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白色粉末探究專題訓練 分析方法:①看原先物質;②看加入物質;③看有無過量;④看生成物質;⑤看可能物質 一:文字型 1.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為探究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 ②取實驗①濾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 ③取實驗①得到的濾液,向其中通人CO2, 產生白色沉淀。 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判斷白色粉末。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D A .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 B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 C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 D .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 NaOH 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氯化鉀和氯化銅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該固體粉末,加足量水攪拌,靜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層為無色溶液 ②過濾,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無色氣體產生。 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下列對原固體粉末的判斷正確的是( ???)B A .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和氯化鉀,可能含有氯化銅 B .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和硝酸鋇,一定不含氯化銅,可能含有氯化鉀 C .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和硝酸鋇,可能含有氯化銅和氯化鉀 D .一定含有碳酸鈉和硝酸鋇,一定不含硫酸鈉和氯化銅,可能含有氯化鉀 3.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CaCO3、NaOH、KNO3、CuSO4、B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做實驗得以下結果:(1 )將此固體粉末加到水中,得到沉淀,且上層清液為無色; (2 )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無色氣體產生.據此實驗,得出的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D A .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 B .該粉末的組成中可能含有CuSO4 C .該粉末中一定含有NaOH、KNO3、BaCl2 D .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NaOH、CuSO4、BaCl2 4.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現取兩份溶液進行如下實驗:①第一份加足量溶液,加熱,收集到氣體;②第二份加足量溶液后,得干燥沉淀,經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根據上述實驗,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 . 一定不存在,可能存在 . 不一定存在 . 一定存在 . 一定不存在 5.小江在學習復分解反應時,對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產生了興趣,于是她和小組內的同學僅用以下藥品展開了探究活動。 藥品:稀硫酸、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硝酸鋇溶液、氯化鈉溶液、酚酞試液。 【查閱資料】硝酸鋇溶液顯中性,且Ba2+有毒。 【實驗探究】小江做了下列幾組實驗。(每組都加了酚酞試液) 組合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組合物質 H2SO4 NaOH H2SO4 NaCl H2SO4 Na2CO3 H2SO4 Ba(NO3)2 NaOH Ba(NO3)2 Na2CO3 Ba(NO3)2 實驗結束后,他們將所有廢液收集在廢液缸中靜置,觀察到白色沉淀和無色的上層清液。為了確定清液的成分,繼續展開探究。 ①取少量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白色沉淀部分消失。取少量清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幾滴硝酸鋇溶液,無明顯現象。 ②另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幾滴________,有白色沉淀產生。 【解釋與結論】探究活動結束后,小組內成員通過討論分析,一致認為清液中含有的離子有________(指示劑除外)。 二:圖像型 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鈉、硫酸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為測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取一定量溶液于燒杯中,先加入過量硝酸鋇溶液,再加入稀硝酸,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所加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據圖可知: (1)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 (2) E點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有 。 2.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含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科同學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Ⅰ.取少量固體樣品于燒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Ⅱ.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質量隨加入稀鹽酸質量的變化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觀察到的現象是 。 (2)C點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3.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①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燒杯內有固體殘留并得到無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無色溶液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變色; ③繼續向①的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質量的變化如圖所示。 (1)僅通過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原白色固體中一定有 ; (2)無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質是 (填字母)。 A.碳酸鈉 B.硫酸鈉 C.硝酸鋇 D.氫氧化鈉 1)Ba(NO3)2 (2)ABD 4.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 中的一種或幾種。取樣溶于水,有白色沉淀產生;過濾后,向該白色沉淀中滴加鹽酸,現象如圖所示(ABC表示沉淀變化,OBC表示氣體變化)。 (1) 由此推斷原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有的是 。 (2) 在C點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 。 三:表格型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探究其組成,小明查閱資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經過思考設計并進行了以下實驗: 分析實驗過程,小明還不能完全確定各成分,又進行了如下實驗: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1.取少許無色濾液于試管中,滴入???????? 產生白色沉淀 2.靜置上述溶液,取上層清液少許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 溶液變為紅色 (1) 補充完整實驗步驟1滴入 。 (2) 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2.老師要求用規定量的BaCl2溶液與適量的Na2SO4溶液制備BaSO4。過濾后,小科發現自己錯把Na2CO3溶液當成Na2SO4溶液,而此時BaCl2溶液已完全消耗。老師啟發他,可用生成物和其他試劑完成制備BaSO4的實驗。小科設計出整個實驗流程圖如下所示: (1) 溶液b中的溶質有 。BaCl2 HCl (2) 從理論上講,該實驗過程最終得到的BaSO4質量與原方案得到的BaSO4質量是否相等?(填“是”或“否”) (3) 小科不直接往固體B中加入稀硫酸制備BaSO4的原因是 。 3.一包白色粉末由硫酸銅、碳酸鈣、氯化鋇、硫酸鈉、氫氧化鈉中的三種混合而成,為探究其組成,進行以下實驗: 分析實驗過程,回答; (1)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的鹽是 ; (2) 白色粉末的成分的可能組合為 。 4.某白色固體由CuSO4、MgCl2、CaCl2、KOH、K2CO3中的三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成分,相關實驗及現象如下(微溶性物質按可溶處理): 綜合分析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 原白色固體中一定沒有的物質是 ; (2) 無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3) 原白色固體中只有一種物質沒有確定其是否存在,要確定其是否存在,還需補充的實驗是; 5.一包白色固體可能是NaCl、Na2SO4、Na2CO3、和CuSO4的一種或幾種, 課堂上老師進行了下面的演示實驗,且每步實驗中加入的試劑均足量。實驗過程、現象如圖: 分析實驗過程并完成以下問題: (1) 實驗中確定CuSO4一定不存在的現象: ; (2) 在同學們不知道老師用的稀酸是哪一種的情況下,僅通過上述實驗現象,請你分析這包白色固體中存在物質的所有可能組成情況是 。 6.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由硫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鈣、氯化鋇、氯化鎂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該樣品成分,某小組取適量樣品按下列流程進行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 濾渣a的成分是 ; (2) 若現象①“濾渣全部溶解”變為“濾渣部分溶解”,其他現象不變,則原樣品中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的物質是 。 四:試管反應后混合探究 1 .如圖所示,在 6 支試管中分別滴加 2 滴紫色石蕊溶液,(資料:KCl 溶液、CaCl2溶液均顯中性) (1) 試管②、⑤溶液變為紅色,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填寫離子符號)H+ (2) 將試管⑤倒入試管④中,充分反應后溶液呈現?????(填字母序號);C A .紅色 B .紫色 C .藍色 (3) 實驗后將試管①、②、⑥中的廢液倒入大燒杯中,最終只得到紅色溶液,則大燒杯的廢液中的溶質除了石蕊外,還含有 2.小楊為探究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做了如右上圖實驗: 反應后試管C溶液中一定有的陽離子是 (寫離子符號)。 小楊把試管D、E反應后的液體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觀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后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小明分別對試管D、E反應時的反應物用量有如下描述,正確的是 。 A.試管D:氫氧化鈣溶液一定過量 B.試管D:稀鹽酸一定不足 C.試管E:碳酸鈉溶液一定過量 D.試管E:稀鹽酸一定不足 3.為研究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兩種溶液的化學性質,進行實驗后,將四支試管內的物質在G 中混合后得到無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 4.結合如圖所示所示實驗,回答有關問題. (1)經檢驗,無色溶液C中含有NaCl,則可推測出X溶液為 溶液; (2)進一步測定可知,無色溶液C的pH>7,寫出無色溶液C中所含溶質的所有可能情況 . (1)BaCl2 (2)NaCl、NaOH; NaCl、NaOH、BaCl2; NaCl、NaOH、Na2SO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