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四課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艱難歷程——工農武裝割據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新知導入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叛亂,屠殺中國共產黨。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的出路在哪?一、南昌起義新知講解1.時間:2.地點:3.領導人: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4.影響: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新知講解目的:時間:內容: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1927年8月7日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二、八七會議與秋收起義1.八七會議地點漢口意義:會議上決定進行秋收起義;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新知講解2.秋收起義背景:八七會議上決定進行秋收起義時間:1927年9月地點:湘贛邊領導人:毛澤東目標:長沙結果:失敗,轉向農村新知講解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在中國執行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以城市為中心的武裝暴動(俄國人的道路)這條道路在中國是否行得通?為什么?行不通,不適合中國國情材料研讀資料:“秋收起義原計劃要去打長沙,大家也都想進長沙,……可是長沙打不下來,目前長沙那樣的城市,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們要到敵人管不著或難得管的地方去,到鄉下去,在鄉下站住腳,養精蓄稅,發展我們的武裝力量。”——摘自《秋收起義》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新知講解1.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三、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秋收起義中,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1927年底,毛澤東率部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地勢險要,森林茂密,只有幾條狹窄小路。這里離中心城市遠,交通不便,貧窮落后。山上有水田和村莊,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各種植物3800多種。新知講解新知講解2.井岡山會師背景:南昌起義后,南下廣東的革命軍在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圍攻,損失慘重,朱德、陳毅率領部分隊伍轉戰到湘南。會師:1928年春,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與湘南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力量不斷壯大新知講解3.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內容: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領導者:中國共產黨武裝斗爭(武裝)革命根據地(割據)土地革命(工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瑞金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踐:各地共產黨人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并先后走上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到1930年,全國建立起大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新知講解意義:這是一種在革命實踐的基礎下進行的革命理論的創新,開創了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新知講解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觀察地圖,結合所學知識,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方面,歸納這些革命根據地區域分布的共同特點。大都建立在各省的交界處,這些地方大多位于山區,敵人的力量比較薄弱,革命基礎比較好,有利于革命隊伍的存在與發展。新知講解想一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政權為什么能夠在這些地方存在?共產黨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并實行了正確的政策(如土地革命),因而得到了農民的廣泛支持,使得革命政權能夠在這些地方存在并穩固下來。它們大多位于地勢險要處,易守難攻;這些地區一般物產都較為豐富,便于籌糧籌款;新知講解4.土地革命1930年江西永豐興國土地調查情況階級成分所占人口比所占土地比地主、富農6%80%中農20%15%貧農60%5%雇農、手工業者13%0%(1)表格中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占人口多數的農民卻無地或少地。背景:地主階級不僅憑借占有的大量土地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而且與官僚、特務勾結在一起,任意欺辱和魚肉百姓。蓮花縣彭家坊雇農劉根連因為欠大土豪金保吾的租債無法還清,被迫賣掉妻子,逃離在外。永新縣三灣村大地主肖鳳章先后雇傭的十三個長工中,有七人被活活累死,有一人累折了腰,終身殘廢。拓展延伸新知講解(2)在農村進行革命斗爭必須取得哪些人支持和參加革命?(3)面對上表情況,中共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開展土地革命,使農民獲得土地廣大農民新知講解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內容:毛澤東率領紅軍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革命根據地宣傳土地革命的宣傳標語新知講解結果:土地革命開展后,各根據地出現了分田分地的景象。土地革命的勝利使農村生產力從封建制度的束縛下,迅速釋放出來。分田前貧雇農租種地主的田,收獲的50%交給地主,分田后收獲歸自己,令他們的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發揮。各家都愿意深耕細作改良土壤,養豬積肥興修水塘水渠。有缺乏耕牛和農具的,千方百計互相租借,或以人工換牛工進行調劑,有力地促進了生產發展。影響:土地改革運動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激發了群眾的革命熱情,使解放戰爭獲得了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的源泉,有力地保證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課堂小結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八七會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城市革命農村革命從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實踐中,我們可以獲得什么啟示?要從本國的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的道路鞏固提升課堂練習1.“這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這里是人民軍隊的搖籃。”請你判斷句中的“這里”是指( )A.井岡山B.南昌C.瑞金D.武昌B2.電視連續劇《紅色搖籃》再現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江西等南方各省根據地的戰斗生活。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主要對象是( )A.清政府反動統治B.北洋軍閥反動統治C.日本侵略者D.國民黨的反動統治D課堂練習3.