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講 光現象與反射 知識梳理 一.光學基礎知識 1. 光源 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如太陽、燃燒著的蠟燭、開著的電視的屏幕、螢火蟲等。 2.光的傳播 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槍瞄準、列隊排整齊)。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氣中次之。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小孔成像:在一塊硬紙板上戳一個小針孔,把它對著光源(例如蠟燭火焰)放置,在紙板的另一側豎放一塊毛玻璃,適當調節它的位置,在毛玻璃出現的就不是一片均勻的光亮或小孔的像,而是光源清晰的倒像,這個現象我們稱它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的結果,這個像跟光源(或物體)的關系是上下倒置、左右互換。這個像是光源(或物體)的像,而不是小孔的像。 16738600 小孔成像特點:? (1)成上下左右倒立的實像? (2)屏幕越遠,像越大,物體越遠,像越小? (3)距離很近時,光斑形狀與小孔形狀相同;距離很遠時,光斑形狀與光源相同? (4)孔大時,光斑形狀與小孔形狀相同;孔小時,光斑形狀與光源相同 3.光的色散 白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彩色光帶中顏色的順序:紅、橙、黃、綠、藍、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紅光最小。所以白光是 復色光 ,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單色光混合而成。 4.看不見的光 ①紅外線的應用:紅外測溫儀、紅外夜視儀、紅外遙感、紅外攝像儀、紅外望遠鏡。 ②紫外線的應用:熒光效應、殺菌、消毒。 5.物體顏色 不同物體對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過情況不同,因此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 (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跟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相同,吸收跟物體顏色不同的色 (3)白色物體反射所有色光; (4)黑色物體吸收各種色光。 色光的三原色和顏料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為:紅、綠、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透過的色光決定.比如紅色玻璃,只有紅色光能通過它,其他色光都被它吸收掉了.所以顯示紅色.特殊情況:如果某物體能通過所有色光,則沒有顏色,為透明,比如水.不透明 物體的顏色由反射的色光決定.比如紫色的木板,只能反射紫色光,其他色光都被木板吸收掉了.特殊:如果物體能反射所有色光,顯示白色.如果物體能吸收所有色光,那就不再有光反射入人眼,所以顯示為黑色. 顏料三原色:紅,黃,藍.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和強弱混合.可以產生自然界的各種色彩變化.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的定義 光從一種均勻的物質射到另一種物質的表面上時,光會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質中。 3787775174625β α 2.光的反射定律 ①光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β=α ) 漫反射:電影屏幕、植物、墻壁、衣服等 鏡面反射:黑板的反光、后視鏡、化裝鏡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134100 4.凹面鏡、凸面鏡 256984502959100 凸面鏡 凹面鏡 凸面鏡:對光線有 發散作用 (如:汽車觀后鏡)。凹面鏡:對光線有 會聚作用 (如:太陽灶)。 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 (光的反射現象) 像和物離鏡面的距離相等, 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像與物的連線和鏡面垂直。 像和物體以鏡面對稱 平面鏡成像時,蠟燭發出的光經鏡面反射進入眼中,感覺反射的光線好像是從虛像的位置發射出來的。(如左下圖) 平面鏡應用: (1)成像 (2)改變光路 (3)擴大視野 平面鏡成像作圖法: 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或成像規律 根據平面鏡成像原理或反射定律作圖。 基礎鞏固 1、下列物體屬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閃閃發光的紅寶石 C.螢火蟲 D.電子表上的液晶屏 2.下列現象屬于光的色散的是( ) A.用不同顏料能調配出其他的顏色 B.不同色光混合能得到的新的色光 C.七色光通過三棱鏡后復合成為白光 D.白光通過三棱鏡后分解成為七色光 3.下列關于顏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B.將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會混合出黑色 C.將顏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白顏色 D.將顏料中的藍、黃顏料混合在一起是綠顏料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白光是七色光的一種 B.任意一種色光斜照到三棱鏡都能發生光的色散 C.色光和顏料都可以混合,但混合規律不同 D.顏料的三原色就是色光的三原色 5.在無任何其他光源的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出綠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紅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她( ) A.全身呈綠色 B.上衣呈綠色,裙子不變色 C.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綠色,裙子呈黑色 6.如下圖所示的四種事例,利用光的反射的是( ) 43421300 7.(衢州中考)如圖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鏡上,其中反射角是( ) A.