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4 講 堿(二) 知識講解 一、堿的變質探究 氫氧化鈉變質 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 2NaOH+CO2=Na2CO3+H2O 證明方法: 取樣,加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生,說明氫氧化鈉已經變質: NaOH+HCl=NaCl+H2O 和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取樣,加氫氧化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氫氧化鈉已經變質: Na2CO3+Ca(OH)2=2NaOH+CaCO3↓ 取樣,加氯化鈣(或硝酸鈣)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 NaOH 已經變質: 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部分變質和完全變質問題證明方法 ① 取樣,(如果是固體,就需要加適量水,使固體完全溶解),加過量的氯化鈣(或硝酸鈣) 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碳酸鈉存在: 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② 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觀察濾液是否變紅。 結論:如果濾液變紅,說明氫氧化鈉存在,氫氧化鈉部分變質。如果濾液不變紅,則證明氫氧 化鈉全部變質 氫氧化鈣溶液能夠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二、酸堿中和反應 酸堿反應的證據 利用酸堿指示劑的變色反應進行判斷,或用 PH 試紙測量。如: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 溶液呈紅色,逐漸滴加鹽酸,直到紅色剛好褪去,說明酸堿發生了反應;酸堿反應時,當溶液的PH 等于 7 時,說明酸堿恰好完全反應。在滴加鹽酸溶液時,要注意慢慢注入,并不斷攪拌溶液, 直到溶液顏色恰好變成無色為止,否則非常容易使稀鹽酸過量。 中和反應的實質 3017520228600酸中的氫離子和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的過程,即:H++OH-→H2O。 酸堿反應是放熱反應,也可以用溫度計測量溶液中的溫度,通過溫度的變化確定反應是否發生。 酸堿反應的應用 酸堿發生反應時,溶液中的 H+和 OH-都減少,因而溶液的酸堿性也發生改變,因此常利用酸堿中和反應改變溶液的酸堿性并廣泛應用于實際中。 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2.處理工廠的廢水 3.用于醫藥和日常生活 舉例 大多數農作物適宜在中性土壤中生長,如果土壤顯堿性,可加碳酸水降低土壤的堿性;如果土壤 顯酸性,可加熟石灰降低土壤的 用熟石灰處理酸性的工業廢水 (1)涂抹弱堿性的肥皂水、小蘇打水或稀氨水減輕蚊蟲(分泌出蟻酸) 叮咬引起的痛癢;(2)胃酸過多的 病人口服堿性的胃舒平(含氫氧化 酸性。 鋁)或小蘇打片,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溫馨提示:①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很多,但卻不能利用 NaOH 和 Ca(OH)2,因二者易溶于水且具有腐蝕性。因此一般選擇不溶于水、無腐蝕性且對人體無害的物質。 ②蜂毒顯堿性,當我們不小心被黃蜂蟄了,可將食醋涂在皮膚上以減輕痛癢。 課堂精講 題型一:堿的變質 【例 1】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氣中的 NaOH 溶液的相關實驗,其中合理的是( ) 序號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① 證明變質 取樣,加入足量的稀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 ② 確定成分 取樣,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 ③ 確定成分 取樣,加入足量的 Ba(OH)2 溶液,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 ④ 除去雜質 取樣,CaCl2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過濾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 ①取少量固體,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鹽酸,碳酸鈉能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根據是否有氣泡產生,可以證明是否變質,故選項說法正確。 ②取樣,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碳酸鈉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根據酚酞試液是否變紅色,可以確定是否含有氫氧化鈉,故選項說法正 確。 ③碳酸鈉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由于生成了氫氧化鈉,向濾液中滴加 酚酞試液,不能證明久置空氣中的 NaOH 固體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故選項說法錯誤。 ④取樣,加入適量的 CaCl2 溶液,碳酸鈉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說法錯誤。 【例 2】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對一瓶沒有塞橡皮塞的氫氧化鈣溶液(溶液渾濁)進行探究, 請你一起參與。 