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屆江蘇新高考過渡期選考歷史一輪復習增補知識:高中歷史大事年表(必修+選擇性必修)(4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屆江蘇新高考過渡期選考歷史一輪復習增補知識:高中歷史大事年表(必修+選擇性必修)(4份打包)

資源簡介

二〇二一屆新高考選擇性考試歷史科一輪復習重要增補知識(必修+選擇性必修)
高中歷史大事年表·古代史
2020年7月修訂版本
【使用指南】
(1)關于本表:本表分為三列,即“中國”、“時間”、“世界”;分別對應同一時間節點的中國史和世界史。
(2)省略表示:“公元前”表示為“B.C.”(例如:B.C.2070年→B.C.2070);“公元”表示為“A.D.”(例如:A.D.9年→A.D.9),但在公元7年之后不再添加“A.D.”的標識,即:純數字年份代表“公元×年”。
(3)條目和注解:每一時間點的不同條目均以“。”隔開,在各條目之中的不同知識點則以“;”隔開。在各條目之前加以“[政治史]”或“[經濟史]、[文化史]、[改革(選)]、[人物(選)]”等不同注釋,以示區分;其中帶有“(補)”符號的為必修或選擇性必修教材未提及的補充內容、帶有“(選)”符號的內容為選擇性必修教材內容。
(4)在“中國史”欄目中特別配置有中國歷代主要王朝、近代國家的存亡時間,其中各王朝建立時間以其建國號時間為基準計算;傳說時代和夏、商、西周朝的時間年份存疑,故有“?”符號,特此說明。
希望這份《高中歷史大事年表》可以給各位同學以方便!如有錯誤,希望能及時告知編者加以修訂,感謝!



時間







史(約萬年前開始)
-




史(約三百萬年前開始)
傳說時代(B.C.2697~B.C.2208)
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摯高辛氏、唐堯、虞舜
-
-
[政治史]禪讓制。
[經濟史]新石器時代農業處在“刀耕火種”階段(至西漢南方;最新發現:浙江余姚井頭山遺址);紡織技術萌芽,紡織原料是麻、葛、絲;銅器、陶器均已出現。
距今約
5000年前
[政治史(補)]公元前3500年,尼羅河兩岸出現奴隸制國家,公元前3000年初步統一。金字塔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7世紀的法老昭塞爾的階梯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位列“吉薩三塔”之首。
夏朝(B.C.2207/2070?~B.C.1766)
-
-
[政治史]夏王朝建立;王位世襲制確立。
B.C.2070
商朝(B.C.1765/1600?~B.C.1122)
-
-
[政治史]商王朝建立。
[經濟史]從商中期到東漢晚期,陶向瓷過渡。
[文化史]甲骨文(成熟文字);司母戊大方鼎。
B.C.1600
西周(B.C.1121/1046?~B.C.771)
-
-
[政治史]西周建立(實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經濟史]夏、商、周時期是我國的青銅時代。
B.C.1046
B.C.776
[文化史(補)]奧林匹亞舉辦第一屆體育競技會
東周(B.C.770~B.C.249)
-
-
春秋(B.C.770~B.C.475)
[政治史]平王東遷,東周王朝開始;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B.C.770
[政治史(補)]公元前800年修建雅典衛城;公元前8世紀左右希臘城邦建立。
B.C.753
[政治史(補)]羅馬城邦建立(習慣法)
[經濟史(補)]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征”。
B.C.685
B.C.632
[政治史(補)]雅典平民暴動,迫使統治者把習慣法編定為成文法。
[經濟史]魯國實行“初稅畝”,土地私有制合法性得到承認;春秋戰國時期壟作法出現。
B.C.594
[改革(選)]梭倫改革(解負令、四等級制、四百人會議、陪審法庭)。
[文化史/人物(選)]孔子誕生;仁、禮、中庸、德治;私學;有教無類;編訂“六經”。
B.C.551
[經濟史]春秋晚期,人工冶煉的鐵器產生(甘肅靈臺);鐵制工具和牛耕開始出現;土地私有制萌芽(即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征”、魯國實行“初稅畝”)。
B.C.509
[政治史(補)]羅馬共和國建立(從此至B.C.350左右,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從B.C.300左右至A.D.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法律統稱為萬民法)
B.C.506
[改革(選)]克里斯提尼改革(按地域劃分選區、五百人會議、陶片放逐法)
B.C.500
[政治史(補)]希波戰爭爆發
B.C.490
[政治史(補)]希波戰爭-馬拉松戰役
[人物(選)]孔子逝世。
B.C.479
戰國(B.C.475~B.C.221)
-
-
[政治史]戰國時期開始。
[經濟史]鋼(河北易縣)。
[文化史]百家爭鳴;司南出現;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已有了火藥原料(硫磺、硝石)知識。
B.C.475
[文化史/人物(選)]從公元前5世紀中葉開始,希臘開始智者運動,代表有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B.C.469~B.C.399,認識你自己、美德即知識)、斯多亞學派(人生而平等)。
B.C.449
[政治史(補)]希波戰爭結束;羅馬頒布《十二銅表法》(成文法、公民法)。
[政治史(補)]李悝在魏國變法。
B.C.445
B.C.443
[改革(選)]伯里克利改革(至B.C.429)。
B.C.427
[人物(選)]柏拉圖(卒于B.C.347)誕生。(理念論、理想國、柏拉圖學園)。
[政治史/改革(選)]公元前4世紀初,秦國開始實行一些變法。
B.C.384
[文化史(補)]亞里士多德(卒于B.C.322)誕生。(接近了唯物主義、逍遙學派、中庸之道)。
[政治史(補)/改革(選)]秦孝公即位
B.C.361
[政治史/經濟史/改革(選)]商鞅變法開始,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實行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權制、重農抑商政策。
[經濟史]秦國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
B.C.356
[改革(選)]秦惠文王即位,商鞅被車裂。
B.C.338
[政治史]秦王嬴政即位。
[經濟史]鄭國修建鄭國渠。
B.C.246
[政治史]秦滅六國開始(遠交近攻:韓→趙→魏→楚→燕→齊)。
B.C.230
秦朝(B.C.221~B.C.207)
-
-
[政治史]秦統一。確立皇帝制度、郡縣制、三公九卿制,開創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經濟史]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文化史]小篆文字;焚書坑儒;隸書出現。
B.C.221
[政治史]秦將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修長城、筑“直道”;在此前后,又開靈渠,征服嶺南;修五尺道,征服西南。
B.C.215
[政治史(補)]秦朝滅亡。
B.C.207
[政治史(補)]楚漢戰爭。
B.C.206
西漢(B.C.206~A.D.8)
-
-
[政治史]西漢建立;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中外朝制度。
[經濟史]西漢時期,牛耕逐漸普及全國,出現鐮、鋤等鐵農具(耦犁、犁壁、耬車);關中出現“井渠”(開鑿了槽渠、白渠、龍首渠);棉、毛成為紡織原料;絲織代表有素紗褝衣;用煤冶鐵,皮囊鼓風;秦漢嚴格管理“市”。
[文化史]漢初實行“無為而治”,奉行黃老之學;西漢時期,楷書、草書出現;紙出現。
B.C.202
[政治史]漢文帝詔舉賢良方正,察舉制伊始
B.C.155
[文化史]漢武帝在位(B.C.140~B.C.86),獨尊儒術、創辦太學;董仲舒新儒學興起。
B.C.140
[經濟史]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
B.C.114
B.C.27
[政治史(補)]羅馬帝國建立。
[政治史(補)]西漢滅亡;王莽建立“新”朝。
A.D.9
東漢(25~220)
-
-
[政治史(補)]東漢建立。
[經濟史]二牛抬杠轉變為一牛挽犁;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鼓風;東漢晚期,青瓷、白瓷出現。
25
80
[文化史(補)]羅馬大斗獸場建成。
[文化史]蔡倫改進造紙術。
105
[政治史(補)]東漢滅亡;三國時代開始。
220
西晉(265~316)
-
-
[政治史(補)]西晉統一。
[經濟史(補)]確立屯田制
266
[政治史(補)]西晉滅亡;東晉十六國開始。
316
東晉(317~420)
-
-
[政治史(補)]拓跋部首領拓跋珪重建代國
386
393
[政治史(補)]羅馬皇帝禁止奧林匹亞競技會。
[經濟史]南北朝時期翻車出現。
[文化史]東晉葛洪《抱樸子》提到“火藥”;“書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395
[政治史(補)]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
[政治史(補)]拓跋珪遷都平城,改國號“魏”
398
404
[政治史(補)]羅馬大斗獸場廢棄。
南北朝(420~589)
-
-
[政治史(補)]南北朝開始;出現九品中正制。
[經濟史]灌鋼法、草市出現。
420
[政治史(補)]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439
[改革(選)]馮太后(三長制、均田制、租庸調制)、孝文帝改革(至A.D.499,遷都洛陽、穿漢服、說漢語、寫漢字、改漢姓、與漢人通婚)。
471
476
[政治史(補)]西羅馬帝國滅亡。
[改革(選)]孝文帝遷都洛陽。
495
隋朝(581~618)
-
-
[政治史]隋朝統一;創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589
唐朝(618~907)
-
-
[政治史]唐朝建立。
[經濟史]曲轅犁出現并趨于完善;筒車出現;從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彩瓷出現;草市、夜市繁榮。
[文化史]火箭火炮,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三教合一”趨勢;唐楷:歐陽詢、褚遂良等;顏真卿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618
[文化史(補)]松贊干布修建布達拉宮。
643
[政治史]藩鎮割據。
[文化史(補)]世界最早雕版印刷品《金剛經》(咸通九年)。
868
[政治史]唐朝滅亡;五代十國、遼、宋、夏、金、蒙分裂時代開始。
907
北宋(960~1127)
遼(907~1125)、金(1115~1234)、
西夏(1032~1227)
-
-
[政治史(補)]北宋局部統一;確立二府(樞密院、中書門下)三司制。
[經濟史]“市”突破時空限制;宋朝五大名窯:哥、汝、官、鈞、定;農業上高轉筒車(水力)出現;江浙地區成為經濟重心。
[文化史]指南針出現并用于航海;火藥規模用于軍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雕版印刷盛行。
960
[改革(選)]王安石變法(A.D.1069~A.D.1085),“理財”、“整軍”。
1069
南宋(1127~1279)
-
-
[政治史(補)]北宋滅亡(靖康之變);南宋建立。
[文化史]宋明時期,(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先后興起。
1127
1187
[政治史(補)]佛羅倫薩成為城市共和國。
元朝(1206~1327)
-
-
[政治史]元建立。
1271
[政治史(補)]南宋滅亡,元統一。
1276
[政治史]元朝確立行中書省(行省)制度;設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區。
[經濟史]青花瓷出現;黃道婆改進織布技術。
1278
明朝(1368~1644)
-
-
[政治史(補)]元朝滅亡。
[政治史]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確立海禁政策、廢丞相、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朱棣設內閣)。
[文化史]文人畫的出現。
1368
[經濟史]14世紀30年代,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毛紡織業中產生了歐洲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
[文化史]14~17世紀,文藝復興運動(人文主義、“美術三杰”、“文學三杰”)
[政治史(補)]靖難之役,朱棣奪權
1402
[經濟史(補)]鄭和第一次下西洋(至A.D.1433)
[政治史(補)]紫禁城建成;明成祖將都城從南京遷北京。
1421
1453
[政治史(補)]東羅馬帝國滅亡。
1471
[文化史(補)]佛羅倫薩大教堂(即圣母瑪利亞大教堂)建成,標志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的誕生。
1488
[經濟史]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好望角;15世紀晚期,英國開始圈地運動。
1492
哥倫布在西班牙支持下發現美洲。
-
-




