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恒星的一生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恒星的不同發展階段:紅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 (2)了解太陽一生的演化過程 (3)知道大質量恒星的演化過程和小質量恒星的演化過程。 2.能力目標: (1)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處理信息能力 (2)培養探索宇宙的興趣和獲取新知識的欲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感悟人類(科學家)對科學知識的探索和追求,學習辨證分析的方法和態度 (2)感悟科學家利用有限證據和一定理論大膽建立科學假設的精神,不斷尋找新證據來證實或修正假設,使理論趨向完善。 【學習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大質量恒星和小質量恒星的演變過程的學習建立科學探究的興趣 難點:認識許多特別的“恒星”到認識科學家所描繪的小質量恒星演化過程或大質量演化過程。 【學習過程】 紅巨星:稱它為“紅”巨星,是因為在這恒星迅速膨脹的同時,它的外表面離中心越來越遠,所以溫度將隨之而降低,發出的光也就越來越偏紅。不過,雖然溫度降低了一些,可紅巨星的體積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變得很大,極為明亮。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中,許多都是紅巨星。紅巨星的體積很大,它的半徑一般比太陽大100倍。 行星狀星云:質量大于太陽質量1.4倍,外圍的氣體及冰粒便會以每秒數十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脹,外貌像土星的光環一樣,天文學家叫行星狀星云,而剩下的核心的光度會暗淡下去。 超新星:是恒星在死亡前的一次大爆發,所釋放的能量,發出的亮光相當于十億顆太陽。爆炸將星球物質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發射。每一顆恒星一生之中最多只可能發生一次。 白矮星:是一種很特殊的天體,它的體積小、亮度低,但質量大、密度極高。它的密度在1000萬噸/立方米左右。白矮星是一顆已死亡的恒星,中心的熱核反應已停止。 中子星:質量約是太陽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過程,遺留下來的核心變成一顆體積很小,質量卻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構成,密度為水的1014倍,僅1cm3的質量就有全球人類那么重,直徑僅為30km。 黑洞:質量比太陽大10倍以上的恒星,超新星爆炸后會形成“黑洞”。黑洞會把附近所有的物質都吸進去,就連光線也會被吞沒,所以我們是看不見黑洞的。但是如果黑洞附近有另外一顆恒星,我們可以從這顆鄰近恒星的物質被吸入黑洞時的情形,證明黑洞的存在。 達標檢測 1.直徑比太陽大數十倍、亮度比太陽大得多的紅色恒星是( ) A.超新星 B.紅巨星 C.白矮星 D.黑洞 2.有關黑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黑洞是宇宙空間中某些黑色區域,這里什么物質也沒有 B.黑洞不是恒星 C.黑洞的密度非常大 D.黑洞不斷地向外面拋射物質 3.太陽最終將演化成一個( ) A.黑洞 B.紅巨星 C.超新星 D.暗矮星 4.根據太陽的演化過程填寫: 太陽 5.太陽目前的這種穩定狀態還可以維持大約( ) A.10億年 B.50億年 C.100億年 D.150億年 6.恒星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將會( ) A.變成黑洞 B.變成中子星 C.變成白矮星 D.不同質量的恒星最后的演化結果不同 參考答案: 1.B 2.C 3.D 4.從左到右為:紅巨星 白矮星 暗矮星 5.B 6.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