【提出問題】該氫氧化鈣溶液是否全部變質? 【猜想與假設】猜想①:氫氧化鈣溶液可能全部變質,變成碳酸鈣。 猜想②:氫氧化鈣溶液可能部分變質,其成分是 。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取樣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充分振蕩 有 生成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鈣 (2)另取樣于試管中,滴加酚酞 試液 溶液呈紅色 原溶液中含有 【實驗結論】綜合上述實驗(1)、(2),你得出的結論是猜想 成立。 【反思與拓展】(1)氫氧化鈣露置于空氣中容易變質,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 表示)。 (2)在分析化學反應后的物質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的是 。 【答案】 碳酸鈣和氫氧化鈣 有大量氣泡產生 氫氧化鈣 CO2+Ca(OH)2=CaCO3↓+H2O 反應物是否有剩余 【變式訓練】 長期放置的氫氧化鈉會部分變質生成碳酸鈉。為了鑒定其是否變質,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以下四 種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取樣溶于水,滴加稀鹽酸,觀察是否產生氣體 取樣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觀察是否變紅 取樣溶于水,滴加硫酸銅溶液,觀察是否產生沉淀D.取樣溶于水,滴加氯化鈣溶液,觀察是否產生沉淀 【答案】 D 檢驗空氣中久置的燒堿固體是否完全變質,以下各項試劑組合能夠達到實驗目的一組是( ) A.氯化鋇溶液 pH 試紙 B.稀鹽酸 澄清石灰水 C.氫氧化鈣溶液 酚酞溶液 D.硝酸鈣溶液 碳酸鈉溶液 【答案】A 小明同學對敞口放置的 NaOH 固體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滴加 ,觀察到 ,由此可知該 NaOH 固體確實已經變質。請你寫出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的化學方程式 。 該同學為進一步探究 NaOH 固體的變質程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212280595885 ①滴加足量的 CaCl2 溶液目的是 ,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取少量溶液 B 于試管中,滴加少量 試液,觀察到 ,由此可知該 NaOH 固體已部分變質。 為了除去已變質的雜質,應加入的試劑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答案】 (1)稀鹽酸 氣泡產生 2NaOH+CO2=Na2CO3+H2O ① 除盡溶液中的碳酸鈉(或 CO32-) CaCl2+Na2CO3=CaCO3↓+2NaCl ② 無色酚酞 變紅 澄清石灰水 Ca(OH)2+Na2CO3=CaCO3↓+2NaOH 小強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時,拿出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鈣粉末,進行如下實驗: 取氫氧化鈣粉末溶于足量水中,有 現象出現,小強判斷該藥品已變質. 小強進一步做如下實驗探究,請你參與并完成下表: 實驗操作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樣、加適量的水,攪拌,過濾. ①取少量濾渣于試管中,加入 有氣泡產生 粉末變質 ②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入 溶液. 氫氧化鈣粉末部分變質。 【答案】(1) 白色沉淀 (2) ① 鹽酸 ②無色酚酞 溶液變紅 在實驗室里,某探究小組的同學發現盛 NaOH 溶液的試劑瓶瓶口有一些白色固體,他們認為可能是 NaOH 已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了,為此他們展開了探究。 【查閱資料】碳酸鈉能與某些酸、堿和鹽反應;碳酸鈉溶液顯堿性,而有的鹽溶液顯中性,如氯化鈣溶液、氯化鋇溶液。 【實驗探究】從一瓶露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的 NaOH 溶液中,小龍、小思、小明三位同學分別取 2mL 溶液裝于試管,進行探究。 小龍:向試管中先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再滴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結論:原溶液中 NaOH 已部分變質; 小思:向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有大量氣泡產生,再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不變紅色。 結論:原溶液中 NaOH 已完全變質; 小明:向試管中先滴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靜置,取上層清液,再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 結論:原溶液中 NaOH 已部分變質。 【討論分析】 寫出 NaOH 溶液變質時,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根據三位同學的實驗探究,請你對他們的實驗探究方案是否嚴密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小龍的方案: 。小思的方案: 。小明的方案: 。 