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會聚光線的作用。(凹面鏡也有會聚光線的作用)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發散光線的作用。(凸面鏡也有發散光線的作用) 3、有關凸透鏡成像的幾個概念: ●焦點F:凸透鏡能將太陽光(平行光)會聚成一點,這點叫做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凸透鏡有一對實焦點,而凹透鏡有一對虛焦點) ●物距u:透鏡到物體的距離。 ●像距v:透鏡到像的距離. 4、凸透鏡成像規律 ① ② ③ ④ ⑤ 物體到透鏡的距離u 像的特點 像與透鏡的距離v 應用 倒立或正立 縮小或放大 虛或實 倒立 縮小 實 照相機 倒立 放大 實 幻燈機 倒立 等大 實 測焦距f 不成像 獲取平行光 正立 放大 虛 放大鏡 5、眼球與折光系統: 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鞏膜、視網膜等)及其內容物(包括晶狀體和玻璃體等)組成。 眼的折光系統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物體射出的光線經折光系統的折射,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倒立縮小的實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視覺。 6、虹膜的作用:調節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的強弱。 7、近視和遠視的原因及矯正 原因 矯正 近視 成像在視網膜前 佩戴凹透鏡 遠視 成像在視網膜后 佩戴凸透鏡 【例1】如圖是四個透鏡實物圖,屬于凹透鏡的是( ) A. B. C. D. 【例2】有一次,小明上學前取自己的眼鏡時,發現自己的近視鏡和爺爺的老花鏡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樣,如圖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鏡,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用手摸鏡時,中間厚邊緣薄的是近視眼鏡 B.拿著鏡片近距離看書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視眼鏡 C.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后能呈現一個大光斑的是近視眼鏡 D.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能呈現一個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視眼鏡 【例3】關于凸透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凸透鏡是一種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 B.經過凸透鏡的光線一定會聚在焦點上 C.凸透鏡所成的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縮小的 D.凸透鏡既能成實像,也能成虛像 【例4】關于下列光學儀器,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凸透鏡可以將太陽光聚集在一點上,這個點是凸透鏡的焦距 B.針孔照相機是利用光的折射規律成像的 C.潛望鏡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成像的 D.投影儀的成像條件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例5】如圖所示,把點燃的蠟燭放在A點時,可以在C點處的光屏上得到燭焰倒立縮小的實像.現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蠟燭放至C點,要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放在圖中的( ) A.AB之間 B.A點 C.A點的左側 D.B點的右側 【例6】眼鏡的規格通常不用焦距來表示,而是用度來表示,其度數D等于焦距f(以米作單位)的倒數的100倍,即D═,已知小明的左眼鏡片焦距為0.25m,其度數應為( ) A.100 B.200 C.300 D.400 【例7】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記錄并繪制了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u跟實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的關系圖象,請你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觀察分析圖線,由此確定實驗所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 ) A.10cm B.20cm C.15cm D.無法確定 【例8】2015年流行的“自拍神器”給旅行者自拍帶來方便.如圖所示,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自拍時可以( ) A.增大物距,增大取景范圍,拍出的像變大 B.增大物距,增大取景范圍,拍出的像變小 C.減小物距,減小了取景范圍,拍出的像變小 D.減小物距,增大取景范圍,拍出的像變大 【例9】近兩年生產的汽車前照燈都安裝了透鏡大燈(如圖),這種燈就是在汽車大燈的前方安裝一個凸透鏡.要使燈泡發出的光能很集中地照向遠方,燈泡最好應安裝在( ) A.透鏡焦點處 B.二倍焦距外 C.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D.一倍焦距以內 【例10】如圖為正常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時眼睛的自動調節,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這不可能是同一個人的眼 B.這說明眼睛是一個自動變焦(距)系統 C.看近處的物體晶狀體應扁平一些 D.