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晝夜的形成 【學習目標】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夜的形成,并用實例解釋時差現象,說明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3.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斷運動的,地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同地球的運動有關,從而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太陽的東升西落會引起一天中溫度的變化,同時一天中,隨著太陽在空中位置的不同,影子的長短也不一樣,那么大家想過沒有,我們每天都要經歷白晝與黑夜的變化,白天和黑夜是怎樣形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晝夜的形成”吧! 二、合作探究 問題一: 1.調查一下,晝夜形成的原因,(可以查閱資料也可問問采訪人們)做好記錄,并匯報調查結果。 關于形成晝夜變化的原因: 2.比一比,大家認為誰的理由更充分,誰的解釋更清楚? 問題二:實驗證明(地球儀代替地球,手電筒代替太陽) 假設一:地球不動,太陽繞地球旋轉一周。 發現: 假設是否成立( ) 假設二:太陽不動,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周 發現: 假設是否成立( ) 假設三:地球繞自己的軸旋轉,同時繞太陽旋轉一周 發現: 假設是否成立( ) 結論: 問題三: 在同一天中,上海和烏魯木齊,哪個城市先被太陽照到? 四、拓展延伸 1.指出晝半球、夜半球的范圍。當中國是白天時,還有哪些國家是白天,有哪些國家是黑夜? 2.將地球儀轉動180度,中國和美國分別處在白天,還是黑夜? 3.地球上某地經歷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約多長時間? 4.從南極和北極上空俯視地球自轉運動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3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