如果你認為以上方案都不嚴密,則可將小明的探究實驗步驟修改為:向試管中先加入 , 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靜置,取上層清液,再滴入無色酚酞試液,如果溶液變紅色,結論: 原溶液中 NaOH 已部分變質。如果溶液不變紅色,結論:原溶液中 NaOH 已完全變質。(如 果你認為以上有嚴密方案的話,則此空格不需要填寫) 【答案】(1) 2NaOH+CO2=Na2CO3+H2O 不嚴密,氫氧化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都顯堿性,都能夠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不嚴密,鹽酸 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故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后,再繼續滴加無色酚酞試液一 定不會變紅。不嚴密,足量澄清石灰水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后,有氫氧化鈉生成,故再滴 入無色酚酞試液,能夠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足量氯化鈣溶液或足量氯化鋇溶液 5239385315595【例 3】取實驗室中部分變質的 NaOH 樣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稀鹽酸,繪制出生成的 CO2 的質量與加入的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OA 段沒有發生任何化學反應 B.A 點溶液中的溶質只有 NaCl C.B 點表示加入的鹽酸與原溶液中的溶質恰好完全反應 D.C 點的溶液的 pH=7 【答案】C 【變式訓練】 119316567500526085806927853984625730885D. 取實驗室中部分變質的 NaOH 樣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過量的稀硫酸,下列圖象中正確反應其中變化的是( ) B. C. 【答案】C 現有一瓶部分變質為碳酸鈉的氫氧化鈉溶液,欲除去其中的碳酸鈉,可適量加入的試劑是( ) A.稀鹽酸 B.氯化鈉溶液 C.氯化鈣溶液 D.氫氧化鈣溶液 【答案】D 小明同學把 12gNaOH 固體等分成 A、B、C 三份并采用不同方法保存.幾天后,A 未變質、B 部分變質、C 全部變質,他將三份固體分別配成溶液并滴入 10%的稀硫酸直到正好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幾天后,三份固體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B>A 為控制正好反應,A 可用酚酞試液指示,B、C 可滴加稀硫酸直到正好不冒氣泡 正好反應時,消耗的硫酸質量不相等 正好反應時,生成硫酸鈉的質量都相等,均為 7.1g 【答案】C 【例 4】為定量研究長期放置氫氧化鈉藥品變質情況,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其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Ⅰ.按圖 1 組裝儀器,將 55.0g 試樣放入錐形瓶,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 Ⅱ.測量一定時間內裝置丁內物質增加的質量(見圖 2 曲線) Ⅲ.待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泡,打開活塞 B,從導管 A 處緩慢鼓入一定量的空氣; Ⅳ.再次稱量裝置丁內物質增加的質量; Ⅴ.重復Ⅲ和Ⅳ的操作,直至裝置丁內物質質量不變. 請根據實驗數據,通過計算分析氫氧化鈉的變質情況(“全變質”,“部分變質”或“不變質”,要有詳細的計算步驟,沒有步驟不得分) 【答案】因為裝置丁內物質增加的質量恰好是二氧化碳的質量,即二氧化碳的質量是 22g; 設 部 分 變 質 的 氫 氧 化 鈉 固 體 中 碳 酸 鈉 的 質 量 為 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22g 解得:x=53g, ∵53g<55g, ∴部分變質。 【變式訓練】 測定 NaOH 樣品中 NaOH 的質量分數。 小海取 13.5g 部分變質的 NaOH 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質量分數為 7.3%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2.2g(假設生成的 CO2 被完全吸收)。 求:①樣品中 NaOH 的質量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 ②在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量,橫坐標表示鹽酸質量 的關系圖(不要求精確); 468439588265 【反思】: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小海方法有誤,求出的 NaOH 的質量分數比實際值大,造成錯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拓展提高】:欲使實驗結果準確可靠,你對小海的實驗會做怎樣的改進? 。 