史(約15世紀末16世紀初開始)
[經濟史]大約明朝中后期,在蘇州絲織業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商幫(徽商、晉商)、會館出現;海禁政策實行;“瓷都”景德鎮。
1498
[文化史]“異端”李贄(主張“人倫物理”)出生
1527
[政治史(補)]葡萄牙侵占澳門。
1553
清朝(1616~1911)
-
[政治史(補)]荷蘭侵占臺灣。
1624
[政治史(補)]明朝滅亡;清軍入關,順治即位。
[經濟史]明清之際出現風力筒車;順治年間宣布海禁。
[文化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顧炎武(經世致用)、王夫之(樸素唯物辯證法思想);昆曲產生。
1644
[政治史(補)]明末清初,沙俄侵略黑龍江流域。
1649
[人物(選)]康熙即位。
[經濟史]康熙年間,粉彩瓷發明。
1661
[政治史]鄭成功收復臺灣。
1662
[人物(選)]平定三藩之亂。
1681
[政治史(補)]施瑯收復臺灣。
1683
[政治史]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1684
[人物(選)]一戰雅克薩。
1685
[人物(選)]二戰雅克薩。
1686
[政治史]在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第一次用“中國”國號。
1689
[人物(選)]康熙開始平定噶爾丹(至A.D.1697)。
1690
[人物(選)]康熙逝世。康熙在位時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為“康乾盛世”奠定基礎。
1722
[政治史]雍正設立軍機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1729
[經濟史]確立“一口通商”政策(廣州十三行)
1757
[文化史]乾隆55年,四大徽班進京,京劇現雛形。
1790
[經濟史]山西第一票號“日升昌”建立。
1823
[文化史]林則徐在廣州編寫《四洲志》,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1836
[政治史]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
1839
[附錄]
1)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制度的演變:分封制(周)→郡縣制(春秋出現,秦朝確立)→郡國并行制(漢初)→郡縣州三級制(漢后期、南北朝,同時實行僑郡/縣制)→州縣制(隋唐宋)→行省制(元)。
2)中國古代取士制度的演變:察舉制(漢)→九品中正制(南北朝)→科舉制(隋唐宋元明清)。
3)中國古代文字的演變:甲骨文(商)→大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秦出現,漢流行)→楷書、草書、行書。
4)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演變:春秋時期的“民本”思想(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新儒學”(漢)→三教合一,儒學發展(唐)→理學(道學,宋明清)→心學(明)→明末清初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發展。
頁)
頁)二〇二一屆新高考選擇性考試歷史科一輪復習重要增補知識(必修+選擇性必修)
高中歷史大事年表·近代史
2020年7月修訂版本
【使用指南】
(1)關于本表:本表分為三列,即“中國”、“時間”、“世界”;分別對應同一時間節點的中國史和世界史。
(2)省略表示:“公元前”表示為“B.C.”(例如:B.C.2070年→B.C.2070);“公元”表示為“A.D.”(例如:A.D.9年→A.D.9),但在公元7年之后不再添加“A.D.”的標識,即:純數字年份代表“公元×年”。
(3)條目和注解:每一時間點的不同條目均以“。”隔開,在各條目之中的不同知識點則以“;”隔開。在各條目之前加以“[政治史]”或“[經濟史]、[文化史]、[改革(選)]、[人物(選)]”等不同注釋,以示區分;其中帶有“(補)”符號的為必修或選擇性必修教材未提及的補充內容、帶有“(選)”符號的內容為選擇性必修教材內容。
(4)在“中國史”欄目中特別配置有中國歷代主要王朝、近代國家的存亡時間,其中各王朝建立時間以其建國號時間為基準計算;傳說時代和夏、商、西周朝的時間年份存疑,故有“?”符號,特此說明。
希望這份《高中歷史大事年表》可以給各位同學以方便!如有錯誤,希望能及時告知編者加以修訂,感謝!



時間







史(未完)
-




史(約15世紀末16世紀初開始)
1498
[經濟史]葡萄牙人達伽馬發現到印度的新航路;15世紀末,英國政府推行“重商主義”政策。
1517
[文化史]馬丁·路德揭開宗教改革運動序幕(“因信稱義”)。
1519
[經濟史]麥哲倫在西班牙支持下進行環球航行(至A.D.1522)。
1529
[文化史/改革(補)]英國亨利八世開始宗教改革。
1541
[文化史/改革(補)]加爾文在日內瓦開始宗教改革。
1581
[政治史(補)]荷蘭共和國建立。
1588
[政治史]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600
[經濟史]英國成立東印度公司。
1607
[政治史(補)]英國建立北美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
1613
[經濟史(補)]英國在印度設立商站。
1624
[經濟史]17世紀,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
1626
[文化史]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建成。
1640
[政治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2
[人物(選)]牛頓誕生。
1644
[文化史]17~18世紀,啟蒙運動。代表思想家:伏爾泰(君主立憲)、盧梭(社會契約、人民主權)、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康德(理性思考、獨立判斷)。
1649
[政治史]英國處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國。
1651
[經濟史]英國議會頒布《航海條例》。
1652
[政治史(補)]三次英荷戰爭爆發,至A.D.1674。
1653
[人物(選)]英國克倫威爾獨裁統治。
1658
[人物(選)]克倫威爾去世。
1660
[政治史]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68
[人物(選)]牛頓設計制作世界第一臺反射望遠鏡。
1672
[人物(選)]牛頓發表《關于光和色的新理論》。
1687
[文化史/人物(選)]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標志經典力學和近代自然科學體系的建立。
1688
[政治史]英國“光榮革命”,標志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689
[政治史]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奠定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1701
[政治史(補)]英國頒布《王位繼承法》。
1721
[政治史]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位首相。
1727
[人物(選)]牛頓逝世。
1756
[政治史(補)]英法“七年戰爭”爆發。
1763
[政治史(補)]英法“七年戰爭”結束,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1765
[政治史]18世紀中葉,責任內閣制形成,英國成為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經濟史]英國哈格里夫斯發明手搖紡紗機,標志著工業革命開始。
1771
英國阿克萊特設立第一座工廠
1773
[人物(選)]美國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5
[人物(選)]來克星頓槍聲,標志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1776
[政治史/人物(選)]《獨立宣言》發表,標志美國建立;華盛頓的首次軍事行動是圍攻波士頓,也是北美人首次勝利。
1777
[人物(選)]薩拉托加大捷,美國獨立戰爭擴大為國際性戰爭的轉折點。
1781
[人物(選)]約克鎮戰役,標志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美國《邦聯條例》生效,引發國家危機。
1782
[經濟史]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
[文化史]新古典主義美術(18世紀末~19世紀初,《拿破侖加冕》);浪漫主義文學開始出現(18世紀末~19世紀30年代,《巴黎圣母院》)。
1783
[政治史]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7
[政治史]美國制定《聯邦憲法》。
1788
[政治史(補)]美國《聯邦憲法》生效。
1789
[政治史]美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總統;法國大革命爆發。
1792
[政治史(補)]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
[人物(選)]華盛頓連任;拿破侖土倫戰役。
1794
[政治史]法國熱月政變。
[經濟史(補)]英國莫茲利發明移動刀架,機械制造業開始出現。
1795
[人物(選)]拿破侖巴黎平叛。
1796
[人物(選)]華盛頓離職,開創了孤立主義外交政策和總統兩屆任期制。
1798
[經濟史(補)]美國惠特尼開創工業生產標準化。
[人物(選)]拿破侖遠征埃及。
1799
[人物(選)]拿破侖霧月政變;華盛頓逝世。
1804
[政治史/人物(選)]拿破侖頒布《拿破侖法典》;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6
[人物(選)]拿破侖頒布“大陸封鎖令”。
1807
[經濟史]美國富爾頓制成汽船。
1810
[人物(選)]拿破侖登上歐洲霸主的寶座
1812
[人物(選)]拿破侖遠征俄國失敗。
1813
[人物(選)]萊比錫大會戰,拿破侖失敗。
1814
[經濟史]英國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人物(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拿破侖第一次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
1815
[人物(選)]滑鐵盧戰役,拿破侖失敗,百日王朝結束;拿破侖第二次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
1818
[人物(選)]馬克思出生。
1821
[文化史]浪漫主義美術開始出現(《自由引導人民》)。
[人物(選)]拿破侖逝世。
1825
[政治史(補)]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
[經濟史]英國取消機器出口禁令,工業革命在歐美廣泛開展起來。
1831
[政治史(補)]法國里昂工人第一次起義。
[文化史]達爾文環球考察;英國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32
[政治史(補)]英國議會改革(1867、1886繼續改革),工業資產階級權力擴大。
[文化史]現實主義文學興起(19世紀30年代~20世紀初,《約翰·克里斯朵夫》、《人間喜劇》)。
1834
[政治史(補)]法國里昂工人第二次起義。
1836
[政治史(補)]英國憲章運動。
1837
[政治史(補)/改革(選)]日本大鹽平八郎在大阪起義。
[文化史]美國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
1838
[文化史(補)]俄國雅可比發明電動機。





