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四講 階段復習-第一、四章 知識梳理 代代相傳的生命 知識點1:生命誕生的過程 1、生命都是從發育而來。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細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細胞卵細胞結合產生。 3、是人體中最大的細胞,呈球形,營養物質(有機物)較豐富,為提供營養 4、精子有尾巴,能夠游動。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細胞屬于,其細胞核內都攜帶著遺傳物質。 6、人的生殖系統 (1)男性生殖系統:由睪丸、附睪(儲存精子)、輸精管、精囊、前列腺、陰莖等器官組成。最主要的器官為;睪丸的主要功能:產生精子(青春期開始產生,一天可產生上億個),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統:由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 組成。最主要的器官為;卵巢的主要功能:產生卵細胞(青春期開始產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約每個月會排出一個成熟的卵細胞。是受精的場所,是胚胎發育的場所。 7、受精與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叫做受精。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點。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細胞,而是一個生命體(卵細胞,精子為生殖細胞) 妊娠:受精卵沿著輸卵管往下移動到子宮后,經過數次分裂逐漸形成胚胎,并附著在子宮壁上這時女性就懷孕了,也稱為妊娠。 8、胚胎的發育―――主要在子宮(發育時間約280天或約9個月) 注:胚胎發育早期的營養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胎盤出現后營養來自母體 第2周:出現羊膜并發育成充滿羊水的羊膜囊(減少震動的影響,保護作用) 第3周:出現胎盤,胚胎通過與母體相連。從母體獲得營養和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胎盤是胚胎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稱作胎兒期(之前稱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樣,從此稱為 胎兒 ; 第六個月 的胎兒活動已很頻繁,生長迅速;大約要在母體內孕育 9個多月 (約 280 天,38周),然后從母體體內產生。 9、胎盤中的血管與子宮中的血管是 不相通的(有一層膜為屏障),即胎盤的血液與母體的血液是分開的。阻斷一些傳染病,但有些藥物仍有影響(如酒精,毒品,煙,孕婦禁用藥) 10、剛出生的胎兒主要靠母乳喂養。母乳含有嬰兒所需的營養物質,同時含有抗病物質(免疫物質),因而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品。 11、試管嬰兒:人工完成受精過程,然后將受精卵植入子宮內繼續發育。(本質上是,只是受精在試管中完成。體外受精,體內發育) 知識點2:人的生長時期 1、人一生的生長時期:嬰幼兒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嬰幼兒期:出生的前三年,會出現生理協調和大腦發育等巨大變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長期 青春期:兒童發育為成人的過渡時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長期,最大變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發育和成熟 成年期:體重身高逐漸停止增長,各個器官發育成熟,體能高峰期 2、女孩青春期一般11歲至17歲,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3、: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出生就有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異,青春期才出現(依靠性激素才能維持,閹割后消失) 男孩比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長出胡須,喉結增大,聲音低沉; 女孩比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骨盆變大,乳房增大,聲音變尖; 4、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的標志: 5、月經: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大約每一個月有1個成熟的卵從卵巢中排出。如果卵沒有受精,就會引起子宮出血,這就是月經,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標志是出現月經。第一次來月經叫初潮,一般在10~16歲,周期約為28~30天。月經周期與卵巢排卵周期一樣,但不同時 6、遺精:進入青春期的,男孩睪丸已經能產生精子,因此有時在睡夢中會排出精液,這種現象叫遺精 。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標志是出現遺精 。 7、衰老:身體各部分器官系統的功能逐漸退化的過程。 8、延緩衰老的方法:科學合理地生活、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適當運動鍛煉等。 9、衰老最終結果是死亡,特征:(最主要特征)。 知識點3:動物的生長時期 1、青蛙一生的生長時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2、蝌蚪與成蛙的比較 生活環境 運動器官 運動方式 呼吸器官 蝌蚪 水中 軀干和尾部 游泳 鰓 成蛙 水中與陸地 四肢 游泳、跳躍 肺和皮膚 3、:從幼體到成體的發育過程中,在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上要發生很大改變的發育。如兩棲類(青蛙),有些昆蟲(如:蠶、蝶、蛾、蚊、蠅、蜜蜂等):經歷四個階段。