【答案】 ①設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為 x,消耗鹽酸的質量為 y ② 489902533020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1459865229235X y?7.3% 2.2g 解得:x=5.3g,y=50g 3055620-81915所以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 ×100%=60.7% 【反思】根據氫氧化鈉變質的過程可以知道,氫氧化鈉要先吸收水分潮解后然后才會和二氧化碳 反應,所以 13.5g 樣品中包含了水的質量,而計算時沒有考慮到吸收的水的質量,故會使求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偏大 【拓展提高】將氫氧化鈉樣品烘干后進行實驗 955040276225化學興趣小組按如圖實驗測定部分變質的 NaOH 固體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 根據題中信息 (填“能”或“不能”)計算 Ca(OH)2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計算固體混合物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 【答案】(1)不能 (2)設生成 2.0g 碳酸鈣需要的碳酸鈉的質量為 x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 100 x 2.0g 2744470102870= x=2.12g 固體混合物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為×100%=21.2% 實驗室中有一瓶部分變質了的 NaOH 溶液,小麗為了測定溶液中溶質的 Na2CO3 的質量分數,現取 20g 待測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 CaCl2 溶液,產生沉淀質量與所加 CaCl2 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 (1)B 點處所得溶液中溶質有 。 若加入的 CaCl2 溶液的質量分數為 11.1%則需該溶液的質量為 4770120264795求待測溶液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 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Na2CO3、NaOH 和 NaCl (2)10g (3)設溶液中 Na2CO3 的質量為 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1 x 1.11g 1858645-14605解得:x=1.06g 3743960-33655待測溶液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為: =5.3% 題型二:酸堿反應實質 【例5】如圖是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有關粒子之間反應的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鹽酸溶液中含有氫離子和氯離子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 兩種溶液混合時,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分子D.兩種溶液混合時,鈉離子與氯離子結合生成了氯化鈉分子 【答案】D 【變式訓練】 2265680227965以下兩幅微觀示意圖揭示了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圖①表示的是化合反應 圖①表示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 圖②說明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 H+和 OH-反應生成了 H2O D.上述兩圖說明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都不會發生變化 【答案】B 1943100497840將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由此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溶液對外不顯電性 B.反應前后溶劑質量不變 C.反應后溶液呈中性 D.圖中 A 代表水分子 【答案】B 將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1943100269875( ) A.反應前后陰、陽離子的總數目不變 B.反應前后溶液的總質量不變C.反應后溶液呈中性 D.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答案】A 【例6】關于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一定量的稀鹽酸逐滴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pH 不斷減小,說明兩者發生了反應B.將一定量的稀鹽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溶液仍為紅色,說明兩者不反應 C.將一定量的鹽酸與 pH=12 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7,說明兩者發生了反應D.將氫氧化鈉固體放入稀鹽酸中,放出熱量,說明兩者發生了反應 【答案】C 【解析】A、將一定量的稀鹽酸逐滴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也和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被稀釋,引起 pH 不斷減小,故錯誤; B、如果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如果氫氧化鈉過量,滴入滴酚酞,溶液仍為紅色,故錯誤; C、將一定量的鹽酸與 pH=12 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7,說明溶液不顯堿性了,也就 是說氫氧化鈉被反應了,故 C 正確; D、將氫氧化鈉固體放入稀鹽酸中,溫度升高并不能證明是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放出的,因為氫 氧化鈉固體溶于水,也能放出熱量,到底熱量是反應放出的還是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的,故錯誤; 【變式訓練】 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反應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再滴加稀鹽酸,有氣體生成B.