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九上生化部分 第8講:幾種重要的鹽(四)(圖像+推斷) 講義(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九上生化部分 第8講:幾種重要的鹽(四)(圖像+推斷) 講義(教師版)

資源簡介

第 8 講 幾種重要的鹽(四)(圖像+推斷)
知識講解
總則:圖像題一般研究以下要素:(1)橫縱坐標的含義;(2)曲線的起點、拐點、終點,趨勢,極限等。 一、pH 變化圖像
總原則:
H +濃度越高 pH 越小
OH 濃度越高 pH 越大

堿的稀釋:由 pH 7 pH 7
【例 1】新疆某地土壤顯堿性,當地人們常以水沖洗排堿改良土壤.下列是某同學繪制的沖洗時間與土壤
1219200288925259080028892538950903092455201285309245pH 的變化關系圖,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 C )
A B C D
酸的稀釋:由 pH 7 pH 7
7524752476502305685247650【例 2】向稀鹽酸中逐漸加水稀釋,下列圖像正確的是( C )
A B C D
其它信息給予題:酸的酸性越強,pH 越小;堿的堿性越強,pH 越大。
【例 3】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其水溶液叫亞硫酸(H2SO3),硫化氫(H2S)是一種具有劇毒的氣體,其水溶液叫做氫硫酸(H2S),又已知在相同條件下 H2S 的酸性小于 H2SO3,現在室溫下,向飽和 H2SO3 溶液中通入過量的 H2S 氣體,反應方程式為:2H2S+ H2SO3=3S↓+3H2O,則溶液的 pH 隨通入 H2S 體積的變化曲線正確的是( B )
A. B. C. D.

酸中滴加堿:由 pH 7 恰好完全反應 pH 7 堿過量 pH 7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斷加入 NaOH 溶液,下圖表示加入 NaOH 的質量(M)與溶液的 pH 值關系:
3160395105410

堿中滴加酸:由 pH 7 恰好完全反應 pH 7 酸過量 pH 7
2419985384810向一定量的 NaOH 溶液中不斷加入稀硫酸,下圖表示加入稀硫酸的質量(M)與溶液的 pH 值關系:
酸堿混合:需要通過計算來判斷酸還是堿過量。以 NaOH 與 HCl 混合為例:
中和反應:
相對分子質量: 加入酸和堿的量:
HCl NaOH NaCl H 2O
36.5 40
x y