看遠處的物體常常需要瞇起眼睛看 【例11】對下列四幅圖闡述正確的是( ) A.近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前,用凸透鏡矯正 B.遠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后,用凹透鏡矯正 C.顯微鏡的目鏡相當于放大鏡,物鏡相當于攝像機的鏡頭 D.天文望遠鏡的目鏡相當于放大鏡,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 【例12】下列光學儀器:A 平面鏡 B 凸面鏡 C 凹面鏡 D 凸透鏡 E 凹透鏡; 對光有會聚作用的是 ;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是 ;常應用于手電筒的反光罩的是 ;用來矯正近視眼的是 ;用來安裝在拐彎處擴大視野的是 .(均選填字母) 【例13】比較圖中眼睛和照相機的結構,把照相機與眼睛功能類似的部件填入表中. 眼睛 角膜、晶狀體 視網膜 瞳孔 眼瞼 照相機 【例14】請畫出各圖中入射光線的折射光線(F為透鏡的焦點). 【例15】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可以通過畫光路圖去理解.如圖所示,O點為光心,A′B′是物體AB經透鏡所成的像.請在圖中畫出凸透鏡的一個焦點F、兩條入射光線的出射光線. 【例16】用如圖所示裝置模擬人眼成像情況,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實驗時,應使燭焰和 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 (2)圖中物距u應滿足 A.u>2f B.u=2f C.f<u<2f D.u<f (3)當蠟燭遠離凸透鏡時,燭焰的像將落在光屏的 (填“前”或“后”)方. (4)在第(3)小題的情況下,若用此實驗模擬人眼的調節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A.將光屏靠近凸透鏡 B.將光屏遠離凸透鏡 C.換焦距更大的凸透鏡 D.換焦距更小的凸透鏡 (5)小明采用移動光屏的方法,又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蠟燭移動的距離為s,則光屏移動距離s′ s(選填“<”或“>”);這次成 的實像(填像的特點). 如圖所示,幾個透鏡中,屬于凸透鏡的是( ) A.(1)(2)(3) B.(4)(5)(6) C.(2)(3)(4) D.(2)(6) 下列有關透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不論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 B.凸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凹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 C.凸透鏡有焦點,凹透鏡沒有焦點 D.薄透鏡就是凹透鏡 把一個透明的圓柱形的小玻璃瓶裝上水,但不要裝滿,使得塞上瓶塞后瓶內留有一個空氣泡,這就形成了一個既能放大又能縮小的兩用透鏡,如圖所示.如果把它放在書上,則( ) A.當眼睛對著空氣泡看下去時,看到的字是縮小的,當眼睛從其他位置看下去時,看到的字是放大的 B.當眼睛對著空氣泡看下去時,看到的字是放大的,當眼睛從其他位置看下去時,看到的字是縮小的 C.不管從哪個位置看都是放大的 D.不管從哪個位置看都是縮小的 如圖是把一副眼鏡放在太陽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斷鏡片是( ) A.凸面鏡 B.凹面鏡 C.凸透鏡 D.凹透鏡 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減小透鏡與紙間的距離,光斑一定變大 B.增大透鏡與紙間的距離,光斑一定變大 C.只增大透鏡與紙間的距離,便能通過光斑大小的變化比較出透鏡的焦距與1的大小 D.只減小透鏡與紙間的距離,通過光斑大小的變化不能比較 凸透鏡L1、L2,它們的焦距分別是f1、f2,已知f1<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平行光經L1比經L2偏折的多 B.平行光經L1比經L2偏折的少 C.平行光經L1與經L2偏折的一樣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如圖所示,AC為入射光線,CB為折射光線,且AO<OB.已知AO=10cm,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 小茗同學想制作一個平行光源,班里的同學提出了以下的做法,你認為可行的是( ) A.選用凸透鏡并把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B.選用凹透鏡把燈泡放在焦點上 C.選用凸透鏡并把燈泡放在離凸透鏡的焦點比較近的地方 D.選用凹透鏡并把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實驗室備有甲、乙、丙三個凸透鏡,三個實驗小組分別用這三個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當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都為12cm時,甲、乙、丙三透鏡分別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虛像、放大的實像,則這三個透鏡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關系為( )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 一塊由玻璃制成的凸透鏡,在空氣中使用時焦距為f,如將它放在水中,則它( ) A.仍是會聚透鏡,但焦距變大 B.仍是會聚透鏡,但焦距變小 C.仍是會聚透鏡,但焦距不變 D.將成為發散透鏡 小明用凸透鏡先后兩次觀察書本上的字,看到如圖所示兩種情景.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圖和乙圖中成的是實像 B.甲圖中書本在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乙圖中書本在凸透鏡l倍焦距以內 C.