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均勻的物質射到另一種物質的表面上時,光會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質中。 2.光的反射定律 ①光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β=α )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鏡成像及凹面鏡、凸面鏡作用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 (光的反射現象) 像和物離鏡面的距離相等, 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像與物的連線和鏡面垂直。 像和物體以鏡面對稱 平面鏡成像時,蠟燭發出的光經鏡面反射進入眼中,感覺反射的光線好像是從虛像的位置發射出來的。(如左下圖) 凸面鏡 凹面鏡 凸面鏡:對光線有 發散作用 (如:汽車觀后鏡)。凹面鏡:對光線有 會聚作用 (如:太陽灶)。 平面鏡應用: (1)成像 (2)改變光路 (3)擴大視野 平面鏡成像作圖法: 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或成像規律 根據平面鏡成像原理或反射定律作圖。 【例1】如圖所示,盧奇同學通過平面鏡中看到了貓的眼睛,那么無論這平面鏡多么小,貓也一定會通過這平面鏡看到盧奇的眼睛,這事實說明( ) A.光的漫反射 B.光的鏡面反射 C.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D.平面鏡成等大的像 【例2】下列光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的形成 D.海市蜃樓 【例3】如圖,平面鏡上方有一發亮點S,SO為入射光線,下圖中對于其反射光線OC的作圖過程,正確規范的是( ) A. B. C. D. 【例4】下面哪一種現象是由漫反射引起的 ( ?。?A.黑板反光,看不清粉筆字 B.通過平靜的水面看到岸邊樹的倒影 C.能從不同的方向看清電影銀幕上的像 D.在烈日下看到玻璃上發出的刺眼的光 【例5】一電子鐘放置在甲、乙、丙三個平面鏡前的位置及示數如圖,那通過三個平面鏡看到電子鐘的示數分別是( ?。?A.甲12:01乙10:51丙10:51 B.甲10:51乙10:51丙10:51 C.甲12:01乙15:01丙12:01 D.甲10:21乙12:01丙10:21 【例6】汽車夜間行駛,一般車內不開燈,這是因為( ?。?A.要節約用電 B.假如車內開燈,司機前面的玻璃會反射車內物體的像,妨礙司機行車安全 C.車內開燈形成漫反射,光線刺眼,影響司機視線 D.車內開燈,光射到車外的后視鏡上,反射到司機眼中,影響司機行車安全 【例7】如圖所示,鏡前豎直插兩根大頭針a和b,觀察a和b的像重疊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應放在( ?。?A.通過a、b的直線上 B.通過a、b像的直線上 C.通過a垂直于鏡面的直線上 D.通過b垂直于鏡面的直線上 【例8】下列有關凸面鏡和凹面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凸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B.凹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C.凹面鏡和凸面鏡的反射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 D.光在凸面鏡和凹面鏡上發生反射時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例9】如圖所示是由發光點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中確定發光點S的位置. 【例10】畫出發光點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過圖中A點的光路圖 【例11】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 【例12】身高1.70m的李洋同學面向穿衣鏡站在鏡前1m,鏡中的像與他相距 m,若他遠離平面鏡后退0.5m,則鏡中像高為 m. 【例13】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要想取得較好的實驗效果,最好選擇在 ?。ㄟx填“較亮”或“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便于 ;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觀察到蠟燭的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例14】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垂直于鏡面且可繞ON轉動. (1)如圖a,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實驗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這樣得出結論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 方向射出,因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圖b,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在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 有一種自行車安裝有激光系統,人在晚上騎車時,該系統發出的激光在路面上形成“虛擬自行車道”,如圖所示.它可以提醒來往車輛,注意行車安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激光只能在空氣中傳播 B.激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C.司機能看見“虛擬車道”是激光在路面上發生了漫反射 D.“虛擬車道”是光源 小敏作發光點S的像S′的光路圖,如圖.他作圖的步驟有 ①作反射光線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線SO1、SO2, ③作法線O1N1、O2N2, ④將反射光線O1A1、O2A2反向延長交于S′. 