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版七年級下冊政治復習提綱第一單元 做情緒的主人1、 情緒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情緒具有促進作用,令我們心境開朗和平靜,使我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消極情緒具有負面影響,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系,使人情緒低落,缺乏面對困難的意志。(有的情緒具有雙重作用:悲傷既使人心灰意冷,也能激發人的力量)2、判斷情緒:通過面部表情、言語、體態語言、生理變化和別人的反饋可以判斷自己和他人的情緒。3、人們最基本的情緒是:喜、怒、哀、懼4、情緒的產生:是由一定事件引發的。由于生活經驗不同、對事件的看法不同,所引發的情緒也不一樣。5、消除消極情緒:(1)合理解釋事件是消除消極情緒的關鍵(2)看事情不能過于絕對(3)要及時提醒自己換個想法,以便調節自己的情緒。6、壓力對人們有正反面作用:(1)適度的壓力有利于激發潛能,是克服戰勝困難的動力;(2)過度的壓力則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使人喪失自主性和自信心。7、學會管理和調節壓力:(1)我們可以通過找出不必要的壓力來源,消除或采用相應的策略適應它們;(2)迎戰壓力,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素質。爭取機會鍛煉自己,增強面對壓力的能力;學會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反思自己的性格;選擇良好的生活方式;向他人求助。8、樂觀的表現:(1)能很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投入新的生活;(2)對生活充滿信心,不心灰意懶,不悲觀消沉。9、如何管理情緒:(1)要學會恰當地處理消極情緒;(2)學會合理表達情緒;(3)尋找有效的調節消極情緒的方式:轉移注意力、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升華和轉化情緒、以樂觀的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10、如何保持樂觀的心態 P27- 29 (1)保持愉快的心情,要有一雙發現和欣賞美的眼睛;(2)樂觀者善于從積極的角度去考慮食物;(3)全身心投入學習與工作的人才是真正的快樂;(4)助人為樂、助人能樂。第二單元 讓我們真情互動1、交往和溝通有什么重要性?(1)有助于我們形成良好的品德;(2)使我們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得到形成和發展;(3)有利于促進我們的個性發展;(4)學會分辨是非,促進符合社會要求的良好行為的形成;(5)還能促進我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我們思維能力。2、我們要學會與父母溝通:P39 原因:父母關心我們的成長,渴望了解我們的情況,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父母及時知道我們的情況。方法:(1)要經常與父母袒露心扉;(2)要關注和關心父母的生活和工作,經常問候父母的身體、工作和生活情況;(3)應多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3、我們為什么要尊重老師?因為:在知識上,老師比我們知道得多;在社會生活經驗上,老師比我們更豐富。老師不僅教給我們知識,也教給我們如何做人。4、怎樣與老師溝通?P40(1)應尊敬老師,虛心向老師學習,接受老師的指導;(2)應理解老師,幫助老師解決困難;(3)我們要分析自己的問題,多反思自己的行為;(4)要學會換位思考,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5、如何與同學、伙伴溝通?P41-42(1)參加集體活動是與同學溝通的好機會;(2)同學和伙伴之間應團結互助;(3)同學之間應禮貌謙讓;(4)應以誠實信任的態度對待同學和伙伴。6、為什么要感激父母?(1)父母是我們生命的來源;(2)父母也是我們生命的最好守護者;(3)父母還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教我們怎樣關愛別人,教我們做人的道理。7、代溝形成的原因:由于生活閱歷的不同,成長過程中的社會背景不同,所承擔的社會角色不同,我們與長輩們在生活態度、興趣愛好等方面產生了差別,形成了代溝。8、代溝的表現: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青年一代與老一代之間。9、怎樣正確看待代溝?對于代溝我們要做具體分析。不能籠統地說父母保守,代表傳統,不理解我們,不尊重我們的個性發展;也不能籠統地認為自己就是傳統的叛逆者,就是真正發展個性,代表社會進步。10、怎樣努力跨越代溝?消除與父母代溝最有效的方法:遇到矛盾我們應設身處地多為父母著想,溫和善良地對待他們,學會巧妙避開沖突。11、如何孝敬父母?(1)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理解父母;(2)孝敬父母就要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用行動回報父母;(3)具體做法: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從父母的教誨;多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做違法違紀的事,努力學習等。