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7 講 幾種重要的鹽(三)(鑒別和除雜) 知識講解 一、物質除雜 解答除雜質一類的題目時,要注意三原則;三要領和五種常用的方法。 三原則:①不引入新雜質;②不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③雜質便于分離。 三要領:①根據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的差異;②確定除雜質方法;③選擇適宜試劑。 除雜質思路分析方法: 方法 適用范圍 舉例 汽化法 與雜質反應生成氣體而除去 除去 Na2SO4 中的 Na2CO3,可加適量的稀硫酸 沉淀法 將雜質轉化為沉淀過濾除去 除去 NaCl 中的 Na2SO4,可加適量的 BaCl2 溶液 置換法 將雜質通過置換反應而除去 除去 FeSO4 中的 CuSO4,可加過量的鐵粉,再過濾 溶解法 將雜質溶于某種試劑而除去 除去 C 粉中的 CuO 粉末,可加適量稀硫酸,再過濾 加熱法 雜質受熱易分解,通過加熱將雜質除去 除去 CaO 中的 CaCO3,可高溫煅燒 轉化法 將雜質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主要成分 除去 CO2 中的 CO,可將氣體通過灼熱的 CuO 二、物質的分離 可溶性與難溶性物質的混合物——常用溶解、過濾、蒸發三步操作加以分離,分別得到純凈物。 如:粗鹽的提純;BaSO4 和 Na2SO4 的混合物。 兩種物質均溶于水,但兩種物質的溶解度一種隨溫度變化大,另一種變化不大時,可考慮——結 晶法。即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離。如:NaCl 和 KNO3 的混合物。 兩種物質均溶于水時,可考慮用化學方法分離。如 BaCl2 和 NaCl 的混合物。可將混合物先溶于水, 加入適量 Na2CO3 溶液,得到 BaCO3 和 NaCl 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將沉淀過濾出,洗凈后在沉淀中加入適量鹽酸溶液,又得到 BaCl2 溶液,CO2 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別將 NaCl 溶液和 BaCl2 溶液蒸發,分別得到純凈的 NaCl 固體和 BaCl2 固體。 注意:用化學方法或用物理方法進行混合物分離時,要區別除雜質與分離物質的不同點是:除雜質時只要求把雜質除掉、保留原物質即可;而混合物分離是幾種物質用一定的方法分開,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須保留。 三、物質的檢驗與鑒別 鑒別:通過物理方法或化學實驗將幾種不同特性的物質區別開來。 如鑒別兩瓶無色溶液哪瓶是 NaCl 或 KNO3。我們只要把 NaCl 溶液中的 Cl-檢驗出來,即可認定NaCl 溶液,另一瓶則是 KNO3 溶液。 物質鑒別的原則 ① 操作簡便: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不用化學方法。能用一種試劑鑒別的不用多種試劑。 ② 現象明顯:使待檢物質的現象對比度較大。 ③ 防止干擾:鑒別 Cl-和 SO42-時,只能用 Ba(NO3)2 溶液不能用 AgNO3 溶液。 物質鑒別的思路和方法 氣體鑒別:一看顏色,二用試紙,三用火點,四加試劑。 固體、液體鑒別:一看顏色,二看氣體,三辨沉淀。 不同試劑的鑒別: 觀察法:根據物理性質中顏色、氣味、狀態、溶解性等進行鑒別。 熱分解法:根據不同物質的熱穩定性,利用產物的不同性質特征進行鑒別。 C.相互作用法:根據兩兩混合后的不同現象進行鑒別。 常見物質的檢驗或鑒別 氣體的檢驗或鑒別:【檢驗混合氣體成分時,先檢驗水蒸氣,后檢驗其他氣體】 檢驗的氣體 使用的試劑或方法 現象 水蒸氣 無水硫酸銅粉末 粉末由白色變藍色 氧氣 帶火星木條 木條復燃 氫氣 燃燒的木條 氣體燃燒,呈淡藍色火焰 一氧化碳 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 將反應后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氧化銅由黑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其他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纖維的檢驗或鑒別方法 檢驗的溶液 使用的試劑或方法 現象 酸溶液(H+) 紫色石蕊試液 pH 試紙 Zn、Fe 等活潑金屬 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pH 試紙變紅,PH 值<7 有氣泡產生 堿溶液(OH-) 紫色石蕊試液 pH 試紙無色酚酞 紫色石蕊試液變藍 pH 試紙變藍,PH 值>7 無色酚酞變紅 - CO32-或 HCO3 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加鹽酸產生氣泡,氣體通 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銨鹽(NH 4+) 與熟石灰混合、研磨或堿溶液加熱 有刺激性的氨味產生 鹽酸及可溶性氯化物(Cl-) 硝酸銀溶液(AgNO3)和稀硝酸 產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 不溶于稀硝酸 硫酸及可溶性硫酸鹽(SO 2-) 4 硝酸鋇溶液(Ba(NO3)2)和稀硝 酸 產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 不溶于稀硝酸 動物纖維、植物纖維以及合成纖維的鑒別方法 灼燒時,有燒焦羽毛氣味的是動物纖維(毛、絲);無燒焦羽毛氣味的是植物纖維(棉、 麻)。 灼燒后,用手擠壓灰燼,易碎的是天然纖維,捏不碎的是合成纖維。 