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第三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與擴大——大戰的全面爆發新知導入希特勒:“你知道有些狗是只會吠而不會咬人的嗎?”漫畫《希特勒、墨索里尼與狗》這只狗是指誰?“只會吠而不會咬人”是什么意思?指的是英國和法國對希特勒的侵略行動姑息、縱容的態度。一、綏靖政策與慕尼黑陰謀新知講解1938年,德國占領奧地利,又將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面對德國的不斷擴張,英國和法國采取了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決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當作犧牲品,用來換取德國不侵略自己的保證。1.綏靖政策新知講解特點:容忍、退讓。目的:為了自保,害怕戰火蔓延至本國而危及其統治。綏靖政策是一種對侵略不加以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新知講解時間:1938年9月地點:德國慕尼黑與會國:英、法、德、意內容: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割讓給德國。2.慕尼黑會議新知講解“綏靖政策”與”慕尼黑陰謀”有什么關系?慕尼黑陰謀是綏靖政策的具體表現《慕尼黑協定》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新知講解慕尼黑會議后歸國的英國首腦張伯倫慕尼黑會議后歸國的英國首腦張伯倫受到民眾的歡迎,他揮舞文件,稱其為“我們時代的和平”。真的會和平嗎?新知講解1939年3月,德國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為了避免自己在東西兩個方向同時作戰,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如果你是當時的希特勒,接下來你打算再吃掉哪一塊呢?新知講解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1939年9月1日,德國集中強大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和火炮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作為波蘭的軍事同盟國,英國和法國不得不對德國宣戰。1.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新知講解在德國的“閃電戰”面前,裝備老舊、戰術落后的波蘭軍隊倉皇應戰,節節敗退。實行“閃電戰”的德國坦克德國突襲波蘭新知講解英、法兩國雖然已經對德國宣戰,但并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孤軍奮戰的波蘭很快被德國占領。在前線法國衛生官員仍照常履行條例,逐一檢查炊事兵的手指甲是否合乎要求。法國士兵在西線靜坐“站崗”綏靖政策的繼續新知講解敦刻爾克1940年4、5月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馬奇諾防線1940年4月,德軍先攻占了北歐的丹麥、挪威;隨后迫使荷蘭、比利時投降;5月,攻入法國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峽。擁有數百萬大軍的法國,在6個星期內就被打敗。2.法國的淪陷新知講解1940年5月底,英、法等國約40個師的兵力在法國的敦刻爾克被德軍包圍。英法海軍冒著德軍飛機和炮火的轟擊,將33萬8千余名英法及其它同盟國士兵從法國北部城市敦刻爾克撤離,渡過英吉利海峽,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實力。敦刻爾克大撤退新知講解1939年9月1日,突襲波蘭1940年4月9日,突襲丹麥、挪威1940年5月10日,突襲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討論一下,為什么德國能迅速占領包括法國在內的上述歐洲國家?新知講解這是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惡果。同時,也是由于德國蓄謀已久、準備充分。討論一下,為什么德國能迅速占領包括法國在內的上述歐洲國家?新知講解法國淪陷后,流亡英國的法國國防部副部長戴高樂在英國的支持下,戴高樂組織了“自由法國”運動,繼續開展反德斗爭。法國國防部副部長戴高樂無論發生什么事,法國抵抗的火焰不能熄滅,也絕不會熄滅。資料研讀在希特勒的軍隊橫掃西歐之際,英國首相張伯倫在一片批評聲中下臺。丘吉爾臨危受命,肩負起戰時首相的重任。3.不列顛之戰資料: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的當天,丘吉爾在英國下議院發表演說:“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饑餓之中......”新知講解妥協退讓以求自保結合丘吉爾的演說,說一說英國政府對德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堅決與法西斯國家抗戰到底新知講解法國投降后,德國曾向英國發起和平攻勢,遭到拒絕。1940年7月,德國開始進攻英國,利用空軍優勢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的空戰。遭受空襲后的倫敦英國空軍襲擊柏林新知講解PK德軍共出動飛機416萬多架次,向英國投擲6萬噸炸彈,炸死炸傷英國居民8.6萬余人,炸毀100多萬棟建筑物…英軍以915架飛機和414名飛行員的代價摧毀了1733架德機,擊斃和俘獲6000名德國飛行員…新知講解結果:不列顛之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這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德國為什么沒有達到作戰目的(侵略計劃第一次未得逞)?