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吊車 學習目標 1.認識仿生是一門科學技術,了解人們在生物的啟示下進行的發明創造。 2.嘗試仿生創意設計。 3.培養動手和合作能力、類比推理和想象能力、表達和交流能力;提高分析資料、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探究學習能力。 4.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在“做科學”中培養科學情感和態度;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學習重難點 通過制作小吊車及了解其運作原理來認識人和動物肢體運動的原理,感悟肢體運動結構和運動功能的協調。 學習過程 預習單——自主合作探究 1.讀一讀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2.小吊車工作奧妙在哪里? 3.分組探究: (1)學生分組制作小吊車模型。 (2)用制作的小吊車模型表演小吊車提起和放下重物。 4.分組有目的的“玩”小吊車。 注意觀察:小吊車工作的幾個關鍵構造是什么? 注意體驗:兩根牽引繩如何協調作用牽動吊臂? 5.說出我的發現:小吊車工作的奧妙。 6.討論:你覺得我們身體有哪些部位可以像小吊車這樣提起和放下重物? 7.手臂與小吊車的運動原理相類似嗎? 8.摸一摸(手臂),看一看(課本手臂剖面圖)手臂的構造怎么樣。 9.類比手臂與小吊車模型,描述手臂與小吊車相類似的構造。 10.推斷人和動物的肢體是怎樣運動的? 作業單——練習鞏固提高 一、填空 1.吊車是生產中常用的一種________,人們利用它可以把比較重的物體提到______。 2.小吊車臂的運動與牽引它的______有關 3.______是模仿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機械、儀器、建筑、工藝等科學。 4.我們祖先受隨風而轉的種子的啟發而發明了______;科學家根據響尾蛇的熱眼發明了______;根據螢火蟲發光原理發明了既省電又明亮的______。 5.2001年10月,我國第一條______研制并實驗成功。蛇形機器人,又稱______。它是一種能夠模仿生物運動的新型仿生機器人。 二、判斷 ( )1.人的肢體運動和小吊車的工作原理相像 ( )2.仿生學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 ( )3.根據生物的結構與功能很難造出機器 ( )4.分別拉動兩根線,小吊車的臂就能靈活運動 三、選擇 1.我們的祖先受隨風而轉飛蓬草種子的啟發而發明了( ) A.石磨 B.車輪 C.風箱 D.扇子 2.飛機的發明與( )有關。 A.鷹 B.麻雀 C.蜻蜓 D.飛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