課堂精講 題型一:物質鑒別 【例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鈉、氫氧化鎂、氯化鋇、硫酸鈉、硝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 現做如下實驗, 將少量粉末放在燒杯中,加足量水、攪拌、靜置、過濾,得無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向過濾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沉全部溶解,但沒有氣體產生。 向濾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立即有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根據以上實驗現象推斷,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 【答案】氫氧化鎂、氯化鋇;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鈉。 【變式訓練】 某固體可能含有 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 中一種或幾種,現對其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固體完全溶解成無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過量稀硫酸,有氣泡產生。③取②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 BaCl2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分析上述現象,對原固體組成的推斷正確的是( ) 肯定有 Na2CO3,Na2SO4,無 FeCl3,Ca(NO3)2 肯定有 Na2CO3,Na2SO4,無 FeCl3 肯定有 Na2CO3,無 FeCl3,Ca(NO3)2 肯定有 Na2CO3,無 FeCl3,KCl 【答案】C 某固體由 Ba2+、Cu2+、Na+、C1-、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 BaC12 溶液,過濾,得到白色沉淀。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③在濾液中滴加足量 AgNO3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由上述實驗得出的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通過步驟①可以確定原固體中一定不含的離子只有 Cu2+ B.無法確定該固體中是否含有 Na+和 C1- 該固體由 Na+、C1-、CO32+、SO42+四種離子構成 將步驟①改為滴加 Ba(NO3)2 溶液,則通過步驟③可以確定固體中是否含有 C1- 【答案】D 【例 2】不用其他試劑,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下列五種物質的溶液:①NaOH;②MgSO4;③FeCl3;④Ba (NO3)2;⑤KCl,則正確的鑒別順序是( ) A.②④③①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③②④①⑤ 【答案】B 【變式訓練】 下列各組溶液中,不用其他試劑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 A.NaOH、HCl、FeCl3 B.K2CO3 、 HCl 、 NaNO3 C.K2SO4、Ba(OH)2、Na2CO3 D.Na2CO3、BaCl2、H2SO4 【答案】D 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不用其他試劑無法鑒別的是( ) 2SO4 NaCl Na2CO3 CaCl2 B.HCl NaOH CuSO4 MgSO4 C.Na2CO3 K2SO4 BaCl2 HCl D.NaNO3 HCl CaCl2 KOH 【答案】D 題型二:除雜 【例 3】欲除去括號內的少量雜質,選用試劑不正確的是( ) A.NaOH 溶液(Na2CO3)選用稀鹽酸 B.C(CuO)選用稀硫酸C.NaCl 溶液(Ba(OH)2)選用硫酸銅溶液 D.MnO2(KCl)選用水 【答案】A 【變式訓練】 下列括號中的物質是除去雜質所用的試劑,其中錯誤的是( ) A.NaCl 溶液中混有 Na2CO3(鹽酸) B.NaOH 溶液中含少量 Na2CO3(澄清石灰水) C.CO2 氣體中含有少量 HCl(濃堿溶液) D.NaCl 溶液中含有少量 Na2SO4(氯化鋇溶液) 【答案】C 為達到實驗目的,如表實驗方案或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或結論 A 除去鐵制品上的鐵銹 將鐵制品長時間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B 鑒別 NaNO3 溶液和 NaCl 溶液 各取少量于試管中,分別滴加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C 除去 CO2 中的少量 HCl 氣體 先通過 NaOH 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D 鑒別 NaCl 溶液、Na2SO4 溶液和(NH4 2SO4 溶液 )各取少量于試管中,分別滴加 Ba(OH)2 溶液,觀 察現象 【答案】D 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用試劑和方法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 雜質 試劑和方法 A NaNO3 Na2CO3 滴入足量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 