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賽小車 【學習目標】 科學知識: 1.知道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2.給物體施加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也可以使物體啟動或停止。 3.知道自行車、火車、飛機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圍。 4.能利用不同的方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并能基于測量的數據判斷速度的大小。 科學探究: 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制定簡單計劃、選擇合適的工具,運用分析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科學態度: 能夠樂于嘗試、分工協作,樂于完成探究活動,分享彼此的想法,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 【學習重點】 1.能利用不同的方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并能基于測量的數據判斷速度的大小。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制定簡單計劃、選擇合適的工具,運用分析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學習難點】 能利用不同的方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并能基于測量的數據判斷速度的大小。 【學習過程】 一、預習指南 (一)預習課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運動時間相同時,通過比較小車行走的________,________越大,運動得越快。 2.路程相同時,通過比較運動的____,用時越____,運動得越快。 3.如果運動的時間和路程都不相同,先用__________的方法去比較,最后可以利用路程______時間的方法得出速度的值,數值大的運動得快。 4.科學上我們用________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問題銀行存折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怎樣讓小車動起來? 2 3 4 5 6 …… 二、搜集資料與思考探究 (一)活動設計 設計你的專屬“觀測記錄表”(以下記錄表僅供參考)。 1.哪些方法可以讓小車動起來?把我們的方法記錄下來。 小車從靜止到運動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車的兩端懸掛不同數量的鉤碼,預測并觀察小車的運動。 左側懸掛鉤碼數量 右側懸掛鉤碼數量 運動情況的預測 實際的運動情況 小車運動變化的快慢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 (二)理解與應用。 1.哪些方法可以讓小車動起來? 2.哪些方法可以比較小車運動的快慢?把方法和測量的數據記錄下來。 我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車 時間 距離 快慢 小車1 小車2 3.在小車的兩端分別懸掛一定數量的鉤碼,用手按住小車并判斷它的運動情況,然后松開手觀察小車的運動,會有什么發現?說一說小車的運動變化和受到的力有什么關系? 4.生活中有哪些交通工具?它們的速度是多少? 【學習小結】 通過學習知道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給物體施加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也可以使物體啟動或停止。知道自行車、火車、飛機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圍。 【精煉反饋】 一、小法官(對的在括號內打√,錯的打×) 1.科學上我們用速率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 2.把兩輛小車放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賽跑,看哪輛小車先跑到終點。運動路程相同時,通過比較運動的時間,用時越少,運動得越快。( ) 3.自行車的速度約350千米/時。( ) 二、取出珍寶(把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下列哪些方法可以讓小車動起來?( ) A.用手推動小車 B.把小車放在斜坡上 C.在小車下安放磁鐵,手上再持一個磁鐵,使其前進 2.科學上我們用( )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A.速度 B.路程 C.時間 D.速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