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講 地球、地球儀和地圖 【銜接導入】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因為其運動軌跡與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陽星云。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上71%為海洋,29%為陸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地球是目前發現的星球中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 地球與我們所了解到的無生命的星球的不同在于: 1.有液態的水; 2.有大氣層; 3.大氣中氧的含量高于二氧化碳等氣體; 4.有完整的臭氧層可以有效的抵御紫外線的傷害; 5.與各星球距離適中,引力適宜生命成長; 6.地表溫度晝夜溫差不大; 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使生命的生存與延續得到了足夠的保證。 【知識新授】 地球的形狀和內部結構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兩極半徑為6357千米(兩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21千米);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 3.第一個論述地球是球形的科學家是亞里士多德,第一次證實地球是球體的麥哲倫。 4.證明地球是圓形的事例: 遠去的帆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 走不到天涯海角; 站的高,看的遠; 月食時被蝕部分總是成弧形; 麥哲倫環球航行; (6)從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 地球的內部結構: (1).地殼:厚約0~17 km。 地幔:厚約17~2 900 km,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約2 900—6 371 km,分為外核和內核。 (2).軟流層與巖石圈 軟流層:位于上地幔深約50~250 km的范圍內,據推測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 蛻變放熱,產生高溫異常,將巖石熔融后形成的。這里可能是巖漿的發源地。 巖石圈: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由巖石組成的,合稱為巖石圈。 二、地球儀 1.地球儀:地球儀是縮小了的地球模型,表示地球上事物的常見模型。 2.經線和經度 (1)經線:也叫子午線。經線是半圓形,所有經線長度相等。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2)經度:零度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于東經,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屬于西經,用“W”作代號。 (3)東西180°經線合為一條經線。 3.緯線和緯度 (1)緯線:緯線都是圓形,也稱為緯線圈,長度不等。赤道最長,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緯度:赤道是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做“北緯”,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作代號。 低緯度 中緯度 高緯度 0°—30° 30°—60° 60°—90° 北緯、南緯各有90°。 4.東西半球的劃分: (1)用20°W和160°E的經線圈,將地球分為東、西兩個半球。 (2)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 180°E—160°E 東半球(向東走):20°W—0°—--20°E—160°E 5.南北半球的劃分: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三、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標記。 (1)比例尺:表示實地距離在地圖上的縮小程度。即: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①.大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000;小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0000 ②.地圖比例尺的表現形式: a.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來說明地圖上與實地長度的比例關系。如: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千米。 b.數字式:用分數來表示,其分子為圖上距離,分母為實地距離。分子與分母為同一單位。且分子為1。如:1:1000000 c.線段式:地圖上一種比較常用的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經過數學計算,可直接在地圖上量出相應的實地距離。如: 0 | | 20千米 (2)方向: ①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讀: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②在有指向標的圖上判讀:指向標指示北方。 ③在沒有任何標記的圖上判讀: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④常用的8個方向:東、南、西、北、西北、西南、東北、東南。 (3)圖例和標記 圖上常用的圖例有:公路、鐵路、學校、河流、碼頭、國界等等。 地圖上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叫注記。 【例題分析】 例1.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不斷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說法不符合人類對地球現有認知的是( ?) A.?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B.?地球內部由外向內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C.?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巖石圈由七大板塊組成 D.?火山和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 例2.2019年8月8日,中國臺灣省宜蘭海域發生6.4級地震。下列關于地震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殼運動的表現 B.?臺灣省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C.?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由外向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 D.?地震發生時,教室里的同學應該快速跑到操場或躲到課桌下面 例3.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應很好地認識它。下列有關地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上的泥石流都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 B.?地球由外向內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 C.?地球上的火山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 D.?地球巖石圈由大小相同的七大板塊組成,即七大洲所在的板塊 例4.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下列現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的是( ???) A.?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B.?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 C.?地球的赤道半徑和兩極半徑僅相差0.33% D.?站在大地上,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永遠也走不到地平線 例5.每周三下午第四節是某中學的社團活動課。在課堂上科技社的社員們在對地球的相關知識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正確的是(??? ) ①A認為:中國古人對天地的最初認識是“天圓地方”的觀點 ②B認為:遠離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能夠證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③C認為:月食時月輪缺損的部分為圓弧形,屬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證據之一,但不能說明地球一定是球體 ④D認為:日食時日輪的缺損部分為圓弧形,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 ⑤E認為:全球由七大板塊組成,所以有科學家把它戲稱為“七巧板” ⑥F認為:全球的這些板塊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斷地發生著碰撞和張裂。 ⑦G認為:地球的內部結構與雞蛋非常相似,也分為三層。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⑦ 例6.