B KCl K2SO4 滴入適量 Ba(NO3)2 溶液、過濾 C CO CO2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 D H2 HCl 先通過 NaOH 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答案】D 下列選用的除雜試劑和實驗操作都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括號內為雜 質) 除雜試劑 操作方法 A CO2(HCl) 氫氧化鈉溶液 氣體通過盛有足量氫氧化鈉溶液的洗氣瓶 B NaCl(Na2CO3) 鹽酸 加入足量鹽酸、蒸發、結晶 C MnO2(NaCl) 水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蒸發 D Cu(CuO) 氧氣 通入足量氧氣并加熱 【答案】B 課后練習 2352675309880如圖是初中化學常見化學反應的溶液顏色變化,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物質 B 可能是熟石灰 物質 C 一定是單質鐵 溶液 X 一定是酸,則試劑 A 是紫色石蕊試液 藍色溶液變為淺綠色溶液可能發生復分解反應 【答案】D 為達到實驗目的,下列實驗方案或結論不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或結論 A 除去銅粉中含有的少量鐵粉 將混合固體加入到足量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過濾、 洗滌、干燥 B 鑒別①CuSO4 溶液②稀 H2SO4 ③NaCl 溶液④NaOH 溶液 不用其它任何試劑就能鑒別,且鑒別的順序為 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C 除去 CO2 中的少量 HCl 氣體 先通過 NaOH 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D CaCL2 固體中除去 CaCO3 雜質 加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 【答案】D 抹了石灰漿的墻壁上掉下一塊白色固體,某學生為探究其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將固體研磨成粉末狀,加足量水攪拌固體沒有全部溶解;②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根據以上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定有 CaCO3 和 Ca(OH)2 B.—定有 Ca(OH)2,可能有 CaCO3 C.一定沒有 CaCO3 和 Ca(OH)2 D.—定有 CaCO3,可能有 Ca(OH)2 【答案】B 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雜質,所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 物質 雜質 除雜質選用的試劑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 O2,點燃 B 二氧化碳 氯化氫氣體 通過氫氧化鈉溶液 C Cu(NO3)2 溶液 AgNO3 溶液 加入過量的銅粉,過濾 D 碳酸鈣 氯化鈣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答案】D 下列實驗操作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鑒別滌綸和羊毛面料 分別取樣灼燒、聞氣味 B 提純粗鹽(含少量泥沙) 將粗鹽加適量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 C 除去氯化鈣溶液中少量鹽酸 加入過量的碳酸鈣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 D 分離硫酸鈉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 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后過濾,將濾渣溶于稀硫酸 【答案】D 下列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向氫氧化鈉固體中加入水 固體消失, 溫度升高 氫氧化鈉與水發生了化學反應 B 向含有硝酸銀、硝酸銅、硝酸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 后過濾,向濾渣中滴加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濾液中一定含有 Zn2+、Fe3+, 一定沒有有 Ag+、Cu2+ C 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完全反 應,向反應后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鹽酸過量 D 向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 石蕊試液 石蕊不變色 說明鹽酸和氫氧化鈣恰好反應 【答案】D 實驗室有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某同學想了解其變質情況,設計了實驗,實驗過程如下: 實驗一: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 實驗二: 。 有關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實驗一證明該瓶氫氧化鈉已變質 實驗一采用了定性檢測的方法,實驗二采用了定量檢測的方法 實驗二中的氯化鈣溶液若用氫氧化鈣溶液代替,所得沉淀質量將小于為 10g D.