向裝有一定量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幾滴酚酞溶液,再不斷滴入稀鹽酸C.用 pH 試紙測氫氧化鈉溶液 pH,再滴加稀鹽酸,pH 逐漸降低,最終小于 7 D.向裝有少量稀鹽酸的試管中滴加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鈉溶液 【答案】A 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發生了反應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 B.向一定量的滴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稀硫酸,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C.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加入鋅粒,無氣泡生成 D.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銅溶液,無藍色沉淀生成 【答案】A 用化學知識進行如下魔術:用毛筆蘸取一種無色液體 A 在一張自紙上寫了“化學”兩字,然后 再噴上一種無色液體 B,白紙上立即出現了紅色的“化學”兩字;再噴上無色液體 C 時,紅色的“化學”兩字又消失了。魔術表演先后所用的無色液體 A、B、C 可能是( ) A.酚酞試液、H2SO4、NaCl B.NaOH、水、酚酞試液 C.石蕊試液、NaOH、HCl D.NaOH、酚酞試液、HCl 【答案】D 在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中和反應實驗時,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酸堿度變化如圖所示: 3241040130810 該實驗操作是將 滴加到另一種溶液中。 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 a g 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寫化學式) 。 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 bg 時,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中和反應時觀察不到明顯現象,為了確定其反應是否發生,某班同學設計了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向裝有一定量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幾滴酚酞試液,不斷滴入稀鹽酸, 并用玻璃棒攪拌。如果實驗現象是 就可以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 【答案】(1)氫氧化鈉溶液 (2)HCl、NaCl;(3)紅;(4)紅色褪去。 題型三:酸堿反應剩余物的判斷 【例 7】假如處理廢酸(硝酸、硫酸、鹽酸)時,加入的白色氫氧化鈣,環保檢測人員決定對處理過的 廢液中最終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取少量廢液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結果不變色,下面推斷中合理的 是( ) A.溶液一定呈酸性 B.溶液中肯定不含氫氧化鈣 C.溶液中不含氯化鈣 D.一定不含有鹽酸 【答案】B 【變式訓練】 為完全中和某硫酸溶液,需 A 克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如果改用 A 克4%的氫氧化鉀溶液,那么反應后溶液的 pH( ) A.大于 7 B.小于 7 C.等于 7 D.無法判斷 【答案】B 質量和質量分數均相等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顯( ) A.紅色 B.藍色 C.紫色 D.無色 【答案】A 某工廠原來用氫氧化鈉溶液中和所排廢水中的硫酸,現改用氫氧化鉀溶液中和以得到鉀肥, 若氫氧化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與原來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則此時堿流量閥調節的方 法是( ) A.不用變動 B.減小流量 C.加大流量 D.無法確定 【答案】C 在學習“ 酸堿中和反應” 時, 老師給大家變了一個魔術---使“ 水” 變色的杯子。操作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 老師揭秘:“ 空” 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種無色液體, 無色的“ 水” 是事先用兩種無色溶液混合而成。請回答下列問題: ) “ 空” 杯內涂抹的物質可能是 溶液。 ) 此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是 。 ) 最終溶液為無色, 能否說明該溶液一定呈中性? ( 選填“ 能” 或“ 不能”), 理由是 。 【答案】(1)堿溶液(如 NaOH)(2)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 (3)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無色 題型四:酸堿反應應用 【例8】中和反應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下列做法應用了中和反應的是( ) A.用氫氧化鈣固體作干燥劑 B.