-
-
[政治史]鴉片戰爭爆發。
1840
[經濟史]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
[政治史(補)]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
[政治史]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經濟史]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近代民族工業興起。
[文化史]魏源《海國圖志》出版,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1842
[人物(選)]馬克思、恩格斯在科隆《萊茵報》編輯部第一次會面。
1844
[政治史(補)]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人物(選)]馬克思發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標志他轉變為共產主義者;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第二次會面;馬、恩合作的第一個作品《神圣家族》;恩格斯發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標志他轉變為共產主義者。
1845
[人物(選)]馬克思、恩格斯在布魯塞爾第三次會面;馬、恩合寫《德意志意識形態》,提出唯物史觀。
1846
[人物(選)]馬克思、恩格斯在布魯塞爾創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
1848
[政治史/人物(選)]《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馬、恩創辦《新萊茵報》。
[政治史]太平天國運動開始(金田起義、永安建制)。
1851
[經濟史(補)]英國舉辦第一次世界博覽會;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英吉利海峽)。
[政治史]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北伐、西征、東征。
[經濟史]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1853
[政治史(補)]英法和俄國爆發克里米亞戰爭。
[改革(選)]美國佩里艦隊在日本浦賀登陸。
1854
[經濟史(補)]《日美親善條約》標志世界市場初成。
1855
[政治史(補)]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
[政治史]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天京事變。
1856
[政治史(補)]克里米亞戰爭以俄國失敗而結束。
[政治史]《天津條約》簽訂。
1858
[文化史]印象畫派興起(19世紀中后期,《印象·日出》)
[經濟史]洪仁玕《資政新篇》。
1859
[經濟史(補)]美國打出世界第一口油井。
[文化史]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政治史]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簽訂,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1860
[政治史]林肯當選美國總統
[經濟史(補)]英法自由貿易條約,標志世界市場逐漸成熟。
[經濟史]洋務運動(至A.D.1895)開始,也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1861
[政治史(補)]美國內戰爆發
[改革(選)]俄國頒布“二·一九法令”,農奴制改革
[經濟史]曾國藩辦安慶內軍械所,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洋務運動(自強、求富)開始興起。
1862
1863
[經濟史(補)]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建立
[文化史(補)]赫胥黎發表《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政治史]天京陷落
1864
[人物(選)]馬克思在倫敦創立第一國際
[政治史]阿古柏侵占新疆的喀什噶爾;
[經濟史]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第一艘輪船。
1865
[政治史(補)]美國內戰結束;林肯遇刺。
[改革(選)]日本高杉晉作奪取長洲藩政權
[經濟史]鐵匠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辦發昌機器廠,民族資本主義開端;海關試辦郵政。
[人物(選)]孫中山誕生。
1866
[經濟史(補)]德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標志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政治史(補)]阿古柏侵占南疆各城,成立“哲得沙爾汗國”,自立為“汗”。
1867
[政治史(補)]奧匈帝國建立(至A.D.1918,戰敗解體)
1868
[改革(選)]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69
[人物(選)]甘地誕生
[政治史(補)]阿古柏侵占北疆吐魯番和烏魯木齊。
1870
[政治史(補)]普法戰爭;巴黎“9月4日革命”法蘭西第二帝國覆亡,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
[人物(選)]列寧誕生
[政治史]俄國侵占伊犁(至1881《改訂條約》,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堪分西北界約記》,共侵占中國東北、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1871
[政治史(補)]法國巴黎公社革命;德國完成統一,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
[經濟史(補)]比利時格拉姆制成商品電動機;
[改革(選)]日本廢藩置縣、改革幣制、改革教育、派伊藤博文等訪問歐美。
[人物(選)]馬克思《法蘭西內戰》
[經濟史]廣東陳啟源在南海創辦繼昌隆繅絲廠。
1872
[改革(選)]日本第一條鐵路(京濱鐵路)修建完成;日本勢力開始滲透到琉球。
[文化史(補)]在漢口出版的《昭文新報》,開創了國人辦報的先例
1873
[改革(選)]日本建立“皇軍”
1874
[政治史(補)/改革(選)]日本侵略臺灣失敗,索銀50萬兩。
[政治史]左宗棠收復新疆(至A.D.1880)。
1875
[政治史(補)]法國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標志共和政體最終確立。
[經濟史(補)]第一座發電廠在法國建成
1876
[文化史(補)]美國貝爾發明電話;英國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創立自由主義經濟理論。
[改革(選)]日朝《江華條約》。
[文化史]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架設中國第一條電報線。
1877
1879
[政治史(補)]德奧“同盟條約”;日本吞并琉球。
[人物(選)]愛因斯坦出生
[政治史(補)]中俄簽訂《改訂條約》
[文化史]中國自建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
1881
[改革(選)]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
[文化史]電話傳入中國。
1882
[政治史(補)]意大利參加德奧同盟,三國同盟形成。
美國愛迪生建立世界上第一座中心發電廠
[政治史(補)]中法戰爭(至A.D.1885)
1883
[人物(選)]馬克思逝世
[政治史]新疆設省
1884
[人物(選)]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政治史]臺灣設省
1885
[經濟史(補)]德國卡爾·本茨發明三輪汽車
[人物(選)]《資本論》第二卷出版
1887
[經濟史(補)]德國狄塞爾發明柴油機
[政治史/文化史/改革(選)]康有為第一次上書
1888
[人物(選)]李四光誕生
1889
[政治史(補)]美國提出“泛美主義”
[改革(選)]《日本帝國憲法》頒布,標志日本君主立憲制確立。
[人物(選)]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建立(一戰爆發后解散)
[文化史/改革(選)]康有為寫“兩考”(《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
1891
1892
[政治史(補)]法俄締結軍事協定;
法國教育家顧拜旦建議恢復古奧林匹亞競技會
[人物(選)]毛澤東誕生
1893
[經濟史(補)]德國卡爾·本茨開始生產四輪汽車
[人物(選)]列寧參加圣彼得堡馬克思主義小組
[政治史]甲午中日戰爭開始;
[政治史/文化史/人物(選)]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894
[政治史(補)]英美與日本簽訂條約,放棄治外法權
[文化史(補)]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通過《奧林匹克憲章》;美國福特生產美國第一輛汽車
[人物(選)]《資本論》第三卷出版
[政治史]《馬關條約》簽訂,甲午中日戰爭結束;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政治史/文化史/改革(選)]康有為在京發動“公車上書”、創辦《中外紀聞》、成立強學會。
[經濟史]民族工業第一高潮開始
1895
[政治史(補)/改革(選)]日本吞并臺灣、
[文化史]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
[人物(選)]恩格斯逝世;列寧組織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
[文化史]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上海)
[改革(選)]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
1896
[經濟史(補)]意大利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文化史]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雅典舉行
[政治史]瓜分狂潮開始(德國強占膠州灣);
[文化史/改革(選)]譚嗣同發表《仁學》;嚴復創辦《國聞報》,出版《天演論》。
1897
[政治史/文化史/改革(選)]康有為組織保國會;戊戌變法;戊戌政變
1898
[政治史(補)]美西戰爭爆發
[政治史]義和團運動興起(山東、扶清滅洋)
1899
[政治史(補)]美西戰爭結束,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出“門戶開放”
[政治史]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二燒圓明園
1900
[文化史]德國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
[人物(選)]列寧創辦《火星報》
[政治史]義和團運動失敗;《辛丑條約》簽訂
1901
[文化史(補)]諾貝爾獎開始頒發
[人物(選)]甘地在南非創建“鳳凰新村”
[改革(選)]梁啟超的文章中提到馬克思
1902
1903
[人物(選)]列寧主義誕生;
[文化史]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政治史(補)]鄧小平誕生
1904
[政治史(補)]英法協約
[政治史/文化史/人物(選)]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正式提出“三民主義”。
[文化史]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
1905
[政治史(補)]日俄戰爭,俄敗,引發國內革命;
[文化史]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并提出光量子假說,解釋了光電效應
[文化史]天津創辦有軌電車交通系統;上海創設無線電報。
[人物(選)]朱執信介紹馬、恩生平、思想
1906
1907
[政治史(補)]英俄協約,標志著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
1910
[政治史(補)/改革(選)]《日韓合并協定》,日本吞并朝鮮
[政治史]四川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1911
中華民國(1912~1949)
-
-
[政治史]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清帝退位;頒布《臨時約法》;孫中山辭職;袁世凱奪權、遷都北京。
[經濟史]民族工業第二高潮開始
1912
(民國元年)
[政治史(補)]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善后大借款”。
[經濟史]民族工業第一高潮結束
[人物(選)]孫中山領導“二次革命”
1913
1914
[政治史]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馬恩河戰役。
[人物(選)]甘地回國
[政治史(補)]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袁世凱復辟。
[文化史]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提出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興起。
[人物(選)]護國運動。
1915
[政治史(補)]意大利參加協約國作戰
[文化史]現代主義文學/美術興起(兩次世界大戰為背景)
[人物(選)]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學院
[文化史]《新青年》從上海遷到北京
1916
[政治史(補)]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
-
-




史(1917年十月革命始)
[政治史(補)/人物(選)]孫中山在廣州發起第一次護法運動,因西南軍閥叛變而失敗。[文化史(補)]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心;
1917
[經濟史]民族工業第二高潮結束;
[文化史]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主義的勝利》,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魯迅發表《狂人日記》。
1918
[文化史]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胡適挑起“問題與主義之爭”。
[改革(選)]孫中山提出《實業計劃》。
1919
[文化史(補)]李大釗在北京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并創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毛澤東轉變為共產主義者。
[人物(選)]孫中山在廣州發起第二次護法運動
1920
[政治史]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共成立
1921
[政治史(補)]中共二大,制定革命綱領;中共領導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中日在華盛頓會議會外簽訂《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附約,山東問題解決并部分廢除二十一條。
1922
[政治史(補)/文化史/人物(選)]中共三大確定國共合作方針。
[文化史]英美報商在上海辦第一個廣播臺
[人物(選)]孫中山決定“以俄為師”,同意以“黨內合作”的方式與中共合作;孫中山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3
[政治史/文化史]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新三民主義”,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國民革命運動興起;黃埔軍校創立;馮玉祥北京政變;孫中山北上,國民會議運動興起。
[文化史(補)]上海開始有公共汽車運行
1924
[政治史(補)]“五卅”運動(中國工運第二高潮);
[文化史]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
[人物(選)]孫中山逝世。
1925
[政治史]北伐戰爭,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沉重打擊帝國主義。
[文化史(補)]哈爾濱自辦第一個廣播電臺
[人物(選)]李四光發表《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地質力學萌芽
1926
[政治史]“四·一二”、“七·一五”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確立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經濟史(補)]民族工業第三高潮開始。“四大家族”官僚資本開始產生。
[文化史]上海新新公司辦第一座私營廣播
1927
[政治史(補)]蔣介石“北伐”;張學良“東北易幟”北洋軍閥統治結束;朱、毛井岡山會師,建立紅軍農村革命根據地。
[文化史(補)]南京中央廣播電臺是第一座全國性廣播電臺
1928
[人物(選)]孫中山從北京西山遷葬南京中山陵
1929
[政治史(補)]紅軍第一次反圍剿(至A.D.1934,共5次)勝利
1930
[政治史(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澤東為主席;“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
1931
[政治史(補)]“一·二八”事變,蔡廷鍇、蔣光鼐率領十九路軍上海抗戰;偽滿洲國在長春成立(溥儀);
1932
[政治史(補)]東北軍安德馨率部山海關抗戰;二十九軍宋哲元率部長城抗戰;馮玉祥、吉鴻昌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
1933
[政治史]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開始長征。
1934
[政治史]遵義會議;“八一宣言”;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瓦窯堡會議;華北事變;“一·二九”運動。
1935
[政治史]三大主力紅軍會師于甘肅會寧,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中共組成東北抗日聯軍。
1936
[政治史]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開始;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共召開洛川會議,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實行三三制;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南京大屠殺。
1937
[政治史]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廣州、武漢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938
[文化史]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
[政治史(補)]八路軍在華北開展百團大戰;正面戰場棗宜會戰,國民黨將領張自忠壯烈殉國;汪精衛偽政權在南京成立。
1940
[政治史(補)]國民黨制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長葉挺被捕,副軍長項英被殺;中共揭露事變真相、重建新四軍;中國對日宣戰。
1941
[政治史(補)]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部成立,蔣介石擔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最高統帥。
[文化史(補)]中共在延安開展整風運動(徹底肅清王明左傾錯誤)、開展大生產運動,解決經濟困難。
1942
[政治史(補)]日本發動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大潰敗;敵后抗日軍民開始局部反攻。
1944
[政治史]中共七大召開;抗戰進入全面反攻階段;抗戰勝利;重慶談判,《雙十協定》簽訂。
[文化史]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人物(選)]李四光發表《地質力學的基礎與方法》,正式提出“地質力學”
1945
[政治史]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6
[政治史]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挺進中原,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內蒙古自治區成立。
[經濟史]解放區土地改革
1947
[政治史]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至A.D.1949),基本殲滅國民黨主力。
[經濟史(補)]中國正式成為關貿總協定原始締約方;國民政府金圓券迅速貶值。
[人物(選)]李四光《新華夏海的起源》標志地質力學正式誕生
1948
頁)
頁)二〇二一屆新高考選擇性考試歷史科一輪復習重要增補知識(必修+選擇性必修)
高中歷史大事年表
2020年7月修訂版本
【使用指南】
(1)關于本表:本表分為三列,即“中國”、“時間”、“世界”;分別對應同一時間節點的中國史和世界史。
(2)省略表示:“公元前”表示為“B.C.”(例如:B.C.2070年→B.C.2070);“公元”表示為“A.D.”(例如:A.D.9年→A.D.9),但在公元7年之后不再添加“A.D.”的標識,即:純數字年份代表“公元×年”。
(3)條目和注解:每一時間點的不同條目均以“。”隔開,在各條目之中的不同知識點則以“;”隔開。在各條目之前加以“[政治史]”或“[經濟史]、[文化史]、[改革(選)]、[人物(選)]”等不同注釋,以示區分;其中帶有“(補)”符號的為必修或選擇性必修教材未提及的補充內容、帶有“(選)”符號的內容為選擇性必修教材內容。
(4)在“中國史”欄目中特別配置有中國歷代主要王朝、近代國家的存亡時間,其中各王朝建立時間以其建國號時間為基準計算;傳說時代和夏、商、西周朝的時間年份存疑,故有“?”符號,特此說明。
希望這份《高中歷史大事年表》可以給各位同學以方便!如有錯誤,希望能及時告知編者加以修訂,感謝!



