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歷史下冊中考考點一.考標要求: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時間_____地點_____領導人______ √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重大意義 √蘇俄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______年蘇聯建立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和經濟政治體制上存在的嚴重弊端 √考標說明:考點延伸:1.二月革命: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結果: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十月革命:性質: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2.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新文化運動后期(1917),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到了中國.3.蘇俄新經濟政策啟示: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本國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學習列寧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方面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精神.4.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一、二個五年計劃(1928—1937年)后,主要成就:蘇聯由一個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農業集體化步伐加快。5.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制定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這一體制被稱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①經濟上忽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否定市場機制的作用,造成經濟效益的低下使;經濟計劃統得過死,防礙了地方和企業積極性的發揮.②政治上,權力過于集中,民主與法制被忽視,權力愈來愈集中到個人手里,最后形成了個人的高度集權.(經濟上缺乏活力,政治上權力過于集中,最終導制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蘇聯建設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啟示:①堅定不移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②結合本國國情,不斷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加強民主監督,防止權力過度集中.一.考標要求: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 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_____________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 √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作用 √考標說明:考點延伸:凡爾賽和約中: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充分說明了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德國在山東一切非法的權益移交日本,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證明了弱國無外交.①羅斯福新政薏義:增強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的調控能力;重振了美國經濟,穩定社會秩序;維護了美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②局限性: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產生的根源(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新政不能在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新”在: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而新經濟政策“新”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市場經濟),這說明了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④對中國的啟示(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如何應對:1.加強對金融的監督;擴大內需;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2.各國在加強國家干預經濟的同時應該:加強國際間互相支持和協作;發揚國際社會的團結與合作精神.(美國總統奧巴馬:你可以加強國家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調整經濟政策)一.考標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 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德國入侵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美、蘇、英、中等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__________建立 √雅爾塔會議的主要內容 √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和柏林戰役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 √二戰性質:它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啟迪: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能重演;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災難,我們要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人民是戰勝法西斯的決定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能夠聯合起來,共同迎接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人類命運休戚相關,國與國之間應該和平共處,要加強國際合作,求得共同發展。(如何防止戰爭):只有加強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反對恐怖主義,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決各國的爭端,才能避免戰爭慕尼黑會議的啟示:對待侵略行為,決不能姑息,應制止和制裁,還應該珍愛和平。一.考標要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歐洲聯盟的建立時間_______和性質___________. √20世紀晚期______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 √二.考標說明:三.考點延伸:1.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三個階段 表現 特點 原因戰后到五六十年代 經濟實力膨脹,獲得經濟霸權 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經濟繁榮。 ①大力開拓市場,獲取高額利潤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70年代到80年代初 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出現美元危機 經濟危機,債務沉重八九十年代 經濟高速增長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美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①采取對內振興經濟,對外重振國威②適應新形勢,調整經濟政策,注重高科技。2.美國經濟發展對我國的啟示和借鑒:①重視科技革命和教育 ②注重人才的培養 ,堅持實行對外開放 走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 ④加強國家間的合作 ⑤政府調整措施,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一.考標要求: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二戰后,歐洲社會主義國家影響較大的改革有蘇聯的________改革、________改革和匈牙利的________改革 √_______年蘇聯解體 √一.考標要求: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印度獨立后經濟發展的成就 √1990年________獨立,結束了非洲遭受歐洲殖民者長達_______年奴役的歷史_ √_____年巴拿馬從美國手中收回了巴拿馬運河主權 √二戰后,導致中東地區矛盾復雜的主要因素 √二.考標說明:三.考點延伸:1.印度經濟發展對中國經濟建設的借鑒: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走特色發展道路;與時俱進,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質.2中東局勢長期動蕩的原因:中東局勢的長期動蕩,是由于這一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一方面,由于歷史、宗教、種族等因素,中東地區存在著嚴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是各個歷史時期世界列強的必爭之地。大國的介入,使這一地區的矛盾更加復雜。(中東問題的關鍵是巴以問題).一.考標要求: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 冷戰政策的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霸權主義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名師引路p114)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時間____及中國加入的時間____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世界政治格局當前處于“______局面,正朝著______方向發展。________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 √二.考標說明:三.考點延伸: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凡爾賽 ── 華盛頓體系 雅爾塔體系1945年 (美蘇兩極格局) “一超多強”1991年 多極化趨勢2.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合理利用能源資源問題;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問題;控制人口增長的問題;開發利用空間,海洋問題;毒品蔓延,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猖獗;核武器擴散問題等.解決的辦法:合理利用能源資源問題;必須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打擊恐怖活動.3.如何避免戰爭,(應對多極化趨勢):①、大力發展經濟,提高本國的綜合國力.②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作用;③地區矛盾、民族沖突要通過和平協商與平等對話政治解決;④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聯合打擊恐怖主義;⑤高度警惕法西斯勢力的抬頭。(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強國家間的交流與合作)4.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①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抓住機遇發展經濟.②對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風險和沖擊,保持清醒的認識,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國外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加強地區間的經濟合作,依靠集體的力量應對經濟沖擊和經濟競爭④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5.經濟全球化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舉例):我們可以用電腦上網,可以吃到賣當勞,肯德基.6.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既是機遇(有利)又是挑戰(不利):機遇(有利):國家間的經濟往來的障礙逐步減少,中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圍內組織經濟活動,促進經濟的發展;可以引進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資金和技術設備;為中國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機遇.挑戰(不利):(1)由于經濟全球化發展過快,市場的破壞作用膨脹;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和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實力不足,造成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貧富差距拉大。(2)跨國公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轉移到我國,給我國環境造成污染;(3)中國的管理經驗,資金和技術設備相對落后,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弱勢;(4)國際風險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進一步擴大.一.考標要求:世界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始時間_____、主要領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德萊塞的著名文學作品_________________ √畢加索的名畫_______________ √美國的______是世界最著名的影城,______是世界最有名的電影獎 √二.考標說明:三.考點延伸:(1)第三次科技革命:①興起:起源于美國。②標志: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核心:基因工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標志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③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國際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由此進入了信息化時代。④特點:首先,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資財富的過程。其次,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第三,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⑤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使人類由工業社會進入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并進一步擴大了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使國際經濟格局得到調整,使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促進了大批新興產業興起和人們的物質生活的改善.⑥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國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科技,提高科技競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