用熟石灰和硫酸銅溶液來配制農藥波爾多液C.用碳酸氫鈉和檸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 D.用熟石灰處理硫酸廠排放的含硫酸的廢水 【答案】D 【變式訓練】 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常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據有關專家介紹,用堿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殘留在 蔬菜上的農藥的毒性降低,因此,買來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弱堿性水浸泡一段時間,浸泡蔬菜時可 加入少量的( ) A.白酒 B.白糖 C.食醋 D.純堿 【答案】D 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下列應用與中和反應原理無關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銅配制波爾多液 B.服用含 Mg(OH)2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 NaOH 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的殘余硫酸 【答案】A 中和反應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應用與中和反應原理一定無關的 是( ) 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癥 用稀硫酸處理印染廠的堿性廢水 在工業上, 用熟石灰和純堿制取燒堿 在蚊蟲叮咬處涂抹稀氨水可以減輕蚊蟲分泌出的蟻酸造成的痛癢 【答案】C 題型五:酸堿反應實驗探究 2799080267970【例 9】下列關于“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若不使用酚酞,HCl 就無法和 NaOH 反應 酚酞由紅色變無色,說明發生了中和反應 滴加酚酞前溶液為無色,加入稀鹽酸后溶液仍無色,說明沒有發生反應D.若將酚酞換成石蕊,則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答案】B 【例 10】小康同學在做中和反應實驗時,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稀鹽酸后,發現忘了滴加指示劑。為確定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應,設計如下實驗: 從燒杯中取出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試液,振蕩觀察到酚酞試液不變 色,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欲選用兩類不同的試劑進一步探究,他可以選擇的試劑:① ;② 。如果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沒有恰好完全反應,而是酸過量加入試劑①觀察到的現象應是 。 【答案】(1)氫氧化鈉(或 NaOH)已完全反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鋅粒(或 Zn),碳酸鈉(或 Na2CO3);(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有氣泡產生 【變式訓練】 2980690554355某同學用鹽酸與氫氧化鈉按照如圖的方式進行中和反應實驗。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以下證明鹽酸過量的操作及實驗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滴加石蕊溶液,攪拌,溶液變藍 B.滴加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攪拌,溶液變紅色C.加入蒸餾水,攪拌,溶液顏色不變 D.加入金屬 Zn 片,產生氣泡 【答案】D 在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中和反應實驗時,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酸堿度變化如圖所示: 該實驗操作是將 滴加到另一種溶液中。 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 a g 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寫化學式) 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 bg 時,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3056890805815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中和反應時觀察不到明顯現象,為了確定其反應是否發生,某班同學設計了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向裝有一定量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幾滴酚酞試液,不斷滴入稀鹽酸, 并用玻璃棒攪拌。如果實驗現象是 就可以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 【答案】(1)氫氧化鈉溶液 (2)HCl、NaCl (3)紅 (4)紅色褪去 某實驗探究小組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進行中和反應的實驗探究(如圖甲) 寫出該化學反應方程式 ; 興趣小組用 pH 探測儀測得燒杯內溶液 pH 的變化(如圖乙),則實驗中膠頭滴管所加入的 X 溶液是 。 