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1.2.1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第1課時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上新知導入蚯蚓是人類的好朋友。荀子在《勸學》中寫道:“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你能描述蚯蚓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嗎?大雨過后,蚯蚓紛紛爬出洞穴來到地面,這又是為什么?為什么說蚯蚓是人類的好朋友?新知講解想一想,議一議野外生活的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肅南部、西藏東部及陜西西南部。大熊貓以箭竹等為食,食性單一,這些地區的環境適于大熊貓生活的特點主要是有竹類植物和水源。新知講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一、環境中的生態因素1.生物圈新知講解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于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2.生物的生活環境(1)概念對鯉魚來說,生活環境不僅僅指鯉魚生活的池塘,水質的好壞、水溫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也會影響鯉魚的生活,都屬于鯉魚的生活環境(2)舉例新知講解3.生態因素(1)概念(2)分類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生態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土壤其他生物新知講解(3)教材第13頁“插圖”影響小麥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溫度、空氣、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等,影響小麥生存的生物因素有田間的各種雜草,以及田間的田鼠、蛇、蚯蚓、蚜蟲、瓢蟲、蜘蛛、蝗蟲等各種動物,還有肉眼看不到的細菌等生物因素。需要適宜的非生物因素,還需要可以殺死小麥害蟲的天敵以及盡量少的田間雜草等生物因素新知講解二、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新知講解1.非生物因素影響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溫度對植物分布的影響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新知講解農作物的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營養物質,如氮、磷、鉀等。由于年年耕種,人們在收獲大量農產品的同時,也將土壤中的這些營養物質帶走了許多,從而使土壤變得貧瘠,因此,為保證農產品持續生產,必須給農作物施肥。為什么要給農作物施肥?這說明農作物還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響?新知講解生物圈雖然能為各種生物提供陽光、空氣、水和一定的溫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對各種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從而影響了它們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提示新知講解2.非生物因素影響動物的生活和分布光照會影響鼠婦的分布溫度會影響金魚的呼吸新知講解3.探究實驗一般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現和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端(2)作出假設假設不是隨意作出的,它建立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新知講解(3)制訂計劃圍繞假設的問題,選擇材料、設計實驗方案(4)實施計劃按照制訂的計劃進行探究,注意觀察實驗現象,記錄、收集實驗數據(5)得出結論分析實驗現象,處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6)表達和交流與其他人員交流探究過程和結果,取長補短、查缺補漏新知講解4.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1)幾種可供選擇的實驗動物①鼠婦②黃粉蟲③金魚新知講解新知講解(2)實驗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問題背景①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嗎?②作出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③制訂計劃a.材料用具10只鼠婦,濕土,鐵盤(或紙盒、塑料盤),紙板,玻璃板新知講解b.實驗裝置c.方法步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在實驗裝置的兩側中央分別放上5只鼠婦,靜置2分鐘。每分鐘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將統計的結果記入下面的表格中。時間/分鐘234567891011明亮??????????陰暗??????????新知講解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對鼠婦的分布有影響④實施計劃⑤得出結論⑥表達和交流各小組交流探究過程和結果。計算出全班各組第10次數據的平均值新知講解注意①除光照不同外,鐵盤兩側的其他條件應保持相同,包括土的多少,土壤的潮濕程度,鼠婦的數量、個體大小及健康程度等。②鐵盤兩側明暗對照越明顯,實驗結果越準確,實驗中注意避免有同學擋住明亮側的光。③鼠婦放入實驗裝置后,應靜置2分鐘,使其適應新環境,實驗過程中應避免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實驗結果。④統計鼠婦數目時,若出現了個別鉆入土中的鼠婦,應將其計入陰暗側數量。⑤做完實驗后,別忘了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新知講解光。溫度、水等因素對鼠婦的生活也有影響這個實驗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還有哪些因素對該動物有影響?將動物分成兩組,除了實驗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兩個組要保持一致且適宜如何保證實驗動物出現的變化只能是由于實驗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新知講解用多只鼠婦做實驗才能得出可信的結論。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會有很大誤差提高實驗結論的可信度為什么要計算全班各組的平均值?為什么要用多哈鼠婦做實驗?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行嗎?在河流中生長的魚,有些終生只能在淡水中生活,如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等;有些能在海洋中生活,如在淡水中生長的鰻鱺要洄游到海洋中產卵。在河流中生長的魚能否在海洋中生活呢?新知講解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且適宜)的實驗。5.“科學方法”對照實驗(1)概念(2)設計原則首先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即在實驗設計過程中,除了把需要探究的條件作為唯一變量外,其他條件應保持一致且適宜。新知講解點撥①對照實驗中一般有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實驗。實驗組是指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一組,即人為控制變量的為實驗組;對照組是指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一組,即變量是理想的或接近自然狀態的為對照組。