∠1B.∠2C.∠3D.∠4 35261551390658.(湖州中考)如圖是晚上汽車在干燥的瀝青路面和潮濕的瀝青路面上行駛時大燈部分光路簡圖,在晚上開車時( ) A.潮濕的路面更容易發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發生光的折射 C.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濕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 如圖所示,甲、乙兩條光線射到平面鏡上并發生反射,則甲、乙兩條光線的反射角分別是( ) A.90°、60° B.90°、30°C.0°、60° D.0°、30° 10.油漆的黑板會發生“反光”現象,使坐在教室前排兩側的同學看不清上面的字,其原因是( ) 50844450A.黑板發生了鏡面反射B.黑板發生了漫反射 C.黑板上的字發生了鏡面反射D.黑板對光不反射 11.(濟南中考)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當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為20°時,反射角為70° B.入射光線靠近法線時,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 C.入射角增大5°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10° D.鏡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94906521971012.如圖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為了研究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關系,實驗時應進行的操作是( ) A.沿ON前后轉動板E B.沿ON前后轉動板F C.改變光線OB與ON的夾角 D.改變光線AO與ON的夾角 4919345381000375094520510513. 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塊小平面鏡平放在白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和白紙照射(如圖所示),從側面看去( ) A.鏡子比較亮,因為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B.鏡子比較亮,因為它發生了漫反射 C.白紙比較亮,因為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D.白紙比較亮,因為它發生了漫反射 14.(溫州中考)如圖,若要讓反射光線射中目標,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可將平面鏡( ) A.豎直向上移動B.豎直向下移動 C.水平向右移動D.水平向左移動 435356030797515.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老師把一塊平面鏡CD豎立在講臺上,坐在B點的甲同學通過平面鏡看到了坐在A點的乙同學(如圖所示)。在這一現象中,光線的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16.能夠發光的物體,可分為______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發光水母等)和______光源(如電燈、蠟燭等). 17.英國物理學家____首先用實驗證明了太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七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陽光發生色散現象時,傳播方向改變最大的是___光.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會發生______現象,而紅光通過三棱鏡后,看到的是______光. 18.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______________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______________決定的。 19.普通彩色電視機的顯像管中有三支電子槍,工作時向熒光屏發射電子束,不同電子束的電子轟擊到熒光屏上,能使熒光屏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你認為三支電子槍發出的電子束,能使熒光屏分別發出的色光的顏色是______、______、______最為合理. 經典例題 【例1】本身會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下列圖中哪個物體不屬于光源( ) 【例2】戰國時期,《墨經》中記載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鏡的反射等光學問題。圖中的光學現象與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例3】下列關于光的傳播速度的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光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B.光和聲音一樣,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C.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最大 D.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 【例4】關于小孔成像,正確的是( ) A.小孔成像實驗中,小孔越大成像越清楚 B.小孔成像實驗中,小孔越小像越亮 C.小孔成像實驗中,小孔一定要是圓的 D.小孔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例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單顏色的紅光通過棱鏡后也會發生色散現象 B.光的色散是光通過介質后發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小 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白色光 D.彩虹的形成是因為太陽光通過了充滿水汽的大氣 4467225292735【例6】如圖所示,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光屏上的AB范圍內觀察到不同顏色的光,則( ) A.