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鹽的定義 是酸堿中和的產物,由金屬離子(或NH4+)+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2.幾種常見的鹽 名稱 化學式 俗稱 碳酸鈉 Na2CO3 純堿、蘇打; Na2CO3·10H2O 口堿 (碳酸氫鈉) NaHCO3 小蘇打 碳酸鈣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氯化鈉 NaCl 食鹽 硫酸銅 CuSO4 CuSO4·5H2O 膽礬、藍礬 綠礬 膽礬、藍礬 明礬 重鉻酸鉀 FeSO4·7H2O CuSO4·5H2O KAl(SO4)2·12H2O KCrO4 3、酸、堿、鹽相互之間的復分解反應有四類: (1)酸+堿=鹽+水,反應物的條件:酸和堿至少一種可溶。 生應物的條件:有水或氣體或沉淀生成。例:HCl + NaOH = NaCl + H2O Cu(OH)2 + H2SO4 = CuSO4+ 2H2O (2)酸+鹽=新酸+新鹽,反應物的條件:酸可溶、鹽可溶。但碳酸鹽可以不溶。生應物的條件:有水或氣體或沉淀生成。例:HCl + AgNO3 = AgCl↓+ HNO3 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3)堿+鹽=新鹽+新堿,反應物的條件:堿和鹽必須都可溶于水。生應物的條件:有水或氣體或沉淀生成。例: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兩種鹽=兩種新鹽,反應物的條件:兩種鹽必須都可溶于水。生應物的條件:有水或氣體或沉淀生成。例:K2SO4 + BaCl2 = BaSO4↓+ 2KCl 可以看出復分解反應的基本條件是:生成物之中必須要有水或有沉淀產生或有氣體生成。 如: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CuSO4 + BaCl2 = BaSO4? + CuCl2 Cu(OH)2 + NaCl──不反應 KNO3 + NaCl=不反應 例1、小金制作了一個如圖甲所示的簡易酸堿滅火器,并進行了如圖乙所示的滅火操作,結束后對瓶中殘留液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少量殘留液于試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②另取少量殘留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則殘留液中有大量的( ) A.硫酸鈉 B.碳酸鈉 C.鹽酸 D.氯化鈉 例2、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鋇溶液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不考慮溶液體積變化),直至過量。如圖橫坐標表示加入碳酸鈉粉末的質量,根據圖象判斷,縱坐標可能表示( ) A.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B.溶液中溶劑的質量 C.生成沉淀的質量 D.溶液的pH 例3、小麗喜食豆腐.今天,小麗讓媽媽為她做菠菜炒豆腐.可小麗的媽媽卻告訴她菠菜不能與豆腐同食. 提出問題:菠菜為什么不能與豆腐同食? 查閱資料:草酸鈣(CaC2O4)是不能被人體吸收的沉積物.豆腐中含有較多的鈣鹽[如硫酸鈣(CaSO4)等],菠菜、洋蔥、竹筍中含有豐富的草酸(H2C2O4)、草酸鈉(Na2C2O4),豆腐和上述幾種蔬菜混合食用,可能誘發“結石”癥. (1)由草酸的化學式可知其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2)草酸與硫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C2O4+CaSO4═CaC2O4↓+H2SO4,請寫出草酸鈉與硫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提出猜想:菠菜與豆腐同食可能會誘發“結石”癥. 設計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將菠菜在少量開水中煮沸2min~3min,取1mL~2mL濾液于試管中,并滴加少量 溶液 產生 有草酸鈣生成 ②在步驟①的沉淀物中加入過量 沉淀部分溶解,且產生氣泡 被溶解的沉淀一定不是 發現問題:被溶解的沉淀是什么?產生的氣體又是什么?于是她又設計如下實驗進一步探究: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③將步驟②產生的氣體通入 中 產生的氣體是 ;步驟 ②被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鈣 例4、為測定某純堿(Na2CO3)樣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鈉雜質)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現稱取6g試樣放在燒杯中并滴入稀鹽酸,當稀鹽酸滴加至36.5g時,燒杯內溶液的總質量為40.3g(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計算: (1)A點產生氣體的質量為 ;B點對應溶液中所含的溶質有 (2)試樣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結果精確到0.1%). 