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考綱知識點一、大運河的開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后世最重要的貢獻。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2、開鑿時間:605-610年。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二、“貞觀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因為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于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 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房玄齡、杜如晦、魏征)三、“開元盛世”(七下P10)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這一時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玄宗統治前期①任用賢能 ②整頓吏治 ③重視農業生產 ④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及勞動人民的安居樂業四、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足影響盡白頭。”“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1、含義: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2、誕生:(七下P15)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4、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5、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6、作用: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五、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六、以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全方位學習中國,使唐文化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2、鑒真東渡:(七下P28)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貢獻。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時,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后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七、雕版印刷術:(七下P32)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剛經》八、藝術寶庫莫高窟:(七下P38)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彩色塑像,如飛天、仙女等。九、交子:(七下P53-54)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十、鐵木真統一蒙古:(七下P61)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建立蒙古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1、目的: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2、內容:①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②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③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臺灣(當時稱琉球);④設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3、作用:①是秦朝郡縣制的重大發展;②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③為后來明清所沿用。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十二、活字印刷術:(七下P67)北宋的畢升發明的陶活字,進行排版印刷。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后陸續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有,比我國晚約400年。十三、指南針:(七下P68)1、戰國時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2、北宋時,制成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3、南宋時,廣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4、作用: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十四、火藥:(七下P68-69)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開始用于軍事;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13、14世紀,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十五、《清明上河圖》:(七下P74)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十六、司馬光與《資治通鑒》:(七下P71)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1、目的:為了選拔聽命于皇帝的官吏2、考試范圍:四書五經 3、形式:八股4、后果:只顧讀書,不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十八、明朝鄭和下西洋:(七下P86)“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1、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2、時間:1405-1433年3、經過:1405年,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龐大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到1433年,鄭和前后航海七次,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4、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十九、戚繼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七下P87)明朝戚繼光率戚家軍取得臺州九戰九捷,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被稱為“民族英雄”。二十、軍機處的設立:(七下P91)1、目的:加強君主專制2、時間:雍正帝設立軍機處。3、作用: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二十一、鄭成功收復臺灣及臺灣府設立(七下P94-95)“開辟荊榛逐荷夷”1、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中收復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2、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二十二、達賴、班禪冊封制度 駐藏大臣的設置(七下P99-100)“國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須彌福壽之廟碑記》1、順治帝時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2、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二十三、伊犁將軍的設置:(七下P101)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說明新疆等地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二十四、土爾扈特部回歸:(七下P101)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壓迫2、時間:1771年(乾隆帝) 3、首領:渥巴錫4、意義: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渥巴錫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二十六、清“閉關鎖國”政策(七下P108)1、原因:1、清朝政府對內堅持“重本抑末”的傳統政策,壓制、打擊工商業,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2、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清政府認為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3、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統治。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2、主要表現:在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實行禁海政策,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特許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3、影響:1、清朝實施閉關政策對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2、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3、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4、啟示: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二、1、 年, 建立隋朝,定都 。 年,隋統一南北。2、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 帝時開鑿了以 為中心,北抵 ,南至 ,自北向南分 、 、 、 ,全長共 多千米大運河。3、 年 建立唐朝,定都 。唐太宗統治期間,被譽為 。4、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的是前后上諫二百多次的名臣 。5、唐朝沿襲和完善隋朝的 制;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6、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她統治時期史稱有 ,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7、唐玄宗統治的前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8、 、 是唐朝農業方面的重大發明。 代表了唐代制陶業的突出成就。9、科舉制創立于 朝。唐朝時常設的主要科目有 、10、飲茶習俗在 代時風靡全國,茶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12、西北少數民族都擁戴唐太宗為他們的共同的君主,稱為“ ”。13、 把文成公主嫁給當時吐蕃杰出的政治家 。14 、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15、 時,唐朝高僧 東渡日本,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16、 時,高僧 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取經。17、唐都 不僅是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國際性的大都市。18、唐朝初年,人們從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啟示,發明了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是 。 時, 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比歐洲要早四百多年。19、火藥的發明與古代的 的密切關系。最初用火藥武器叫 。20、被譽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的是 朝著名工匠 設計的 。21、人們稱他為“詩仙”的是 。稱為“詩圣”的是 ,他的詩稱為“ ”。22、 年, 建立宋朝,定都 。23、 年, 族首領稱帝,建立契丹政權,定都 。 年, 族首領稱大夏皇帝,定都 。24、 年,遼宋之間訂立和議,史稱“ ”。25、 年, 稱帝,建立金政權。26、 年,發生了“ ”。同年, 在南京稱帝,后來定都 ,史稱南宋。27、1140年,岳飛率軍取得了 。28、“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 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29、 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水稻逐漸躍居糧食產量的首位。31、 前期, 地區出現了 ,這是世界上最早有紙幣。32、宋朝時,設置 機構管理海外貿易。33、 年, 完成蒙古統一大業的被尊稱為 ,建立蒙古政權。 年 改國號為元34、 時有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同漢、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個新民族 。35、 時發明了指南針,并應用到航海上。 時,經 傳入股歐洲。37、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是北宋史學家 主持編寫的 。38、蘇軾的代表作有 。生活在兩宋之交的女詞人是 ,代表作有 。39、 和 合稱元曲。 標志著我國戲曲藝術的在成熟。元雜劇作家中最負盛名的是 ,其代表作是 。40、 時設立的 和 時設立的 是明朝加強皇權中最具特色的。 時設立的 ,使君臣之間的關系完全成為主仆關系。41、 時設的 ,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42、明朝的科舉考試只許在 的范圍內命題,應試文體稱為 。明清統治者還通過制造 來實行文化專制統治。43、為了抗擊, 訓練了 。 年在 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 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44、 年, 打敗殖民者,收復臺灣。45、17世紀40年代,沙俄強占了 和 , 年,中俄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 》。46、1690年 帝御駕親征,在 大敗噶爾丹的叛軍。47、清初 帝封五世達賴為“ ”; 帝封五世班禪為“ ”。 年,清朝開始設立 ,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時還制定“ ”制度,規定活佛轉世人選。49、明長城東起 ,西至 ,全長 多千米。50、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的是《 》,其作者是明朝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51、明末著名科學家 寫了一部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百科全書”的是《 》。52、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是 ,其作者是 。53、根據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創作而成的小說是 ,作者是 。54、 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顛峰。描摹世態人情的世俗文學勃興于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