將溫度計放到AB范圍A處的外側,會看到溫度上升 B.A處應是紫光 C.只有AB之間有光 D.將照相底片放到AB范圍B處的外側,底片不會感光 【例7】戴上綠色鏡片的眼鏡看白紙,白紙變成了綠色,這是由于( ) A.白紙反射綠色光 B.綠色鏡片只能讓白紙反射光中的綠光透過 C.白紙反射的光通過綠色鏡片時,被鏡染了綠色 D.通過綠色鏡片看一切顏色的物體都是綠色 【例8】(濱州中考)下列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例9】(寧波中考)把一支牙刷放在鏡子的前方,鏡子中牙刷像的上、下部分明顯“錯位”了,如圖所示。從鏡子的左側面觀察,發現該鏡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鏡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使得前表面的下邊成斜面狀。牙刷像“錯位”( ) 34213800A.僅由光在前表面發生反射引起 B.僅由光在后表面發生反射引起 C.由光在前、后兩個表面發生反射共同引起 D.由光在空氣與玻璃的界面發生折射和光在后表面發生反射共同引起 【例10】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小紅沿一可沿ON折轉的白色硬紙板ABCD放置在平面鏡上,讓一束光緊貼硬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可在ABCD平面內看到反射光線.實驗中使用可折轉的硬紙板,除了能呈現光路外,另一個作用是 。 【例11】59550300如圖所示,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30°角,則(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例12】(貴州中考)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從A點發出一束方向不變的光線,經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個光斑,光斑的位置隨水位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當水面在CD時,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點。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 【例13】作出如圖所示的反射光線。 15735300 【例14】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時,為防止腳踩到水塘而濺污衣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迎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水塘;背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塘 B.迎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塘;背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水塘 C.迎著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地上發亮處是水塘 D.迎著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地上發暗處是水塘 【例15】如圖所示的是小芳同學檢查視力時的情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鏡中視力表的像是實像 B.鏡中視力表的像比視力表小 C.鏡中視力表的像到小芳的距離為5m D.鏡中視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A組 1.我們常見到的下列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是( ) A.太陽灶 B.月亮 C.平面鏡 D.太陽 2.俗話說:“一葉遮目不見泰山”。這其中的物理原理是( ) A.光是直線傳播的; B.光的反射定律; C.光不能通過不透明物質; D.光的鏡面反射。 3.有一個同學學習了光的傳播后,舉了四個例子,說明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其中有一個例子舉得不正確,這個例子是( ) A. 影子 B. 太陽落到地平線下還能看見 C. 小孔成像 D. 看不見不透明體后面的東西 4.彩色電視機顯現出的各種顏色都是由三種基本顏色混合而成的,這三種顏色是( ) A.紅、綠、藍 B.紅、綠、黃、 C.紅、綠、紫 D.紅、黃、綠 5.曉紅穿了一件綠裙子,如果站在紅燈下,則我們看到她的裙子是 ( ) A.綠色 B.白色 C.紅色 D.黑色 6.下列現象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是( ) A、日食、月食現象 B、立竿見影 C、坐井觀天,所見甚小 D、打雷電時,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7. 08年春節晚會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戲”——《逗趣》。兩位演員用手分別表演了動物、人物的各種形態。活靈活現的手影(如圖),讓觀眾大開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 43408600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凸透鏡成像 8. 關于光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光的傳播速度總是3×l05千米/秒 B. 光的傳播速度的最大值為3×l05千米/秒 C. 光年是一種長度單位 D. 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距離的單位 9.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定律 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電影銀幕對光的反射是漫反射 D、白紙的表面對光的反射是漫反射 10.一束光線斜射向平面鏡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C、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D、以上結論都有可能 11.當入射光線向法線靠攏時,則反射光線( ) A、遠離法線 B、保持不變 C、靠攏法線 D、以上結論都有可能 12.