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月有陰晴圓缺 【學習目標】 1.知道月球本身不會發光,它是反射太陽的光。 2.知道月球繞地球公轉,在公轉的過程中形成了月相的變化。 3.會用模擬的方法來研究月相的變化。 【學習重點】 知道月球本身不會發光,它是反射太陽的光。 【學習難點】 會用模擬的方法來研究月相的變化。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熱 1.出示謎面: 圓似白玉盤,彎似銀鐮刀。 借太陽之光,與星星爭輝。 2.學生猜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幾張不同的月相圖片。 4.提問:月相變化是怎樣形成的?說一說我們的猜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動:月相變化 1.提問:樂器被太陽照亮的面積有變化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 3.明確兩點: (1)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球之所以是亮的,那是它反射的太陽光。 (2)月球是繞著地球公轉的。 4.提問:既然月球總有半個球面是亮的,為什么我們所看到的月球有時是這樣的,多數時候卻不是這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游戲:畫在地面上的2個同心圓,內圓代表地球、外圓圈代表月球的公轉軌道;明暗球代表月球(白色的一面代表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黑色的一面代表背著太陽的部分);黑板代表太陽。 實驗方法:實驗時,讓1個學生舉著“月球”繞“地球”公轉,在公轉的過程中持球的學生要注意始終讓“月球”的白色部分始終對著“太陽”(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規定),其余學生站在內圓(“地球”)的位置觀察所看到的“月球”上的明亮部分的情況。當“月球”依次通過“公轉軌道”上的8個位置(事先標記好)時,讓站在“地球”上的同學全力觀察球的白色部分(“月相”)并把它及時畫下來。 6.開始做實驗: 7.分析、交流各自畫下來的“月相變化圖”,并與課開始時老師出示的月相圖片進行對照,總結出月相變化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閱讀指南車信箱,談談對月球幾歷法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活動:觀察月相的變化 連續觀察并記錄農歷一個月的月相變化,對照游戲記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