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酸堿中和反應 酸和堿反應實質:酸電離產生的氫離子和堿電離產生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 H+ + OH- = H2O 。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 溶液pH的變化規律 (1)酸性溶液加水稀釋pH變大,但只能接近7,不會大于7(酸性溶液不會稀釋成堿性溶液),如圖A所示。 (2)酸性溶液加堿pH變大,隨著不斷加堿,會大于7,如圖B所示。 (3)堿性溶液加水稀釋,pH變小,但只能接近7,不會小于7(堿性溶液不會稀釋成酸性溶液),如圖C所示。 (4)堿性溶液加酸pH變小,隨著不斷加酸,會小于7,如圖D所示。 三、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堿性物質,以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如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處理工廠的廢水:例如,硫酸廠的污水含有硫酸等物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化學方程式為H2SO4+Ca(OH)2====CaSO4+2H2O。印染廠的廢水呈堿性,可加入硫酸進行中和。 3.用于醫藥: (1)服用含有堿性物質的藥物,可以治療胃酸過多。比如胃酸過多, 潰瘍或胃疼等通常需要服用含有氫氧化鋁等抗酸劑的藥物來緩解疼。化學方程式: Al(OH)3+ 3HCl= AlCl3 +3H2O 。 (2)人被有些蚊蟲叮咬后,涂一些含有堿性物質的溶液,就可減輕痛癢。 例1、化學反應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實際的應用。 (1)人被蚊蟲叮咬后皮膚會紅腫痛癢,這是由于蚊蟲在被叮咬的皮膚內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質所致。在被咬的皮膚上涂少許下列生活用品中的 ,痛癢便會減輕。 A.醋 B.肥皂水 C.NaOH溶液 D.食鹽水。 (2)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可以用來生產消毒劑。工業上制取漂白粉的反應可表示為:2C12+2Ca(OH)2=CaCl2+Ca(ClO)2+2H2O,“84消毒液”中主要成分的制取是將氯氣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的,反應原理與制取漂白粉的原理相似,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例2、向滴有幾滴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離子)。則反應生成了上述過程的實驗現象為 。從該圖可以看出,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微觀粒子有 ,此反應的實質是“〇”與“”結合生成 。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氫氧化鈣溶液和鹽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 氧化鈣溶液加入稀鹽酸,一會兒后,發現忘記了滴加指示劑。因此,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并對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 I.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已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振蕩。 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猜想一不正確。 實驗步驟: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 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猜想二不正確,猜想三正確。 【反思與拓展】 (1)在分析化學反應后所得物質成分時,除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______________。 (2)根據所學化學知識,驗證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質單獨使用也能完成該實驗?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pH試紙 b.銅 c.紫色石蕊試液 d.硝酸銀溶液 (3)燒杯中的溶液未經處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寫一條)。要處理燒杯內溶液,使其溶質只含有CaCl2,應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_________________。 1、燒杯中盛有含石蕊的鹽酸溶液,逐滴加入氫氧化鈉至過量,燒杯中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是 ( ) A.紫色——紅色——藍色 B.紅色——紫色——藍色 C.藍色——紅色——紫色 D.紫色——藍色——紅色 2、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滴有酚酞試液)發生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值變化如圖。下列有 關該實驗事實的說法錯誤的是( ) A.B點表示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B.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滴入鹽酸溶液中 C.B點和C點時,溶液均呈現無色 D.實驗通過證明堿溶液的消失來證明發生了中和反應 3、右圖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由此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 A.反應結束時溶液的pH=7 B.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變化 C.氫氧化鈉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D.該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H2O分子 4、下列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2HCl+CuO═CuCl2+H2O B.2NaOH+CO2═Na2CO3+H2O C.2HCl+Cu(OH)2═CuCl2+2H2O D.CaO+H2O═Ca(OH)2 5、某實驗小組將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與加入的Ba(OH)2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點溶液為酸性 B.b點恰好完全反應 C.c點溶液的溶質為硫酸 D.b、c兩點沉淀質量相等 6、下圖是在一定量氫氧化鈉溶液中不斷加入鹽酸的曲線圖.縱坐標能表示的意義是( ) A.溶液溫度變化 B.生成氯化鈉的質量 C.溶液中水的質量 D.