決定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到鏡的距離 B、鏡的高度 C、鏡的寬度 D、物的大小 13.當手指尖觸到平面鏡上時,手指尖與它在鏡中的像相距約4mm,則平面鏡的玻璃厚度是() A. 4mm B. 8mm C. 2mm D. 1mm 14. 如圖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一臺石英鐘的指針位置,此刻鐘的實際讀數是() A. 8點20分 B. 4點20分 C. 3點40分 D. 3點20分 15. 一同學站在平面鏡前并向平面鏡靠近,則他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應該是() A. 像靠近平面鏡,且變得越來越大 B. 像靠近平面鏡,且像的大小不變 C. 像靠近平面鏡,且變得越來越小 D. 人和像的距離不變,且像的大小也不變 16.平靜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倒影,它是( ) A、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實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 D、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 17.如圖所示,入射光線是;反射光線是;法線是;入射角是;反射角是。 18.一束光線與鏡面成40°角入射,則入射角是,反射角是。要使一支鉛筆跟它在平面鏡的像垂直,這支鉛筆跟平面鏡的夾角是。 19.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的特點是:像和物離鏡的距離,像與物大小,鏡中所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鏡中的像是(填實像或虛像)。 20. 如圖所示,L1為入射光線,L2為射出光線。請在圖中添加合理的光學器件。(注意所添加的器件位置要正確) 21. 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的像。 B組 1.下列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是( ) A.反射陽光的平面鏡 B.晴天的月亮 C.放電影時所看到的幕布 D.收看電視時看到的電視機屏幕 2.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樓 B.水面折枝 C.水中倒影 D.手影 3.太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個個“光斑”和“樹蔭”,其中( ) A.“樹蔭”是圓形的,是樹葉的影子 B.“樹蔭”的形狀不規則,它們是太陽的像 C.“光斑”是圓形的,是太陽的像 D.“光斑”的形狀不規則,它們是太陽的影子 4.在沒有其他關照的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出的綠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紅色裙子的演員身上后,觀眾看到的情況是( ) A.全身呈綠色 B.上衣呈綠色,裙子不變色 C.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綠色,裙子呈黑色 5.在如圖所示的四個光路中,MM′為平面鏡,PO為入射光線,ON為法線,入射角∠PO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圖是( ) 459168506.如圖所示,在做“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時,小明讓一束光緊貼紙板A射向O點,紙板B可沿折縫ON向后翻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α為反射角 B.增大α過程中,反射光線沿順時針轉動 C.α=0°時,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此時不存在反射現象 D.紙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線消失,是因為此時沒有反射光線 7.小陽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其中ENF是用兩塊紙板連接起來的一個平面且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關系,實驗時應進行的操作是( ) A.沿ON前后轉動板E B.沿ON前后轉動板F C.改變光線OB與法線ON的夾角 D.改變光線AO與法線ON的夾角 第7題圖 第8題圖 第9題圖 8.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該實驗應該選用較薄的玻璃板 B.該實驗選用兩個等大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像的大小隨物距的變化而改變 D.實驗中測量兩只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是為了比較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9.如圖所示,MM′為平面鏡,AO為入射光線,ON為法線,入射角∠AON等于45°.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則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沿射線正確方向射出的是( ) A.OB B.OC C.OD D.ON 10.如圖所示,S是發光點,要求找出S發出的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經過P點,圖所示是作圖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495236521971011.光學實驗課時,小葉用激光燈對著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無意中發現對面粗糙的墻壁上會出現一個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對此現象解釋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墻壁對光發生漫反射 C.地面對光發生漫反射 D.墻壁對光發生鏡面反射 12.小欣同學站在平面鏡前看自己在鏡中的像,下面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小欣和他的像的是( ) A B C D 13.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14.