x 36.5
若 ,則酸過量,混合后溶液 pH<7;
y 40

x 36.5
若 ,則剛好完全反應,混合后溶液 pH=7;
y 40

x 36.5
若 ,則堿過量,混合后溶液 pH>7。
y 40
【例 4】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鹽酸時,溶液的 pH 與加入的熟石灰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熟石灰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當加入熟石灰 mg 時,溶液中的溶質為 。若改用 ng 氫氧化鈉與相同量鹽酸反應,所得溶液的 pH 7(填“>“、“<“或“=”)。
【答案】Ca(OH)2+2HCl═CaCl2+2H2O;CaCl2 和 HCl;<
實驗室有一瓶標簽被腐蝕的鹽酸,小麗為了測定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在燒杯中配制了 8g10%的NaOH 溶液,然后往燒杯中滴加該鹽酸。反應過程中溶液的 pH 與滴入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配制了 8g10%的 NaOH 溶液,需要水的質量為 ;
計算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當滴入 4g 鹽酸時,燒杯內溶液中鈉元素的質量為 g。
【答案】(1)0.8g(2)7.3%(3)0.46g
2019300772160將 20g 稀鹽酸逐滴加入到 20g 溶質質量分數為 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邊滴加邊攪拌。隨著稀鹽酸的滴加,溶液的 pH 變化如圖中甲所示,溶液中的溫度變化如圖乙所示(不考慮反應過程中熱量損失)。試回答:
圖乙從 A 到 B 過程中,溶液的 pH 逐漸 (填“增大”或“減小”)。
圖乙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的點是 。
計算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案】(1)減小;(2)B;(3)3.65%。二、優先反應問題
堿和鹽的混合物與酸反應:堿優先與酸反應;
酸和鹽的混合物與堿反應:酸優先與堿反應。
【例 5】向甲溶液中逐滴加入乙溶液至過量,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或沉淀的質量(y)與加入的乙的質量
(x)的關系,符合右圖所示曲線變化趨勢的是( )
序號
甲物質
乙物質
A
銅鋅混合粉末
稀鹽酸
B
鹽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
氯化鋇溶液
C
鹽酸和氯化銅的混合液
氫氧化鈉溶液
D
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液
稀鹽酸
5306695264795
【答案】D
在氯化鎂和鹽酸的混合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下列關于滴入氫氧化鈉溶液質量與生成沉淀質 量的關系圖象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向含有 CuCl2 和 HCl 的混合溶液 100g 中,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 10%的 NaOH 溶液,參加反應的 NaOH
2465705305435溶液質量與生成沉淀質量關系如圖,僅考慮沉淀為 Cu(OH)2。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整個反應過程中,氯離子個數不變 B.M 點溶液中的溶質只有一種
C.M 點溶液比 P 點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 D.沉淀完全時,m1 的數值為 80
【答案】D
2572385574040現向一定質量且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并振蕩。下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 隨加入鹽酸質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線 BC 段無明顯實驗現象 B.在 C 點后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
C.溶液的 pH 由大變小 D.隨逐滴加入稀鹽酸,氯化鈉的質量分數一定變大
【答案】C
實驗后的廢液一般需回收處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實驗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廢液 10.22g,他向廢液中緩緩滴入溶質質量分數為 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質量與滴入稀硫酸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當廢液恰好處理完畢時,溶液總質量為 20g。溶于水的氣體忽略不計,則:
廢液恰好處理完畢時,溶液的 pH 為 。
圖中 m= g。
廢液恰好處理完畢時,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答案】(1)7; (2)10;(3)14.2% 三、化學推斷題解題技巧和思路
思路:審題→分析→解答→檢驗。
1056640127000
常見突破口
有色固體
①黑色:單質 C、Fe 粉、CuO、Fe3O4、MnO2。
②紅色:Cu(紫紅色)、Fe2O3(紅棕色)
③藍色沉淀:Cu(OH)2 ;紅褐色沉淀:Fe(OH)3
④KMnO4(暗紫色或紫黑色)、紅磷(暗紅色)
有色溶液:Cu2+(藍色)、Fe2+(淺綠色)、Fe3+(黃色)
無色氣體:N2、CO2、CO、O2、H2、CH4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此氣體可使濕潤 pH 試紙變藍色)、SO2
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的物質:H2、CH4、S、乙醇
從化學之最入手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最常見的金屬是鐵;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常見的有機物是甲烷 CH4;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 C。
物質的用途
(1)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質:Ca(OH)2、CaO;(2)配置農藥波爾多液的物質:CuSO4、Ca(OH)2
(3)胃酸的主要成分:HCl; (4)常用的調味品:NaCl; (5)發酵粉的主要成分:NaHCO3
(6)常見的無色液體:水和過氧化氫;(7)吸水后由白色變藍色的是無水硫酸銅。