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這時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這位歷史學家所說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實現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B.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D.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D課堂練習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4-2工農武裝割據導學案一、學習目標掌握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時間與過程,理解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與實踐,掌握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情況。二、課前自主學習(一)南昌起義1.南昌起義的時間為:___________,地點為:___________。2.南昌起義打響了_____________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____________的開始。(二)八七會議與秋收起義1.八七會議的時間為:___________,地點為:___________。2.毛澤東提出了“___________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3.秋收起義的時間為:___________,地點為:___________。(三)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1.秋收起義失敗后轉戰___________,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內涵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3.革命根據地的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___________的土地分給__________。三、問題探究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革命之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毛澤東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會后,毛澤東等人發動人民群眾,進行了武裝暴動,在遭受較大損失后,毛澤東指著地圖說,“我們要到這眉毛畫得最濃的地方去當山大王”。——摘編自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等材料二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工農革命軍先后攻占茶陵、遂川、寧岡等地,建立縣區鄉工農兵政府。各級政府沒收土豪的一切土地,發動群眾開展分田運動。邊界建立了赤衛隊、暴動隊、獨立團等地方武裝。——摘編自楊河主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讀本》材料三 1928年起,毛澤東先后寫下了許多著作,其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書本上并沒有講到中國湖南、湖北,它講的只是基本原理”“共產黨的任務……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理論。——摘編自石崇科《毛澤東選集》(第二版)等(1)指出材料一中“緊急會議”上毛澤東提出的重要論斷,并說明武裝暴動受挫后毛澤東所作出的戰略轉變。(2)根據材料二,提煉井岡山斗爭實踐為“革命之路”的探索提供的經驗。(3)綜合三則材料,分析這條新道路是如何開辟的?并指出開辟的目的。4、課堂檢測一、選擇題1.下列革命領導人中,參加了南昌起義的有( )①毛澤東 ②周恩來 ③孫中山 ④朱德 ⑤賀龍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④⑤2.讀下圖,思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政權為什么能夠在這些地方存在( )①大都建立在各省的交界處 ②交通便利,有利于紅軍的軍事行動 ③遠離中心城市,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 ④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供部隊籌措給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圖再現了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生動場面。該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 )井岡山會師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B.開始了向農村進軍的革命歷程C.形成了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部隊D.建立了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4.“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寫這首詞不會早于( )A.1927年B.1931年C.1935年D.1936年5.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政策有( )①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②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 ③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 ④各根據地出現了分田分地的景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6.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整整奮斗了28年。“日出東方”、“第一槍”、“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等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績。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第一槍”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它在中國革命史上的意義是什么?(2)“星火燎原”意味著中國革命創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道路?這條道路是從哪里開始興起的?參考答案課前自主學習一、1.1927年8月1日南昌2.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二、1.1927年8月7日漢口2.政權3.1927年9月湘贛邊三、1.井岡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2.武裝斗爭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3.地主農民問題探究(1)重要論斷: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戰略轉變:放棄攻打城市,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2)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民建立革命政權,開展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3)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不斷實踐中開辟了革命新道路。目的: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解放。課堂檢測1.C2.C3.C4.A5.A6.答:(1)“第一槍”反映的是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2)這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條道路是從井岡山開始興起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歷社九上2-4-2工農武裝割據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時間與過程,理解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與實踐,掌握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情況。