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講 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銜接導入】 好吃的東西幾乎都是酸性的,如魚、肉、米飯、酒、砂糖等,全都是酸性食物,相反,堿性食物如酸角、海帶、蔬菜、白蘿卜、豆腐等多半是不易引起食欲卻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外行人的想法,以為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諸如一看就會令人流口水的草莓、檸檬等,其實,這些東西大多數是典型的堿性食物,但草莓有不能氧化代謝的有機酸(苯甲酸、草酸),會使體液的酸度增加,屬于酸性食品,是個例外。實際上,將食物強分酸堿性是不科學的,因為人體內的生理反應非常復雜,不一定就成堿性物質或酸性物質,膳食只要平衡合理就好。 一般人以為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一看就會令人流口水的草莓、檸檬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堿性食物。食物的酸堿性不是用簡單的味覺來判定的。所謂食物的酸堿性,是指食物中的無機鹽屬于酸性還是屬于堿性。鈣質多的就是堿性食物,磷質多的就是酸性食物。從營養的角度看,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是身體健康的保障。酸堿食物的比例建議為 20 ∶ 80 。 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甜點、白糖、金槍魚、比目魚。 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豬肉、鰻魚、牛肉、面包、小麥。 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魚、巧克力、空心粉、蔥 那么酸性堿性指的是物質什么樣的性質呢? 【知識新授】 一、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一般是物質的形狀和狀態發生變化。如玻璃破碎、冰雪融化等。從微觀角度看,構成物質的粒子不變,只是粒子間隔可能改變。 2.化學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變化中常伴隨有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發光、發熱、吸熱等現象。如鐵的生銹、煤的燃燒等。從微觀角度看,構成物質的粒子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其他粒子。 3.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比較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 本質 有無新物質的產生 區別 宏觀:沒有其他物質生成 宏觀:有其他物質生成 微觀:構成物質的粒子不變,只是粒子間隔可能改變 微觀:構成物質的粒子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另一種物質的粒子 燈絲發光 鐵生銹 二、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硬度、熔點、沸點、密度、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傳熱性、延展性等。 2.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穩定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毒性、腐蝕性等。 【例題分析】 例1.(2019七上·新昌期末)下列是新昌縣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主要制作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西坑石雕 ???????????????????????????B.?梅渚剪紙 C.?澄潭香干 ??????????????????????????????D.?后岱山布袋木偶 例2.(2019七上·蕭山期末)下列關于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物理性質都是通過物理變化表現出來的 B.?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 C.?蠟燭燃燒現象說明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 D.?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唯一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例3.(2019七上·越城期末)品茶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平水日鑄”為紹興的名茶。為保持茶葉的品質,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葉的包裝袋內放入1--2包黑色的還原鐵粉作為“雙吸劑”,失效后會變成棕黃色物質。這一從黑色物質到棕黃色物質的變化過程屬于(? ????) A.?化學性質???????????????????????????B.?物理性質???????????????????????????C.?化學變化???????????????????????????D.?物理變化 例4. 拿一只小燒杯,將它靠近嘴邊,張開口對著燒杯內壁哈氣,如圖甲,可以發現杯內壁出現了水霧。點燃打火機,并用一只干冷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如圖乙。一段時間后,同樣可見燒杯的內壁出現水霧。這兩個過程發生的變化( ???) A.?都是物理變化?????????????????????????????????????????????????????B.?都是化學變化 C.?前者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D.?