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球的形狀 【學習目標】 1.能說出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能至少說出一條保護地球家園的方法。 【學習重難點】 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歷的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學習過程】 一、獨學 人類是怎樣認識地球的形狀的呢? 二、組學 1.認識古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①古時候的人們對我們周圍的世界還不了解,但是他們也在不斷地觀察,不斷地研究學習,所以人們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領,比如學會用火,煉鐵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們腳下的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樣的呢。你知道他們對地球形狀最初的解釋是什么嗎? ②觀看“月食過程”,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可以推想出地球是球形的結論嗎? 2.當人們看到船身逐漸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實以后,對地球形狀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猜想。 ①觀看“海邊歸帆”,為什么總是先看到船的桅桿頂部,再逐漸看到船的上半部,最后才能看到船的全部? 小結: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實際上就是一次科學實驗,他在證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圓的,這次實驗的成功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在事實面前人們信服了,開始逐漸接受這個觀點。 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宇航員在空中親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樣子了。 地球的形狀是: 三、檢驗鞏固 (一)問答題 1.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 )帶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直朝著一個方向航行,( )年船隊又回到西班牙,通過( )第一個用實踐證明地球是( )。 2.古代的人們憑直覺來認識地球,提出了( )的猜想。 3.人類對地球形狀和大小的認識大體經歷了( ).( ).( )三個階段。 4.1957年,( )發射了第一顆( )。 5.古代中國人人認為,天像( ),是( )的;地像( ),是( )。 6.1961年,蘇聯宇航員( )搭載( )飛船在太空中繞地球飛行,這是人類第一次在遙遠的太空觀察到了( )。 7.1969年,( )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攝到了( )的照片。 8.地球赤道周長是( )千米。地球赤道半徑是( )千米。地球表面積是( )平方千米。 (二)選擇題 1.第一個用實踐證明腳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學家是( )。 A.哥白尼 B.布魯諾 C.麥哲倫 2.我國宇航員楊利偉搭載“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了( )圈。 A.14 B.15 C.16 3.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攝了第一張( )照片。 A.太陽 B.地球 C.月球 (三)實驗填空 實驗名稱:觀察“進港的帆船”,論證地球的形狀。 實驗準備:橡皮泥.火柴棒.小紙片.地球儀 實驗過程: 1.用橡皮泥或紙做一只( ),插一根火柴梗作為( )。 2.讓船在地球儀上( )。 3.觀察船進出港,你有什么發現? 4.再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擬航行。兩次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有什么不同? 實驗現象:先看見進港船只( );出港的船只( )。船在桌面上模擬進出港時,可以看到( )。 實驗結論:( )。 四、拓展活動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時,當你繞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齡該有多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