2.過程與方法分析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培養學生從必要性,可能性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共產黨的斗爭歷程中學習如何面對挫折,面對失敗;要培養不屈不撓的精神,善于總結經驗。使學生認識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教學重點】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教學難點】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形成。【教學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知導入(設問導入)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叛亂,屠殺中國共產黨。問題: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的出路在哪?二、新課學習(一)南昌起義教師講授武昌起義相關史實:1.時間:1927年8月1日2.地點:江西南昌3.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影響: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二)八七會議與秋收起義1.八七會議目的: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時間、地點:1927年8月7日,漢口。內容: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意義:會議上決定進行秋收起義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引出秋收起義2.秋收起義背景:八七會議上決定進行秋收起義時間:1927年9月地點:湘贛邊領導人:毛澤東目標:長沙結果:失敗,轉向農村教師設疑: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在中國執行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學生:以城市為中心的武裝暴動(俄國人的道路)解釋設疑:這條道路在中國是否行得通?為什么?行不通,不適合中國國情設置目的:由學生自己分析得出武昌起義與秋收起義失敗的原因,既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又加深學生的理解。>>>多媒體課件展示秋收起義的相關資料資料:“秋收起義原計劃要去打長沙,大家也都想進長沙,……可是長沙打不下來,目前長沙那樣的城市,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們要到敵人管不著或難得管的地方去,到鄉下去,在鄉下站住腳,養精蓄稅,發展我們的武裝力量。”——摘自《秋收起義》教師設疑: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學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引出:農村革命根據地(三)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1.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教師描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背景及過程:背景:秋收起義中,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過程:1927年底,毛澤東率部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2.井岡山會師背景:南昌起義后,南下廣東的革命軍在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圍攻,損失慘重,朱德、陳毅率領部分隊伍轉戰到湘南。會師:1928年春,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與湘南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井岡山會師的作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力量不斷壯大3.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內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多媒體動畫展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實踐:各地共產黨人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并先后走上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到1930年,全國建立起大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意義:這是一種在革命實踐的基礎下進行的革命理論的創新,開創了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多媒體課件展示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探究:觀察地圖,結合所學知識,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方面,歸納這些革命根據地區域分布的共同特點。學生:建立在各省交界處。教師總結:大都建立在各省的交界處,這些地方大多位于山區,敵人的力量比較薄弱,革命基礎比較好,有利于革命隊伍的存在與發展。設疑:想一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政權為什么能夠在這些地方存在?它們大多位于地勢險要處,易守難攻;這些地區一般物產都較為豐富,便于籌糧籌款;共產黨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并實行了正確的政策(如土地革命),因而得到了農民的廣泛支持,使得革命政權能夠在這些地方存在并穩固下來。4.土地革命>>>多媒體課件展示1930年江西永豐興國土地調查情況學生討論:①表格中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占人口多數的農民卻無地或少地。②在農村進行革命斗爭必須取得哪些人支持和參加革命?廣大農民③面對上表情況,中共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開展土地革命,使農民獲得土地目的:引出土地改革土地革命的內容: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結果:土地革命開展后,各根據地出現了分田分地的景象。三、課堂小結四、課堂練習1.“這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這里是人民軍隊的搖籃。”請你判斷,句中的“這里”是指( B )A.井岡山B.南昌C.瑞金D.武昌2.電視連續劇《紅色搖籃》再現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江西等南方各省根據地的戰斗生活。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主要對象是( D )A.清政府反動統治B.北洋軍閥反動統治C.日本侵略者D.國民黨的反動統治3.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這時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這位歷史學家所說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D )A.實現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B.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D.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五、作業布置1.背誦本課知識點2.做練習冊【板書設計】一、南昌起義二、八七會議與秋收起義三、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課 第2課時 工農武裝割據(導學案).doc 第四課 第2課時 工農武裝割據(教案).doc 第四課 第2課時 工農武裝割據(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