后者既有化學變化,又有物理變化 例5.(2020七上·吳興期末)生活中常常會發生一些變化,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書柜中的樟腦球變小???????????????????????????????????????????B.?放久的橙子發霉爛掉了 C.?用電熱水壺把水燒開???????????????????????????????????????????D.?烈日下的自行車胎爆炸 例6.(2019七上·慈溪月考)化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下面對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 ??) A.?“新物質”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 B.?“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顏色上不同的物質 C.?“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狀態上不同的物質 D.?“新物質”就是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 例7.(2019七上·新昌期末)酒精是實驗室中常接觸的一種物質,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酒精是由________構成的。 (2)酒精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密度小于水的無色透明液體,以上性質中屬于酒精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 (3)在四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通過A、C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________有關。 該同學猜想液體蒸發還可能與液體的種類有關,于是繼續進行如下探究:取兩只相同的燒杯,分別盛________和酒精,把它們同時放在同一環中,一段時間后觀察比較兩杯中液體的多少。 例8.(2019七上·柯橋月考)如圖為一座人體青銅雕塑,反映的是古代人打造鐵藝的場景。純鐵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硬度較大,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鐵在1535℃時,會由固態變為液態,鐵在潮濕的空氣里容易生銹,鐵在純凈的氧氣中能燃燒。 (1)上述描述中屬于鐵的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 (2)上圖中這桶水是用來冷卻燒紅的鐵器的,因為水的比熱容大冷卻效果好。人們也常常用水的這一特征為生產、生活服務。下列事例中與這一特征有關的是????????????????? 。 A.讓熱水流過散熱器來取暖 B.在大的河流上建水電站,用水發電 C.晚上向秧田里灌水,防止秧苗受凍 D.汽車發動機用水循環冷卻 例9.(2019七上·慈溪月考)判斷下列變化,并進行歸類(填寫序號):①鐵片在空氣中生銹②將石灰石碾成粉末③ 牛奶變酸④自行車胎爆裂屬于物理變化的有________;屬于化學變化的有________。因此,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為________。 例10.(2020七下·溫州月考)? 2013年2月15日,一顆體積約2000米3 , 質量約7×106千克的隕石在俄羅斯西伯利亞上空爆炸,爆炸引發的“隕石雨”四處散落,附近有許多黑色固體小碎片,用小碎片在玻璃上刻劃會有較明顯的劃痕。無獨有偶,16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與地球“擦肩而過”,引發天文愛好者的無限遐想。 (1)根據上述信息,寫出隕石的一種物理性質:________?; (2)密度是隕石分類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隕石的密度見下表。 類型 石隕石 石鐵隕石 鐵隕石 密度/kg/m? 3.0×103~3.5×103 5.5×103~6.0×103 7.5×103~8.0x103 請你通過計算確定俄羅斯隕石類型應屬于________; (3)俄羅斯的隕石事件與小行星2012DA14近距離接近地球之間有無關聯?天文愛好者說法不一,下列說法中不支持兩者有關聯的證據是?????? 。(可多選) A.兩者發生時間相差12小時,距離相隔至少50萬千米 B.隕石和小行星經研究都含有鈉、鎂、鋁、氯、鉀等元素,組成成分比較接近 C.隕石是大約一年前脫離小行星帶的一顆小行星,與小行星2012DA14來源相同 D.隕石是按自東向西的軌跡運行的,小行星是按自南向北的軌跡運行的,兩者處于完全不同的軌道上 E.科學家根據大量數據分析,小行星飛掠地球大約每40年左右會發生一次 【鞏固練習】 1.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云開霧散 C.?燃放煙花 ????????????????????????????????????D.?吹制泡泡 2.下列各項利用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 A.?氫氣用于填充探空氣球??????????B.?甲烷用作燃料??????????C.?干冰用作制冷劑??????????D.?石墨用于制鉛筆芯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變化,其中一種變化與其余三種變化類型不同的是( ) A.?酒精揮發??????????????????????????B.?食品腐爛??????????????????????????C.?鐵棒磨成針??????????????????????????D.?花香四溢 4.下列過程主要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釀造米酒???????????????????????????B.?現榨果汁???????????????????????????C.?碾磨米粉???????????????????????????D.?