甲圖中凸透鏡靠近書本,所成的像變小;乙圖中凸透鏡遠離書本,所成的像也變小 D.甲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投影儀;乙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照相機 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上的字母“”落在被檢查者視網膜上的圖象是( ) A. B. C. D. 下圖是魚眼與人眼的結構示意圖,我們觀察發現:像魚這樣的眼睛如果到陸地上觀察物體,像將成在視網膜的前面.童話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魚,上岸后,若要看清遠處的物體,應該配戴( ) A.近視眼鏡 B.遠視眼鏡 C.凹鏡 D.凸鏡 課外小實驗活動中,小明將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貼近物理課本,透過玻璃杯觀察書上的小丑圖片(圓圈中的小丑圖片與課本中的小丑圖片實際大小相等),如圖所示,他所看到的虛像是圖中的( ) A. B. C. D. 在防盜門上安裝一只“貓眼”,屋內的人通過“貓眼”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個正立、縮小的像,根據你的判斷這個“貓眼”相當于 鏡. 如圖所示,畫出光線ab和Oc通過透鏡前后的完整光路. 小明同學用鏡頭焦距為10cm的普通照相機給小芳同學拍照,按快門時不小心將中指的指尖觸摸到鏡頭一小部分,這張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學指尖清晰的像?請說明理由. 物理操作實驗考試中,小明抽到的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小明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并將凸透鏡固定在50cm位置保持不動. (1)實驗前,小明將凸透鏡正對陽光,適當移動光屏的位置,當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圓點時,小明測得圓點與凸透鏡之間距離為10cm,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實驗前,首先調節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其目的是使 . (3)當蠟燭位于20cm 位置,光屏必須位于 cm到 cm之間,才能得到 的清晰的像. (4)隨著蠟燭的燃燒,蠟燭越來越短,可以觀察到光屏上的像 (選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論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經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B.凸透鏡有虛焦點,凹透鏡有實焦點 C.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所以通過凸透鏡的光線一定相交于一點 D.放在凹透鏡焦點上的光源,它發出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 物體放在凸透鏡前16cm處,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8cm C.10cm D.20cm 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光學性質不同,為判別直徑相同的兩個透鏡的種類,現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下方,在紙上分別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兩個光斑,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所示(d1<d<d2).則根據這兩個光斑( ) A.甲、乙均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 B.甲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而乙不能 C.乙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而甲不能 D.甲、乙均不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 如圖所示,當用眼睛去觀察鏡子時,看見光似乎是從鏡中M點發出的,則透鏡的焦距是( ) A.10cm B.20cm C.30cm D.50cm 在我國首次“太空授課”中,女航天員王亞平制造了一個小水球,我們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若王亞平距水球變遠,“倒影”會變大 D.照相機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下列四種光學儀器中,與人的眼球形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照相機 B.投影儀 C.放大鏡 D.顯微鏡 以下是顯微鏡和望遠鏡原理示意圖,下面是關于它們的二次成像的說法:①顯微鏡先成放大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②顯微鏡先成縮小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③望遠鏡先成放大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④望遠鏡先成縮小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上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把一個透明均勻的玻璃球切成五塊,c能使平行光 ,b能使平行光 . 