常見一些變化的判斷: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質有:BaSO4、AgCl(就這兩種物質)
藍色沉淀:Cu(OH)2、 CuSO4 + 2NaOH = Cu(OH)2↓+ 2NaCl
紅褐色沉淀:Fe(OH)3 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Fe(OH)2 為白色絮狀沉淀,但在空氣中很快變成灰綠色沉淀,再變成 Fe(OH)3 紅褐色沉淀
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氣體(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鹽
沉淀能溶于酸但沒氣體放出的:不溶的堿
①與血紅蛋白結合,有毒的是 CO;
②能溶于鹽酸或稀HNO3 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 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2085975688340【例 6】A~G 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其中①是中和反應,乙是一種紅色粉末, “→”表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表示兩種物質能相互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未標出)。回答下列問題:
(1)A 的化學式是 ;
B→D 的基本反應類型: ;
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CaCO3;(2)化合反應;(3)Ca(OH)2+2HCl=CaCl2+2H2O
【變式訓練】
2821940753745A~F 為初中常見的六種物質,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依次增大,相互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弧線表示兩端的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箭頭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以及反應條件已略去):
(1)B 物質的化學式為 ;A 轉化為 B 的化學方程式為 ;C 與 D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在所有相關反應中沒有出現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請補充一個屬于該類型的化學方程式 (要求:至少有一種反應物選自 A~F
【答案】(1)O2;
H 2 O通直流電H 2 O2
; Ca(OH)2+CO2=CaCO3↓+H2O 。
(2)置換反應,Fe+H2SO4=FeSO4+H2↑。
甲、乙、A、B、C、D 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中 A、B、C、D 是由 H、C、O、Ca、Na 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組成.
甲是胃酸的主要成分,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一種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最小的氣體,該氣體化學式 為 。
乙是一種紅色的氧化物,能溶于稀鹽酸,得到黃色溶液,則乙的化學式為 。
(3)A 俗稱為純堿;B、C、D 三種物質中含同種金屬元素,并存在下列轉化關系 B→C→D。A 與 C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實驗小組同學將 A、B、C、D 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混合在一起得到一包白色固體粉末,為確定其組成,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
請回答:
①若 X 溶液只含一種溶質,根據實驗可以確定 X 溶液中的溶質是 ;
②下列對固體粉末成分的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一定有碳酸鈉B.一定有碳酸鈣
C.可能是氧化鈣、氫氧化鈣、碳酸鈣的混合物D.該固體粉末的組成最多有三種情況
【答案】(1)H2 (2)Fe2O3(3)Ca(OH)2+Na2CO3=CaCO3↓+2NaOH(4)①NaCl ②BCD
3088640530225A~G 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七種物質。“—”表示兩端的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若 A、D 兩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 11:7,A、C、D 均含有一種相同元素,E、F、G 間的反應均在常溫下進行,B 與G 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則 B 的化學式 ;G→E 的反應條件是 ;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D+E ,②B+G 。
若 A 與 F、C 與 D、E 與 G 它們兩兩之間屬于同一類物質,B 為另一類物質。
則 F 的化學式 ;寫出 G→E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CO2,Na2CO3+Ca(OH)2=CaCO3↓+2NaOH
2752090574040【例 5】下列用字母表示的 8 種物質由 H、C. O、Na、Cl、Ca 中的幾種元素組成,它們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
(1)A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遇 B 溶液產生氣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X 和 Y 反應生成 Z 和 W,其中 Y、W 常作滅火劑,X、Z 均含 3 種元素,W 的化學式為 ,
X 的化學式為 。
向 Z 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B 的稀溶液,只生成含有相同金屬元素的 M 和 N,其中 M 不含氧元素, 它的化學式為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從上述物質中任選 2 種為一組,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將膠頭滴管中的液體滴入瓶中,a 處水面降低,b 處水面升高。寫出符合要求的 4 種物質:
友情提示:填寫物質的化學式、名稱或俗稱。
序號 物質