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天圓地方”、“球體”、“橢球體”、“梨形體”等階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科學是不斷發展的??????????????????????????????????????????????B.?人類對科學的認識在不斷提高 C.?地球的自身形狀在不斷變化????????????????????????????????D.?科學可以改變人的觀念 例7.北京時間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在這次地震之前的61秒內,四川成都、德陽、資陽等地已經陸續收到了通過廣播電視機構和各種終端設備發出的提前預警,減少了大量傷亡。 (1)四川省地震頻發是由于四川省處于亞歐板塊和________板塊的交界處。 (2)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位于________(選填“低”、“中”或“高“)緯度。 (3)當地震來臨時,在高樓教室里的學生應當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迅速跑到教室外 B.護頭下蹲并躲在墻角或堅固的桌子旁邊 C.跑到窗口處大聲呼救 D.立即從窗戶跳樓生 (4)地震過后,山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動而變松動,容易形成________。 例8.學習科學知識,讓我們對地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地殼是由巖石組成的自然界中巖石的種類很多,如圖甲是一塊含始祖鳥化石的巖石,按巖石的成因分類,含始祖鳥化石的巖石屬于________(選填“巖漿巖”、“沉積巖”或“變質巖”)。 (2)如圖乙所示的是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火山噴發出的巖漿來自于字母________代表的圈層。 (3)板塊構造學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之一。圖丙中,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位置有大量的重合,這是因為________。 例9.??????????????? (1)按照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過程,下列事件或說法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填字母)。 A、麥哲倫完成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 B、天圓地方。 C、從太空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星球。 (2)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 ?????。 A.地球形狀隨著人類的認識而發生改變 B.科學的發展就是不斷發現和修正的過程 C.合適的技術和工具的使用或改進是認識地球形狀的基礎 D.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沒有階段的,完全靠人們的突發奇想 例10.如圖所示,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上去它的長度變化________。(選填“明顯”或“不明顯”)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離開遠去,觀察到的現象應與上述粉筆在球面上移動相似,說明大洋面是________。 【鞏固練習】 1.東經和西經的分界線是(???? ) A.?赤道?????????????????????????B.?本初子午線?????????????????????????C.?西經20度經線?????????????????????????D.?180度經線 2.關于經緯度變化規律的正確敘述是(????? ) A.?以0度經線為界,東經和西經的度數分別向東、向西越來越大?????????? B.?以180度經線為界,東經和西經的度數分別向東、向西越來越大 C.?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越來越大,極點的緯度為180度?????????? D.?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越來越大,極點的緯度為0度 3.下列現象不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是(?? ) A.?太陽的東升西落??????????????????????????????????????????????????B.?在海邊看到帆船從遠方駛來,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 C.?月食發生時,月面上地球陰影的邊緣是圓弧形的??????????D.?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4.能證明地球是圓形的實例是(??? ) A.?鉛筆在籃球表面移動?????????B.?天空是半圓形?????????C.?麥哲倫的環球航行?????????D.?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5.如圖所示,小明制作了一個簡易地球儀,下列有關地軸、赤道、南極和北極的標注,正確的是( ) A.?①北極;②南極;③赤道;④地軸??????????????????????B.?①地軸;②赤道;③南極;④北極 C.?①北極;②南極;③地軸;④赤道??????????????????????D.?①地軸;②赤道;③北極;④南極 6.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擋了月球,下面的月食圖片哪一個不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 A.??????????????????????????????B.??????????????????????????????C.??????????????????????????????D.? 7.巖石圈的組成包括( ) A.?地殼和地幔頂部???????????????B.?下地幔和外地核???????????????C.?上地幔和下地幔???????????????D.?地殼和上地幔 8.一架飛機從上海起飛,如果途中不改變方向,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如果沿經線飛行,最終可以回到上海??????????????????B.?如果沿經線飛行可以經過兩個極點 C.?如果沿緯線飛行可以飛回上海?????????????????????????????D.?無論沿經線還是緯線飛行都不能飛回上海 9.下列四幅圖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東南的是(??? ) A.?????????????????????????????????????????????B.? C.??????????????????????????????????????D.? 10.下面四幅圖中,經緯度位置相同的兩點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仔細觀察某學校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地圖是用________來判斷方向的。 (2)綜合樓在體育館的________方向。 (3)如果按照地圖三要素來看,此地圖少了什么?答:________、圖例。 (4)該學校的經緯度大約是(120° E,31° N),由此判定它位于________半球和________半球及________(填“高”“中”“低”)緯度地帶。 12.讀圖,并回答問題。 (1)看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先看到________,再看到________;飛機升得越高,望得越遠,這些現象說明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個平面,而是________面。由此,可以證明地球是一個________體。 (2)請再舉兩個能說明地球形狀的實例:________;________。 13.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剖面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圈層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層的平均厚度為________千米。 (3)________(填字母)層的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可能是巖漿的主要源地之一。 (4)巖石圈是指________(填字母)層和________頂部(軟流層以上)。 14.讀地球內部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 ? (1)地球內部的結構從里到外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內部結構中最薄的一層是________。 (3)地球的內部結構與雞蛋的內部結構很相似,雞蛋皮對應________;蛋清對應地球的________?層;蛋黃對應地球的 ________層。 (4)人類是通過________測得地球的內部結構。 參考答案 例題分析 例1. C 例2. B 例3. B 例4. B 例5. D 例6. C 例7. (1)印度洋 (2)低 (3)B (4)泥石流 例8. (1)沉積巖 (2)B (3)地震和火山大多數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 例9. (1)BAC (2)B,C 例10. 明顯;球 鞏固練習 1. B 2.A 3.A 4. C 5. B 6. C 7. A 8. C 9. B 10. C 11. (1)一般定向法 (2)西南 (3)比例尺 (4)東(或北);北(或東);中 12. (1)桅桿;船身;球;球 (2)麥哲倫等航海家的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或宇宙飛船拍攝到的地球照片 13. (1)地殼;地幔;地核 (2)17 (3)B (4)A;地幔 14. (1)地殼;地幔;地核 (2)地殼 (3)地殼;地幔;地核 (4)地震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