如圖所示,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來回移動另一側的紙片,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時,紙片距離凸透鏡中心10cm,則此凸透鏡的焦距是 cm;接著將紙片遠離凸透鏡移動,紙片上的光斑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紙片上光斑與凸透鏡的鏡面大小相同時,紙片距離凸透鏡的中心是 cm. 我們眼睛中的晶狀體相當于 ,視網膜相當于 ;近視眼所成的像在視網膜的 ,矯正眼鏡的鏡片實際上是 鏡;遠視眼所成的像在視網膜的 ,矯正眼鏡的鏡片實際上是 鏡. A′B′是物體AB經過凸透鏡所成的像,CC′是主光軸.在下列圖中大致的位置上畫出凸透鏡和焦點F. 如圖所示,在凸透鏡的右焦點處有一平面鏡垂直于主光軸放置.一束光AB經凸透鏡和平面鏡怎樣傳播?畫出光路圖來. 如圖所示,OO'為凸透鏡的主光軸,S'為點光源S經凸透鏡所成的像,SA為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請在圖中適當的位置畫出凸透鏡,并完成光線SA通過凸透鏡的光路圖. 閱讀材料,回答材料后的問題 監控攝像頭 我們經常會發現城市的幾乎每個交通路口都安裝有監控攝像頭,它可以拍攝違章行駛或者發生交通事故時的現場照片,并把實時拍攝的圖象銜接起來,變成一段流暢的圖象顯示;同時監控攝像頭把每個成像都通過信號傳輸到監控主機內,監控主機與硬盤錄像機是合體的,經過對信號的接受處理以后,存放在硬盤錄像機內的監控主機就可以播放視頻了,播放的視頻就可以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 監控攝像頭也可以成為監控攝像機,主要有槍機、球機和半球之分,如圖1所示.槍機的監視范圍有限,因為它的角度不能自動旋轉,如果不人為移動,錄像范圍是一定的,而球機和半球機是可以移動的,半球機可以旋轉180度,球機則可以旋轉360度. (1)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它的工作原理與 (選填“照相機”或“放大鏡”)相似,一輛汽車經過路口時成像會越來越小是因為車輛行駛離攝像頭越來越 (選填“遠”或“近”). (2)圖2記載的是某校一高中生考試時為了躲避監考的攝像頭,用手表反射太陽光到攝像頭,導致攝像頭內部感光元件損壞,影響攝像頭正常使用.請你利用所學光學知識分析感光元件損壞的原因 .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下列實驗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應是: 、 、 、D、A.(填選項前的字母) A.多次改變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重復C、D步驟 B.點燃蠟燭,調節燭焰、透鏡、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將蠟燭移到某處,移動光屏,尋找燭焰的像 D.記錄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點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蠟燭、透鏡和光屏 (2)下列“調節燭焰、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較規范的是 (填選項前的字母) A.將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測的方法調節 B.將三者靠攏,然后用目測的方法調節 (3)小明實驗時所用的凸透鏡焦距f=10cm,當蠟燭放置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移動光屏,可以承接到一個清晰的倒立、 (放大/縮小/等大)的燭焰像;接著把蠟燭移至20cm刻度線處,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 (遠離/靠近)透鏡. (4)當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一實像時,小明用不透明的紙擋住透鏡下半部分,則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不完整). (5)實驗過程中,燃燒的蠟燭在不斷縮短,導致光屏上的像向 (上/下)移動. 潛望鏡、老花鏡、近視鏡、汽車的觀后鏡,依次用的是( ) A.凹透鏡、凹透鏡、凸透鏡、凸面鏡 B.平面鏡、凸透鏡、凹透鏡、凸面鏡 C.平面鏡、凸透鏡、凹透鏡、凸透鏡 D.平面鏡、凹透鏡、凸透鏡、凸透鏡 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作了如下記錄:當物距u1=30cm時,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縮小的像;當物距u2=20cm時,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斷該凸透鏡的焦距中最精確的是( ) A.大于10cm,小于15cm B.大于15cm,小于20cm C.大于10cm,小于20cm D.大于10cm,小于30cm 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測焦距,可在距凸透鏡15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 A.7.5cm B.15cm C.30cm D.60cm 正午時,太陽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圓形薄透鏡正對陽光,在距透鏡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個光斑,其直徑是透鏡直徑的一半,若將透鏡向上移動少許,光斑變小.透鏡的焦距是( ) A.5cm B.10cm C.15cm D.30cm 如圖所示,將平面鏡放在垂直于凸透鏡主光軸的位置,凸透鏡和平面鏡相距為d,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射向透鏡,經平面鏡反射后會聚于兩鏡的中點A,則此凸透鏡的焦距為( ) A.d B. C. D. 人眼的折光系統整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晶狀體的調節可改變整個折光系統的焦距.某同學從看黑板到低頭看課本的過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統的焦距( ) A.