正確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某物體左右兩側各有一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兩平面鏡相互平行,物體距離左鏡4m,右鏡8m,如圖所示,物體在左鏡所成的像中從右向左數的第三個像與左鏡的距離是( ) A.24m B.32m C.40m D.48m 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時,為防止腳踩到水汪塘而濺污衣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迎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水汪塘;背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汪塘 B.迎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汪塘;背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水汪塘 C.迎著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地上發亮處是水汪塘 D.迎著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地上發暗處是水汪塘 下列裝置不是使用凹面鏡的是( ) A.汽車的后視鏡 B.手電筒的反光裝置 C.醫生檢查耳道用的鏡子D.太陽灶 關于各種鏡子的使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汽車中的后視鏡是凹面鏡 B.太陽灶中使用的鏡子是凸面鏡 C.在山區道路的拐彎處設置的鏡子是凸面鏡 D.牙科醫生觀察口腔中的牙齒時,使用的小鏡子是平面鏡 “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見月亮在井中(如圖所示),就要去撈,結果什么也沒撈到,關于水中月亮離水面的遠近,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離相等 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斜放一個平面鏡,有一玩具車向鏡面開去,要使玩具車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沿豎直方向下運動,則鏡面與地面的夾角應該等于 ?。?小蒙照鏡子時發現,她離鏡子越遠,感覺鏡中的像就越?。孕∶刹孪耄浩矫骁R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有關.于是,她從實驗室里找來光具座、平面鏡、玻璃板,兩個相同的蠟燭等器材組裝成圖甲的裝置. (1)為了完成實驗,小蒙在B處放置的是 ?。ā捌矫骁R”或“玻璃板”). (2)實驗中,小蒙多次改變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移動蠟燭C,并在A側觀察,結果每次實驗都能使蠟燭C與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 . (3)接下來,小蒙將蠟燭C換成一個光屏,(如圖乙)則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 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鏡,進門口的位置有一塊不透明落地大屏風(比人要高)如圖,小妍同學正在教室內排練舞蹈. (1)當老師從外面進入到圖示圓圈位置時,小妍 ?。ㄟx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老師,這是因為 ?。?(2)請通過作圖方法表示小妍有什么辦法能夠見到老師. 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柯將一塊厚度為0.5m的玻璃板(P、Q兩個平面都可以作為平面鏡使用,如圖甲)豎直架在水平臺板上面,再取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蠟燭B,分別豎直置于玻璃板兩側,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實驗. (1)在實驗中,小柯透過玻璃板看到了蠟燭A的2個清晰的像,他用未點燃的蠟燭B找到了這兩個像,分別位于圖甲中的A′和A′′處,其中A′處的像是蠟燭A通過玻璃板的 ?。ㄌ睢癙”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在A′處都放了一張白紙做光屏,結果白紙上 (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 (3)小柯按照圖甲中的測量方法,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一些數據: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結論,你認為他的測量錯誤是: (填“物距U”或“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經驗教訓,重新選擇了一塊 (填“薄”或“厚”)的玻璃板進行了實驗. (5)此實驗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巧妙地解決了 不易確定的問題,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等效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柯在實驗過程中,讓玻璃板沿OO′軸(如圖乙玻璃板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果他發現鏡中的像相對于A 移動(選填“向右”.“向左”或“不”). 足夠大的平面鏡前有﹣個直線狀的物體,該物體與平面鏡既不平行,又不垂直,如圖所示.我們在平面鏡前任一位置觀察該物體的像,不可能看到的形狀是( ?。?A.一個點 B.一條比物體短的直線段 C.一條與物體等長的直線段 D.一條比物體長的直線段 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觀察,這是物理學中一種重要的方法.如圖是一種顯示微小形變的裝置.A為激光筆,B、C是平面鏡,P為臺面,未放重物時,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為點D,當把重物M放在臺面P上時,臺面將發生微小形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 平面鏡B上的入射角變小,光斑向D點的左側移動 B. 平面鏡B上的入射角變小,光斑向D點的右側移動 C. 平面鏡B上的入射角變大,光斑向D點的右側移動 D. 平面鏡B上的入射角變大,光斑向D點的左側移動 如圖所示,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小明同學沒有把薄玻璃杯板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無論如何移動蠟燭B,發現( ?。?A.蠟燭A的像總是與蠟燭B完全重合 B.