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呼吸與空氣 【學習目標】 1.知道人需要時刻不停的呼吸,知道人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認識到空氣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2.能發現和搜集相關的事實證據,能對活動中所記錄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學習重點】 體驗人的呼吸作用,認識空氣(氧氣)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學習難點】 認識用塑料管向石灰水和清水吹氣為什么結果不一樣。 【學習過程】 【導入】猜謎語:說個寶,道個寶,萬物生存離不了,在你身邊看不見,越往高處它越少。 我的答案: 活動探究一:體驗呼吸 【試一試】 1.憋氣一小會兒,我們有什么感覺? 2.測一測:一分鐘呼吸多少次? (安全警示:①調整好自己的呼吸;②以自己的身體適應為宜,不可逞強堅持,防止發生意外。) [活動小結]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著生命的存在,沒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況下存活很長時間。 【想一想】 為什么蒙頭大睡會感到氣悶? 2.我們吸入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一樣嗎? 活動探究二:比較吸入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 【試一試】 分別往兩個杯中倒入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個杯子中呼氣,向杯子中注入空氣。 (安全警示:往石灰水中吹氣時,不要把石灰水吹濺起來,以免傷到自身。) 【想一想】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了什么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小資料]空氣是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等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人體所需的氧氣約占空氣的五分之一。 [活動小結]呼吸時,我們吸進了空氣中的氧氣,呼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拓展與應用】 1.你能解釋為什么蒙頭大睡會感到氣悶嗎? 2.氧氣會用完嗎? 探究活動三:運動前后呼吸的變化 [活動要求]原地下蹲運動30秒后,測量一分鐘呼吸的次數。 [活動提示] ①正確的測量方法:“一呼一吸”記為1次。 ②測量靜坐時1分鐘的呼吸次數。 ③原地下蹲運動30秒后測量1分鐘的呼吸次數。 【想一想】運動前后呼吸次數有什么不同?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 【觀察與記錄】 時間:1分鐘 我的發現 運動前呼吸的次數 運動后呼吸會變快 運動后呼吸的次數 [活動小結]人在運動時,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來要多得多,所以呼吸次數會比原來增加,以攝取更多的氧氣來供給能量。 【學習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人需要時刻不停的呼吸,知道人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更認識到空氣對生命有著重要意義! 【精煉反饋】 1.收集兩袋人呼出的氣體,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搖晃一下,我們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實驗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離開空氣,任何動物就無法呼吸,說明空氣中含有(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水蒸氣 3.下面哪項符合空氣的特點?( ) A.透明 B.有氣味 C.有重量 參考答案 1.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2.B 3.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