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饅頭發霉了 【學習目標】 1.能夠利用顯微鏡觀察霉,并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霉的樣子; 2.能夠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霉的基本條件,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霉的方法。 【學習重難點】 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學習過程】 一、獨學 1.交流:你帶來了什么發霉的物品? 我的物品: 2.肉眼觀察:你帶來的發霉的物品的霉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 霉的顏色: 霉的形狀: 3.顯微鏡觀察:用顯微鏡觀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畫在活動記錄紙上描述顯微鏡下霉的形狀和特征。 霉的形狀: 霉的特征: 3.小結: (1)霉是一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須借助顯微鏡,所以叫它微生物。 (2)霉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二、組學 (一)討論: 1.霉有生命嗎?怎么證明? 我的交流: 2.霉是不是只會在食品上發生?在其他物品上會發生嗎? 我的交流: 3.在哪些條件下饅頭容易發霉? 我的交流: (二)根據發霉的條件說明應該怎樣防止發霉: 1.隔絕空氣。 2.保持干燥。 3.高溫滅殺。 4.低溫保存。 (三)學習霉的功過: 功: 過: 四、檢測鞏固 自主完成:應該怎樣防止有害的霉發生?應該創造什么條件讓有益的霉發生? 五、目標回顧 1.能夠利用顯微鏡觀察霉,并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霉的樣子; 2.能夠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霉的基本條件,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霉的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