②一組對照實驗中要有且只有一個變量,其他條件都應相同且適宜,否則無法確定實驗現象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的。課堂練習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包括()A.非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C.生物因素D.光、溫度、水等B2.沙漠上植被稀少,影響植物在沙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陽光B.空氣C.水D.溫度C課堂練習3.氣溫低于24℃時很少聽到蟬的鳴叫。影響蟬鳴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陽光B.水C.溫度D.空氣C4.同學們在捕捉鼠婦時發現,它們經常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鼠婦為什么會生活在這些地方?對此有人作出了以下四種假設,其中不符合生物學常識的假設是()A.鼠婦躲避天敵B.鼠婦喜歡潮濕C.鼠婦厭惡取食D.鼠婦怕見強光C拓展提高5.為了探究影響大棚作物產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組在三個大棚內,按下表要求進行了種植實驗(其他條件均相同且適宜)大棚甲乙丙二氧化碳濃度0.03%0.1%0.1%溫度30℃30℃20℃對該種植實驗分析錯誤的是()A.甲、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濃度B.乙、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C.甲、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D.可以構成兩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C課堂總結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6.表達和交流5.得出結論科學探究方法的一般過程生態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土壤其他生物板書設計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生態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等,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探究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發現并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探究、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實驗對照實驗一組對照實驗中只有一個變量生物與環境的關系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2.1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第1課時學案課題內容1.2.1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第1課時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1.舉例說出陽光、溫度、空氣、水等是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2.嘗試設計并進行對照實驗,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說出對照實驗的設計要點。在實驗過程中,做到認真觀察,如實記錄。學習重點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難點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預習案】一、環境中的生態因素1.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生物圈。2.生物的生活環境概念: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指生物的_______,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態因素(1)概念:環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生態因素。(2)分類①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等。②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4.非生物因素影響_______的生活和分布,非生物因素影響_______的生活和分布。5.探究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對照實驗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知識點一:環境中的生態因素1.什么是生物圈?2.什么是生物的生活環境?舉例理解?3.什么是生態因素?是如何分類的?知識點二:4.舉例說明非生物因素影響植物的生活和分布5.舉例說明非生物因素影響動物的生活和分布6.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哪些內容?7.探究環境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提出的問題是什么?作出的假設是?得出的結論是?8.探究環境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有哪些注意事項?9.什么是對照實驗?它的設計原則是什么?【我的知識網絡圖】【訓練案】1.德化戴云山上,楓葉林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地方,針葉林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地方。影響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陽光B.空氣C.溫度D.水2.影響生物生活的生態因素()A.只是光、溫度、水和空氣B.是指所有的非生物因素C.是指所有的生物因素D.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3.下列各項中屬于非生物因素的是()A.綠色植物B.水C.細菌D.肉食性動物4.如圖為小麥田示意圖,在小麥田中,影響小麥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空氣②水分③雜草④青蛙⑤田鼠⑥溫度⑦土壤⑧瓢蟲⑨蚜蟲A.①②④⑤B.②⑤⑦⑧⑨C.①②⑥⑦D.③④⑥⑦5.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水分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時,將A組的鼠婦放置在潮濕的環境中,將B組的鼠婦放置在干燥的環境中,那么本探究實驗中的實驗組和對照組依次是()A.B組和A組B.A組和B組C.都是A組D.都是B組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體現了哪種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A.水B.陽光C.溫度D.土壤7.在海洋深處,生存的植物種類非常少甚至沒有,影響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空氣B.陽光C.溫度D.水8.在探究實驗中,往往要設置對照實驗。設置對照實驗的主要作用是為了()A.設置重復實驗B.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C.便于觀察實驗結果D.增加實驗的趣味性9.在實驗設計中,不能作為對照的一組是()A.25℃和0℃B.有空氣和無空氣C.溫度和水分D.有光和無光10.對一只生活在山上的野兔來說,影響它的生態因素是指()A.