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可以一模一樣嗎 【學習目標】 1.通過參與“克隆技術能給我們帶來什么”辯論會,了解和體驗辯論會的組織、程序、表達技巧,努力實現二級目標。 2.初步了解克隆技術,關心日常生活中的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參與“克隆技術能給我們帶來什么”辯論會。 2.難點: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學習過程】 (一)自主思考 1.克隆多利與一般有性繁殖有什么不同? 2.克隆技術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二)辯論會 1.你方論點是什么? 2.辯論過程需要注意哪些? 3.總結克隆技術帶給人類的便利和隱患。 (三)練一練 1.生物靠自身的一小部分擴大繁衍后代的現象,就是無性繁殖。無性繁殖的英文名叫Clone,譯音為“克隆”。 2.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動物綿羊多利誕生于英國,克隆羊多利有3位媽媽。 3.孟德爾被譽為是“現代遺傳學之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1865年發(fā)現遺傳定律。 4.“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說的是遺傳現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說的是變異現象。 5.我國科學家袁隆平被稱為稱雜交水稻之父。 6.辯論可以分為主題型辯論、角色型辯論。 7.辯論的基本程序有:提出辯題、闡述觀點、正式辯論、自由辯論、總結發(fā)言、嘉賓評價、宣布結果等。 8.表達與交流的方式有:寫兒歌、攝制、開故事會、辯論、寫調查報告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