變小 B.變大 C.不變 D.先變大后再變小 用普通照相機拍照時,要按被照物體距相機鏡頭的遠近進行“調焦”,使用起來不太便捷.有一種“傻瓜”相機,只要把想拍攝的景物全部納入取景器內,不論遠處還是近處的物體,在照片上都比較清晰,從而使拍照的過程變得十分快捷.這種“傻瓜”相機不用“調焦”的奧秘是( ) A.采用了長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長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同 如圖所示,將凸透鏡看作是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視網膜,燭焰看作是被眼睛觀察的物體. 拿一個遠視眼鏡給“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而拿走遠視眼鏡則燭焰的像變得模糊.在拿走遠視眼鏡后,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將蠟燭靠近凸透鏡 B.將光屏靠近凸透鏡 C.將光屏遠離凸透鏡 D.將光屏和蠟燭同時靠近凸透鏡 一束平行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傳播方向如圖甲所示,由圖可知,此透鏡的焦距為 cm;當把燭焰放在此凸透鏡左側12cm處時,如圖乙所示,則從該凸透鏡右側通過透鏡可以看到一個 、放大的 像. 夏天,小明的爸爸經常開車帶他出外旅游.小明發現爸爸喜歡在烈日下洗車,并認為這樣洗車后車身上的水干得快.小明卻告訴爸爸這樣洗車不好,原因是水滴能形成 鏡,對光起 作用,使車漆最上部溫度升高,久之,車漆會失去光澤,并且造成色澤不均勻. 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圖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實驗操作規范.在圖示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圖示位置的成像情況與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的原理相同.若將蠟燭向右移動5cm,則應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適當距離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像的大小比原來的像要 些. (2)在光具座45cm處放置一個凹透鏡(圖中未畫出),這時需要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矯正原理與這個相同. (3)為了粗測凸透鏡的焦距,小明上午第1節課下課后,將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調節凸透鏡到地面的距離,直至地面上出現一個最小的亮點,小明認為此點就到光心的距離,就是透鏡的焦距.旁邊的同學卻告訴他,這個距離不是凸透鏡的焦距,其理由是 . 小華同學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實像.分析實驗成像情況可知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當把點燃的蠟燭由圖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時,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會得到一個倒立、 的實像; 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此時,風一吹,燭焰向左偏,則光屏上成的像向 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擬人眼看遠近不同物體的情況,當人眼看清眼前30cm處的物體時,凸透鏡的位置、形狀如圖乙所示.如果將物體移至眼前50cm處,保持透鏡(晶狀體)、光屏(視網膜)之間距離不變,則應該換上更 (選填“薄”或“厚”)的凸透鏡(凸透鏡直徑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參考答案 【經典例題】 【例1】C.【例2】C.【例3】B.【例4】C.【例5】B. 【例6】D.【例7】B.【例8】B.【例9】A.【例10】B. 【例11】D. 【例12】CD;BE;C;E;B. 【例13】鏡頭,膠卷.光圈,快門. 【例14】 【例15】 【例16】(1)光屏;(2)A;(3)前;(4)C;(5)<;倒立放大. 【課堂演練】 1.D. 2.A. 3.A.4.D.5.C.6.A.7.C.8.A.9.B.10.A. 11.C.12.D.13.A.14.A. 15.凹透 16. 17.答:不能;因為照相機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是根據物體位于凸透鏡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縮小實像的原理而工作的,由于小明同學的指尖觸摸鏡頭時,指尖位于凸透鏡一倍焦距之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不會在底片上得到指尖清晰的像. 18.(1)10;(2)高度;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3)60;70;倒立、縮小;(4)向上. 【鞏固練習】 1.A. 2.C 3.B.4.A.5.D.6.A.7.C. 8.會聚;發散 9. 10;變大;20. 10. 凸透鏡;光屏;前面;凹透;后面;凸透. 11. 12. 13. 14.(1)凸透鏡; 照相機;遠; (2)手表將太陽光反射到攝像頭,攝像頭里面的凸透鏡將太陽光會聚,從而損壞感光元件. 15.(1)E;B;C;(2)B;(3)縮小;遠離;(4)完整;(5)上. 【課后作業】 1.B. 2.A. 3.B. 4.D. 5.C. 6.A. 7.B. 8.C. 9.15cm;正立;虛. 10.凸透;會聚. 11. 12.(1)照相機; 右; 大;(2)右;近視; (3)沒有將太陽光垂直凸透鏡(太陽光線與主光軸不平行). 13. (1)10;(2)右;放大;投影儀(幻燈機等);右;(3)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