時間







史(約萬年前開始)
-




史(約三百萬年前開始)
傳說時代(B.C.2697~B.C.2208)
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摯高辛氏、唐堯、虞舜
-
-
[政治史]禪讓制。
[經濟史]新石器時代農業處在“刀耕火種”階段(至西漢南方;最新發現:浙江余姚井頭山遺址);紡織技術萌芽,紡織原料是麻、葛、絲;銅器、陶器均已出現。
距今約
3000~5000年前
[政治史(補)]公元前3500年,尼羅河兩岸出現奴隸制國家,公元前3000年初步統一。金字塔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7世紀的法老昭塞爾的階梯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位列“吉薩三塔”之首。
夏朝(B.C.2207/2070?~B.C.1766)
-
-
[政治史]夏王朝建立;王位世襲制確立。
B.C.2070
商朝(B.C.1765/1600?~B.C.1122)
-
-
[政治史]商王朝建立。
[經濟史]從商中期到東漢晚期,陶向瓷過渡。
[文化史]甲骨文(成熟文字);司母戊大方鼎。
B.C.1600
西周(B.C.1121/1046?~B.C.771)
-
-
[政治史]西周建立(實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經濟史]夏、商、周時期是我國的青銅時代。
B.C.1046
B.C.776
[文化史(補)]奧林匹亞舉辦第一屆體育競技會
東周(B.C.770~B.C.249)
-
-
春秋(B.C.770~B.C.475)
[政治史]平王東遷,東周王朝開始;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B.C.770
[政治史(補)]公元前800年修建雅典衛城;公元前8世紀左右希臘城邦建立。
B.C.753
[政治史(補)]羅馬城邦建立(習慣法)
[經濟史(補)]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征”。
B.C.685
B.C.632
[政治史(補)]雅典平民暴動,迫使統治者把習慣法編定為成文法。
[經濟史]魯國實行“初稅畝”,土地私有制合法性得到承認;春秋戰國時期壟作法出現。
B.C.594
[改革(選)]梭倫改革(解負令、四等級制、四百人會議、陪審法庭)。
[文化史/人物(選)]孔子誕生;仁、禮、中庸、德治;私學;有教無類;編訂“六經”。
B.C.551
[經濟史]春秋晚期,人工冶煉的鐵器產生(甘肅靈臺);鐵制工具和牛耕開始出現;土地私有制萌芽(即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征”、魯國實行“初稅畝”)。
B.C.509
[政治史(補)]羅馬共和國建立(從此至B.C.350左右,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從B.C.300左右至A.D.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法律統稱為萬民法)
B.C.506
[改革(選)]克里斯提尼改革(按地域劃分選區、五百人會議、陶片放逐法)
B.C.500
[政治史(補)]希波戰爭爆發
B.C.490
[政治史(補)]希波戰爭-馬拉松戰役
[人物(選)]孔子逝世。
B.C.479
戰國(B.C.475~B.C.221)
-
-
[政治史]戰國時期開始。
[經濟史]鋼(河北易縣)。
[文化史]百家爭鳴;司南出現;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已有了火藥原料(硫磺、硝石)知識。
B.C.475
[文化史/人物(選)]從公元前5世紀中葉開始,希臘開始智者運動,代表有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B.C.469~B.C.399,認識你自己、美德即知識)、斯多亞學派(人生而平等)。
B.C.449
[政治史(補)]希波戰爭結束;羅馬頒布《十二銅表法》(成文法、公民法)。
[政治史(補)]李悝在魏國變法。
B.C.445
B.C.443
[改革(選)]伯里克利改革(至B.C.429)。
B.C.427
[人物(選)]柏拉圖(卒于B.C.347)誕生。(理念論、理想國、柏拉圖學園)。
[政治史/改革(選)]公元前4世紀初,秦國開始實行一些變法。
B.C.384
[文化史(補)]亞里士多德(卒于B.C.322)誕生。(接近了唯物主義、逍遙學派、中庸之道)。
[政治史(補)/改革(選)]秦孝公即位
B.C.361
[政治史/經濟史/改革(選)]商鞅變法開始,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實行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權制、重農抑商政策。
[經濟史]秦國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
B.C.356
[改革(選)]秦惠文王即位,商鞅被車裂。
B.C.338
[政治史]秦王嬴政即位。
[經濟史]鄭國修建鄭國渠。
B.C.246
[政治史]秦滅六國開始(遠交近攻:韓→趙→魏→楚→燕→齊)。
B.C.230
秦朝(B.C.221~B.C.207)
-
-
[政治史]秦統一。確立皇帝制度、郡縣制、三公九卿制,開創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經濟史]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文化史]小篆文字;焚書坑儒;隸書出現。
B.C.221
[政治史]秦將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修長城、筑“直道”;在此前后,又開靈渠,征服嶺南;修五尺道,征服西南。
B.C.215
[政治史(補)]秦朝滅亡。
B.C.207
[政治史(補)]楚漢戰爭。
B.C.206
西漢(B.C.206~A.D.8)
-
-
[政治史]西漢建立;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中外朝制度。
[經濟史]西漢時期,牛耕逐漸普及全國,出現鐮、鋤等鐵農具(耦犁、犁壁、耬車);關中出現“井渠”(開鑿了槽渠、白渠、龍首渠);棉、毛成為紡織原料;絲織代表有素紗褝衣;用煤冶鐵,皮囊鼓風;秦漢嚴格管理“市”。
[文化史]漢初實行“無為而治”,奉行黃老之學;西漢時期,楷書、草書出現;紙出現。
B.C.202
[政治史]漢文帝詔舉賢良方正,察舉制伊始
B.C.155
[文化史]漢武帝在位(B.C.140~B.C.86),獨尊儒術、創辦太學;董仲舒新儒學興起。
B.C.140
[經濟史]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
B.C.114
B.C.27
[政治史(補)]羅馬帝國建立。
[政治史(補)]西漢滅亡;王莽建立“新”朝。
A.D.9
東漢(25~220)
-
-
[政治史(補)]東漢建立。
[經濟史]二牛抬杠轉變為一牛挽犁;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鼓風;東漢晚期,青瓷、白瓷出現。
25
80
[文化史(補)]羅馬大斗獸場建成。
[文化史]蔡倫改進造紙術。
105
[政治史(補)]東漢滅亡;三國時代開始。
220
西晉(265~316)
-
-
[政治史(補)]西晉統一。
[經濟史(補)]確立屯田制
266
[政治史(補)]西晉滅亡;東晉十六國開始。
316
東晉(317~420)
-
-
[政治史(補)]拓跋部首領拓跋珪重建代國
386
393
[政治史(補)]羅馬皇帝禁止奧林匹亞競技會。
[經濟史]南北朝時期翻車出現。
[文化史]東晉葛洪《抱樸子》提到“火藥”;“書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395
[政治史(補)]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
[政治史(補)]拓跋珪遷都平城,改國號“魏”
398
404
[政治史(補)]羅馬大斗獸場廢棄。
南北朝(420~589)
-
-
[政治史(補)]南北朝開始;出現九品中正制。
[經濟史]灌鋼法、草市出現。
420
[政治史(補)]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439
[改革(選)]馮太后(三長制、均田制、租庸調制)、孝文帝改革(至A.D.499,遷都洛陽、穿漢服、說漢語、寫漢字、改漢姓、與漢人通婚)。
471
476
[政治史(補)]西羅馬帝國滅亡。
[改革(選)]孝文帝遷都洛陽。
495
隋朝(581~618)
-
-
[政治史]隋朝統一;創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589
唐朝(618~907)
-
-
[政治史]唐朝建立。
[經濟史]曲轅犁出現并趨于完善;筒車出現;從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彩瓷出現;草市、夜市繁榮。
[文化史]火箭火炮,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三教合一”趨勢;唐楷:歐陽詢、褚遂良等;顏真卿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618
[文化史(補)]松贊干布修建布達拉宮。
643
[政治史]藩鎮割據。
[文化史(補)]世界最早雕版印刷品《金剛經》(咸通九年)。
868
[政治史]唐朝滅亡;五代十國、遼、宋、夏、金、蒙分裂時代開始。
907
北宋(960~1127)
遼(907~1125)、金(1115~1234)、
西夏(1032~1227)
-
-
[政治史(補)]北宋局部統一;確立二府(樞密院、中書門下)三司制。
[經濟史]“市”突破時空限制;宋朝五大名窯:哥、汝、官、鈞、定;農業上高轉筒車(水力)出現;江浙地區成為經濟重心。
[文化史]指南針出現并用于航海;火藥規模用于軍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雕版印刷盛行。
960
[改革(選)]王安石變法(A.D.1069~A.D.1085),“理財”、“整軍”。
1069
南宋(1127~1279)
-
-
[政治史(補)]北宋滅亡(靖康之變);南宋建立。
[文化史]宋明時期,(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先后興起。
1127
1187
[政治史(補)]佛羅倫薩成為城市共和國。
元朝(1206~1327)
-
-
[政治史]元建立。
1271
[政治史(補)]南宋滅亡,元統一。
1276
[政治史]元朝確立行中書省(行省)制度;設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區。
[經濟史]青花瓷出現;黃道婆改進織布技術。
1278
明朝(1368~1644)
-
-
[政治史(補)]元朝滅亡。
[政治史]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確立海禁政策、廢丞相、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朱棣設內閣)。
[文化史]文人畫的出現。
1368
[經濟史]14世紀30年代,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毛紡織業中產生了歐洲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
[文化史]14~17世紀,文藝復興運動(人文主義、“美術三杰”、“文學三杰”)
[政治史(補)]靖難之役,朱棣奪權
1402
[經濟史(補)]鄭和第一次下西洋(至A.D.1433)
[政治史(補)]紫禁城建成;明成祖將都城從南京遷北京。
1421
1453
[政治史(補)]東羅馬帝國滅亡。
1471
[文化史(補)]佛羅倫薩大教堂(即圣母瑪利亞大教堂)建成,標志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的誕生。
1488
[經濟史]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好望角;15世紀晚期,英國開始圈地運動。
1492
哥倫布在西班牙支持下發現美洲。
-
-




