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杠桿 【學習目標】 1.知道利用杠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桿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能設計探究杠桿作用的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并作出合理解釋。 【學習重難點】 實驗探究杠桿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課前準備 尺子、小木塊、杠桿尺、支架、鉤碼、記錄單等。 二、課堂探究 探究一:認識杠桿。 1.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字典、小木塊、尺子等材料作一個杠桿,操作自己制作的杠桿,體驗杠桿的作用。 體驗記錄單: 改變任意一點位置 省力 費力 不省力不費力 支點到力點距離大于支點到重點距離 支點到力點距離小于支點到重點距離 支點到力點距離等于支點到重點距離 探究二:探究杠桿的作用。 1.小組交流:在杠桿尺左邊。 2.刻度的位置掛兩個鉤碼的重物,有幾種方法可以撬起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單。 實驗記錄單: 左邊(重點)情況 右邊(力點)情況 省力還是費力 鉤碼數 重點到支點的距離 鉤碼數 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4.我的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達標檢測】 一、填空 1.杠桿工作時,是圍繞著___________轉動的。 2.杠桿上有三個點,起支撐作用的點叫做_____,人對杠桿作用力的點叫______,承受重物的點叫______。 3.使用杠桿時,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二、判斷 1.生活中很多用品都用了杠桿的原理。 ( ) 2.用一根木棍撬一塊大石頭時,使用的省力杠桿。 ( ) 3.杠桿在任何時候都是省力的。 ( ) 三、選擇 1.下面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 A.使用杠桿,一定能省力 B.鑷子是一種杠桿,用它夾東西很省力 C.杠桿的支點在力點和重點之間 D.夾子也是一種杠桿 2.使用杠桿時,力點距離支點越近,就越( ) A.省力 B.費力 C.不省力也不費力 D.無法確定是省力還是費力 3.“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把地球撬起”,是運用了( )原理。 A.輪軸 B.斜面 C.杠桿 D.滑輪 四、拓展活動 人的手臂其實是一個_____杠桿。如圖:你能分析一下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