液體
固體
序號 物質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H2O; NaOH
NaCl;Na2CO3+HCl=NaCl+NaHCO3






液體
鹽酸
鹽酸
鹽酸
H2O
鹽酸
固體
CaCO3
Na2CO3
NaHCO3
NaOH
NaOH





【變式訓練】
由 H、C、O、Na、Cl 五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八種下列初中化學常見物質,關于這七種物質有下列描述:
①A 是生命活動最重要的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 B;
②B 能與 C 反應生成 D 和 E,其中 B 和 E 常用作滅火劑;
③D 能與 B、E 發生化合反應生成 F;
2288540557530④D 和 F 均能與 G 反應生成 H,每天攝入適量的 H,對維持人體內水分和體液恒定的 pH 有重要作用. 請根據描述回答下列問題:
(1)A 物質的化學式為 。C 物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應用是 (舉一例)。
(2)D→F 的化學方程式為 。
(3)F 與 G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實驗室以H 為原料,利用右圖所示裝置制取 G,A 處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關于該實 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填字母) 。
制備裝置與實驗室制取 CO2 相同
該實驗的尾氣可以用堿液吸收
該氣體的收集方法與氧氣的收集方法完全相同
檢驗該氣體是否收集滿,可以向集氣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答案】(1)O2;作干燥劑
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4)2NaCl+H2SO4(濃)═Na2SO4+2HCl↑;ACD。
1356360534670如圖中 A~H 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各物質之間有如圖所示反應關系,其中“→”表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表示物質間能夠相互反應.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氣體 B 可用來滅火,B 的化學式為 ,氣體 H 的化學式為 。
已知 D 與 E 屬于不同類化合物.當 D 與 E 都不含金屬元素時,E 的化學式為 ;
當 D 與 E 含有相同金屬元素時,④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步驟⑥的反應基本類型是 反應.
步驟⑤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固體 A 中一定含有 元素(用元素符號表示)。
【答案】(1)CO2;H2
(2)H2O (3)Na2CO3+Ca(OH)2═CaCO3↓+2NaOH
課后練習
(4)CuSO4+Fe═Cu+FeSO4;H2SO4+Fe═H2↑+FeSO4;(5)C、Cu、O
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所對應敘述關系的是( )
A.向 pH=3 的溶液中不斷加水 B.一定量的稀硫酸與鋅粒反應C.向 H2SO4 和 CuSO4 混合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D.煅燒一定質量的石灰石
某溫度時,向一定量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復到原溫,下列各相關的變化圖象 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某同學依據實驗事實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 至 b 段對應溶液的 pH 逐漸減小 B.b 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
C.c 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少 D.a 至 d 段硫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大
【答案】C
1216025763270B.
C.
D.
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若繼續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當二氧化碳持續不斷的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時,沉淀質量的變化符合下圖中的( )
A.
【答案】A




HCl 溶液
NaOH 溶液

HCl 溶液
大理石

H2SO4 溶液
鋅粒

Ca(OH)2 溶液
Na2CO3 溶液

CuSO4 溶液
鐵粉
4853305845820在一定質量的甲溶液中逐漸加入乙至過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乙的質量的關系能用如圖曲線表示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③
2686685587375將稀鹽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用溫度計測出燒杯中溶液的溫度,溶液溫度隨加入稀 鹽酸的質量而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B 點時,往燒杯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B.從 A 到 B 過程中,燒杯中溶液的 pH 逐漸減小C.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D.C 點時燒杯中含有的溶質是 NaCl、HCl
【答案】A
5280025330200向下表中的甲物質逐滴加入相應的乙溶液至過量,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或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乙的 質量關系,符合下圖曲線描述的是( )
序號