一束平行光從水中射入空氣,OA是其中一條反射光線,如圖所示,若OA與水面夾角為60°,關于入射角α、折射角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α=60°,β<60°B.α=60°,β>60°C.α=60°,β<30°D.α=30°,β>30° 15.如圖所示,容器底部有一探照燈S發出一束光線投射到MN木板上,在B點形成一光斑,當向容器中注水時,光斑B將移向( ) A.B的上方B.B的下方C.B的左邊D.B的右邊 16.學習了光學知識后,愛動腦筋的小明和小華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規律.如圖所示,他們給兩個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分別打上一個小圓孔和一個小方孔,再用兩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易拉罐的口上,分別將小孔對著燭焰和燈絲,可以看到燭焰和燈絲通過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較甲、乙兩圖所成像的形狀,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分析比較甲、丙兩圖所成像的形狀,又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樹陰下的圓形光斑就是通過樹葉間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實像。 17.小明和同座小華為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進行了如圖實驗; (1)小明按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紙版上顯示出了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徑跡,小華想把光的徑跡保留在紙板上以便研究,請你為他設計一個保留的方法: 。 (2)當在圖甲上出現反射光OF后,小明以ON為軸旋轉該紙板,如圖乙,觀察紙板上能否出現反射光,他的設計意圖是為了探究。 (3)小明讓光沿FO方向入射,發現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說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 。 (4)小華測出了一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后,告訴小明,數據測量好,應該按教師的要求整理器材,小明告訴小華,實驗還未結束,如果你是小明,你要向小華解釋,應該說。 3535045018.小紅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的高度h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u是否有關,選用如下器材:鋪有白紙的泡沫塑料板、薄透明玻璃板、刻度尺、4根牙簽、6根形狀完全相同的圓柱橡皮泥(其中3根為紅色、3根為黃色).實驗前她在白紙中間畫一條直線MN,把帶支架的薄透明玻璃板作為平面鏡沿直線MN放置,使平面鏡底邊前沿與直線MN重合,且使平面鏡垂直于紙面,如圖所示。之后小紅的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①選一根紅色橡皮泥作為物體,放置在透明玻璃板前的白紙某位置上,在透明玻璃板后適當位置放一根黃色橡皮泥,改變黃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從不同角度觀察,黃色橡皮泥與紅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測量紅色橡皮泥到平面鏡前沿的距離u和黃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記錄在實驗數據記錄表格中. ②用牙簽將2根紅色橡皮泥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更高的新圓柱體,放在平面鏡前更靠近平面鏡的位置,同樣用牙簽將2根黃色橡皮泥連接在一起,調整這根新黃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從不同角度觀察,黃色橡皮泥與紅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測量紅色橡皮泥到平面鏡前沿的距離u和黃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記錄在表格中。 (1)請寫出小紅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請你針對小紅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寫出改正的方法: 。 (3)請說明根據測量數據如何判斷像的高度h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u是否有關。 。 C組 有一個人沿路行走經過某一盞路燈,在走路過程中,路燈照射人,人的影子長短在變化,其變化情況是 ( ) A.逐漸變短 B.逐漸變長 C.先變短后變長 D.先變長后變短 下列能在真空中傳播的是( ) A.聲 B.光 C.聲和光 D.都不是 下列現象不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 A.針孔成象 B.燈光下人的影子 C.鏡子中人成的像 D.日食 下面現象中不能說明光是直線傳播( ) A.影子的形成 B.小孔成像 C.看不見高墻后的物體 D.閃電后才聽到雷聲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光的傳播速度總是3.0×108m/s B.光總是沿直線傳播的 C.光的傳播不需借助媒介 D.明亮的月光是光源 一棵樹在陽光照射下,它的影子從早晨到晚上的變化情況是( ) A.先變長后變短 B.先變短后變長 C.逐漸變短 D.逐漸變長 太陽光經三棱鏡分解后的彩色光透過紅玻璃,你在光屏上將看到的顏色是( ) A.白色 B.紅色 C.黑色 D.綠色 舞臺上有一身著黃色上衣和綠色裙子的姑娘在跳舞,當用黃光照射時,她的上衣的顏色是( ),裙子的顏色將會是( ) A.黃色 B.黑色 C.綠色 D.白色 利用紫外線可使熒光物質發生熒光,人們制成了( ) A.驗鈔機 B.遙控器 C.微波爐 D.超聲波診斷儀 少先隊員們正在湖邊進行篝火晚會以慶賀自己的節日,在一片銀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隊員們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悅。以下能稱得上光源的是 ( ) A.少先隊員們的目光 B.一片銀白色的月光 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邊燃燒的篝火 2光年的意思是( ) A.