新知講解德國為什么沒有達到作戰目的(侵略計劃第一次未得逞)?英國:①政府抵抗決心堅定;②軍民同仇敵愾,士氣高昂;③本土作戰,軍事設施先進。德國:空軍數量雖處于優勢,但在他國領土作戰,且作戰目標的確定帶有隨意性。新知講解在進攻歐洲國家的同時,德國和意大利還在非洲和巴爾干地區發起戰爭,占領了大片領土。進一步擴大戰爭的共同需要。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在德國柏林締結《三國同盟條約》,軸心國軍事同盟正式形成。4.軸心國軍事同盟的形成背景:目的:標志:課堂小結綏靖政策與慕尼黑陰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大戰的全面爆發綏靖政策慕尼黑會議德國進攻波蘭法國的淪陷不列顛之戰軸心國軍事同盟的形成課堂練習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宣稱“搜遍德國人的口袋,也要把錢找出來”,私下里卻說:“我們所起草的和約將為20年后的戰爭埋下伏筆?!薄?0年后的戰爭”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戰B.第二次世界大戰C.“冷戰”D.中東戰爭B2如圖所示漫畫的標題是《希特勒用鮮血重新粉刷地球》。1939年9月,首先被希特勒用鮮血“粉刷”的國家是( )A.法國B.英國C.波蘭D.捷克斯洛伐克C課堂練習3.丘吉爾說:“我們不要把這次援救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贏得的。但是,在這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薄斑@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是指( )A.粉碎了德國“空中閃電戰”B.加強了英、法軍隊的聯系與合作C.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實力D.鼓舞了英、法兩國軍民反法西斯的斗志C課堂練習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3-1大戰的全面爆發導學案一、學習目標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時間與標志;了解波蘭、法國迅速潰敗的原因;了解敦刻爾克撤退、不列顛之戰及其影響。二、課前自主學習(一)綏靖政策與慕尼黑陰謀1.1938年,德國占領奧地利,又將矛頭指向______________。面對德國的不斷擴張,英國和法國采取了容忍、退讓的______________,決定把______________當作犧牲品,用來換取德國不侵略自己的保證。2.1938年9月英、法、德、意簽訂了《______________》,將______________的部分地區割讓給德國。(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1._________年9月1日,德國突襲_________,英、法對德宣戰,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____爆發。2.1940年,德國繞過“_________”,法國淪陷。_________將軍組織“自由法國”運動,開展反德斗爭。3.英法聯軍______________大撤退,意義:為未來______________保存了有生力量。4._________: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5.1940年,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締結《_________》,標志_________正式形成。三、問題探究1.綏靖政策與慕尼黑陰謀有什么關系?2.討論一下,為什么德國能迅速占領包括法國在內的上述歐洲國家?3.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資料: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的當天,丘吉爾在英國下議院發表演說:“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饑餓之中......”結合丘吉爾的演說,說一說英國政府對德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不列顛之戰中德國為什么沒有達到作戰目的(侵略計劃第一次未得逞)?4、課堂檢測1.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原因是( )①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②英、法等國對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行為實行綏靖政策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芙洕C的影響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二戰開始后,希特勒的侵略計劃第一次未能得逞的是( )A.敦刻爾克大撤退B.不列顛之戰C.對波蘭的進攻D.莫斯科保衛戰3.二戰爆發后,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不堪一擊,在短短的六個星期內就宣告投降,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法國政府長期推行綏靖政策,缺乏充分的軍事準備 ②堅持消極防御戰略,對德國的主攻方向判斷失誤?、勖孕抨嚨貞鸷婉R奇諾防線,忽視航空兵和裝甲兵的作用?、芫C合國力不如德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奇怪的戰爭”指二戰全面爆發初期英、法在西線對德國“宣而不戰”的狀態。