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土壤的成分 【學習目標】 1.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特征; 2.學會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能做實驗記錄; 3.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4.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5.知道土壤的構成成分。 【學習重點】 探究認識土壤的構成成分 【學習難點】 對土壤成分構成進行鑒別分類。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航 1.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采集土壤并做成土壤標本,思考:土壤是怎么來的?有哪些東西會變成土壤? 2.觀察與記錄 觀察探究 我觀察到的現象 將土塊在白紙上劃,有什么現象? 用餐巾紙包住土塊,用力握緊后松開,在餐巾紙上會留下什么? 把土塊掰開,有什么發現? 用手指揉捏土塊,有什么發現? 能不能把土塊分成很小的顆粒? 二、問題探究 (一)探究活動 1.觀察帶來的土壤標本,動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看到了什么? [結論]土壤中含有_______,不同環境中的土壤干濕程度不同。 2.把土放進水中,我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土壤中含有_______。 3.用小棒攪拌燒杯中的土塊,靜止后土壤分______層,下層顆粒______,上層顆粒____,仔細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結論]土壤中含有_______和_______;細膩的是_______,粗糙的是_______。 4.實驗 實驗材料:土壤樣本、玻璃片、酒精燈、試管夾、火柴、鑷子、濾紙、燒杯、篩網、放大鏡、玻璃棒。 【實驗步驟】 ①把帶柄的圓形鐵片放在三腳架上,在鐵片上加上兩勺潮濕的土壤; ②點燃酒精燈,用酒精燈的外焰在鐵片下面加熱; ③如果要聞氣味,我們要采用“扇聞法”; ④注意酒精燈的操作規范和使用安全; ⑤實驗結束后,小心移出酒精燈(不要觸碰圓鐵片和三腳架上部),熄滅酒精燈。 [資料卡]酒精燈的剛使用方法:①取下燈帽,扣放在桌面上;②自下而上點燃酒精燈;③用外焰加熱;④用燈帽蓋滅酒精燈。蓋滅后打開,再蓋上。 【實驗結論】土壤加熱后冒煙,有_______的氣味,這說明土壤中含有一些可以燃燒的東西,這些東西主要是土壤里動植物體腐爛后變成的物質,叫做_______。它是黑色的,土壤顏色越黑,說明含有_______越多,也就越肥沃。 (二)觀察與記錄 通過觀察學習,利用感官初步觀察發現土壤的成分。將土壤中發現的東西進行分類,并做好記錄。 我的觀察記錄 探究方法 成分 用手觸摸 把土放進水里 用小棒攪拌燒杯中的土塊 加熱土壤 結論:土壤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分。腐殖物質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腐爛后變成的。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課前的探究活動了解了土壤是怎么來的;通過細致的觀察和實驗,對身邊再普通不過的土壤的成分有了全新的認識,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氣、水和腐殖質等成分。 【精煉反饋】 一、判斷題。 1.土壤里只有沙、黏土、空氣、水。 ( ) 2.腐殖質主要是動物腐爛后變成的。 ( ) 3.花瓣凋落后不會形成土壤。 ( ) 4.土壤放到水中,不會溶解,靜置一段時間后,會沉淀到水底。 ( ) 二、填圖題。 三、簡答題。 生活中有什么東西可以變成土壤,請舉例說出五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