光傳播的時間為2年 B.光傳播的時間為2小時 C.光傳播2小時通過的距離 D.光傳播2年通過的距離 12.下列有關光的現象中,正確的說法是( ) A.陽光下,微風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這里蘊含著光的反射 B.光與鏡面成30°角射在平面鏡上,則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鏡子時,總是靠近鏡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時像會變大 D.老師通過鏡子觀察學生們的舉動,看到的學生們的實像 13.關于物體通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 B.物體離平面鏡越遠,所成的像越小 C.物體與它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 D.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大于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14.“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說,猴子看到井中有個月亮,以為月亮掉進井水中了,大叫起來:“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關于井中月亮,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井中出現月亮屬于光的反射現象 C.井中出現月亮屬于光的折射現象 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近 15.如圖所示,相鄰兩室,一明一暗,在兩室之間的墻壁上有一平面鏡M,且∠AOC=∠BOC,甲、乙兩人分別站在A、B兩點,面向平面鏡張望,則( ) 30727650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對方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5734050016.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實像 B.蠟燭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實物大 C.蠟燭移近玻璃板時,像會遠離玻璃板 D.蠟燭與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17.把一個平面鏡豎直放置,一個人以2米/秒的速度垂直于平面鏡走近,那么他在鏡中的像( ) A.以4米/秒的速度遠離平面鏡 B.以4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鏡 C.以2米/秒的速度遠離平面鏡 D.以2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鏡 18.射到平面鏡上某一點的光線中,入射角等于30°的光線可能有( ) A.1條 B.2條 C.3條 D.無數條 19.學習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學器具:①顯微鏡②穿衣鏡③潛望鏡④遠視眼鏡⑤汽車觀后鏡⑥近視眼鏡。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20.如圖所示,平靜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橋,橋孔看上去是圓形的。當水面上升時,看到橋孔的形狀的是下圖中的() 21.太陽光與水平面成24°,要使反射光線沿水平方向傳播,平面鏡與水平方向的角應該是( ) A.24°或156 ° B.12° C.150° D.78°或 12° 22.完成下列作圖。 (1)在揚州古城挖掘過程中,工作人員巧妙地引用太陽光水平照入挖掘隧道,解決了挖掘時的采光問題,如圖(1)所示,請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并補全光路; (2)如圖(2)S為一個點光源,A為平面鏡的一點試畫出光線被平面鏡反射后,經A點的光路圖。 (3)如圖(3),AB、CD是某一點光源S發出的二條入射光線,請畫出它們的反射光線,標出點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圖。 (4)如圖(4),電工要從房A點拉導線到河岸安裝一盞路燈O后再到房B點,路燈O選在岸上何處用導線最短?小莉將河岸當作平面鏡,用光學作圖法很簡單地確定了路燈O的位置,請畫出小莉的作圖。 第三講參考答案 基礎鞏固 1-5.CDBCD6-10.CCCDA 11-15.DDDBB16、天然、人造 17、牛頓 4、紅、橙、黃、綠、藍、靛、紫,紫,折射,紅 18、物體透過的色光 物體反射的色光 19、紅、綠、藍 經典例題 例1 -例5 BBCBD 例6-例9. ABDC 例10.垂直;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例11 C 例12 例13 圖略 例14.A 例15.C 鞏固練習 A組 1-5 DABBD 6-10 DAABA 11-15.CDCCB 16.A 17.答案:AO、OB、ON、α、β 18.答案:50°、50°、45° 19.答案:相等、相等、正立、虛像 4344035020.答案:(也可能是凸透鏡或凹透鏡) 9226550 答案: B組 1-5 DDCDC 6-10 BDCBC 11-15.BDADB 16.(1)物體通過小孔所成的像與孔的形狀無關;(2)所成的像的形狀由物體的形狀決定; (3)太陽 17.(1)用筆沿光的傳播路徑畫線;(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共面; (3)光路是可逆的;(4)應多次實驗,獲得普遍規律 18.(1)實驗步驟②中,沒有控制物體的大小不變; (2)仍用步驟①的紅色橡皮泥,只改變它到平面鏡的距離u,調整步驟①的那根黃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從不同角度觀察,黃色橡皮泥與紅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記錄相應實驗數據u和h記錄表格中; (3)若二次測量的像高不相等,則說明像的高度h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u有關;若二次測量的像高相等,則說明像的高度h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u無關。 C組 1-5.CBCDC 6-10.BBAAD 11-15.DACBD 16-20.DDACB 21.D22.圖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