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殼的運動 【學習目標】 1.科學概念 知道地殼的運動導致的結果,初步建立和了解大陸的漂移、海洋的擴張和板塊的運動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會運用收集資料的方法來認識和了解地殼運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課外能積極收集與地殼運動有關的資料,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交流有關地殼運動的信息。 【學習重難點】 重點:建立大陸的漂移、海洋的擴張和板塊的運動的概念。 難點:掌握用收集資料的方法來認識和了解地殼運動。 【學習過程】 一、思考導入 世界上有哪些陸地和海洋?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自古以來就是現(xiàn)在的模樣嗎?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新知(活動一) 大西洋兩岸海岸線在形狀上有什么特點?大西洋兩岸的陸地可能本來是連在一起的,這僅是一種可能,到底是不是,需要進行證明。你想如何來證明呢? 2.探究新知(活動二) 討論:海底有什么地形?如果海洋里,沒有海溝會怎樣? 討論:中國位于哪個板塊上?與哪些板塊相鄰?喜馬拉雅山位于哪兩個板塊的交接處? 思考:板塊構造與大陸漂移和海底擴張與消亡有什么關系? 三、展示研討 地殼運動主要有:大陸的漂移、海洋的擴張和板塊的運動,構成地球外殼的巖石圈被海嶺、海溝等分裝成許多塊,科學家將其稱為板塊。板塊和板塊之間相互碰撞、分離,從而引起海洋的變化和大陸的漂移。 四、延伸拓展 課后思考題:你覺得喜馬拉雅山的是怎么形成的?趕緊去調查調查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