溶解蔗糖 5.生活中的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冰化成水????????????????????????B.?鐵釘生銹????????????????????????C.?粉筆折斷????????????????????????D.?白紙折成紙飛機 6.在日常生活和生產的下列現象中,屬于利用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異味????????????B.?煤的燃燒????????????C.?金屬銅用于制作導線????????????D.?海水曬鹽 7.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樹根“變”根雕?????????????B.?玉石“變”印章?????????????C.?水果“變”果汁?????????????D.?葡萄“變”美酒 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化學變化中往往伴隨著物理變化???????????????????????????????????????????????B.?物理變化中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 C.?往碳酸鈉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產生沉淀,這是物理反應?????D.?濕衣服變干是一種化學變化 9.化學家在當今環境問題上的最新構想是“變廢為寶,資源循環”。例如,燃料 燃燒產物 燃料,這樣既可解決能源問題,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構想中兩個轉化過程的變化為( ) A.?(1)為物理變化,(2)為化學變化???????????????????????????B.?(1)(2)均為物理變化 C.?(1)為化學變化,(2)為物理變化???????????????????????????D.?(1)(2)均為化學變化 10.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D.?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 11.我們家鄉義烏特產豐富,以下特產制作的部分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生產紅糖時蒸發甘蔗汁液????????????????????????????????????B.?配制紅曲酒時發酵糯米 C.?制作火腿時將成品切換包裝????????????????????????????????D.?制作蜜棗時曬干水 12.生活中很多現象中蘊含著科學知識: (1)鐵能被加工成鐵鍋、鐵壺,用來炒菜、燒水,利用了鐵的導熱性,這屬于________性質。 (2)酒精擦拭身體,皮膚有涼爽的感覺,這是因為________。 13.小雪在家用小刀削蘋果后沒有及時把小刀洗干凈,過了幾天她發現小刀上出現銹跡。以下是她和媽媽的部分對話。 小雪:“媽媽,小刀生銹了”。媽媽:“你削了蘋果,小刀沒有清洗,它當然會生銹。如果你當時用水洗一下,及時擦干,就沒有那么容易生銹了”。 (1)上述對話中,描述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填“小雪”或“媽媽”)說的話。 (2)媽媽的回答主要描述了小刀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14.物質具有的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屬于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 ①物質的狀態 ②氣味 ③硬度 ④導熱性 ⑤延展性 ⑥導電性 ⑦酸堿性 ⑧可燃性 ⑨毒性 15.閱讀下列短文,然后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①酸類中有一種酸叫醋酸,又叫乙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②在16.6 ℃以上,純凈的乙酸是一種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液體,易溶于水和酒精。③醋酸的化學式為CH3COOH。④醋酸和硫酸、鹽酸一樣,能跟活潑金屬(鋁、鋅、鐵等)發生反應產生氫氣。 (1)屬于醋酸的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填序號)。 (2)屬于醋酸的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填序號)。 16.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于變化過程中________生成。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 ①鋼鐵生銹 ②物質燃燒 ③火藥爆炸 ④食物消化 ⑤冰雪消融 ⑥電燈發光 17.下列選項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 A.牛奶變酸 B.干冰升華 C.鐵易生銹 D.石蠟熔化 E.冰雪消融 F.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18.下表是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加碘鹽包裝袋上的部分文字說明: 配料 保質期 含碘量 氯化鈉、碳酸鉀 18個月 20~40毫克/千克 儲存指南 食用方法 避熱避光、密封 勿長時間燉炒 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加碘鹽通常的顏色和狀態分別為白色、________,這是加碘鹽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由儲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測加碘鹽在受熱時________(填“易”或“不易”)分解,這是它的________性質。 19.