陽光、溫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B.山上的植物和動物C.除野兔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D.除這只野兔外的其他野兔、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11.下列實例中,不屬于溫度對生物影響的是()A.蛇類在冬季冬眠B.蟑螂喜歡在夜間活動C.冬小麥不適宜在南方栽種D.柑橘不適宜在北方栽種12.為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某小組用自制的實驗裝置(如圖甲)完成了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步驟1:在實驗裝置中央放入10只鼠婦,靜置5分鐘后,分別統計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量;步驟2:再按步驟1的方法重復操作4次;步驟3:……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小組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嗎?(2)實驗結果應取“步驟1、2”各重復組的________值,以減小實驗誤差。(3)實驗結果表明,鼠婦喜歡生活在________的環境中,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關愛生命,從我做起。做完實驗后,將鼠婦放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13.一種菊科植物從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高度(株高)隨海拔的增加而降低。現設計實驗探究海拔是不是影響該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實驗分組及處理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組別原產地栽培地第一組海拔500米a組海拔500米海拔500米b組海拔3000米第二組海拔3000米c組海拔500米海拔3000米d組海拔3000米(1)a組和b組、c組和d組都是原產地相同的同一品種,且栽培地的土壤條件適宜并相同,這是為了保證實驗結果只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2)a組和b組的對照中,實驗組是________,c組和d組的對照中,實驗組是________。(3)實驗最后測量每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填“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為該組植株的株高。(4)請須測最可能的實驗結果:________A.aBa=b、c=dC.a>c、b>dD.a>b、c>d參考答案【預習案】1.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2.生存空間存在于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3.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光、溫度、水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植物動物5.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6.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且適宜)的實驗【探究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包括我們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2.(1)概念: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于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2)舉例:對鯉魚來說,生活環境不僅僅指鯉魚生活的池塘,水質的好壞、水溫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也會影響鯉魚的生活,都屬于鯉魚的生活環境。3.(1)概念: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態因素。(2)分類①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等。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植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例如,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溫度越低,闊葉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地方,針葉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地方,這說明溫度對植物分布的影響;沙漠上到處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現綠洲,這說明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5.動物的生活和分布也受非生物因素的影響。例如,光照會影響鼠婦、黃粉蟲等動物的分布,溫度會影響金魚的呼吸。6.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7.①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嗎?②作出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⑤得出結論: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對鼠婦的分布有影響。8.①除光照不同外,鐵盤兩側的其他條件應保持相同,包括土的多少,土壤的潮濕程度,鼠婦的數量、個體大小及健康程度等。②鐵盤兩側明暗對照越明顯,實驗結果越準確,實驗中注意避免有同學擋住明亮側的光。③鼠婦放入實驗裝置后,應靜置2分鐘,使其適應新環境,實驗過程中應避免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實驗結果。④統計鼠婦數目時,若出現了個別鉆入土中的鼠婦,應將其計入陰暗側數量。⑤做完實驗后,別忘了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9.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且適宜)的實驗。設計原則:設計對照實驗,首先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即在實驗設計過程中,除了把需要探究的條件作為唯一變量外,其他條件應保持一致且適宜。例如,在探究光對某種生物生活的影響時,其他條件都應相同且適宜,只有光照不同(一組在陽光下、一組在黑暗處),光在實驗中是唯一的變量。只有這樣,才能使探究結果更加真實、可靠,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訓練案】1.C2.D3.B4.C5.A6.A7.B8.B9.C10.D11.B12.光平均陰暗光對鼠婦生活有影響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13.海拔b組c組平均值D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2.1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第1課時教案課題1.2.1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第1課時單元一學科生物年級七學習目標1.舉例說出陽光、溫度、空氣、水等是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2.