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世界水稻種植業分布圖當今世界上最好的大米產自下列序號中的哪個區域?能說說你猜測的理由嗎?①②③④世界最好大米競賽冠軍統計表國際大米研究組織(ThericeTrader,TRT)5次奪冠4次奪冠屆期年份國家12009泰國22010泰國32011緬甸42012柬埔寨52013柬埔寨62014柬埔寨、泰國72015美國82016泰國92017泰國102018柬埔寨一、識精品、話位置泰國香米是一種長粒型大米,因其香糯的口感和獨特的露兜樹香味享譽世界。泰國香米中的圣品——茉莉香米被認為是泰國民族的驕傲,多次在評選中奪冠。柬埔寨香米也是一種長粒型大米,其中的茉莉香米在柬埔寨被稱為“白金”,是大自然饋贈給柬埔寨的珍貴禮物。它外形細長,白潔晶瑩,散發特殊的茉莉花香,煮熟后香味更醇。據圖描述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圖3-2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圖3-1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圖2-17亞洲的地形(提示: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1.湄公河平原有哪些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水稻種植?二、識條件、話生產水稻的小知識水稻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重要農作物,喜高溫潮濕。水稻生長除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高溫以保證其生長外,還需要平整的土地,方便的排灌。——七上教師教學用書P95(小組合作探究,共同參與討論。選取記錄員做好記錄,選取發言者準備發言。)優越的自然條件可以借助說明的地圖、圖表……………………圖3-2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圖3-3越南胡志明市的氣溫與降水量圖3-1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圖2-19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2-20亞洲的氣候類型圖2-27亞洲主要的河流與湖泊圖3-2湄公河平原的地形1234562.水稻生產的主要環節播種扯秧苗插秧收割打谷田間管理結合以上環節和照片,說一說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產有什么特點?三、識關聯、話感悟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飲食習慣居住習俗文化活動人際關系廣義的稻作文化概念,是指稻作地區的人們在漫長的歷史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精神觀念和物質生產、生活習性的總和。稻作文化研究的對象是以種植稻谷為主要生產活動的社會群體(泛稱稻作民族)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現象的總和。——劉芝鳳《中國稻作文化概論》主要方面表現或特點與稻作生產的關聯性悟出的道理四、識家鄉、話印記①②③④世界水稻種植業分布圖說說我們身邊的稻作文化印記。(提示:可以從飲食習慣、節慶習俗、婚喪嫁娶等角度去思考)吃粽子喝米酒過端午節稻草工藝品:趕車【板書設計】1.湄公河平原位于()A.馬來半島B.中南半島C.阿拉伯半島D.印度半島2.下列國家不在湄公河平原地區的是()A.泰國 B.菲律賓 C.老撾 D.越南3.(2018.義烏)在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的各個國家商品館里,陳列著各國最具特色的商品。如果要給泰國館選擇陳列商品,下列商品中最適合的是()A.椰棗B.羊駝毛圍巾C.香米D.牦牛肉4.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條件包括()①人口眾多 ②高溫多雨 ③水網密布 ④土壤深厚、肥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小強去湄公河平原旅游,他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A.當地人舉行御耕節B.大面積麥田C.懸空木結構的民居D.密集的水渠BBCDB圖3-2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圖2-19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2-20亞洲的氣候類型圖3-3越南胡志明市的氣溫與降水量圖3-2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圖2-27亞洲主要的河流與湖泊水稻生產與人口分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人口稠密圖2-37世界人口的分布精耕細作人工為主水稻生產與居住習俗圖3-5平原上的高腳屋特點:1.以木、竹為主要建材,用木樁支撐,懸空架設;2.一般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底層圈養牲畜和放置農具)原因:地面潮濕,不宜居住(由于種植水稻需要足夠的水分,為了灌溉和排澇,修建了許多水渠,形成了密集的水網)水稻生產與飲食習慣圖3-7當地人的食物當地人的飲食以大米為主。越南粽子越南人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越南粽子有圓形粽和方形粽,取天圓地方之意。異域采風水稻生產與文化活動泰國王室舉行春耕典禮祈禱五谷豐登祈求的原因:1.水稻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收成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甚至生存;2.季風氣候顯著,多臺風暴雨,自然災害頻繁,水稻生產主要是人工勞作,抗風險能力低,因此人們敬畏自然災害,祈求神靈保佑。自然環境水稻生產人們生活3.1.1稻作文化的印記(學案)一、據圖描述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二、合作探究(仔細閱讀書本P56-57頁)探究題:湄公河平原有哪些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水稻種植?優越的自然條件可以借助說明的地圖、圖表…………記錄員:發言代表:【補充資料】水稻的小知識水稻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重要農作物,喜高溫潮濕。水稻生長除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高溫以保證其生長外,還需要平整的土地,方便的排灌。