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節: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屬于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五節的知識。該內容主要講述水陸兩棲的兩棲動物與真正適應陸生生活的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內容較為簡單,是中考的考點之一。關于兩棲動物,教材主要從青蛙如何適應生活環境的角度切入,介紹了青蛙的身體結構、生理功能及其對于陸地環境的逐漸適應,歸納總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并介紹了兩棲動物的生存現狀及保護兩棲動物的重要意義。關于爬行動物,教材以蜥蜴為例,說明蜥蜴的身體特征對于陸地生活環境的適應,歸納總結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并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學了一年的生物,基本學會去分析理解生物學概念。在學習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幾大動物類群,具備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同時該內容為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以青蛙和蜥蜴做代表學習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特征,學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分析概況這兩大類動物的特征,學習上難度不大,且較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與興趣,為學好本節課奠定了基礎。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青蛙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外部形態、結構生理的特點2理解蜥蜴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外部形態、結構生理的特點3掌握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4知道兩棲動物、爬行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技能目標:通過對青蛙與蜥蜴外部形態的觀察,使學生學會觀察青蛙與蜥蜴的外部形態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觀察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對兩棲動物及爬行動物的學習,培養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習慣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1兩棲動物的概念2理解蜥蜴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課前準備:編制導學案、制作課件教學過程:兩棲動物1舊知識導入:魚可以生活在水中,回顧它適合生活在水中的兩個特點,并思考青蛙和烏龜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陸地生活,然而,青蛙屬于兩棲動物,而烏龜屬于爬行動物,這是為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內容。2互動授課教師講解青蛙的幼體蝌蚪與成體青蛙之間的異同點,歸納總結出蝌蚪與青蛙在形態上出現的差異并推斷出青蛙的生殖方式為體外受精及生殖離不開水,屬于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的過度類群,其發育為變態發育。教師提問:青蛙生活的環境主要呈綠色,可以水陸兩棲,那它具備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征與生理特點使它適應這樣的環境?教師出示青蛙的圖片,并觀看人教版影音視頻,學生結合教材第25頁“觀察與思考”的內容仔細觀察,回答:1青蛙的身體表面是什么顏色的?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2青蛙生活在什么環境中?它的皮膚有什么特點?3前肢與后肢有何區別?這與它的運動方式有什么關系?4他靠什么呼吸?學生小組討論并回答:學生找出問題并回答,教師總結。1與環境保持一致,引導學生總結出這種現象是生物不斷適應環境的結果,是生物進化的方向。2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驗證青蛙的皮膚具有輔助呼吸作用。提出問題:青蛙冬眠時用什么呼吸?3引導學生觀察青蛙幼體,幼體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兩棲動物與魚類的關系。讓學生找出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記。教師播放人教版影音視頻,讓學生了解其它的兩棲動物有娃娃魚(二級保護動物),蠑螈(二級保護動物)及與人類的關系,培養學生愛護動物,愛護環境的意識。教師小結,兩棲動物的特征。爬行動物:教師活動:兩棲不屬于真正的陸生生物,蜥蜴,鱷魚等爬行動物能完全適應陸地生活,是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脊椎動物。提問:以蜥蜴為例,爬行動物具有哪些形態結構及生理功能特點,與它適應陸地生活的環境相適應呢?與兩棲動物有什么區別?學生活動:學生觀看圖片,自學教材第27-28頁并思考以下問題:1蜥蜴生活在哪里?2蜥蜴的身體分部有何喝點?有何好處?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點?4蜥蜴的皮膚是怎么適應陸地生活的?5蜥蜴用什么呼吸?6為什么說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學生小組討論,在課本上找出每個小題的答案,歸納總結并展示成果教師點評,歸納出蜥蜴能真正適應陸生生活的原因,讓學生誦讀爬行動物的特征,并記憶。教師展示ppt,學生了解其他爬行動物的種類,強調揚子鱷屬于我國特有的爬行動物,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學生閱讀課本,總結爬行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弊,并拓展恐龍也屬于爬行動物,但由于環境的變化,已滅絕。教師小結爬行動物的特征,列表,比較爬行動物與兩棲動物的異同點,學生回答。板書設計:一、兩棲動物1觀察青蛙:(1)體色:保護色(2)體表:皮膚裸露,能輔助呼吸(3)四肢:前肢短小,后肢發達2主要特征二、爬行動物1蜥蜴(1)生活環境:陸地(2)出現頸部(3)體表:角質鱗片(4)生殖和發育:脫離了水2主要特征作業:同步與課后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