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土壤的組成
【學習目標】
科學知識:
1.知道土壤是由沙礫、小石子、空氣、水、黏土等成分組成。
2.知道土壤主要分為沙質土、壤土、黏質土三種類型。
科學探究:
1.能積極動手參與土壤成分探索的試驗。
2.能運用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3.能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科學態度:
1.體驗到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的快樂。
2.知道不同的土壤是存在不同的地方,逐步形成保護土壤的意識。
【學習重點】
1.知道土壤是由沙礫、小石子、空氣、水、黏土等成分組成。
2.知道土壤主要分為沙質土、壤土、黏質土三種類型。
【學習難點】
能運用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學習過程】
一、預習指南
(一)預習課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土壤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腐殖質、______、沙礫等成分。
2.土壤按照______的大小,分為______、______、______三種,請寫出下圖中土壤對應的名稱:
( ) ( ) ( )
3.沙粒含量較多的是______。
4.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______。
5.黏粒含量較多的是______。
6.______粗糙,______細膩;握成團,發現______不能,______可以。
(二)問題銀行存折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土壤里有什么?
2
3
4
5
二、搜集資料與思考探究
(一)活動設計
設計你的專屬“觀測記錄表”(以下記錄表僅供參考)。
1.通過實驗分離土壤的主要組成成分,把三組實驗的發現記錄下來。
示意圖
操作步驟
現象
結論
將土壤放入燒杯中,蓋上玻璃片。把裝置放到陽光下曬一會兒。
往放了土壤的燒杯中加入半杯水。
用玻璃棒充分攪拌,靜置一段時間。
2.觀察比較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說說這三種土壤中大小顆粒含量的差異,并用簡圖記錄下來。
土壤
沙質土
黏質土
壤土
大小不同的顆粒含量
(二)理解與應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沃土,觀察采集到的土壤你發現了什么?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整理歸納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種土壤的特性。
3.我們能從哪里找到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種不同的土壤?
4.把土壤放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有什么?
【學習小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
【精煉反饋】
一、小法官(對的在括號內打√,錯的打×)
1.土壤里面是沒有石塊的,小石塊不是土壤的組成成分。( )
2.所有的土壤中的顆粒都是一樣的。( )
3.黏質土的黏粒最多,用手握一握不能成團。( )
4.將土壤放入水中時要輕輕的放入,防止濺出水。( )
5.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是不同的。( )
6.土壤中最小的顆粒是黏土。( )
7.腐殖質多的土壤,小動物也會比較少。( )
二、取出珍寶(把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因為土壤中有( ),所以很多小動物能生活在土壤里。
A.沙 B.黏土 C.空氣
2.把土壤放入水中會有氣泡出現,這是因為土壤中有( )。
A.空氣 B.黏土 C.腐殖質
3.將土壤放入燒杯,蓋上蓋子,放置在太陽下曬一段時間發現有( )出現。
A.黏土 B.沙礫 C.水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