嘗試設計并進行對照實驗,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說出對照實驗的設計要點。在實驗過程中,做到認真觀察,如實記錄。重點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難點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蚯蚓是人類的好朋友。荀子在《勸學》中寫道:“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你能描述蚯蚓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嗎?大雨過后,蚯蚓紛紛爬出洞穴來到地面,這又是為什么?為什么說蚯蚓是人類的好朋友?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想一想,議一議(見教材第12頁)野外生活的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肅南部、西藏東部及陜西西南部。大熊貓以箭竹等為食,食性單一,這些地區的環境適于大熊貓生活的特點主要是有竹類植物和水源。一、環境中的生態因素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叫生物圈。】視頻:生物圈生物圈是包括我們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2.生物的生活環境(1)概念:【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于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2)舉例:【對鯉魚來說,生活環境不僅僅指鯉魚生活的池塘,水質的好壞、水溫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也會影響鯉魚的生活,都屬于鯉魚的生活環境。】3.生態因素(1)概念:【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態因素。】(2)分類①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等。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教材第13頁“插圖”【觀察該圖可知,影響小麥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溫度、空氣、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等,影響小麥生存的生物因素有田間的各種雜草,以及田間的田鼠、蛇、蚯蚓、蚜蟲、瓢蟲、蜘蛛、蝗蟲等各種動物,還有肉眼看不到的細菌等生物因素。】【小麥的正常生長需要適宜的非生物因素,還需要可以殺死小麥害蟲的天敵以及盡量少的田間雜草等生物因素。】二、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視頻: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對于所有的生物來說,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都影響著它們的生活,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非生物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1.非生物因素影響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植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例如,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溫度越低,闊葉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地方,針葉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地方,這說明溫度對植物分布的影響;沙漠上到處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現綠洲,這說明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邊欄思考(見教材第13頁)【農作物的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營養物質,如氮、磷、鉀等。由于年年耕種,人們在收獲大量農產品的同時,也將土壤中的這些營養物質帶走了許多,從而使土壤變得貧瘠,因此,為保證農產品持續生產,必須給農作物施肥。給農作物施肥說明農作物的生長還受到土壤中的無機鹽等非生物因素的影響。】提示生物圈雖然能為各種生物提供陽光、空氣、水和一定的溫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對各種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從而影響了它們在生物圈中的分布。2.非生物因素影響動物的生活和分布動物的生活和分布也受非生物因素的影響。例如,光照會影響鼠婦、黃粉蟲等動物的分布,溫度會影響金魚的呼吸。3.探究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現和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端,提出問題時注意把問題具體化,它是假設的基礎,以疑問句形式呈現。(2)作出假設:假設不是隨意作出的,它建立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假設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需要我們通過探究去驗證。一般情況下假設是一個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以陳述句形式呈現。點撥:般探究實驗中,若提出的問題合理,在作出假設時,只要把問題中的疑問句換為肯定或否定式的陳述句即可。(3)制訂計劃:圍繞假設的問題,選擇材料、設計實驗方案。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它直接影響著結論的正確與否。通常實驗設計只探究其中一個因素的作用,也就是在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的情況下,設計對照實驗。設計實驗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驗方案。(4)實施計劃:按照制訂的計劃進行探究,注意觀察實驗現象,記錄、收集實驗數據。為了排除偶然因素,反映真實情況,往往進行多次重復實驗。(5)得出結論:分析實驗現象,處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當結論與假設矛盾時,首先反思探究過程的科學性、嚴密性,其次考慮重新作出假設,重新實驗,得出正確結論。結論可通過一次探究獲得,也可通過多次探究獲得。(6)表達和交流:與其他人員交流探究過程和結果,取長補短、查缺補漏,進一步完善探究過程,保證探究結論的科學性、正確性。4.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1)幾種可供選擇的實驗動物①鼠婦:又稱“潮蟲”,身體呈長橢圓形,背腹扁平,灰褐色或黑色。喜歡生活在潮濕、溫暖以及有遮蔽的場所,晝伏夜出,具有負趨光性。可在花園或庭院中的花盆、磚塊或石塊下尋找,常用于實驗探究光照對動物分布的影響。②黃粉蟲:又叫面包蟲。幼蟲體表黃色,常成群聚集在糧倉里的糧食堆中。黃粉蟲幼蟲的營養價值很高,是一種重要的經濟類昆蟲。黃粉蟲的幼蟲不喜強光,在弱光及黑暗中活動性強,常用于實驗探究光照對動物分布的影響。③金魚:由鯽魚演化而來,屬于脊椎動物的魚綱。金魚屬于變溫動物,水溫直接影響其新陳代謝。在不同的溫度下,其呼吸頻率不同,常用于實驗探究溫度對動物生活的影響。(2)實驗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視頻: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問題背景:如果你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在爬動,這就是鼠婦。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時,鼠婦很快就爬走了。