利用“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等名詞填空: (1)水冷卻到0 ℃時結冰了,為 ________。 (2)煤燃成了灰燼,為________。 (3)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為________。 20.興趣小組以“火箭中的科學奧秘”為主題開展了系列活動。圖甲是他們制作的一枚簡單的液體燃料火箭結構模型,圖乙是火箭發射圖,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火箭模型被固定在發射架上,發射架底座對火箭模型的支持力________火箭受到的重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火箭發射時,液態氫燃燒屬于________變化。 (3)火箭塔底部有一個導流槽,槽內裝有大量的水,當火箭發射時,其尾部噴出的火焰溫度高達3000℃,導流槽上方出現大量白霧如圖乙所示,白霧是________形成的。(填物態變化) (4)模擬火箭升空的原理:三組同學分別進行了下列活動,其中現象產生的原理與火箭升空相同的有()(多選) A.磁鐵吸引回形針B.取下夾子氣球斜向上運動 C.兩同學互推后都向后運動 (5)火箭在升空過程中會與大氣層摩擦而影響飛行距離,為了減小摩擦,對火箭的設計要求提出合理的建議:________。(答出一條即可) 2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關于蠟燭的燃燒,甲、乙兩位同學各抒己見。甲說:“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因為它有新的物質生成。”乙說:“蠟燭燃燒是物理變化,因為蠟燭燃燒時蠟要熔化、升華。”那么你的觀點呢?請給出合理解釋。 22.快過年了,很多農家開始燒制上好的農家白酒制酒主要有以下兩個過程:發酵和蒸餾。 (1)發酵的過程:酵母分解糖,產物之一是酒精。發酵過程中屬于________變化。(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蒸餾過程如圖所示,酒精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 (3)冷凝池中用水作為冷卻劑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________。 (4)釀造出的白酒度數很高,一般不宜飲用,需要與適量水勾對(混合)后才能出售。有關行業規定:白酒的“度數“是指氣溫在20℃時,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數,即酒精的體積分數;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氣溫在20℃時,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為50毫升。該廠生產的每瓶裝“500毫升、35度”的白酒,質量是多少?這種酒的密度約是多少?(ρ水=1.0×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23.化學現象中包含發光、發熱現象,許多物質燃燒時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的現象。 小明同學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于是學習小組對此展開了探究與討論。 【提出問題】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 【猜想】一、都是化學變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驗證過程】 (1)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觀察到:a.燒杯內壁上出現水珠,b.手摸燒杯有發燙的感覺,c.蠟燭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 分析:蠟燭燃燒生成新物質的名稱是________,蠟燭燃燒為________變化。 (2)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 通電前 通電中 通電后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出白光,手摸燈泡感覺發燙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燈絲通電發熱、放熱屬于________變化。 參考答案 例題分析 例1. C 例2. A 例3. C 例4. D 例5. B 例6. D 例7. (1)分子 (2)易燃 (3)溫度;等質量的水 例8. (1)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鐵在純凈的氧氣中能燃燒 (2)A,C,D 例9. ②④;①③;有沒有新物質生成 例10. (1)體積約2000米3、質量約7×106千克、硬度大等 (2)石隕石 (3)A,D,E 鞏固練習 1. C 2. B 3. B 4. A 5. B 6.B 7.D 8.A 9.D 10.C 11.B 二、填空題 12. (1)物理 (2)酒精蒸發吸熱,使皮膚溫度下降 13. (1)小雪 (2)化學 14.⑦⑧⑨;①②③④⑤⑥ 15. (1)② (2)④ 16.有無新物質;⑤⑥;①②③④ 17. BDE ;A 18.固態;物理;易;化學 19. (1)物理變化 (2)化學變化 (3)化學性質 20. (1)等于 (2)化學 (3)先氣化后液化 (4)B,C (5)采用表面光滑的材料;頭部做成梭形/流線型 三、解答題 21.解:兩人說法均不對。蠟燭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是化學變化,而蠟受熱熔化和升華是物理變化。 22. (1)化學變化 (2)汽化和液化 (3)水的比熱大 (4)白酒中酒精的質量為:m酒=ρ酒V酒=0.8g/cm3×(500cm3×35%)=140g; 白酒中水的質量為:m水=ρ水V水=1g/cm3×(500cm3×65%)=325g; 白酒的總質量:m總=m酒+m水=140g+325g=465g; 那么白酒的密度為:。 四、實驗探究題 23. (1)水;化學 (2)物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