史(約15世紀末16世紀初開始)
[經濟史]大約明朝中后期,在蘇州絲織業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商幫(徽商、晉商)、會館出現;海禁政策實行;“瓷都”景德鎮。
1498
[經濟史]葡萄牙人達伽馬發現到印度的新航路;15世紀末,英國政府推行“重商主義”政策。
1517
[文化史]馬丁·路德揭開宗教改革運動序幕(“因信稱義”)。
1519
[經濟史]麥哲倫在西班牙支持下進行環球航行(至A.D.1522)。
[文化史]“異端”李贄(主張“人倫物理”)出生
1527
1529
[文化史/改革(補)]英國亨利八世開始宗教改革。
1541
[文化史/改革(補)]加爾文在日內瓦開始宗教改革。
[政治史(補)]葡萄牙侵占澳門。
1553
1581
[政治史(補)]荷蘭共和國建立。
1588
[政治史]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600
[經濟史]英國成立東印度公司。
1607
[政治史(補)]英國建立北美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
1613
[經濟史(補)]英國在印度設立商站。
清朝(1616~1911)
-
[政治史(補)]荷蘭侵占臺灣。
1624
[經濟史]17世紀,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
1626
[文化史]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建成。
1640
[政治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2
[人物(選)]牛頓誕生。
[政治史(補)]明朝滅亡;清軍入關,順治即位。
[經濟史]明清之際出現風力筒車;順治年間宣布海禁。
[文化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顧炎武(經世致用)、王夫之(樸素唯物辯證法思想);昆曲產生。
1644
[政治史(補)]明末清初,沙俄侵略黑龍江流域。
1649
1651
[經濟史]英國議會頒布《航海條例》。
1652
[政治史(補)]三次英荷戰爭爆發,至A.D.1674。
1653
[人物(選)]英國克倫威爾獨裁統治。
1658
[人物(選)]克倫威爾去世。
1660
[政治史]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人物(選)]康熙即位。
[經濟史]康熙年間,粉彩瓷發明。
1661
[政治史]鄭成功收復臺灣。
1662
1668
[人物(選)]牛頓設計制作世界第一臺反射望遠鏡。
1672
[人物(選)]牛頓發表《關于光和色的新理論》。
[人物(選)]平定三藩之亂。
1681
[政治史(補)]施瑯收復臺灣。
1683
[政治史]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1684
[人物(選)]一戰雅克薩。
1685
[人物(選)]二戰雅克薩。
1686
1687
[文化史/人物(選)]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標志經典力學和近代自然科學體系的建立。
1688
[政治史]英國“光榮革命”,標志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政治史]在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第一次用“中國”國號。
1689
[政治史]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奠定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人物(選)]康熙開始平定噶爾丹(至A.D.1697)。
1690
1701
[政治史(補)]英國頒布《王位繼承法》。
1721
[政治史]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位首相。
[人物(選)]康熙逝世。康熙在位時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為“康乾盛世”奠定基礎。
1722
1727
[人物(選)]牛頓逝世。
[政治史]雍正設立軍機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1729
1756
[政治史(補)]英法“七年戰爭”爆發。
[經濟史]確立“一口通商”政策(廣州十三行)
1757
1763
[政治史(補)]英法“七年戰爭”結束,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1765
[政治史]18世紀中葉,責任內閣制形成,英國成為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經濟史]英國哈格里夫斯發明手搖紡紗機,標志著工業革命開始。
1771
英國阿克萊特設立第一座工廠
1773
[人物(選)]美國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5
[人物(選)]來克星頓槍聲,標志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1776
[政治史/人物(選)]《獨立宣言》發表,標志美國建立;華盛頓的首次軍事行動是圍攻波士頓,也是北美人首次勝利。
1777
[人物(選)]薩拉托加大捷,美國獨立戰爭擴大為國際性戰爭的轉折點。
1781
[人物(選)]約克鎮戰役,標志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美國《邦聯條例》生效,引發國家危機。
1782
[經濟史]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
[文化史]新古典主義美術(18世紀末~19世紀初,《拿破侖加冕》);浪漫主義文學開始出現(18世紀末~19世紀30年代,《巴黎圣母院》)。
1783
[政治史]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7
[政治史]美國制定《聯邦憲法》。
1788
[政治史(補)]美國《聯邦憲法》生效。
1789
[政治史]美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總統;法國大革命爆發。
[文化史]乾隆55年,四大徽班進京,京劇現雛形。
1790
1792
[政治史(補)]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
[人物(選)]華盛頓連任;拿破侖土倫戰役。
1794
[政治史]法國熱月政變。
[經濟史(補)]英國莫茲利發明移動刀架,機械制造業開始出現。
1795
[人物(選)]拿破侖巴黎平叛。
1796
[人物(選)]華盛頓離職,開創了孤立主義外交政策和總統兩屆任期制。
1798
[經濟史(補)]美國惠特尼開創工業生產標準化。
[人物(選)]拿破侖遠征埃及。
1799
[人物(選)]拿破侖霧月政變;華盛頓逝世。
1804
[政治史/人物(選)]拿破侖頒布《拿破侖法典》;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6
[人物(選)]拿破侖頒布“大陸封鎖令”。
1807
[經濟史]美國富爾頓制成汽船。
1810
[人物(選)]拿破侖登上歐洲霸主的寶座
1812
[人物(選)]拿破侖遠征俄國失敗。
1813
[人物(選)]萊比錫大會戰,拿破侖失敗。
1814
[經濟史]英國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人物(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拿破侖第一次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
1815
[人物(選)]滑鐵盧戰役,拿破侖失敗,百日王朝結束;拿破侖第二次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
1818
[人物(選)]馬克思出生。
1821
[文化史]浪漫主義美術開始出現(《自由引導人民》)。
[人物(選)]拿破侖逝世。
[經濟史]山西第一票號“日升昌”建立。
1823
1825
[政治史(補)]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
[經濟史]英國取消機器出口禁令,工業革命在歐美廣泛開展起來。
1831
[政治史(補)]法國里昂工人第一次起義。
[文化史]達爾文環球考察;英國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32
[政治史(補)]英國議會改革(A.D.1867A.D.1886繼續改革),工業資產階級權力擴大。
[文化史]現實主義文學興起(19世紀30年代~20世紀初,《約翰·克里斯朵夫》、《人間喜劇》)。
1834
[政治史(補)]法國里昂工人第二次起義。
[文化史]林則徐在廣州編寫《四洲志》,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1836
[政治史(補)]英國憲章運動。
1837
[政治史(補)/改革(選)]日本大鹽平八郎在大阪起義。
[文化史]美國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
1838
[文化史(補)]俄國雅可比發明電動機。
[政治史]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
1839