之所以“宣而不戰”是因為( )A.英、法認為二戰尚未全面爆發B.德國“閃電戰”進展迅速C.蘇聯正在東線與德軍決戰D.英、法仍未放棄綏靖政策5.法國投降后,組織“自由法國”運動,堅持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是( )A.羅斯福B.斯大林C.丘吉爾D.戴高樂二、非選擇題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9年《凡爾賽條約》的部分內容法國元帥福煦在看到上述文件內容后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材料二 1938年秋,受盡希特勒侮辱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從德國返回后對群眾說:“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我建議你們安然睡覺去吧!”但是,希特勒卻不買賬……——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材料三 1940年7月,德國軍隊開始空襲倫敦。9月10日,一枚炸彈在白金漢宮爆炸。王室一家在第一時間站到媒體面前:“他們連我們也一起轟炸,這倒讓我們感到高興,因為我們親自體會到了老百姓所遭受的戰爭之苦。”從此,《國王還在倫敦呢!》成了戰時廣為流傳的民謠。——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1)哪一事件驗證了材料一中福煦的預言?為什么福煦元帥會認為20年后會爆發新的戰爭?(2)根據材料二,“希特勒卻不買賬”是什么意思?英國對德國的行為采取的是什么政策?(3)根據材料三,回答英國對待法西斯德國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并指出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參考答案課前自主學習一、1.捷克斯洛伐克綏靖政策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協定捷克斯洛伐克二、1.1939波蘭全面2.馬奇諾防線戴高樂3.敦刻爾克反攻4.不列顛之戰5.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軸心國軍事同盟問題探究1.慕尼黑陰謀是綏靖政策的具體表現《慕尼黑協定》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2.這是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惡果。同時,也是由于德國蓄謀已久、準備充分。3.由妥協退讓以求自保到堅決與法西斯國家抗戰到底。4.英國:①政府抵抗決心堅定;②軍民同仇敵愾,士氣高昂;③本土作戰,軍事設施先進。德國:空軍數量雖處于優勢,但在他國領土作戰,且作戰目標的確定帶有隨意性。課堂檢測1.C2.B3.A4.D5.D6.答:(1)19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原因:《凡爾賽條約》沒有消除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對德國的嚴厲制裁必然激起德國人民的憤怒。(2)希特勒的野心不僅僅是蘇臺德區,不久德國占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突襲波蘭之后,向西進攻了包括英、法在內的西歐和北歐。綏靖政策。(3)英國的政策由綏靖政策改為堅決抵抗。原因:英國本土遭到德國猛烈的轟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歷史與社會九上3-3-1大戰的全面爆發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時間與標志;了解波蘭、法國迅速潰敗的原因;了解敦刻爾克撤退、不列顛之戰及其影響。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教材和課外材料,探究波蘭、法國迅速滅亡的原因和英國成功粉碎德國侵略計劃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波蘭、法國迅速潰敗原因的了解,汲取歷史教訓。【教學重點】德國入侵波蘭;不列顛之戰。【教學難點】理解法國敗亡的原因。【教學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知導入(問答式導入)展示漫畫:《希特勒、墨索里尼與狗》:希特勒:“你知道有些狗是只會吠而不會咬人的嗎?”教師設疑:這只狗是指誰?“只會吠而不會咬人”是什么意思?指的是英國和法國對希特勒的侵略行動姑息、縱容的態度。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二、新課學習(一)綏靖政策與慕尼黑陰謀1.綏靖政策1938年,德國占領奧地利,又將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面對德國的不斷擴張,英國和法國采取了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決定把捷克斯洛我克當作犧牲品,用來換取德國不侵略自己的保證。引導學生總結綏靖政策的特點及目的。特點:容忍、退讓目的:為了自保,害怕戰火蔓延至本國而危及統治得出結論:綏靖政策是一種對侵略不加以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2.慕尼黑會議時間:1938年9月地點:德國慕尼黑與會國:英、法、德、意內容: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割讓給德國。教師設疑:綏靖政策與慕尼黑陰謀有什么關系?