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①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嗎?②作出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③制訂計劃a.材料用具:10只鼠婦,濕土,鐵盤(或紙盒、塑料盤),紙板,玻璃板。b.實驗裝置:在鐵盤內鋪上一層濕土,以橫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紙板(光線較暗),一側蓋上玻璃板(光線很亮)。這樣在鐵盤內兩側就形成了陰暗和明亮兩種環境。c.方法步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在實驗裝置的兩側中央分別放上5只鼠婦,靜置2分鐘。每分鐘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將統計的結果記入下面的表格中。時間/分鐘234567891011明亮陰暗④實施計劃:按照上述實驗方案做實驗。實驗過程中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⑤得出結論: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對鼠婦的分布有影響。⑥表達和交流:各小組交流探究過程和結果。計算出全班各組第10次數據的平均值。根據平均值進行分析得出結論,與各小組結論比對,若結論不一致,則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分析其原因。注意:①除光照不同外,鐵盤兩側的其他條件應保持相同,包括土的多少,土壤的潮濕程度,鼠婦的數量、個體大小及健康程度等。②鐵盤兩側明暗對照越明顯,實驗結果越準確,實驗中注意避免有同學擋住明亮側的光。③鼠婦放入實驗裝置后,應靜置2分鐘,使其適應新環境,實驗過程中應避免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實驗結果。④統計鼠婦數目時,若出現了個別鉆入土中的鼠婦,應將其計入陰暗側數量。⑤做完實驗后,別忘了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見教材第15頁討論1.【光。溫度、水等因素對鼠婦的生活也有影響。】2.【將動物分成兩組,除了實驗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兩個組要保持一致且適宜。】3.【用多只鼠婦做實驗才能得出可信的結論。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會有很大誤差。】4.【提高實驗結論的可信度。】(見教材第15頁旁欄)【在河流中生長的魚,有些終生只能在淡水中生活,如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等;有些能在海洋中生活,如在淡水中生長的鰻鱺要洄游到海洋中產卵。】5.對照實驗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明顯、更能說明探究因素的作用,在探究過程中應設計對照實驗。(1)概念:【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且適宜)的實驗。】(2)設計原則:設計對照實驗,首先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即在實驗設計過程中,除了把需要探究的條件作為唯一變量外,其他條件應保持一致且適宜。例如,在探究光對某種生物生活的影響時,其他條件都應相同且適宜,只有光照不同(一組在陽光下、一組在黑暗處),光在實驗中是唯一的變量。只有這樣,才能使探究結果更加真實、可靠,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點撥①對照實驗中一般有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實驗。實驗組是指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一組,即人為控制變量的為實驗組;對照組是指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一組,即變量是理想的或接近自然狀態的為對照組。②一組對照實驗中要有且只有一個變量,其他條件都應相同且適宜,否則無法確定實驗現象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的。想一想,議一議了解什么是生物圈知道什么是生活環境知道什么是生態因素了解生態因素的分類分析理解教材插圖體會非生物因素影響植物的生活和分布完成旁欄思考體會非生物因素影響動物的生活和分布明確探究實驗的過程了解實驗動物參與探究,按探究實驗的過程完成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明確注意事項完成討論了解科學方法——對照實驗引導完成引導自學介紹引導自學介紹引導自學介紹介紹生態因素的分類引導分析實例介紹引導完成實例介紹介紹探究實驗的過程介紹三種實驗動物指導探究引導分析強調注意事項引導完成介紹科學方法——對照實驗課堂練習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包括(B)A.非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C.生物因素D.光、溫度、水等2.沙漠上植被稀少,影響植物在沙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C)A.陽光B.空氣C.水D.溫度3.氣溫低于24℃時很少聽到蟬的鳴叫。影響蟬鳴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C)A.陽光B.水C.溫度D.空氣4.同學們在捕捉鼠婦時發現,它們經常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鼠婦為什么會生活在這些地方?對此有人作出了以下四種假設,其中不符合生物學常識的假設是(C)A.鼠婦躲避天敵B.鼠婦喜歡潮濕C.鼠婦厭惡取食D.鼠婦怕見強光為了探究影響大棚作物產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組在三個大棚內,按下表要求進行了種植實驗(其他條件均相同且適宜)大棚甲乙丙二氧化碳濃度0.03%0.1%0.1%溫度30℃30℃20℃對該種植實驗分析錯誤的是(C)A.甲、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濃度B.乙、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C.甲、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D.可以構成兩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習題訓練知識應用與理解課堂小結本節我們主要學習的內容是:總結概括教學板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生物七上1.2.1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第1課時 導學案.docx 人教生物七上1.2.1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第1課時 教案.docx 人教生物七上1.2.1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第1課時 素材: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wmv 人教生物七上1.2.1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第1課時 素材:生物圈.wmv 人教生物七上1.2.1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第1課時 素材: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wmv 人教生物七上1.2.1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第1課時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