通過實驗二,能進一步推算出氫氧化鈉變質的程度 【答案】C 下列是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該次活動設計的 4 個實驗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選項 A B C D 實驗目的 證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檢驗氯離子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硫 酸鈉 檢驗長期露置的氫氧化 鈉溶液是否變質 方案一 滴加幾滴酚酞溶液觀察 先加硝酸銀溶 加入適量的硝酸鋇溶液, 加稀鹽酸 是否變紅 液,再滴加稀硝酸 過濾 方案二 用 pH 試紙檢驗溶液的 pH 先加硝酸銀溶液,再滴加稀 鹽酸 加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 過濾 加澄清石灰水 【答案】D 1101725250825工業生產純堿的工藝流程示意圖如下,關于下圖中 4 個步驟說法有錯誤的是( ) ①的目的是去除粗鹽中的 Mg2+ ①和②這兩個步驟互換不影響實驗結果C.③步驟為過濾 D.煅燒碳酸氫鈉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答案】B 下列實驗設計不能夠成功的是( ) A 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 將石灰石和稀鹽酸混合 B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少量硫酸鈉雜質 向含有硫酸鈉雜質的氯化鈉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氯化鋇溶 液,過濾 C 除去氯化鈉固體中的少量碳酸鈉 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蒸發 D 證明鐵、銅、銀的活動性強弱 向盛有少量的氯化亞鐵、氯化銀的兩支試管中,分別加 入大小相同的銅片 【答案】D 培養郁金香的無色營養液,可能由 KNO3、Ca(NO3)2、K2CO3、KCl 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小金設計并完成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其成分,分析錯誤的是( ) 實驗 1 說明原營養液含有 Ca(NO3)2 實驗 2 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為 AgCl 由實驗 2 和實驗 2 不能確定原營養液的所有成分 顛倒實驗 2 和實驗 2 順序,會影響原營養液成分的結論 【答案】D 有 NaHCO3 和 Na2CO3 混合物 13.7g,將其充分加熱至固體質量不再減少,得剩余固體.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 Ca(OH)2 溶液中,產生 5.0g 沉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剩余固體為混合物 剩余固體的質量為 11.5g 原混合物中 Na2CO3 的質量大于 NaHCO3 將剩余固體溶于足量的稀鹽酸,產生 4.4g CO2 【答案】D 2021840267970為了除去氯化鈉樣品中的碳酸鈉雜質,興趣小組最初設計了如下的方案并進行實驗。 寫出沉淀 A 的化學式 。 加入過量氯化鈣溶液后,分離除去沉淀 A 的實驗操作過程是 。 同學在實驗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問題: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雜質,請寫出固體物質 B 的成分 (用化學式表示)。 【答案】(1)CaCO3; 將混合物沿玻璃棒加入到過濾器中,待液體濾出,收集濾液即已除去了沉淀 A; NaCl、CaCl2。 1522095551180有一包白色固體混合物,可能由 Na2CO3、CuSO4、Na2SO4、BaCl2 和 NaCl 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而成, 實驗過程和現象如圖所示。 試推斷:(1)A 是 ,B 是 ,C 是 ; (2)白色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答案】(1)BaCO3 CO2 AgCl (2)Na2CO3、BaCl2 NaCl 有一包不純的 K2CO3 粉末,可能含有 Na2CO3、BaSO4、CuCl2、KCl、KNO3、Ca(NO3)2 中的一種或幾種,為分析含有的雜質,現進行如下實驗: 取樣溶于水,無固體殘留,得無色溶液。則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 。 取上述溶液適量,滴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 HNO3,沉淀部分溶解,則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雜質是 。 為確定 Na2CO3 是否存在,某同學稱取 13.8g 粉末溶于水,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充分反應生成19.7g 沉淀質量,則原粉末中一定含有 Na2CO3。你認為此結論 (選填“是”或“否”)正確。 【答案】(1)BaSO4,CuCl2,Ca(NO3)2;(2)KCl;(3)是 除去食鹽中含有的 MgCl2、CaCl2 和 Na2SO4,可依次加入過量的 BaCl2、Na2CO3 和 NaOH 溶液過濾, 回答下列問題: 加入過量 Na2CO3 的作用是 ; 加入稀鹽酸后,當觀察到 時,證明已恰好完全反應; BaCl2 不能用 Ba(NO3)2 代替是因為 。 