-
-
[政治史]鴉片戰爭爆發。
1840
[經濟史]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
[政治史(補)]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
[政治史]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經濟史]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近代民族工業興起。
[文化史]魏源《海國圖志》出版,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1842
[人物(選)]馬克思、恩格斯在科隆《萊茵報》編輯部第一次會面。
1844
[政治史(補)]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人物(選)]馬克思發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標志他轉變為共產主義者;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第二次會面;馬、恩合作的第一個作品《神圣家族》;恩格斯發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標志他轉變為共產主義者。
1845
[人物(選)]馬克思、恩格斯在布魯塞爾第三次會面;馬、恩合寫《德意志意識形態》,提出唯物史觀。
1846
[人物(選)]馬克思、恩格斯在布魯塞爾創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
1848
[政治史/人物(選)]《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馬、恩創辦《新萊茵報》。
[政治史]太平天國運動開始(金田起義、永安建制)。
1851
[經濟史(補)]英國舉辦第一次世界博覽會;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英吉利海峽)。
[政治史]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北伐、西征、東征。
[經濟史]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1853
[政治史(補)]英法和俄國爆發克里米亞戰爭。
[改革(選)]美國佩里艦隊在日本浦賀登陸。
1854
[經濟史(補)]《日美親善條約》標志世界市場初成。
1855
[政治史(補)]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
[政治史]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天京事變。
1856
[政治史(補)]克里米亞戰爭以俄國失敗而結束。
[政治史]《天津條約》簽訂。
1858
[文化史]印象畫派興起(19世紀中后期,《印象·日出》)
[經濟史]洪仁玕《資政新篇》。
1859
[經濟史(補)]美國打出世界第一口油井。
[文化史]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政治史]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簽訂,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1860
[政治史]林肯當選美國總統
[經濟史(補)]英法自由貿易條約,標志世界市場逐漸成熟。
[經濟史]洋務運動(至A.D.1895)開始,也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1861
[政治史(補)]美國內戰爆發
[改革(選)]俄國頒布“二·一九法令”,農奴制改革
[經濟史]曾國藩辦安慶內軍械所,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洋務運動(自強、求富)開始興起。
1862
1863
[經濟史(補)]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建立
[文化史(補)]赫胥黎發表《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政治史]天京陷落
1864
[人物(選)]馬克思在倫敦創立第一國際
[政治史]阿古柏侵占新疆的喀什噶爾;
[經濟史]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第一艘輪船。
1865
[政治史(補)]美國內戰結束;林肯遇刺。
[改革(選)]日本高杉晉作奪取長洲藩政權
[經濟史]鐵匠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辦發昌機器廠,民族資本主義開端;海關試辦郵政。
[人物(選)]孫中山誕生。
1866
[經濟史(補)]德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標志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政治史(補)]阿古柏侵占南疆各城,成立“哲得沙爾汗國”,自立為“汗”。
1867
[政治史(補)]奧匈帝國建立(至A.D.1918戰敗解體)
1868
[改革(選)]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69
[人物(選)]甘地誕生
[政治史(補)]阿古柏侵占北疆吐魯番和烏魯木齊。
1870
[政治史(補)]普法戰爭;巴黎“9月4日革命”法蘭西第二帝國覆亡,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
[人物(選)]列寧誕生
[政治史]俄國侵占伊犁(至A.D.1881《改訂條約》,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堪分西北界約記》,共侵占中國東北、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1871
[政治史(補)]法國巴黎公社革命;德國完成統一,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
[經濟史(補)]比利時格拉姆制成商品電動機;
[改革(選)]日本廢藩置縣、改革幣制、改革教育、派伊藤博文等訪問歐美。
[人物(選)]馬克思《法蘭西內戰》
[經濟史]廣東陳啟源在南海創辦繼昌隆繅絲廠。
1872
[改革(選)]日本第一條鐵路(京濱鐵路)修建完成;日本勢力開始滲透到琉球。
[文化史(補)]在漢口出版的《昭文新報》,開創了國人辦報的先例
1873
[改革(選)]日本建立“皇軍”
1874
[政治史(補)/改革(選)]日本侵略臺灣失敗,索銀50萬兩。
[政治史]左宗棠收復新疆(至A.D.1880)。
1875
[政治史(補)]法國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標志共和政體最終確立。
[經濟史(補)]第一座發電廠在法國建成
1876
[文化史(補)]美國貝爾發明電話;英國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創立自由主義經濟理論。
[改革(選)]日朝《江華條約》。
[文化史]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架設中國第一條電報線。
1877
1879
[政治史(補)]德奧“同盟條約”;日本吞并琉球。
[人物(選)]愛因斯坦出生
[政治史(補)]中俄簽訂《改訂條約》
[文化史]中國自建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
1881
[改革(選)]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
[文化史]電話傳入中國。
1882
[政治史(補)]意大利參加德奧同盟,三國同盟形成。
美國愛迪生建立世界上第一座中心發電廠
[政治史(補)]中法戰爭(至A.D.1885)
1883
[人物(選)]馬克思逝世
[政治史]新疆設省
1884
[人物(選)]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政治史]臺灣設省
1885
[經濟史(補)]德國卡爾·本茨發明三輪汽車
[人物(選)]《資本論》第二卷出版
1887
[經濟史(補)]德國狄塞爾發明柴油機
[政治史/文化史/改革(選)]康有為第一次上書
1888
[人物(選)]李四光誕生
1889
[政治史(補)]美國提出“泛美主義”
[改革(選)]《日本帝國憲法》頒布,標志日本君主立憲制確立。
[人物(選)]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建立(一戰爆發后解散)
[文化史/改革(選)]康有為寫“兩考”(《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
1891
1892
[政治史(補)]法俄締結軍事協定;
法國教育家顧拜旦建議恢復古奧林匹亞競技會
[人物(選)]毛澤東誕生
1893
[經濟史(補)]德國卡爾·本茨開始生產四輪汽車
[人物(選)]列寧參加圣彼得堡馬克思主義小組
[政治史]甲午中日戰爭開始;
[政治史/文化史/人物(選)]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894
[政治史(補)]英美與日本簽訂條約,放棄治外法權
[文化史(補)]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通過《奧林匹克憲章》;美國福特生產美國第一輛汽車
[人物(選)]《資本論》第三卷出版
[政治史]《馬關條約》簽訂,甲午中日戰爭結束;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政治史/文化史/改革(選)]康有為在京發動“公車上書”、創辦《中外紀聞》、成立強學會。
[經濟史]民族工業第一高潮開始
1895
[政治史(補)/改革(選)]日本吞并臺灣、
[文化史]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
[人物(選)]恩格斯逝世;列寧組織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
[文化史]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上海)
[改革(選)]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
1896
[經濟史(補)]意大利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文化史]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雅典舉行
[政治史]瓜分狂潮開始(德國強占膠州灣);
[文化史/改革(選)]譚嗣同發表《仁學》;嚴復創辦《國聞報》,出版《天演論》。
1897
[政治史/文化史/改革(選)]康有為組織保國會;戊戌變法;戊戌政變
1898
[政治史(補)]美西戰爭爆發
[政治史]義和團運動興起(山東、扶清滅洋)
1899
[政治史(補)]美西戰爭結束,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出“門戶開放”
[政治史]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二燒圓明園
1900
[文化史]德國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
[人物(選)]列寧創辦《火星報》
[政治史]義和團運動失敗;《辛丑條約》簽訂
1901
[文化史(補)]諾貝爾獎開始頒發
[人物(選)]甘地在南非創建“鳳凰新村”
[改革(選)]梁啟超的文章中提到馬克思
1902
1903
[人物(選)]列寧主義誕生;
[文化史]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政治史(補)]鄧小平誕生
1904
[政治史(補)]英法協約
[政治史/文化史/人物(選)]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正式提出“三民主義”。
[文化史]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
1905
[政治史(補)]日俄戰爭,俄敗,引發國內革命;
[文化史]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并提出光量子假說,解釋了光電效應
[文化史]天津創辦有軌電車交通系統;上海創設無線電報。
[人物(選)]朱執信介紹馬、恩生平、思想
1906
1907
[政治史(補)]英俄協約,標志著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
1910
[政治史(補)/改革(選)]《日韓合并協定》,日本吞并朝鮮
[政治史]四川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1911
中華民國(1912~1949)
-
-
[政治史]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清帝退位;頒布《臨時約法》;孫中山辭職;袁世凱奪權、遷都北京。
[經濟史]民族工業第二高潮開始
1912
(民國元年)
[政治史(補)]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善后大借款”。
[經濟史]民族工業第一高潮結束
[人物(選)]孫中山領導“二次革命”
1913
1914
[政治史]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馬恩河戰役。
[人物(選)]甘地回國
[政治史(補)]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袁世凱復辟。
[文化史]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提出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興起。
[人物(選)]護國運動。
1915
[政治史(補)]意大利參加協約國作戰
[文化史]現代主義文學/美術興起(兩次世界大戰為背景)
[人物(選)]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學院
[文化史]《新青年》從上海遷到北京
1916
[政治史(補)]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
-
-




史(1917年十月革命始)
[政治史(補)/人物(選)]孫中山在廣州發起第一次護法運動,因西南軍閥叛變而失敗。
[文化史(補)]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心。
1917
[政治史(補)]俄國二月革命;美國和中國參加一戰;列寧發表《四月提綱》;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世界現代史開端;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
[文化史]20世紀蘇聯文學興起(20世紀上半期)。
[經濟史]民族工業第二高潮結束;
[文化史]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主義的勝利》,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魯迅發表《狂人日記》。
1918
[政治史(補)]蘇俄與同盟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德國十一月革命。
[經濟史]蘇俄國內戰爭爆發,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開始
[文化史]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改革(選)]孫中山提出《實業計劃》。
1919
[政治史(補)]巴黎和會召開;《凡爾賽和約》簽訂;國際聯盟成立。
[人物(選)]英國提出羅拉特法案,甘地發動“文明不服從運動”;英國制造阿姆利則慘案;甘地首次提出“不合作”;列寧創立共產國際(第三國際)。
[文化史(補)]李大釗在北京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并創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毛澤東轉變為共產主義者。
[人物(選)]孫中山在廣州發起第二次護法運動
1920
[政治史]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共成立
1921
[經濟史]蘇俄國內戰爭結束,新經濟政策開始
[文化史/人物(選)]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獲諾貝爾獎
[政治史(補)]中共二大,制定革命綱領;中共領導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中日在華盛頓會議會外簽訂《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附約,山東問題解決并部分廢除二十一條。
1922
[政治史(補)]蘇聯成立;華盛頓會議《五國條約》(現代第一個裁軍協議)、《九國公約》;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第一個法西斯國家。
[人物(選)]“曹里曹拉”事件,甘地絕食,國大黨停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政治史(補)/文化史/人物(選)]中共三大確定國共合作方針。
[文化史]英美報商在上海辦第一個廣播臺
[人物(選)]孫中山決定“以俄為師”,同意以“黨內合作”的方式與中共合作;孫中山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3
[政治史(補)]斯大林上臺;蘇聯第一部憲法,把聯盟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國聯締結《日內瓦議定書》。
[人物(選)]甘地當選國大黨主席
[政治史/文化史]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新三民主義”,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國民革命運動興起;黃埔軍校創立;馮玉祥北京政變;孫中山北上,國民會議運動興起。
[文化史(補)]上海開始有公共汽車運行
1924
[政治史(補)]《洛迦諾公約》,德國重新成為政治大國
[經濟史]斯大林在蘇聯開始推行工業化方針
[政治史(補)]“五卅”運動(中國工運第二高潮);
[文化史]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
[人物(選)]孫中山逝世。
1925
[文化史(補)]英國貝爾德發明電視
[政治史]北伐戰爭,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沉重打擊帝國主義。
[人物(選)]李四光發表《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地質力學萌芽
1926
[政治史(補)]日本東方會議確定“征服滿蒙”的方針
[經濟史]蘇聯開始農業集體化(至A.D.1937完成)
[文化史(補)]美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
[政治史]“四·一二”、“七·一五”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確立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經濟史(補)]民族工業第三高潮開始。“四大家族”官僚資本開始產生。
[文化史]上海新新公司辦第一座私營廣播
1927
[經濟史]蘇聯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
[政治史(補)]蔣介石“北伐”;張學良“東北易幟”北洋軍閥統治結束;朱、毛井岡山會師,建立紅軍農村革命根據地。
[文化史(補)]南京中央廣播電臺是第一座全國性廣播電臺
1928
[經濟史]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
[人物(選)]印度國大黨通過獨立決議,授權甘地領導運動
[人物(選)]孫中山從北京西山遷葬南京中山陵
1929
[人物(選)]甘地領導“食鹽進軍”
[政治史(補)]紅軍第一次反圍剿(至A.D.1934,共5次)勝利
1930
[文化史(補)]美國茲沃爾金制成電子顯像管
[政治史(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澤東為主席;“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
1931
[政治史(補)]德國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經濟史]蘇聯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
[政治史(補)]“一·二八”事變,蔡廷鍇、蔣光鼐率領十九路軍上海抗戰;偽滿洲國在長春成立(溥儀);
1932
[政治史(補)]希特勒任總理,建立法西斯統治
[經濟史]羅斯福任總統,實行“新政”;蘇聯開始第二個五年計劃
[政治史(補)]東北軍安德馨率部山海關抗戰;二十九軍宋哲元率部長城抗戰;馮玉祥、吉鴻昌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
1933
[經濟史]蘇俄國內戰爭結束,新經濟政策開始
[文化史/人物(選)]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獲諾貝爾獎
[政治史]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開始長征。
1934
[政治史]遵義會議;“八一宣言”;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瓦窯堡會議;華北事變;“一·二九”運動。
1935
[政治史(補)]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實行義務兵役制;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文化史]美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浮華世界》
[政治史]三大主力紅軍會師于甘肅會寧,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中共組成東北抗日聯軍。
1936
[政治史(補)]德國出兵萊茵非軍事區;日本“二·二六”兵變,廣田弘毅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西班牙內戰爆發(至A.D.1939);德意簽訂柏林協定,“柏林-羅馬軸心”正式形成;德日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
[經濟史]蘇聯頒布新憲法,標志“斯大林模式”確立;西方世界凱恩斯主義誕生。
[政治史]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開始;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共召開洛川會議,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實行三三制;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南京大屠殺。
1937
[政治史(補)]日本近衛文磨組閣,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意大利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結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經濟史]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強國
[政治史]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廣州、武漢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938
[政治史(補)]德國吞并奧地利;慕尼黑陰謀,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1939
[政治史(補)]《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通過新的《中立法》。
[文化史]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
[政治史(補)]八路軍在華北開展百團大戰;正面戰場棗宜會戰,國民黨將領張自忠壯烈殉國;汪精衛偽政權在南京成立。
1940
[政治史(補)]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投降;英法聯軍敦刻爾克撤退;希特勒下令執行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德意日正式結成軍事同盟。
[政治史(補)]國民黨制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長葉挺被捕,副軍長項英被殺;中共揭露事變真相、重建新四軍;中國對日宣戰。
1941
[政治史(補)]美國通過《租借法》;英美《大西洋憲章》;蘇德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莫斯科戰役宣告“閃電戰”破產。
[政治史(補)]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部成立,蔣介石擔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最高統帥。
[文化史(補)]中共在延安開展整風運動(徹底肅清王明左傾錯誤)、開展大生產運動,解決經濟困難。
1942
[政治史(補)]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美機轟炸東京;中途島戰役勝利;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美日瓜島戰役;英美北非登陸。
[人物(選)]甘地首次提出印度獨立,首次沒有譴責人民使用暴力
1943
[政治史(補)]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北非戰事結束;蘇中美英莫斯科外長會議簽訂《關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
[政治史(補)]日本發動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大潰敗;敵后抗日軍民開始局部反攻。
1944
[政治史(補)]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經濟史]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政治史]中共七大召開;抗戰進入全面反攻階段;抗戰勝利;重慶談判,《雙十協定》簽訂。
[文化史]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人物(選)]李四光發表《地質力學的基礎與方法》,正式提出“地質力學”
1945
[政治史(補)]雅爾塔會議;阿登戰役;波茨坦會議;美國研制原子彈成功;羅斯福逝世;希特勒自殺;二戰結束;舊金山會議;聯合國成立;紐倫堡審判。
[經濟史]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
[政治史]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6
[政治史]東京審判;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文化史]美國發明電腦(電子計算機)
[政治史]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挺進中原,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內蒙古自治區成立。
[經濟史]解放區土地改革
1947
[政治史]杜魯門主義出臺
[經濟史]馬歇爾計劃;關貿總協定簽訂。
[政治史]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至A.D.1949),基本殲滅國民黨主力。
[經濟史(補)]中國正式成為關貿總協定原始締約方;國民政府金圓券迅速貶值。
[人物(選)]李四光《新華夏海的起源》標志地質力學正式誕生
1948
[政治史]朝鮮半島分裂;柏林危機。
[人物(選)]甘地遇刺