12、友誼有什么重要性?(1)每個人都需要友誼;(2)友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3)友誼使我們分享快樂,共同面對困難;(4)友誼使人進步。13、怎樣選擇朋友?(1)我們要選擇摯友。多交益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2)我們應當有多種朋友,尤其需要快樂的朋友。14、交友要注意什么?(1)交友需要真誠;(2)交友需要講是非原則;(3)交友還需要寬容。第三單元 生活離不開規則1、理解公共生活:(1)每個人在公共生活中有不同個角色或身份(2)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從身邊小事做起(3)對自己行為負責,需要具備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要盲目從眾。A、努力做好事,避免做明知是壞的事;B、控制自己的言行,善于糾正自己的缺點。2、社會公共生活需要共同規則:共同規則有有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和無形(道德規范)兩類。3、我們要遵守公共生活規則: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學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4、法律是特殊的社會規則:(1)如果違反法律,社會將依法強制矯正這種行為;(2)法律是人們說話、辦事所依據的最低準則,不違法是我們的行為底線;(3)違法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后果。5、法律的特點:(1)法律是唯一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則;(2)法律對全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3)法律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4)法律的目的不在懲罰,而在于關懷和保障。6、法律的作用:(1)法律維持社會的安定與和諧;(2)協調人際關系;(3)懲治犯罪,預防犯罪。7、青少年應如何守法 (1)我們應該學法用法,從點滴做起,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2)在自覺遵守其他規則時,更應遵守法律。8、法律就在我們身邊:(1)社會的安定和和諧離不開法律;(2)法律是使人際關系得以和諧的調節器;(3)法律調整人們之間利益關系。A、法律安排、協調不同的利益關系;B、法律警戒著人類生活的基本防線;C、法律保護著我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9、用法律維護權益:法律是維護權益的最強有力的救助手段。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法律可以通過調解、和解、訴訟、仲裁等方式來維護。第四單元 積極進取 共同進步1、生活中的競爭:學習競爭、工作競爭、技能競爭2、競爭的意義及作用:(1)競爭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發揮潛能;(2)競爭有利于人們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便于人們發揮優勢,改正缺點;(3)競爭的相互激勵會推動整個社會不斷前進;(4)團隊之間的競爭可以增強集體凝聚力。3、競爭分類:公平競爭、不正當競爭4、如何公平競爭? (1)要敢于競爭,不怕挫折和失敗(2)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和執著追求的努力(3)要善于競爭,發揮自覺的長處(4)要遵循競爭規則,不弄虛作假、不違規作弊。5、合作的原因:(1)我們的生活一刻離不開別人的勞動;(2)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6、合作的意義:(1)合作能彌補個人能力的不足,有助于個人成長;(2)合作便于集思廣益,促進工作效率的不斷提高。7、學會如何進行合作? (1)每個成員對公共事務要多關心,少冷漠;(2)在合作中,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2)正確理解主角與配角的關系;(4)在合作中要善于發掘自己的閃光點,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8、我們在競爭中不斷成長,在合作中不斷壯大,在團結互助中不斷進步。9、團結互助的意義:(1)團結互助可以營造良好的氛圍,有利于人民減輕心里壓力,增強自信心;(2)樂于幫助別人,有利于自己的成長;(3)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許多人凝聚在一起,會形成無堅不摧的巨大力量。9、如何團結互助? (1)團結互助的大家庭需要每個人都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團結互助需要對他人多一份真誠;(3)要注意適當的妥協,減少不必要的爭執;(4)團結也需要講究原則。A、不講哥們義氣,不盲目服從他人;B、敢于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