【答案】(1)除去氯化鈣和過量的氯化鋇;(2)溶液中不再有氣泡冒出;(3)會引入雜質硝酸鈉。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 CuSO4、CaCO3、BaCl2、Na2SO4、KOH 中的一種或幾種,為證明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則白色沉 淀可能是 ,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 向實驗(1)濾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則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將實驗(1)中得到的濾液分成兩份,將實驗(2)中產生的無色氣體先通入其中的一份,無沉淀 產生;將其導出后的氣體再通入另一份濾液中,立即產生白色沉淀,再過濾。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實驗(2)中產生的氣體里含有 。 向實驗(3)中過濾后所得的濾液里加入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又產生白色沉淀,根據此現象推斷,原混合物中一定還含有 。 【答案】(1)CaCO3、BaSO4;CuSO4; (2)CaCO3; (3)HCl 氣體;(4)BaCl2 現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 CaCO3、CaO、Na2CO3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組成,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假設實驗過程無損耗)。 請回答: 根據實驗可以確定白色沉淀是 ; 原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 若實驗取固體粉末 20g,生成白色沉淀 10g,最后得到溶質質量分數為 5.85%的 X 溶液 200g(只含一種溶質),則 X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 g,則固體粉末由 (填化學式,下同)組成,其中質量小于 10g 的是 。 【答案】(1)CaCO3,CaCO3、Na2CO3 (2)11.7,CaCO3、CaO、Na2CO3,CaCO3、CaO 有不純 K2CO3 粉末,可能含 Na2CO3、BaSO4、CuCl2、KCl、KNO3、Ca(NO3)2 中的一種或幾種,為分析含有的雜質,現進行如下實驗: 取樣溶于水,無固體殘留,得無色溶液。則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 。 取上述溶液適量,滴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 HNO3,沉淀部分溶解,則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雜質是 。 為確定 Na2CO3 是否存在,某同學稱取 13.8g 粉末溶于水,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充分反應生成 19.7g 沉淀質量,則原粉末中一定含有 Na2CO3 。你認為此結論 (填“正確”或“不正確”)。 【答案】 (1) BaSO4 CuCl2 Ca(NO3)2 (2)KCl (3)正確 現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碳酸鈉,硫酸鈉,碳酸鈣和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某同學想確定其 組成成分,按如圖所示步驟進行了如下實驗(各步驟中加入的試劑均為足量); 1356360253365請回答: 固體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質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 是 ; 如何判斷固體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質”,簡述實驗操作步驟,現象和結論 。 【答案】(1)碳酸鈉、硫酸鈉;BaCO3+2HNO3=Ba(NO3)2+H2O+CO2↑ (2)取澄清溶液少許,加入足量硝酸鋇溶液,過濾,在濾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若能觀察到沉淀 產生,就可以確認固體中有氯化鈉存在,否則就不存在氯化鈉。 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硫酸鉀、氫氧化鉀、碳酸鈣、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該白 色固體的組成,某小組取適量樣品按下列流程進行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白色沉淀Ⅰ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白色沉淀Ⅱ的化學式為 。 原白色固體中含有的物質為 。 【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2)BaCO3;(3)碳酸鈣、氫氧化鉀、氯化鋇 有一白色固體,它是由Ba(NO3)2、MgCl2、Na2CO3、Na2SO4 和MgSO4 等中的三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現對該固體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樣,加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A 和無色溶液B。 ②在白色沉淀A 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 ③在無色溶液B 中加入足量的Ba(OH)2 溶液,又得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僅觀察到沉淀部分溶解的現象。 請回答:(1)原白色固體由 組成。 (2)實驗③中沉淀溶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Ba(NO3)2、Na2CO3、MgSO4 (2)Mg(OH)2+2HNO3=Mg(NO3)2+2H2O 15894055207005283200784225下圖所示的是實驗室以石灰石和稀鹽酸為原料制備二氧化碳氣體和性質實驗的部分儀器。請根據要求回答: 收集二氧化碳氣體通常用F 裝置而不用B 裝置,其原因是 。 若實驗要求如下:①驗證二氧化碳氣體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氣;②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則 該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應是a→ (填儀器接口字母)。 實驗室在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廢液中,常含有剩余的少量鹽酸。為消除酸液對水環境的污染,在 不用指示劑的條件下,欲將含有鹽酸的氯化鈣溶液由酸性變為中性,可選用的藥品是 (選填字母)。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石灰石 【答案】(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時會有部分二氧化碳損失; (2)j→k→g→h→c→d→i(3)C “3.15”央視曾曝光深圳海砂危樓,因建設時使用大量海沙,海沙中超標的氯離子嚴重腐蝕建筑中的鋼筋, 導致嚴重的建筑物開裂等危險問題。 查閱資料得知:海水中主要含有氯離子、鈉離子、硫酸根離子、鎂離子、鈣離子、鉀離子等,海沙中含有氯鹽、硝酸鹽等多種鹽分,氯離子(Cl-)超標,會破壞鋼鐵的純化膜,引起鋼鐵銹蝕。 某同學想通過實驗證明海砂中含有氯離子(Cl-)請完成以下實驗步驟和判斷依據: ①將海砂用蒸餾水洗滌過濾,得到海砂清洗液; ② ;判斷依據: ; 實驗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建設部規定:海砂必須經過凈化處理,達到要求方可用于配制混凝土,對于鋼筋混凝土,海砂中氯離子(等于氯原子質量)的質量分數不應大于 0.06%,若上述實驗定量檢驗海砂中氯離子含量, 先取樣,將海砂用蒸餾水充分浸泡洗滌,然后進行的實驗中需要直接測量的量的是 。 【答案】(1)向清洗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 (2)有白色沉淀生成 AgNO3 NaCl AgCl NaNO3 (4)所取海砂的質量和氯化銀的質量。 通過一年的化學學習,同學們對身邊的常見物質有所認識,并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些問題。請按要 求回答下列問題: 服用含 Al(OH)3 的藥物來治療胃酸過多,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鑒別銨態氮肥(含有銨根離子)、磷肥、鉀肥三種化肥,首先看外觀, 的是磷肥, 然后將另兩種化肥各取少許,分別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氣味的 是 。 三支試管中分別裝有少量白色固體,它們分別是氯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鈣中的一種,只要加入 足量的 就能將它們一次性鑒別出來; 將稀鹽酸、Na2CO3 溶液、Ca(OH)2 溶液倒入同一燒杯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固體 A 和濾液 B。濾液 B 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 【答案】(1)Al(OH)3+3HCl=AlCl3+3H2O;(2)灰白色粉末狀;銨態氮肥; (4)水;(5)氯化鈉(或 NaCl) . 在化學實驗技能考試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實驗后,廢液桶中有大量的鹽酸與氯化鈣的混合溶液 2552700761365(不考慮其他雜質)。為避免污染環境 并回收利用廢液,化學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實驗:取廢液桶上層清液共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 21.2%的碳酸鈉溶液。所得溶液pH 與加入的碳酸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通過如圖可知,當碳酸鈉溶液質量加到 kg 時,廢液恰好處理完(鹽酸與氯化鈣的混合溶液完全轉化成氯化鈉溶液。 此時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該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小麥選種 (選種液要求氯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在 10%--20%之間)?請通過計算回答。 【答案】(1)15;(2)1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