蠟燭A的像總偏向蠟燭B的上方 C.蠟燭A的像總偏向蠟燭B的下方 D.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像總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圖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間,在其中的一面墻上開有一個圓形小孔.在這面墻的對面有一個正方形的平面鏡.在房間里有一個人靠在與平面鏡垂直的一側墻面上,當有一束垂直于圓孔的平行光通過圓孔射到平面鏡上時,他能看到的是( ) A.鏡面上有一個圓形的亮斑???? B.整個正方形鏡子的形狀 C.整個房間的各處都是亮的???? D.感到整個房間是一片黑暗 市面上有一種化妝鏡,當對著它照鏡子時,能看到自己面部更細微處.這種化妝鏡應該是一個( ?。?A.平面鏡???? B.凸面鏡???? C.凹面鏡???? D.凸透鏡 教室內用來放映投影片的銀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A.不反射光??????? B.能折射光 C.發生鏡面反射??? D.發生漫反射 如圖所示,小娟隨家長到某餐廳吃飯,站在餐廳門口2s后,電動玻璃門自動向兩側平移打開,小娟在左右兩側玻璃門中成像的情況分析正確的是( ?。?A.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的位置與原來像的位置重合 B.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的不同位置,兩個像的距離等于兩側玻璃門之間的間距 C.在兩側玻璃門中成的像越來越小,直至不成像 D.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 如圖是好萊塢大片《盜夢空間》里所謂“鏡子時刻”的場景.像這樣多次反復成像所需要的平面鏡至少塊?( ?。?A.1塊 B.2塊 C.3塊 D.4塊 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如圖所示,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 m. 小紅站在學校大廳衣冠鏡前2m的地方,像到小紅的距離為 m;小紅發現衣領處有一點污漬,便走近鏡子,鏡中的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由于大廳內光線較暗,為了幫助小紅看清衣領上的污漬,小明應將光源照向 (選填“衣領”或“平面鏡”). 如圖所示,A′B′是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圖中畫出平面鏡(保留作圖痕跡). 挪威留坎鎮被群山包圍,難以獲得陽光照射.工程師在位置A處安裝平面鏡,是廣場中心B處被照亮.若太陽位于圖中所在位置,請在A處添加平面鏡并完成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 小燕多次乘車了解到夜間開汽車,若車內亮燈,車內物體會在前面的擋風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擾司機的實現,影響行車安全.為今后安全行車,小燕根據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種情況做以下探究: 【提出問題】物體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進行猜想】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與物體離光源的距離有關;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與與光源的強度有關;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與物體的顏色有關. 【進行實驗,收集數據】 實驗一: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豎直固定一塊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體固定在離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點,在桌面的C點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燈照亮A點處的物體,觀察同一物體不同關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實驗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從右向左觀察物體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結果記入如表. 燈的功率/W 物體和燈的距離/m 像的明暗程度 5 1 暗 25 1 較暗 40 1 亮 實驗二:同一物體位置固定在A點不動,用同一盞5W的燈先后在桌面B、C、D三點照亮A處的同一物體,同一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變)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結果記入如表. 燈的功率/W 物體和燈的距離/m 像的明暗程度 5 0.5 明 5 1.0 較明 5 1.5 暗 (1)小燕是用實驗一來探究猜想 ?。ㄟx填“1”、“2”或“3”); (2)分析實驗二的實驗數據及結果可得結論:物體與燈的 越小,物體所成的像越亮; (3)你認為物體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還與 有關(至少寫一個因素),你說的因素在小燕上述兩個實驗中 控制改變量(選填“沒有”或“已經”); (4)小燕猜想1和猜想2還可歸為物體成像的“明”、“暗”程度與物體的 有關; (5)請你就光現象根據光學知識對司機提出一條有利于安全行駛的建議: ?。?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實驗小組的同學選用了平面鏡、紙板、激光器和刻度尺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 (1)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2)實驗時,測得入射角為45°,則反射角度數為 ?。蝗羧肷浣亲兇?,反射角將 ?。ㄌ睢白兇蟆薄白冃 被颉安蛔儭保斪尮饩€沿著FO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若0E 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 (3 )小明把紙板B向前或向后折,照圖乙那樣,觀察是否還能看到反射光線,從而探究 ?。?