——七上教師教學用書P95下面是第二單元的一些圖片,可供大家參考:圖2-19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2-20亞洲的氣候類型圖2-27亞洲主要的河流與湖泊(P34頁)(P35頁)(P38頁)二、分組探究(仔細閱讀書本P57-58頁)主要方面表現或特點與稻作生產的關聯性悟出的道理物質生活飲食習慣居住習俗精神生活文化活動人際關系北洋兩斯孟買太平度洋■線■訃季風長■讀■猴量大■點亂線茫草系錢氣□地中■擊季風候惠市氣溫帶大候熱滯沙漠氣候候風度洋f拉值《稻作文化的印記》課后反思成功之舉:1、本節課基于課題:稻作文化的印記,在閱讀精品專著——《中國稻作文化概論》后,引用了其中關于“稻作文化”的廣義概念和研究對象的理論知識,并結合教材內容,制作了一張簡明扼要的表格。該表格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組織學習,通過學生“識關聯、話感悟”的展示活動和教師拓展的關于越南粽子(其寓意是天圓地方、天地合一)和高腳屋(屬于干欄式建筑文化)的知識,加深、強化了學生對稻作文化的理解。2、本節課將實物:泰國茉莉香米和國內大米帶入課堂,使學生的感知在對比中真實發生,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3、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有一定特色。總體而言,“禾”與水稻有關,背景顏色黃色,代表成熟與收獲,所以總體寓意是稻作生產喜獲豐收。局部來說,“禾”字內的7個紅色字即為本課課題,對本課起支撐作用。“禾”字最上方是“自然條件”,有助于學生形成自然條件影響當地生產生活的觀點。精耕細作、人工為主的稻作生產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上方,有助于學生形成稻作生產影響當地人生活的觀點。4、本節課有多處學生展示,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學生展示時做了一定引導,在教學中發揮了“導”的作用。5、學生在本節課最后一個板塊“識家鄉、話印記”中,表現突出,事例豐富,遠遠超出自己的預期。6、通過自己對水稻插秧環節的介紹,幫助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精耕細作”的生產特點。敗筆之處:1、作為嘉興市“多元交互式”課堂觀察員,沒有落實好“學生交流相互評議”的交往方式,在學生展示成果后只是詢問“贊不贊同”,沒有請其他學生對該生或該組的表現進行具體評價。2、在黑板上張貼“禾”字的部分結構后,承接講下一個內容——“話生產”時還不夠流暢。3、當第一位女生在解說自然條件之地形時,用口語:綠色小方框時,沒有及時引導其使用專用術語:圖例。再教設計:1、在第二板塊設計時,當小組解說完湄公河平原優越的自然條件后,及時請其他組的同學對剛才小組的解說做個簡要評價,凸顯生生互動。2、在學生回答出湄公河平原水稻生產的特點后,立馬在黑板上張貼“精耕細作、人工為主”的橫條,然后再使用過渡語,這樣就能使過渡流利、順暢。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記?學教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生產特色——精耕細作的人工稻作生產,了解水稻生產對當地人們生活的影響。?2.能力目標:閱讀相關位置圖,能夠描述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從地形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等地圖和圖表中獲取有效信息,綜合分析湄公河平原自然環境的特點。?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一個地區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與當地自然環境的內在聯系,初步樹立因地制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二、學教重難點:?重點: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稻作生產和以水稻生產為核心的文化與生活。?難點: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稻作生產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三、學教課型:新授課??四、學教流程:?(一)導入新課?1.猜一猜:當今世界上最好的大米產自下列序號中的哪個區域?能說說你猜測的理由嗎?(PPT呈現:世界水稻種植業分布圖)?【設計意圖:通過猜測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2.(在學生猜測后)PPT呈現:世界最好大米競賽冠軍統計表。?【設計意圖:通過競賽冠軍統計表信息來證實學生猜測的正確性。】?3.師:(過渡)大家知道了世界最好大米主要產自泰國、柬埔寨,想不想一睹泰國、柬埔寨香米的風采呢??4.師:(承接學生回答)好,那我今天就滿足大家的愿望,我們一起進入第一板塊的學習。??(二)新課教學?1、識精品、話位置?(1)先讓學生對比泰國茉莉香米與國內大米,觀其形、聞氣味,再簡要介紹泰國和柬埔寨香米。?【設計意圖:通過實物對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2)師:(過渡)不管是泰國香米,還是柬埔寨香米,都主要產自世界著名的稻米產區——湄公河平原。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湄公河平原。?(3)PPT呈現3張地圖,請學生據圖說說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提示: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設計意圖:借助不同地圖,多角度描述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培育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區域認知”。】?(4)師:(過渡)明確了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后,我們不禁想問:這個地方為什么能成為世界著名的稻米產區,這跟當地的什么因素密切相關呢??(5)師:(承接學生回答)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優越的自然條件呢?我們一起進入第二板塊的學習。?2、識條件、話生產?(1)合作探究:湄公河平原有哪些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水稻種植?(在學生合作探究前,先讓學生了解水稻的基本知識。)?優越的自然條件?可以借助說明的地圖、圖表?