1125855702310興趣小組鑫瑞同學用溫度傳感器測得燒杯內溫度變化圖象(如圖丙)(實驗過程中保溫良好,熱量 散失忽略不計),該圖說明該中和反應 (吸熱或者放熱),為確定 A、B 兩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成分,該同學設計如下實驗。 操作 現象 結論 從燒杯內取少量溶液,向溶液中加 入酚酞溶液 A 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 為 【實驗反思】 實驗小組其他同學也繪制了實驗過程中溫度變化圖象(如圖丁)(實驗過程中保溫良好,熱量散失忽略不計)。 實驗中各同學所得溫度變化圖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NaOH+HCl═NaCl+H2O; (2)氫氧化鈉溶液; (3)放熱,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氯化鈉、氫氧化鈉; 【實驗反思】所用氫氧化鈉溶液以及稀鹽酸的濃度不同或所用氫氧化鈉溶液以及稀鹽酸的質量不同等 607758529210某興趣小組對氫氧化鋇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展開了系列實驗。 【實驗操作】用試管取 6 毫升氫氧化鋇溶液,往試管中加入 6 毫升稀鹽酸,等分成兩份 【實驗證明】 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發現溶液呈無色。說明溶液中不存在的離 子是 ,證明兩者發生了反應。 【繼續探究】 能否再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鹽酸中 H+參加了反應?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試液,發現變紅色,溶液呈酸性,這不能證明鹽酸中 H+參加了反應。討論后形成了新的對照實驗方案,將步驟補充完整: 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鎂片; ② ,加入等量的鎂片。 證明原混合液的鹽酸中 H+參加了反應的現象是 。 【微觀解釋】 從徽觀上分析:氫氧化鋇溶液和稀鹽酸反應的實質是 。 【答案】 (1)氫氧根離 (2)加 3ml 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和 3ml 蒸餾水 ①中產生氣體比②中少 氫氧根離子和氫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 課后練習 下列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 H2O D.Zn+CuSO4==ZnSO4+Cu 【答案】 B 如圖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由此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261810589535 反應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 Na+、Cl﹣和 H2O 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反應前后溶劑質量不變C.該反應的實質是 HCl+NaOH=H2O+NaC1 D.反應前后陰、陽離子的總數不變 【答案】 A 實驗室有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某同學想了解是否變質和變質程度,設計了實驗,過程如下,有關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取 16.0 克干燥樣品白色沉淀 19.7 克白色沉淀 實驗證明該瓶氫氧化鈉已變質 能進一步推算出氫氧化鈉變質的程度 C.可用硝酸鋇溶液代替氯化鋇溶液變成實驗D.只采用了定性檢測的方法 【答案】 D 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發生了反應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向一定量的滴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稀硫酸,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C.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加入鋅粒,無氣泡生成 D.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銅溶液,無藍色沉淀生成 【答案】 A 一瓶使用剩半的氫氧化鈉溶液,分析檢驗其變質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①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了新物質。 ②取樣加入少量的稀鹽酸,沒有氣泡即樣品不變質。 ③取樣加入足量石灰水,不能檢驗樣品是否完全變質。 ④若樣品完全變質,取樣滴加酚酞不變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U 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向左、右兩管中分別同時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氫氧化鈉稀溶液和稀鹽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開始時左邊溶液呈藍色,右邊溶液呈紅色B.開始時左邊溶液呈無色,右邊溶液呈紅色C.充分反應后 U 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紅色 D.充分反應后 U 形管中溶液一定呈無色 【答案】 C 某同學自制得一種黃色的花汁,加入到不同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如下: 溶液 食醋 蒸餾水 草木灰水 氫氧化鈉溶液 花盆中的土壤溶液 顏色 紅 黃 綠 綠 紅 這種的花適合在中性土壤中生長,為了使他種的花長得更茂盛,上表中的物質最適合改良花盆中的土壤的是( ) A.