-
-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
-
-
[政治史]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渡江戰役,國民政府覆亡;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召開,通過《共同綱領》,作為臨時憲法;新中國開國大典;蘇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
[人物(選)]毛澤東第一次訪問蘇聯
1949
[政治史]北約組織成立;德國分裂。
[經濟史(補)]蘇聯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西德阿登納“社會市場經濟”。
[政治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抗美援朝開始。
[經濟史(補)]新解放區土地改革開始;臺灣退出關貿總協定。
[人物(選)]李四光回國
1950
[政治史(補)]《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標志社會主義陣營形成;朝鮮戰爭爆發。
[政治史(補)]西藏和平解放
1951
[政治史/經濟史]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
[經濟史]土改結束(徹底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私有制)
1952
[政治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與印度的會談)
[經濟史]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一五計劃;三大改造開始(私有制改變為公有制)。
1953
[政治史(補)]中、朝、美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斯大林逝世
[政治史]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
1954
[文化史]美國制成世界第一臺彩色電視機
[政治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萬隆會議上中國提出“求同存異”。
1955
[政治史(補)]華約成立,標志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形成,標志美蘇爭霸開始;赫魯曉夫上臺改革。
[人物(選)]愛因斯坦病逝
[政治史]中共八大召開;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文化史/人物(選)]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毛澤東提出文藝“雙百”方針。
1956
[政治史(補)]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秘密報告”
[文化史/人物(選)]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
1957
[文化史(補)]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
[政治史(補)]廣西、寧夏自治區成立
[經濟史]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8
[政治史/經濟史]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
[經濟史]三年經濟困難(至A.D.1961)
1959
[政治史(補)]赫魯曉夫訪美,美蘇“戴維營精神”
[經濟史]“八字方針”提出(至A.D.1965,經濟好轉)
1960
[人物(選)]根據李四光的理論,我國在20世紀50~60年代相繼找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摘去“貧油”之帽。
1961
[政治史(補)]不結盟運動興起;肯尼迪上臺;越南戰爭爆發(至1975);東德修建柏林墻。
[文化史(補)]蘇聯宇航員加加林登上太空
1962
[政治史]古巴導彈危機
[文化史]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64
[政治史]勃列日涅夫上臺改革。
[政治史(補)]西藏自治區成立;上海《文匯報》發表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文化史]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1965
[政治史]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6
[文化史]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
1967
[政治史(補)]歐共體成立;七十七國集團成立。
1969
[文化史]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互聯網在美國誕生
[文化史]用“長征1號”火箭發射“東方紅1號”衛星
1970
[政治史]乒乓外交;重返聯合國
[經濟史]周恩來調整國民經濟
1971
[政治史]基辛格秘密訪華
[政治史]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
[文化史]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1973
[政治史(補)]越南戰爭結束
[經濟史(補)]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
[經濟史]鄧小平以鐵路為突破,全面整頓國民經濟
1975
[政治史(補)]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逝世;四五運動;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
1976
[政治史(補)]鄧小平復出
[文化史]恢復高考
1977
[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中美建交公報》發表。
[經濟史]安徽鳳陽小崗村“包產到戶”
1978
[政治史]中美建交;《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停止炮擊金門;鄧小平訪美談臺灣問題。
1979
[政治史(補)]英國撒切爾夫人上臺
[經濟史]設立四大經濟特區;四川廣漢撤社改鄉。
1980
[政治史]
“葉九條”提出“和平統一”
1981
[政治史]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中英香港問題談判。
[文化史]人大五屆五次會議修改憲法,1982年憲法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1982
[政治史(補)]“鄧六條”對“一國兩制”詳細闡述
[經濟史]中共中央一號文件,肯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文化史]鄧小平提出教育的“三個面向”方針;“銀河”巨型計算機。
1983
[政治史(補)]里根提出“星球大戰計劃”;里根支持“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臺”,大搞“和平演變”。
[政治史(補)]中英簽署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人大六屆二次會議,“一國兩制”成為基本國策;鄧小平提出“不結盟”。
[經濟史]開放14個沿海城市;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文化史(補)]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第一顆實驗通信衛星。
1984
[經濟史]設立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環渤海四個沿海經濟開放區;海南建省并設為經濟特區;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
1985
[政治史]戈爾巴喬夫上臺,開始改革
[經濟史(補)]中國政府正式提出“復關”申請
[文化史]提出“863”計劃
1986
[政治史(補)]中葡簽署澳門問題聯合聲明
1987
[政治史(補)]美蘇“中導條約”
[經濟史(補)]日本經濟一度躍居資本主義大國之首
[文化史(補)]鄧小平第一次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火炬計劃”(推動發展高科技)。
1988
[政治史(補)]中國開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1989
[政治史(補)]東歐劇變
[經濟史(補)]APEC成立
[政治史(補)]《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經濟史]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1990
[政治史]戈爾巴喬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實行多黨制,引發混亂;推倒柏林墻,兩德統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
[經濟史]加入APEC
1991
[政治史(補)/經濟史]經互會解體;華約解體;蘇聯解體標志兩極格局解體,冷戰結束;歐共體簽訂《歐洲聯盟條約》(簡稱馬約),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加快。
[政治史]中共十四大;“九二共識”。
[經濟史]鄧小平南巡講話,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目標
1992
[政治史]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
[文化史(補)]互聯網開通
1993
[政治史(補)]馬約生效,歐盟成立;APEC西雅圖會議;克林頓上臺。
1994
[經濟史]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
[經濟史(補)]中國申請“入世”
[文化史]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1995
[經濟史]WTO(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政治史(補)/經濟史(補)]上海五國機制
1996
[政治史]鄧小平逝世;香港回歸。
[文化史]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1997
[經濟史(補)]亞洲金融危機
[文化史(補)]培養克隆羊“多莉”成功
[政治史(補)]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澳門回歸。
[文化史(補)]“神舟一號”發射
1999
[政治史/經濟史]歐元正式問世
[文化史]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思想
2000
[政治史(補)]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
[經濟史(補)]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中國加入WTO;上海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第一次舉辦高級別的大型國際會議)。
2001
[政治史(補)]美國“911”事件
[文化史(補)]超級計算機;人和水稻基因圖;黨的十六大確立胡錦濤“科學發展觀”。
2002
[政治史(補)]非盟成立
[經濟史(補)]歐元開始進入流通領域
[文化史]“神舟五號”發射,楊利偉登上太空
2003
[政治史(補)]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
2005
[政治史]兩岸“三通”實現
[文化史(補)]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
2008
[文化史(補)]上海世博會
2010
[政治史(補)]黨的十八大,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2
[經濟史/文化史(補)]提出建設“一帶一路”
2013
[政治史(補)]習近平主席與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面
2015
[經濟史(補)]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文化史]黨的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2017
[政治史(補)/經濟史(補)/文化史(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作為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
2019
[政治史(補)]美國退出《中導條約》
2020
[政治史(補)/經濟史(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全球大流行
頁)
頁)二〇二一屆新高考選擇性考試歷史科一輪復習重要增補知識(必修+選擇性必修)
高中歷史大事年表·現代史
2020年7月修訂版本
【使用指南】
(1)關于本表:本表分為三列,即“中國”、“時間”、“世界”;分別對應同一時間節點的中國史和世界史。
(2)省略表示:“公元前”表示為“B.C.”(例如:B.C.2070年→B.C.2070);“公元”表示為“A.D.”(例如:A.D.9年→A.D.9),但在公元7年之后不再添加“A.D.”的標識,即:純數字年份代表“公元×年”。
(3)條目和注解:每一時間點的不同條目均以“。”隔開,在各條目之中的不同知識點則以“;”隔開。在各條目之前加以“[政治史]”或“[經濟史]、[文化史]、[改革(選)]、[人物(選)]”等不同注釋,以示區分;其中帶有“(補)”符號的為必修或選擇性必修教材未提及的補充內容、帶有“(選)”符號的內容為選擇性必修教材內容。
(4)在“中國史”欄目中特別配置有中國歷代主要王朝、近代國家的存亡時間,其中各王朝建立時間以其建國號時間為基準計算;傳說時代和夏、商、西周朝的時間年份存疑,故有“?”符號,特此說明。
希望這份《高中歷史大事年表》可以給各位同學以方便!如有錯誤,希望能及時告知編者加以修訂,感謝!