【設計意圖:利用圖文資料,培養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促進組內成員共同進步;通過對優越自然條件多角度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2)生:展示合作成果。?【設計意圖:成果展示,既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又能使學生及時辨別正誤,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情。】?(3)師:(承接)基于湄公河平原優越的自然條件,當地農民發揮聰明才智,因地制宜種植水稻,有些地方如泰國,已有5000多年水稻生產的歷史。?(4)師:(過渡)識別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接下來我們共話水稻生產。水稻生產需要經過很多環節。先請學生判斷6張圖片反映的主要生產環節,再請學生對生產環節進行排序。?【設計意圖:我們嘉興也主要種植水稻,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加以判斷和排序,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符合本課程的基本理念。】?(5)師:(拓展)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給學生介紹“插秧”環節。?【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插秧”環節,為學生得出“精耕細作”的生產特點做鋪墊。】?(6)生:結合生產環節和照片,說明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產的特點。?【設計意圖:利用圖文資料,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7)師:(承接)湄公河平原上的水稻生產已成為當地人們生活的核心,由此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稻作文化”。我們今天的課題是“稻作文化的印記”。印記就是痕跡的意思,那什么是“稻作文化”呢?我們先來看看北京師范大學外聘教授劉芝鳳的觀點。?(8)生:齊讀劉教授的觀點。?【設計意圖:通過齊讀觀點,加深對稻作文化及研究對象的認知,為下面表格的書寫打好基礎。】?(9)師:基于劉教授的觀點,并結合教材的內容,制作如下表格,由此我們進入第三板塊的學習。??3、識關聯、話感悟?主要方面?表現或特點?與水稻生產的關聯性?悟出的道理?物質生活?飲食習慣????居住習俗???精神生活?文化活動???人際關系??【設計意圖:分組了解當地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分析其與水稻生產的關聯性,為感悟?生產與生活的關系奠定基礎,體現綜合化、分層化的思想,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2)師:(在學生交流展示后)適時補充越南粽子和高腳屋的文化知識,并播放泰國春耕節的視頻。?【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湄公河平原稻作文化的認知,體會當地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人地協調觀)。】?(3)師:(過渡)湄公河平原深深地刻上了“稻作文化的印記”,我們這里也主要種植水稻,也有稻作文化的印記,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說一說吧。??4、識家鄉、話印記?尋找我們身邊的稻作文化印記。(提示:可以從飲食習慣、節慶習俗、婚喪嫁娶等角度去思考)?【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知識遷移,培養學生關注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課堂小結:?我學到了……?我收獲了……?【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小結,對本課所學知識、技能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等,形成一個系統的、完整的認識,進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五、板書設計:?六、學教測評:?(一)基礎訓練:?1.湄公河平原位于(?????)?A.馬來半島?B.中南半島?C.阿拉伯半島?D.印度半島?2.下列國家不在湄公河平原地區的是(?????)?A.泰國?B.菲律賓?C.老撾?D.越南?3.(2018.義烏)在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的各個國家商品館里,陳列著各國最具特色的商品。如果要給泰國館選擇陳列商品,下列商品中最適合的是(?????)?A.椰棗?B.羊駝毛圍巾?C.香米?D.牦牛肉?4.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條件包括(?????)?①人口眾多???????②高溫多雨??????③水網密布?????????④土壤深厚、肥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小強去湄公河平原旅游,他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A.當地人舉行御耕節?B.大面積麥田?C.懸空木結構的民居?D.密集的水渠??(二)能力提升:?6.(2016.嘉興南湖一模卷節選)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為世界某區域簡圖。圖2是圖1中③所指示區域氣候及景觀示意圖。???????????備注:該區域是著名的水稻產區,其中深水稻播種面積較大。深水稻是耐水淹的水稻品種,其莖能隨水上漲而伸長。其畝產低于普通水稻單產。??(1)結合簡圖和圖表指出③所在區域的氣候類型,概括該地農業生產的突出特點。(3分)???(2)根據材料推測深水稻在圖示地區的分布特點,并從自然角度解釋原因。(5分)??????參考答案:?1-5?B??B??C??D??B???6.(1)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突出特點:機械化水平低,人工種植為主。(精耕細作的人工稻作農業)?(2)分布在半島南側沿海的平原地區(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2分);湄公河平原是熱帶季風氣候,保證了深水稻種植的氣溫條件(1分);受西南季風影響,此處多洪澇。(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記.docx 泰國王室舉行春耕典禮祈禱五谷豐登.mp4 稻作文化的印記.ppt 稻作文化的印記(學案).docx 稻作文化的印記(課后反思).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