A
銅、鋅的混合物粉末
稀鹽酸
B
鹽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
氯化鋇溶液
C
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
稀鹽酸
D
氯化鈉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
稀鹽酸
【答案】A
向 HCl 和 FeCl3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過量,下圖曲線正確的是( )
8851901104905114290148590
A B C D
【答案】D
10864851069340下列圖象與對應的敘述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A.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和硝酸鋇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B.向一定量 pH=2 的鹽酸中逐滴加水稀釋
加熱一定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D.向一定量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中加氧化鈣
【答案】A
現有 HCl 和 CaCl2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過量某物質 X,溶液的 pH 隨滴入 X 的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 X 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純堿溶液 D.稀鹽酸
【答案】C
B.
C.
D.
A.
裝有 50g 稀硫酸的小燒杯中,不斷慢慢滴加 10%的 Ba(OH)2 溶液至過量.有關量的變化情況見圖(橫坐標表示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縱坐標表示小燒杯中量的變化)。其中肯定不正確的是( )
【答案】B
向甲物質中逐漸加入乙物質至過量.若 x 軸表示加入乙物質的質量,則下列選項與圖示不相符合的是
( )
選項
甲物質
乙物質
y 軸表示的含義
A
二氧化錳
過氧化氫溶液
二氧化錳的質量
B
t℃的水
硝酸鉀
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
C
氯化銀
稀硝酸
氯化銀的質量
D
飽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液的質量
3311525195580
【答案】D
2156460913765小亮同學在實驗室中制取 CO2 氣體后,對廢液進行后續探究,他向一定質量的含 CaCl2 和 HCl 的廢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 10%的 Na2CO3 溶液。實驗過程中加入 Na2CO3 溶液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 l 所示;加入 Na2CO3 溶液的質量與溶液的 pH 變化關系如圖 2 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圖 1 中 b→c 段表示生成氣體的過程
圖 1 中 b 點的值為 106
圖 l 中 c 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兩種
圖 1 中 o→a 段反應過程中溶液的 pH 變化情況可用圖 2 中 d→h 段表示
【答案】D
初中化學中幾種常見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已知常溫下 B、C 為氣體,且 B 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一種重要原料;D、F 均為無色液體,都由兩種相同的元素組成,且分子中原子個數比依次為 2:1 和 1:1;E 為黑色固體,與稀硫酸反應得到藍色溶液(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
A.E 轉變為 B 一定是置換反應
B.A 不一定是含 CO2?3 或 HCO?3 的鹽
C.D、 F 中相同元素的化合價一定相同
除去 B 中混有的少量 C,可以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氣瓶
【答案】B
1889760802640A、B、C、D、E、F 分別是氧化鐵、稀鹽酸、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種,B 不屬于氧化物。他們之間有如圖所示的反應關系,圖中相連的兩圓表示相應物質間能發生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相連兩圓的物質間發生的反應均屬于復分解反應B.固態 C 物質可用于人工降雨
C.A 與 D 混合后有氣泡產生
D.B 與 C 混合后溶液中始終沒有明顯現象
【答案】B
955040534670向一定質量的 K2CO3、K2SO4 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 BaCl2、HCl 溶液,反應過程中加入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取 d 點對應的溶液,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說明加入的鹽酸已過量
B.c 點沉淀的成分為一種C.o?a 段發生了一個反應D.m=2.33
【答案】B
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實驗后,廢液缸中盛有大量的鹽酸與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不考慮其他雜 質)。某同學處理廢液時做了如下實驗:取廢液缸中上層清液于燒杯中,逐滴滴入 Na2CO3 溶液至過量。記錄滴入 Na2CO3 溶液質量(x)與有關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圖中縱坐標(y)表示生成 CO2 的質量
反應進行到 A 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 2 種;反應進行到 B 點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 1 種;反應進行到 C 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 2 種
OA 段溶液的 pH 增大,AB 段溶液的 pH 不變,BC 段溶液的 pH 增大
縱坐標(y)表示氯化鈣的質量,則反應過程可以用右圖表示
【答案】A