1、現有鹽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過量的某物質X,溶液的pH隨滴入X的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X可能是( ) A.氯化鈉溶液 B.氫氧化鈉溶液 C.純堿溶液 D.稀硫酸 2、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動,使用的液體M和固體N可能是( ) ①稀鹽酸和石灰石; ②稀硫酸和鋅; ③水和氫氧化鈉; ④水和硝酸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小樂完成了圖示甲、乙實驗后,依次將反應后的溶液緩慢倒入同一潔凈的廢液缸中,觀察到廢液缸中先有氣泡產生,然后又出現白色沉淀,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實驗結束后,試管中的溶液含稀鹽酸和CaCl2 B.乙實驗結束后,試管中的溶液含稀鹽酸和NaCl C.最終,廢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兩種溶質 D.最終,廢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兩種溶質 4、兩份質量相同的碳酸鈣,一份與適量的稀鹽酸反應,另一份充分煅燒,所得的二氧化碳氣體( ) A.一樣多 B.跟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多 C.煅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多 D.無法確定 5、經測定某中性溶液中含有Mg2+、Al3+、NO3-、SO42-四種離子組成,其中Mg2+、Al3+、SO42-的個數比不可能為( ) A.3:1:10 B.3:5:1 C.5:10:1 D.3:1:3 6、下列各組物質中,需用指示劑來判斷化學反應是否完成的是( ) A、Ba(OH)2與硫酸 B、純堿溶液與稀鹽酸 C、火堿溶液與稀硝酸 D、Ba(OH)2和碳酸鉀溶液 7、某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過濾后,在濾液中加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混合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 ) A、BaCl2、AlCl3 B、Ba(NO3)2、Mg(NO3)2 C、Fe2(SO4)3、K2SO4 D、BaCl2、Fe(NO3)3 8、下列物質放入滴加了酚酞試液的水中,能使其變紅的是( ) (1)氫氧化鈣 (2)氫氧化鎂 (3)氧化銅 (4)氯化鈉溶液 (5)燒堿溶液 (6)氨水 (7)鹽酸 (8)二氧化硫 A (1)(2)(3)(5)(6) B (4)(7)(8) C (1)(2)(5)(6) D (1)(5)(6) 9、《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諸葛亮率領的漢軍誤飲了“啞泉”。啞泉,“人若飲之,則不能言,不過旬日必死”。后來,漢軍將士經地方隱士指點,飲了萬安溪的“安樂泉”水方才轉危為安。“啞泉”和“安樂泉”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可能是( ) A.NaCl、CaCl2 B.Na2SO4、KC1 C.BaCl2、NaNO3 D.CuSO4、Ca(OH)2 10、在化學實驗室,對某種化合物的溶液進行了以下實驗: ①取少量該溶液加入適量K2SO4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②另取少量該溶液加入適量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則溶液中的物質一定是( ) A.BaCl2 B.CuCl2 C.Na2CO3 D.Ba(NO3)2 11、用如圖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測定某牙膏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實驗中,通過測定丙裝置質量的改變值,就能達到目的(樣品中其他成分遇鹽酸不產生氣體)。下列措施能提高測定準確度的是( ) A.省去裝置是甲和丁 B.將丙中的NaOH溶液換成Ca(OH)2溶液 C.裝置乙不再產生氣泡時,立即停止抽氣 D.滴加稀鹽酸之前,先抽氣一段時間,除去裝置內 原有的CO2 12、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驗證某氯化鈉溶液中混有碳酸鈉、硫酸鈉和氫氧化鈉的實驗方案,實驗流程如圖所示: (1)當測得B中溶液的pH=10時,即可判斷原溶液中一定混有 。 (2)向B中加入過量稀鹽酸,觀察到 時,完成了對剩余物質的驗證。 (3)完成驗證實驗后,將C中物質過濾,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 后,再過濾,即可得到溶質只有氯化鈉的溶液。 