學生:慕尼黑陰謀是綏靖政策的具體表現《慕尼黑協定》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慕尼黑會議后歸國的英國首腦張伯倫受到民眾的歡迎,他揮舞文件,稱其為“我們時代的和平”。教師設疑:真的會和平嗎?引出慕尼黑協定后的戰爭。>>>多媒體課件展示德國侵略的地區1939年3月,德國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為了避免自己在東西兩個方向同時作戰,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教師設疑:如果你是當時的希特勒,接下來你打算再吃掉哪一塊呢?學生:波蘭(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1.德國進攻波蘭1939年9月1日,德國集中強大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和火炮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作為波蘭的軍事同盟國,英國和法國不得不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在德國的“閃電戰”面前,裝備老舊、戰術落后的波蘭軍隊倉皇應戰,節節敗退。英、法兩國雖然已經對德國宣戰,但并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孤軍奮戰的波蘭很快被德國占領。>>>多媒體課件展示英法兩國不作為的相關照片指出這是綏靖政策的延續。2.法國的淪陷>>>多媒體課件展示波蘭淪陷后,德國的侵略路徑:1940年4月,德軍先攻占了北歐的丹麥、挪威;隨后迫使荷蘭、比利時投降;5月,攻入法國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峽。擁有數百萬大軍的法國,在6個星期內就被打敗。教師設疑:討論一下,為什么德國能迅速占領包括法國在內的上述歐洲國家?引導學生從英法和德國方面考慮:這是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惡果。同時,也是由于德國蓄謀已久、準備充分。法國淪陷后,流亡英國的法國國防部副部長戴高樂在英國的支持下,戴高樂組織了“自由法國”運動,繼續開展反德斗爭。3.不列顛之戰>>>多媒體課件展示丘吉爾的講話資料資料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的當天,丘吉爾癥英國下議院發表演說:“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饑餓之中......”在希特勒的軍隊橫掃西歐之際,英國首相張伯倫在一片批評聲中下臺。丘吉爾臨危受命,肩負起戰時首相的重任。討論:結合丘吉爾的演說,說一說英國政府對德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由妥協退讓以求自保到堅決與法西斯國家抗戰到底。法國投降后,德國曾向英國發起和平攻勢,遭到拒絕。1940年7月,德國開始進攻英國,利用空軍優勢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的空戰。>>>多媒體課件展示德英對戰中雙方的傷亡情況總結得出不列顛之戰的結果:不列顛之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這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教師設疑:德國為什么沒有達到作戰目的(侵略計劃第一次未得逞)?引導學生從英國和德國兩方面進行考慮。英國:①政府抵抗決心堅定;②軍民同仇敵愾,士氣高昂;③本土作戰,軍事設施先進。德國:空軍數量雖處于優勢,但在他國領土作戰,且作戰目標的確定帶有隨意性。4.軸心國軍事同盟的形成背景:在進攻歐洲國家的同時,德國和意大利還在非洲和巴爾干地區發起戰爭,占領了大片領土。目的:進一步擴大戰爭的共同需要。標志: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在德國柏林締結《三國同盟條約》,軸心國軍事同盟正式形成。三、課堂小結四、課堂練習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宣稱“搜遍德國人的口袋,也要把錢找出來”,私下里卻說:“我們所起草的和約將為20年后的戰爭埋下伏筆?!薄?0年后的戰爭”指( B )A.第一次世界大戰B.第二次世界大戰C.“冷戰”D.中東戰爭2.如圖所示漫畫的標題是《希特勒用鮮血重新粉刷地球》。1939年9月,首先被希特勒用鮮血“粉刷”的國家是( C )A.法國B.英國C.波蘭D.捷克斯洛伐克3.丘吉爾說:“我們不要把這次援救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贏得的。但是,在這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薄斑@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是指( C )A.粉碎了德國“空中閃電戰”B.加強了英、法軍隊的聯系與合作C.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實力D.鼓舞了英、法兩國軍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五、作業布置1.背誦本課知識點2.做練習冊【板書設計】一、綏靖政策與慕尼黑陰謀1.綏靖政策2.慕尼黑會議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1.德國進攻波蘭2.法國的淪陷3.不列顛之戰4.軸心國軍事同盟的形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課 第1課時 大戰的全面爆發(導學案).doc 第三課 第1課時 大戰的全面爆發(教案).doc 第三課 第1課時 大戰的全面爆發(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