1933575803275某固體可能由 MgCl2、NaOH、BaCl2、Na2SO4 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 取 少量該固體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足量水攪拌后,觀察到有白色不溶物存在;再向燒杯中滴加酸溶液。根據加酸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繪制如下圖象,結合圖象判斷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加水后得到的液體中含有 OH? B.白色不溶物可能為 Mg(OH)2 或 BaSO4 C.原固體中不可能含有三種物質 D.酸溶液一定不能為稀 H2SO4
【答案】C
2258060809625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 Na2SO4、Na2CO3、BaCl2、NaOH 中的一種或幾種。取樣溶于水,有白色沉淀產生;過濾后向沉淀中滴加稀鹽酸,沉淀的量與加入鹽酸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由此推斷白色固體中( )
A.可能存在 Na2SO4 B.不存在 NaOH C.肯定存在 BaCl2 D.肯定只存在 Na2CO3
【答案】B
有一溶液是由鹽酸、硫酸、硫酸銅、氯化鐵、稀硝酸、硝酸鈉幾種中的兩種混合而成,向該溶液中加
2286000313690Ba(OH)2 溶液的體積與生成沉淀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則該溶液是( )
A.鹽酸、氯化鐵 B.硫酸、氯化鐵 C.硝酸、硝酸鈉 D.鹽酸、硫酸銅
【答案】A
955040595630燒杯中盛有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漸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請在下面的圖中,分別 畫出沉淀的質量、溶液 pH 與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大致圖像。
【答案】
A、B、C、D、E、F 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六種物質,其中 A 和 B、C 和 D 組成的元素種類相同,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右圖所示((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 圖中已略去部分物質))。
2488565258445回答下列問題:
(1)A 的化學式為 ,D→C 的化學方程式為 ;
若 E 和 F 均由兩種元素組成,E 和 F 的化學式為 、 ;
若 E 和 F 均由三種元素組成,寫出指定的轉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E→B+C ;
F→B+C 。
【答案】(1)H2O2; 2CO O2 點燃2CO2 (2)CH4;HCl;
(3)H2SO4+Na2CO3═Na2SO4+H2O+CO2↑;H2CO3═H2O+CO2↑
右圖表示某些物質間轉化關系(反應條件和部分產物已省略)。其中 A、E 為固體氧化物,且 A 為黑色粉末;B、D 是由相同元素組成的無色液體,且 B 具有消毒殺菌作用;C、Y、Z 為無色氣體,其中Y 有毒;X 是最常見的金屬。
1955165252730請回答下列問題:
反應①中 A 物質的作用是 ;有機物的化學式是 ;
反應③、④的化學方程式:
③ ;④ ;
在日常生活中為防止反應②的發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寫一點即可);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應⑤,其名稱為 。
【答案】(1)催化作用;C6H12O6
③Fe2O3+6HCl═2FeCl3+3H2O ④ 3CO + Fe 2 O 3 高溫2Fe + 3CO 2
涂油(或刷漆、電鍍等,答案合理即可);
光合作用。
某環保小組監測到一工廠向河水中排放的酸性廢液中含有 CuSO4。
CuSO4 是重金屬鹽,能與蛋白質發生 變化(選填“物理”、“化學”),使蛋白質失去原 來的生理功能,所以 CuSO4 有毒。
1685290444500為了測定廢液中 CuSO4 的質量分數,該小組取了 100g 廢液,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過量。測得生成 Cu(OH)2 沉淀(無其它沉淀)的質量與所加 NaOH 溶液的質量關系如下圖所示:
①說明圖中的 OA 段未生成 Cu(OH)2 沉淀的原因 。
②計算廢液中 CuSO4 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 1 位小數)。
③如果仍取 100g 廢液,向其中逐滴加入過量的 BaCl2 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所得沉淀洗滌、干燥稱得質量為 mg,能否用含 m 的代數式表達廢液中 CuSO4 的質量分數? (填“能”或“不能”)。
【答案】(1)化學(2)①NaOH 先與廢液中的酸性物質反應②6.4%③不能
某溶液由稀鹽酸、稀硫酸、碳酸鈉溶液、氯化銅溶液中的兩種混合而成。現向該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
Ba(OH)2 溶液,滴加 Ba(OH)2 溶液的體積和產生沉淀質量的關系如下右圖所示。
若所得圖示為右圖中的上圖所示,則該混合溶液由 溶液混合而成。
1633220149860
若所得圖示為右圖中的下圖所示,則該混合溶液由 溶液混合而成。
【答案】(1)稀鹽酸、稀硫酸(2)稀鹽酸、氯化銅
為探究一瓶久置的氫氧化 鈉固體樣品是否全部變質,小 柯取少量樣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別裝入兩支試管中,進行了如甲、乙兩圖所示 實驗。
小柯認為“甲圖實驗說明了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你認為 小柯的觀點是否正確 ,并說明理由 。
分析乙圖實驗的現象,可以確定樣品的變質情況為 。(填“沒有變質”或“部分變質” 或“完全變質”)
2080260427990進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樣品溶液,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過量。 請在丙圖中畫出“生成 CO2 的質量隨加入稀鹽酸質量變化”的大致圖象
小高同學認為可以將 BaCl2 溶液換成 Ba(OH)2,小文認為不可行,原因是 。
【答案】(1)不正確,無論氫氧化鈉是否完全變質,都會使酚酞試液變紅。
(2)部分變質
(3)
(4)氫氧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就不能鑒別原來粉末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丰县| 平遥县| 威海市| 广南县| 德州市| 常德市| 秀山| 綦江县| 思南县| 河北省| 陵川县| 监利县| 涟源市| 瑞金市| 阳春市| 鄂托克旗| 哈尔滨市| 香港 | 南江县| 淮阳县| 凤城市| 华蓥市| 苏尼特左旗| 兴隆县| 双牌县| 永德县| 云梦县| 汕头市| 丰城市| 图们市| 威海市| 福清市| 彭山县| 淮北市| 大厂| 滁州市| 北碚区| 临夏县| 太湖县| 保康县|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