(4)如圖丙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塊平面鏡使此時的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請你通過作圖標出平面鏡的位置,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兩塊玻璃板,你應選擇 (選填“厚”或“薄”)玻璃板進行實驗.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選填“前側”或“后側”)觀察,直至蠟燭B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實驗時,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 ?。ㄟx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4)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 ?。ㄟx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的像. 如圖所示,在某房間的天花板上裝有平面鏡M,S這一燈泡,P為不透明的墻,請畫出燈泡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能夠照亮P墻右側區域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小芳同學回過頭來能看清掉在地上的書上的“物理”兩個字,這是因為( ?。?A.書自身發出的光 B.書面反射的光射入了小芳的眼睛 C.光在“物理”兩個字上發生了鏡面反射 D.小芳的眼睛射出的光在書面上發生了反射 兩位同學做捉迷藏游戲,甲同學躲在書櫥的背后,通過穿衣鏡能看到乙同學的眼睛,則乙同學( ?。?A.不能看到甲同學 B.一定能看到甲同學全身 C.至少可以看到甲同學的眼睛 D.以上說法都不對 公路交通標志由基板和附著其上的反光膜組成,夜晚它可以反射汽車射來的燈光,使司機看清交通標志.以下反光膜結構的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平陰縣瑪鋼公園充分開發生態資源,放眼望去,中心湖波光粼粼,湖中“魚游鳥飛”,青山倒影唯美怡人,其中不能用光的反射解釋的是( ?。?波光粼粼 B.水中的游魚???? C.水中的飛鳥???? D.青山倒影 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當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為20°時,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線靠近法線時,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 C.入射角增大5°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10° D.鏡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實例利用了光的反射的是( ?。?A.開鑿隧道時用激光束引導掘進機???? B.用潛望鏡觀察水面上的情況 C.用放大鏡看細小的物體???????????? D. 用棱鏡分解太陽光 如圖所示,學校樓梯拐角的墻上裝有平面鏡,既方便同學們整理儀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對樓道進行照明.請在圖中準確畫出燈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到達A點的光路圖. 如圖所示,A同學通過平面鏡可以看到隔墻的B同學(含眼睛),圖中A、B同學用黑點代表。 (1)請在圖中畫出A看到B的光路圖;(保留作圖過程) (2)B同學 (選填“能”、“不能”)通過平面鏡看到A同學,理由是 。 橋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見影”的“影”,從它們的成因來看原理不同,前者是由 引起的,后者是由 引起的. 鈔票的某些位置用熒光物質印上了標記,在紫外線下識別這些標記,是一種有效的防偽措施。某同學在較暗的環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實驗: 甲 乙 丙 如圖甲所示,他用紫外線燈照射面值為100元的鈔票,看到“100”字樣發光。這表明紫外線能使 發光。 (2)如圖乙所示,他用紫外線燈照射一塊透明玻璃,調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鈔票上的“l00”字樣再次發光。這表明紫外線能被透明玻璃 。 (3)如圖丙所示,他把這塊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線燈和鈔票之間,讓紫外線燈正對玻璃照射,在另一側無論怎樣移動鈔票,“100”字樣都不發光。他做這次實驗是為了探究 。 參考答案 【例1】C 【例2】A 【例3】C 【例4】A 【例5】A 【例6】B 【例7】B 【例8】C 【例9】 【例10】 【例11】 【例12】2;1.70 【例13】較暗;確定像的位置;不變 【例14】(1)不合理;憑一次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有偶然性,應進行多次實驗;(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課堂訓練 1.C 2.B 3.B 4.A 5.A 6.C 7.C 8.45° 9.(1)玻璃板;(2)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不能;虛 10.(1)不能;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 11.(1)P;(2)不能;(3)像距v;(4)?。唬?)像的位置;等效替代(6)不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 1.D 2. C 3.B 4.D 5.C 6.D 7.A 8.B 9. 5m 10. 4;不變;衣領 11. 12. 13.(1)2;(2)距離;(3)物體;已經;(4)明暗;(5)夜間行車時,車內不能開燈 14.(1)量角器;(2)45°;變大;可逆的;(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在同一平面內的; (4) 15.(1)??;(2)前側;等效替代法;(3)不變;(4)不能 16. 課后作業 1.B 2.C 3. B 4.B 5.D 6.B 7. 8.(1) (2)能;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9.光的反射;光的直線傳播 10.(1)熒光物質;(2)反射;(3)紫外線能否透過玻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