溶液中氯化氫的質量 7、下列實際應用中,利用中和反應原理的是( ) ①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的殘余硫酸 ②用碳酸氫鈉治療胃酸過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處(分泌出蟻酸)止癢。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8、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適量CuCl2溶液,溶液變藍,但無沉淀生成 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不變色 C.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 D.滴入適量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 9、為了證明酸和堿反應有水生成,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請你一起參與研究:如圖所示,取甲、乙、丙三支潔凈的試管,向甲試管中加入無水乙酸和無水硫酸銅,向乙試管中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和無水硫酸銅。向丙試管中加入無水乙酸和無水硫酸銅.并使試管內的試劑充分混合。 (1)該實驗過程中無水硫酸銅的作用相當于 。 A.催化劑 B.指示劑 C.反應物 D.生成物 (2)有同學認為實驗裝置需要改進,應該在試管上方加一個橡皮塞,理由是 。 (3)改進后,若實驗中出現 現象,表明無水乙酸和氫氧化鈉固體反應產生水。 (4)整理實驗器材時,小旭發現丙試管底部有發熱現象,猜想無水乙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屬于放熱反應。 但小敏對小旭的猜想提出了反駁,她反駁的理由是 。 10、在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中和反應實驗時,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酸堿度變化如圖所示。 (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該操作是將_______滴加到另一種溶液中。 (3)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a g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寫化學式)。 (4)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b g時,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11、為從定量角度認識中和反應,小明同學自行設計并進行了下面實驗: ①在小燒杯中倒入8%的氫氧化鈉溶液10 g,滴入2滴酚酞溶液后,溶液呈紅色; ②另取10%的稀鹽酸逐滴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邊滴邊振蕩,隨鹽酸的滴入,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③在溶液紅色消失瞬間,停止實驗。 若停止實驗時,兩溶液恰好反應。 請分析小明實驗后回答: (1)實驗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 (2)計算出這時共用去稀鹽酸的質量是多少?(精確到0.1 g) 1、氯氣(Cl2)能與水發生如下反應: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種酸。將Cl2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的生成物有( ) A. NaCl、H2O B.NaClO、H2O C. NaCl、NaClO D.NaCl、NaClO、H2O 2、實驗小組探究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規律,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有關該實驗事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 B.B點表示此時液體為純凈物 C.A點時的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D.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氫 3、將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充分混合,所得溶液與下列那種物質不反應( ) A.CuSO4 B.Fe C.BaCl2 D.SO2 4、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至過量,下列有關量的變化與所加入的稀鹽酸質量關系,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5、為了證明酸和堿反應有水生成,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請你一起參與研究:如圖所示,取甲、乙、丙三支潔凈的試管,向甲試管中加入無水乙酸和無水硫酸銅,向乙試管中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和無水硫酸銅。向丙試管中加入無水乙酸和無水硫酸銅.并使試管內的試劑充分混合。 (1)該實驗過程中無水硫酸銅的作用相當于 。 A.催化劑 B.指示劑 C.反應物 D.生成物 (2)有同學認為實驗裝置需要改進,應該在試管上方加一個橡皮塞,理由是 。 (3)改進后,若實驗中出現 現象,表明無水乙酸和氫氧化鈉固體反應產生水。 (4)整理實驗器材時,小旭發現丙試管底部有發熱現象,猜想無水乙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屬于放熱反應。 但小敏對小旭的猜想提出了反駁,她反駁的理由是 。 參考答案 經典例題 例1、(1)B;(2)C12+2NaOH=NaCl+NaClO+H2O。 例2、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Na+、Cl﹣;H2O。 例3、I.Ca(OH)2+2HCl===CaCl2+2H2O Ⅱ.可能是CaCl2和HC1 溶液無明顯變化(或溶液不變紅色) 先有氣體產生,后產生沉淀 (1)反應物的用量 (2) ac (3)腐蝕鐵質下水管(或污染水源)石灰石(或CaCO3) 考點精練 1、B 2、B 3、C 4、C 5、C 6、B 7、D 8、C 9、(1)B; (2)防止空氣中的水分進入廣口瓶中,對實驗造成干擾; (3)丁中固體變藍色; (4)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熱量 10、NaOH+HCl=NaCl+H2O 氫氧化鈉溶液 HCl、NaCl 紅 11、(1)判斷反應是否進行和進行的程度 (2)解:設共用去稀鹽酸的質量為x。 HCl + NaOH====NaCl + H2O 36.5 40 x×10% 10 g×8% x=7.3 g 答:共用去稀鹽酸的質量是7.3 g 課后鞏固 1、D 2、C 3、B 4、D 5、(1)B; (2)防止空氣中的水分進入廣口瓶中,對實驗造成干擾; (3)丁中固體變藍色; (4)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熱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