時間







史(未完)
-




史(1917年十月革命始)
1917
[政治史(補)]俄國二月革命;美國和中國參加一戰;列寧發表《四月提綱》;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世界現代史開端;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
[文化史]20世紀蘇聯文學興起(20世紀上半期)。
1918
[政治史(補)]蘇俄與同盟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德國十一月革命。
[經濟史]蘇俄國內戰爭爆發,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開始
1919
[政治史(補)]巴黎和會召開;《凡爾賽和約》簽訂;國際聯盟成立。
[人物(選)]英國提出羅拉特法案,甘地發動“文明不服從運動”;英國制造阿姆利則慘案;甘地首次提出“不合作”;列寧創立共產國際(第三國際)。
1921
[經濟史]蘇俄國內戰爭結束,新經濟政策開始
[文化史/人物(選)]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獲諾貝爾獎
1922
[政治史(補)]蘇聯成立;華盛頓會議《五國條約》(現代第一個裁軍協議)、《九國公約》;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第一個法西斯國家。
[人物(選)]“曹里曹拉”事件,甘地絕食,國大黨停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924
[政治史(補)]斯大林上臺;蘇聯第一部憲法,把聯盟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國聯締結《日內瓦議定書》。
[人物(選)]甘地當選國大黨主席
1925
[政治史(補)]《洛迦諾公約》,德國重新成為政治大國
[經濟史]斯大林在蘇聯開始推行工業化方針
1926
[文化史(補)]英國貝爾德發明電視
1927
[政治史(補)]日本東方會議確定“征服滿蒙”的方針
[經濟史]蘇聯開始農業集體化(至A.D.1937完成)
[文化史(補)]美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
1928
[經濟史]蘇聯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
1929
[經濟史]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
[人物(選)]印度國大黨通過獨立決議,授權甘地領導運動
1930
[人物(選)]甘地領導“食鹽進軍”
1931
[文化史(補)]美國茲沃爾金制成電子顯像管
1932
[政治史(補)]德國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經濟史]蘇聯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
1933
[政治史(補)]希特勒任總理,建立法西斯統治
[經濟史]羅斯福任總統,實行“新政”;蘇聯開始第二個五年計劃
1935
[政治史(補)]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實行義務兵役制;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文化史]美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浮華世界》
1936
[政治史(補)]德國出兵萊茵非軍事區;日本“二·二六”兵變,廣田弘毅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西班牙內戰爆發(至A.D.1939);德意簽訂柏林協定,“柏林-羅馬軸心”正式形成;德日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
[經濟史]蘇聯頒布新憲法,標志“斯大林模式”確立;西方世界凱恩斯主義誕生。
1937
[政治史(補)]日本近衛文磨組閣,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意大利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結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經濟史]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強國
1938
[政治史(補)]德國吞并奧地利;慕尼黑陰謀,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1939
[政治史(補)]《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通過新的《中立法》。
1940
[政治史(補)]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投降;英法聯軍敦刻爾克撤退;希特勒下令執行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德意日正式結成軍事同盟。
1941
[政治史(補)]美國通過《租借法》;英美《大西洋憲章》;蘇德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莫斯科戰役宣告“閃電戰”破產。
1942
[政治史(補)]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美機轟炸東京;中途島戰役勝利;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美日瓜島戰役;英美北非登陸。
[人物(選)]甘地首次提出印度獨立,首次沒有譴責人民使用暴力
1943
[政治史(補)]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北非戰事結束;蘇中美英莫斯科外長會議簽訂《關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
1944
[政治史(補)]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經濟史]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1945
[政治史(補)]雅爾塔會議;阿登戰役;波茨坦會議;美國研制原子彈成功;羅斯福逝世;希特勒自殺;二戰結束;舊金山會議;聯合國成立;紐倫堡審判。
[經濟史]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
1946
[政治史]東京審判;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文化史]美國發明電腦(電子計算機)
1947
[政治史]杜魯門主義出臺
[經濟史]馬歇爾計劃;關貿總協定簽訂。
1948
[政治史]朝鮮半島分裂;柏林危機。
[人物(選)]甘地遇刺





-
-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
-
-
[政治史]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渡江戰役,國民政府覆亡;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召開,通過《共同綱領》,作為臨時憲法;新中國開國大典;蘇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
[人物(選)]毛澤東第一次訪問蘇聯
1949
[政治史]北約組織成立;德國分裂。
[經濟史(補)]蘇聯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西德阿登納“社會市場經濟”。
[政治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抗美援朝開始。
[經濟史(補)]新解放區土地改革開始;臺灣退出關貿總協定。
[人物(選)]李四光回國
1950
[政治史(補)]《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標志社會主義陣營形成;朝鮮戰爭爆發。
[政治史(補)]西藏和平解放
1951
[政治史/經濟史]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
[經濟史]土改結束(徹底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私有制)
1952
[政治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與印度的會談)
[經濟史]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一五計劃;三大改造開始(私有制改變為公有制)。
1953
[政治史(補)]中、朝、美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斯大林逝世
[政治史]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
1954
[文化史]美國制成世界第一臺彩色電視機
[政治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萬隆會議上中國提出“求同存異”。
1955
[政治史(補)]華約成立,標志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形成,標志美蘇爭霸開始;赫魯曉夫上臺改革。
[人物(選)]愛因斯坦病逝
[政治史]中共八大召開;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文化史/人物(選)]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毛澤東提出文藝“雙百”方針。
1956
[政治史(補)]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秘密報告”
[文化史/人物(選)]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
1957
[文化史(補)]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
[政治史(補)]廣西、寧夏自治區成立
[經濟史]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8
[政治史/經濟史]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
[經濟史]三年經濟困難(1959年~1961年)
1959
[政治史(補)]赫魯曉夫訪美,美蘇“戴維營精神”
[經濟史]“八字方針”提出(至1965年經濟好轉)
1960
[人物(選)]根據李四光的理論,我國在20世紀50~60年代相繼找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摘去“貧油”之帽。
1961
[政治史(補)]不結盟運動興起;肯尼迪上臺;越南戰爭爆發(至1975);東德修建柏林墻。
[文化史(補)]蘇聯宇航員加加林登上太空
1962
[政治史]古巴導彈危機
[文化史]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64
[政治史]勃列日涅夫上臺改革。
[政治史(補)]西藏自治區成立;上海《文匯報》發表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文化史]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1965
[政治史]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6
[文化史]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
1967
[政治史(補)]歐共體成立;七十七國集團成立。
1969
[文化史]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互聯網在美國誕生
[文化史]用“長征1號”火箭發射“東方紅1號”衛星
1970
[政治史]乒乓外交;重返聯合國
[經濟史]周恩來調整國民經濟
1971
[政治史]基辛格秘密訪華
[政治史]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
[文化史]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1973
[政治史(補)]越南戰爭結束
[經濟史(補)]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
[經濟史]鄧小平以鐵路為突破,全面整頓國民經濟
1975
[政治史(補)]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逝世;四五運動;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
1976
[政治史(補)]鄧小平復出
[文化史]恢復高考
1977
[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中美建交公報》發表。
[經濟史]安徽鳳陽小崗村“包產到戶”
1978
[政治史]中美建交;《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停止炮擊金門;鄧小平訪美談臺灣問題。
1979
[政治史(補)]英國撒切爾夫人上臺
[經濟史]設立四大經濟特區;四川廣漢撤社改鄉。
1980
[政治史]
“葉九條”提出“和平統一”
1981
[政治史]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中英香港問題談判。
[文化史]人大五屆五次會議修改憲法,1982年憲法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1982
[政治史(補)]“鄧六條”對“一國兩制”詳細闡述
[經濟史]中共中央一號文件,肯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文化史]鄧小平提出教育的“三個面向”方針;“銀河”巨型計算機。
1983
[政治史(補)]里根提出“星球大戰計劃”;里根支持“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臺”,大搞“和平演變”。
[政治史(補)]中英簽署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人大六屆二次會議,“一國兩制”成為基本國策;鄧小平提出“不結盟”。
[經濟史]開放14個沿海城市;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文化史(補)]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第一顆實驗通信衛星。
1984
[經濟史]設立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環渤海四個沿海經濟開放區;海南建省并設為經濟特區;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
1985
[政治史]戈爾巴喬夫上臺,開始改革
[經濟史(補)]中國政府正式提出“復關”申請
[文化史]提出“863”計劃
1986
[政治史(補)]中葡簽署澳門問題聯合聲明
1987
[政治史(補)]美蘇“中導條約”
[經濟史(補)]日本經濟一度躍居資本主義大國之首
[文化史(補)]鄧小平第一次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火炬計劃”(推動發展高科技)。
1988
[政治史(補)]中國開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1989
[政治史(補)]東歐劇變
[經濟史(補)]APEC成立
[政治史(補)]《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經濟史]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1990
[政治史]戈爾巴喬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實行多黨制,引發混亂;推倒柏林墻,兩德統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
[經濟史]加入APEC
1991
[政治史(補)/經濟史]經互會解體;華約解體;蘇聯解體標志兩極格局解體,冷戰結束;歐共體簽訂《歐洲聯盟條約》(簡稱馬約),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加快。
[政治史]中共十四大;“九二共識”。
[經濟史]鄧小平南巡講話,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目標
1992
[政治史]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
[文化史(補)]互聯網開通
1993
[政治史(補)]馬約生效,歐盟成立;APEC西雅圖會議;克林頓上臺。
1994
[經濟史]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
[經濟史(補)]中國申請“入世”
[文化史]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1995
[經濟史]WTO(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政治史(補)/經濟史(補)]上海五國機制
1996
[政治史]鄧小平逝世;香港回歸。
[文化史]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1997
[經濟史(補)]亞洲金融危機
[文化史(補)]培養克隆羊“多莉”成功
[政治史(補)]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澳門回歸。
[文化史(補)]“神舟一號”發射
1999
[政治史/經濟史]歐元正式問世
[文化史]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思想
2000
[政治史(補)]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
[經濟史(補)]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中國加入WTO;上海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第一次舉辦高級別的大型國際會議)。
2001
[政治史(補)]美國“911”事件
[文化史(補)]超級計算機;人和水稻基因圖;黨的十六大確立胡錦濤“科學發展觀”。
2002
[政治史(補)]非盟成立
[經濟史(補)]歐元開始進入流通領域
[文化史]“神舟五號”發射,楊利偉登上太空
2003
[政治史(補)]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
2005
[政治史]兩岸“三通”實現
[文化史(補)]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
2008
[文化史(補)]上海世博會
2010
[政治史(補)]黨的十八大,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2
[經濟史/文化史(補)]提出建設“一帶一路”
2013
[政治史(補)]習近平主席與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面
2015
[經濟史(補)]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文化史]黨的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2017
[政治史(補)/經濟史(補)/文化史(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作為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
2019
[政治史(補)]美國退出《中導條約》
2020
[政治史(補)/經濟史(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全球大流行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浪县| 乌拉特前旗| 成安县| 望都县| 新疆| 桐乡市| 富平县| 安图县| 交城县| 阿荣旗| 田阳县| 平罗县| 永和县| 瑞安市| 五河县| 定襄县| 侯马市| 台南县| 天峨县| 永春县| 沧州市| 新晃| 衡南县| 碌曲县| 崇仁县| 泽库县| 巨鹿县| 绥宁县| 宾川县| 富源县| 曲麻莱县| 富川| 灵台县| 独山县| 阿尔山市| 原平市| 兴义市| 寿阳县| 灵宝市| 甘泉县|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