滿生趣,學生在實驗探究的設計上,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精神,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及與他人交流合作,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六、課型 新授課 七、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5~6人以小組為單位。準備一個紙盒及一些牙簽。 學生:進行課前相關預習。 八、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 意圖 復習 提問 (2分鐘) 1、 和 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它們組成 了中樞神經系統,主管接收、分析、綜合體內外環境傳來的信息,然后發出命令。 2、 位于脊柱的椎管內,它的上端和 相連。 3、脊髓的灰質是 集中的地方,脊髓灰質里有許多低級的 ,可以調節人體一些基本的 。 4、脊髓的白質由 組成,其功能是 。 學生查閱獲得答案,并集體糾正。 1、腦、脊髓 2、脊髓、腦 3、神經元胞體、神經中樞、生理活動 4、神經纖維、傳導 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 創設 情景 激發 興趣 (3分鐘) 【過渡語】:學生配合老師活動:讓一名學生把手伸進一個課前準備好的紙盒內(里面插滿了豎直向上的牙簽),學生伸進去后,馬上大叫一聲,把手縮回來。 請同學們思考: 你認為這個活動主要在什么系統的參與下完成的? 刺激是什么? 反應是什么? 一名同學配合活動,其他同學猜想發生了什么,并思考問題 集體回答:神經系統; 牙簽; 大叫,縮手。 通過引申,激發學生興趣,進而產生探究的欲望導入新課。 歸納 判斷 (5分鐘) 自主 學習 (5分鐘) 【過渡語】: 反射 1、概念:人體通過 對刺激所發生的 的反應,叫做反射。 2、判斷: 下列現象屬于反射的有( ) 含羞草受觸碰,葉片會合攏 同學聽到鈴聲會迅速到教室 草履蟲會逃避食鹽水的刺激而游向另一側 我們吃食物的時候會分泌唾液 3、區別反射和應激性 一、反射 1、概念: 2、作用:是 的基本方式,神經系統通過反射來 和 人體的生理活動。 反射弧 1、概念:完成某一 的結構,稱為反射弧。 2、組成:包括 、傳入神經纖維、 、 和 五部分。 3、 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反射弧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 ,反射活動就無法正常進行。 三、膝跳反射 快速叩擊膝蓋下面的 ,小腿會突然 ,這種現象稱為 。 學習閱讀課本,理解概念,得出相應的答案: 一1、神經系統、有規律 2、②④ 一2、神經調節、控制、調節 二1、反射活動 2、感受器、神經中樞、傳出神經纖維、效應器 3、反射弧、障礙 三、韌帶、跳起、膝跳反射 學生學會提煉概念中的關鍵詞語,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和現實的生活聯系起來。 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完成知識點,鍛煉自學的能力,通過自學學習的形式完成書本上的知識,對本節課的知識有個初步的把握。 合作 探究 (17分鐘) 【過渡語】:早在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注意到動物機體對環境刺激具有規律性反應,認為機體受到刺激和發生的反應之間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提出了反射的概念。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 探究一:膝跳反射 分組實驗:觀察膝跳反射 目的要求:觀察人體的膝跳反射,認識反射現象。 方法步驟:每兩位同學一組,兩人輪換進行實驗。 ①兩個人一組,一位同學為受試者坐在椅子上,一條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條腿上。 ②另一位同學實驗者用橡皮錘或手掌內測邊緣快速地叩擊受試者上面那條腿膝蓋下方的韌帶。注意觀察小腿的反應。 先找兩名同學在講臺上進行實驗,其他同學分析失敗的原因,并強調注意事項。(下面兩人一組,每人做4次) 注意事項: 1、叩擊部位要準:叩擊前,最好摸一下韌帶的位置——緊貼膝蓋骨下方的柔軟凹陷處。 2、叩擊力量:把握叩擊力度,力爭做到快、準、穩。 3、叩擊時機:受試者放松且未注意。 4、受試者應充分放松,不妨閉上眼睛實驗。兩人一組輪換各做幾次。 討論: 1、叩擊韌帶時,小腿會出現什么反應? 2、有的小組實驗不成功,原因何在? 點撥:小腿受到叩擊突然跳起來時生來就有的,但它又受到大腦的控制,如果你有意識去控制它,當然就看不到小腿跳了。 分析實驗的要點:叩擊者的韌帶——刺激,受試者小腿跳起——反應。這種“刺激——反應”每次都會發生有規律的反應。 3、通過上述感知體驗,你可否再次歸納出“反射”的概念? 點撥:結構基礎:神經系統,發生原因:刺激,反應特點:有規律的反應。 【過渡語】:反射功能的正常完成到底需要哪些功能去參與?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下面的學習。 探究二:反射弧 觀察圖,思考反射弧的組成以及膝跳反射中信息和處理的途徑。 結合教材,試著說出反射弧五部分的名稱及其功能。 (分別找幾組同學上講臺進行講解,其他組補充說明) 請用名稱和箭頭表示出圖中神經沖動的傳導途徑? 能力的提升:若反射弧的模式圖沒標出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你將如何識別反射弧的各結構?(神經節或感受器、效應器和脊髓的圖形及形狀) 3、如果神經沖動傳導途徑的某一環節出現障礙,會出現什么結果? 點撥: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使反使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動就無法正常進行。所以,醫生常用測試各種反射的方法來檢測病人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 學即練:請根據神經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回答: (1)請你用圖中字母寫出“縮手反射”活動的反射途徑: 。 (2)某人只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況下,才知道下肢的具體活動情況,則此人可能的損傷部位是{ } 。 (3)由(1)(2)可知,脊髓具有 功能。 分組討論: 1、叩擊韌帶時,小腿以膝關節為軸,突然地跳起來——迅速前伸。 2、做了8次成功了6次。速度慢了、位置不準、力度小了。 3、人體過神經系統對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叫做反射。 設疑: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完成的,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討論并思考: 1、找兩名同學上講臺配合對反射弧進行講解。