1、對物質進行分類,是研究物質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種化合物中,與另外三種不屬于同一類別的物質的是( ) A.MgSO4 B.NaNO3 C.NaHCO3 D.P2O5 2、下列家庭常用物質中不屬于鹽的是( ) A、食鹽 B、肥皂(脂肪酸鈉) C、味精(谷氨酸鈉) D、蔗糖 3、人體的血液中,如果鉀元素含量偏高會引起心臟衰竭甚至死亡;如果鉀元素含量偏低又會影響肌肉和神經的功能,這時就需要補充鉀。一種醫用含鉀化合物的水溶液能跟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該化合物是( ) A.KNO3 B.K2CO3 C.KCl D.KOH 4、下列各組物質中,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是( ) A.CaCO3、HCl B.KNO3、NaCl C.Cu(OH)2、HCl D.FeCl3、NaOH 5.C02是初中化學重點研究的氣體之一。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C02的制取和性質: (1)該興趣小組用干燥管、燒杯、銅網等設計裝配了一個在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如圖所示。在于燥管內的銅網上應盛放_________;若將銅網換成鐵網,可能產生的后果是_________,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 (2)該興趣小組同學將制得的C02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他們觀察到前者變渾濁,后者無明顯現象。C02和NaOH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 ①小明設計了甲、乙兩個實驗來驗證C02與Na0H發生了化學反應,如圖所示。實驗現象為:甲一一軟塑料瓶變癟,乙一一“瓶吞雞蛋”。 小虎同學認為上述實驗是可行的。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雯同學提出質疑,她認為上述實驗還不足以說明C02和NaOH發生了反應。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學針對小雯的質疑又補充了一個對照實驗,這個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虎向甲實驗后變癟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觀察到_________現象,從而證明C02與NaOH已經發生了反應。 6、實驗室用下圖所示裝置的部分或全部組合后完成如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所標儀器的名稱:① (2)小明要證明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他將A裝置中的導氣管a與C裝置中的導氣管 相連,當裝置C中產生 的現象時即達到實驗目的。若雞蛋殼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則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若將A裝置中的藥品換成稀硫酸和鋅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產生的氣體經干燥后用D裝置收集,導管口的連接順序應是a→b→c→ 。 參考答案 經典例題 例1、A 例2、A 例3、(1)+3 (2)Na2C2O4+CaSO4═CaC2O4↓+Na2SO4? ①硫酸鈣(或氯化鈣等);??白色沉淀??? ②醋;草酸鈣;③澄清石灰水;?產生白色沉淀;??二氧化碳 例4、(1)由題意可知,A點產生氣體質量m=6g+36.5g-40.3g=2.2g。因為B點時鹽酸有剩余,故B點時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反應生成的NaCl原有的氯化鈉和過量的鹽酸. (2)解:設6g試樣中Na2CO3質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2.2g 106/x=44/2.2g 解得x=5.3g 試樣中Na2CO3的質量分數=5.3g/6g×100%=88.3% 考點精練 1、C 2、B 3、A 4、A 5、A 6、C 7、D 8、D 9、D 10、A 11、D 12、(1)NaOH;(2)產生氣泡且仍有固體剩余;(3)Na2CO3 課后鞏固 1、D 2、D 3、C 4.B 5.(1)大理石(或石灰石) 鐵網被腐蝕,制得的C02氣體中混有H2 Fe+2HCl=FeCl2+H2↑ (2)①氫氧化鈉溶液能與C02發生反應,瓶內氣壓降低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內氣壓降低 將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做同樣的實驗,看現象是否有差別。 ②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或加氯化鈣溶液有沉淀生成等) 6.(1)分液漏斗; (2)d;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aCO3+2HCl═CaCl2+H2O+CO2↑; (3)Zn+H2SO4═ZnSO4+H2↑;f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