草木灰 B.蒸餾水 C.食醋 D.氫氧化鈉 【答案】 A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化學問題。試根據所學化學知識判斷,下列①~④的做法中 正確的是( ) ①用苛性鈉稀溶液除去爐具上的油污 ②用硫酸制作汽車蓄電池 ③用生石灰降低土壤堿性 ④用多喝食醋的方法緩解胃酸過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向盛有10mL NaOH 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無色酚酞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用 pH 計(用來精確測定溶液 pH 的儀器)測定溶液的 pH,所得數據如下: 當加入稀鹽酸的體積為 mL 時,NaOH 溶液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當加入稀鹽酸的體積為3mL 時,溶液顯 色;當加入稀鹽酸的體積為14mL 時,溶液顯 色。 當燒杯中溶液的 pH=2.1時,溶液中的溶質有: 【答案】(1)10 (2)紅;無; (3)NaCl、HCl。 五一節放假結束后,小王來到實驗室,發現一瓶氫氧化鈉固體敞放著,這引起了她的研究欲望。 【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是否變質?若發生變質,其程度如何? 【查閱資料】碳酸鈉水溶液顯堿性,氯化鈉、氯化鈣水溶液顯中性. 【進行實驗】 Ⅰ.取樣品少許,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 Ⅱ.取樣品少許,加水溶解后,滴入酚酞顯紅色; Ⅲ.按下圖所示過程,進一步實驗: 請你與小王同學一道完成下列問題的分析解答: ①氫氧化鈉變質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②完成步驟 a、b 實驗,都要使用的兩件玻璃儀器是 。 ③步驟 b 中,不能用 Ca(OH)2 代替 CaCl2 的原因是 。 ④根據上述實驗,你的結論是 。 A.氫氧化鈉固體沒有變質 B.氫氧化鈉固體全部變質 C.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 【答案】①2NaOH+CO2=Na2CO3+H2O; ②玻璃棒、燒杯; ③Ca(OH)2 與 Na2CO3 反應有 NaOH 生成,會影響對 NaOH 存在的判斷; ④C 某課外活動小組同學發現,上個月做實驗用過的 NaOH 溶液忘記蓋瓶蓋。對于該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征得老師同意后開始實驗探究。 【猜想假設】 猜想(1):該溶液沒有變質,為 NaOH 溶液。 猜想(2):該溶液全部變質,為 Na2CO3 溶液。猜想(3):該溶液部分變質,為 NaOH 和 Na2CO3 的混合溶液。 【查閱資料】Na2CO3 溶液呈堿性,CaC12 溶液顯中性。 【設計方案】請你完善下表幾組同學探討的設計方案 / 實驗操作 可能出現的現象與結論 同學評價 第 1 組 若溶液變紅,則猜想(2 不成立 第 2 組同學認為:此方案結 ) 論不正確,理由 是: 。 第 2 組 若產生白色沉淀,反應方程 為: , 則猜想(1)不成立。 第 3 組同學認為:此方案還不能確定猜想(2)還是猜想 (3)成立。 第 3 組 若濾液不變紅,則猜想成立;若濾液變紅,則猜想 成立。 第 1 組同學認為:不需過濾也能達到實驗目的,更簡單的操作方法是: 。 【探究實驗】綜合各小組的方案后,動手實驗。 【結論與反思】NaOH 溶液易與空氣中 CO2 反應而變質, 所以要密封保存, 發生反應的方程式為 。 【拓展延伸】(1)第 2 組所用的 CaC12 溶液還可以 溶液代替,實驗現象一致。 (2)如果長時間暴露在空氣的 NaOH 溶液,你還有什么簡便的化學方法鑒別其變質?我設計的實驗步驟和現象是: 。 【答案】【設計方案】第1組:碳酸鈉溶液呈堿性; 第2組:Na2CO3+CaCl2=CaCO3↓+2NaCl; 第3組:(2);(3);將第二組實驗沉淀之后取濾液; 【結論與反思】CO2+2NaOH═Na2CO3+H2O; 【拓展延伸】(1)BaC12; (2)向暴露在空氣的 NaOH 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若無氣泡產生則證明氫氧化鈉未變質,若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則證明氫氧化鈉部分變質;若立刻有氣泡產生則證明氫氧化鈉全 部變質。 實驗小組同學向盛有2ml 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2ml 氫氧化鈉溶液,未觀察到明顯現象。 【提出問題】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 【實驗探究】將盛有上述實驗混合液的試管標為①,如圖甲。 817880775335小華:測得實驗所用稀硫酸的 pH<7,試管①中溶液 pH>7。于是得出結論: 。 小敏:取兩支試管,編號為②和③,分別加入稀硫酸和試管①中溶液各 2ml,逐滴滴加 Na2CO3 溶液至過.量.,實驗過程與現象如圖乙,由此他得出了與小華一樣的實驗結論。 【反思評價】小軍認為小敏在實驗設計中存在不夠嚴密的地方,請幫他指出: 。 【交流討論】試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質?同學們分析了兩位同學的實驗過程,一致認為沒有 H2SO4, 其理由是 。在此基礎上,同學們提出了二種推理: 推理 1:含有 Na2SO4、Na2CO3 和 NaOH 推理 2:含有 Na2SO4、Na2CO3 正確的是推理 (選填“1”或“2”)。 【答案】 【實驗探究】稀硫酸與氫氧化鈉發生的化學反應; 【反思評價】應取用試管①的全部溶液與 2ml 稀硫酸作對比試驗; 【交流討論】試管③中滴入碳酸鈉溶液無氣泡產生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