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 傳入神經纖維:把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傳遞到神經中樞。 神經中樞:控制反射的進行,決定反射的內容。 傳出神經纖維:把神經沖動由神經中樞傳向效應器。 效應器:接受神經沖動,作出反應 2、感受器(位于股四頭肌及其肌腱內)→傳入神經纖維→神經中樞(位于脊髓灰質)→傳出神經纖維→效應器(股四頭肌) 3、反射不完整,反射弧無法進行。 (1)A→B→E→C→D (2) { G }上行神經纖維 (3)反射、傳導 通過膝跳反射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實驗的過程,使學生形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小組內同學分工合作的積極性,在失敗的過程中總結失敗的原因,找到問題的所在并自行糾正。 通過小游戲進一步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學習的積極性。 感受完成某一反射活動的結構式反射弧,理解反射弧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反射活動無法正常進行。 知識 整合 遷移 應用 (8分鐘) 知識整合: 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 反射弧的組成 各部分的功能 感受器 接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 傳入神經纖維 把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傳遞到神經中樞 神經中樞 控制反射的進行,決定反射的內容 傳出神經纖維 把神經沖動由神經中樞傳向效應器 效應器 接受神經沖動,作出反應 遷移應用: 在脊髓反射弧中: (1)若傳入神經纖維處已斷,用針刺感受器,有無痛覺? ,有無反射? 。 (2)若傳出神經纖維處已斷,用針刺感受器,有無痛覺? ,有無反射? 。 根據你對反射概念的理解,談談你對下面五個問題的看法? ①沒有神經系統的生物,產生的活動也是反射。 ②所有的動物受到刺激后,都能產生反射活動。 ③生物只要具有神經系統,必然出現反射活動。 ④反射是一種有規律的反應。 ⑤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⑥某人打了我一下,我感到了疼。 點撥:打(力做的刺激)覺得疼,只是感覺而不是反射。因為神經沖動傳到大腦皮層軀體感覺中樞,才感到疼,到此為止反射的全過程并沒完成。而怎樣才算完成了反射的全過程呢?(馬上躲開,對刺激做出了相應的反應,才是反射)。 知識小結:反射是指動物或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射屬于應激性,但應激性不一定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部分組成,缺少其中的任何結構,都不能完成反射。 (1)無、無 (2)有、無 ①沒有神經系統的參與不能產生反射。②有的動物沒有神經系統。③沒有外界刺激不能產生反射活動。④對的。 ⑤對的。⑥說不很清楚。 學生在求知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這一環節的設計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動力,并應用到生活當中,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鞏固 達標 A類: 1、下列敘述中不屬于反射的是( ) A、手被火燒立即縮回 B、斑馬逃避獅的追捕 C、下雨了,迅速尋找避雨地方 D、草履蟲逃避有害刺激 2、做膝跳反射實驗時,迅速正確叩擊受試同學的( ) A、膝蓋 B、膝蓋下韌帶 C、小腿 D、大腿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弧 B、應激性 C、適應性 D、反射 B類: 4、在反射弧中,神經沖動的傳導途徑是( )。 ①神經中樞②效應器③感受器④傳入神經纖維⑤傳出神經纖維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⑤① C、③④①⑤② D、②④①⑤③ 5、在一個以肌肉為效應器的反射弧中,如傳出神經纖維受到損傷,而其他部分正常,當感受器受到刺激時將表現為( )? A、有感覺,且能運動 B、沒有感覺,同時肌肉無收縮反應? C、沒有感覺,但能運動 D、有感覺,但肌肉無收縮反應 6、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反射必須有完整的反射弧 B、反射弧是一種神經結構 C、反射需要多個系統的參與 D、反射都需要受大腦控制 C類: 7、關于膝跳反射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感受器是皮膚 B、神經中樞在脊髓 C、主要受大腦控制 D、效應器是小腿肌肉 8、臨床上,與初步診斷神經中樞是否受損無關的檢查是( ) A、劃腳心觀察是否有反應 B、檢查血細胞的數量是否有變化 C、檢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病人復述醫生的一段話 9、下圖是反射弧模式圖,據圖回答問題 ①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做出的有規律的反應稱為 ,其結構基礎是 。 ②圖中的標號1是 ,3是 。 ③神經沖動在該反射弧中傳導順序是 (用圖中標號和箭頭回答) ④若2受損,手被針刺后, 痛覺, 反應。(填“有”或“無”) ⑤手被針刺后迅速縮回,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 。 ⑥手被針刺后,痛覺的產生往往在反應之后。痛覺的形成部位在 。 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堂檢測要及時互糾。 D B D C D D B 8、C 9、①反射、反射弧 ②感受器、神經中樞 ③1→2→3→4→5 ④無、無 ⑤脊髓 ⑥大腦 鍛煉 自學 能力,獨立 解決 學習 目標。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明確的完成目標 七、板書設計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 概念 判斷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 反射的結構基礎 反射弧 二、反射弧 八、教學反思 1、反射的概念,我是通過學生游戲“縮手反射”“膝跳反射”,由學生來總結出來的,或者說是學生領悟出來的。并通過教材上的例子和反射弧結構示意圖,建立反射弧的概念。由學生交流分析相應問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 2、本節課學生活動的環節多,一定要注意各環節時間的分配和把握,不然會前松后緊。課堂氣氛較活躍,但還是有一部分同學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如何縮小這部分同學與其他同學的差距,也是需要我們共同探討解決的問題。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