(有蛹期) :從幼體到成體的發育過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相似。有些昆蟲(如:蝗蟲、蟋蟀、螻蛄、螳螂、蟑螂、臭蟲等):經歷 三個階段。(無蛹期) 4、生命周期:動物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生殖、死亡等生長時期。是生命運動的重要形式,使種族得以延續 5、生長時期的時間就是這種動物的壽命。會受到氣候、食物、敵害等生活環境因素的影響。 知識點4: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 1、有性生殖:通過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不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動物生殖的多樣性 (1)受精方式不同 ①體外受精的有等,特點:一般生活在水中 ②體內受精的有等,一般為陸生 (2)胚胎發育方式:除胎生,卵胎生外,其余動物均為體外發育(孵蛋,卵行為) ①卵生的動物有 等; 它們的胚胎發育場所在 母體體外 ,營養來源是 卵細胞中的卵黃。 ②胎生的動物有 哺乳類(除外),胚胎發育場所在母體子宮內,營養來源由母體通過胎盤供給 。 胎生與哺乳的意義:為哺乳動物的幼體提供了穩定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成活率有很大提高。 ③ 卵胎生的動物很少,如 是卵胎生動物,它們的受精卵在 母體內發育,但營養來源與母體 無關 (或很少),而是來自 卵細胞中的卵黃 。 3、:變形蟲、草履蟲 等單細胞動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即一個母細胞通過細胞分裂變成 2 子細胞。 :水螅進行的無性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即母體發育到一定時候能產生一些芽體,這些芽體從母體上脫落下來,就可以長成新個體。 注:①試管嬰兒:有性生殖,體外受精(試管里),體內發育,胎生 ②克隆羊:主要通過細胞核移植技術,產生與被克隆動物基因完全相同的新個體。如克隆羊“多莉”。屬于(沒有受精),體內發育,胎生 ③體外受精的一般生活在水中,如魚類、兩棲類,其他大部分生活在陸上的為體內受精 ④體內發育:哺乳類(鴨嘴獸除外),鯊、蝮蛇,其余均為體外發育(有孵蛋、產卵行為) 1225550知識點5:種子的結構 1、植物的胚是新植物體的,它由組成。植物種類及特性由胚決定。胚受損不能萌發。 2、單子葉植物:只有一片子葉(小麥、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種子不能分成兩半 雙子葉植物:有兩片子葉(菜豆、大豆、棉、黃瓜、花生、橘)種子能分成兩半 3、有胚乳種子:小麥、玉米,水稻、蓖麻、柿 無胚乳種子:菜豆、大豆、棉、黃瓜、花生 注意特點:一般來說,單子葉植物為有胚乳種子(慈姑除外),不能剝皮也不能分成兩半;雙子葉植物為無胚乳種子(蓖麻、柿除外)能剝皮也能分成兩半 4、有胚乳的種子中,營養物質主要貯存在里;在無胚乳種子中,營養物質主要貯存在中。營養物質:淀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淀粉遇碘會變藍。) 5、種子萌發時需要的環境條件:。(缺一不可) 其他條件: 種子的形狀 、 大小 、 飽滿程度 及是否處于休眠狀態 6、種子萌發后長成的幼苗能獨立生活的主要標志是胚芽發育成莖、葉轉綠。 7、種子萌發過程中,首先是胚根發育成根,其次胚芽發育成莖和葉。子葉或胚乳一般會消失(提供營養) 注:①控制變量法:當有多個影響因素時,每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控制其他因素不變。 ②種子萌發時的營養物質來自于,跟外界無關 ③多雨時,土壤中水多,導致空氣變少,不利于萌發 知識點6:芽的發育 1、芽的結構有葉原基(發育成幼葉)、頂端分生組織(使芽軸伸長)、幼葉(發育成成葉)、芽軸(發育成莖)、芽原基(發育成側芽)等部分。 2、根據芽的著生位置,芽分為頂芽 和 側芽。頂芽的生長會使植物的,側芽的生長會在植物體上形成。 3、頂端優勢:頂芽發育較快,會抑制側芽的發育。 摘除頂芽,就會促使側芽發育,多長側枝, 知識點7:花的結構&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2660650 花的結構 花藥:里面有花粉 花絲 雄蕊 雌蕊 花蕊 (花的主要結構) 柱頭 花柱 子房:里面有胚珠 1、植物的一生經過受精、種子的形成和萌發、幼苗生長發育、植株開花結果等生長期后,將會死亡。植物的種族是在生長時期的循環運動中得以延續的。 注:①植物生長的起點從開始,不是種子 ②雄花只開花不結果 ③果實主要食用果皮,由發育而來 ④注意區分胚(種子的結構)與胚珠(花的結構,內有卵細胞) 植物的有性生殖:主要為被子植物 2、傳粉:雄蕊中的花粉從花藥中散出來,落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傳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傳粉(豌豆花)和異花傳粉,其中較普遍的傳粉方式是異花傳粉。 3、根據傳粉的不同途徑,花分為蟲媒花和風媒花; 蟲媒花,靠 昆蟲傳粉,特點是:花較大,較鮮艷,有芳香的氣味、甜美的 花蜜 ,花粉較黏。如:桃、月季、橘、牡丹、油菜 、蘋果、 杜鵑 等植物的花。 風媒花,靠風力 傳粉,特點是:花粉 多而輕 、柱頭 分叉 或羽毛狀 、能分泌粘液,并且伸出花瓣外面。如:玉米、水稻、柳樹 、 楊、榆等植物的花。 人工授粉: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人們常用人工的方法來傳播 花粉 。 4、被子植物受精過程:花粉受到柱頭 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萌發形成 ;花粉管穿過柱頭伸入 子房 ,一直到達 。花粉管內的與胚珠中的結合,形成受精卵 5、受精后,花萼、花瓣、 雄蕊 、雌蕊的 柱頭 和 花柱 一般都凋落。(也有少數花萼不凋落,如草莓) 6、子房發育成 , 子房壁發育成 ,胚珠發育成 , 珠被發育成,受精卵發育成。 7、子房內如果只有 一個 胚珠,受精后果實內只有 1粒 種子,如桃子等。 子房內如果有 多個 胚珠,受精后,果實內可以形成 多粒 種子,如西瓜等。 2952750 知識點8:植物的無性生殖 1、植物的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1):蕨類、苔蘚類(蕨、胎生狗脊、地錢、葫蘆蘚)。以下為蕨的繁殖過程。 (2):被子植物用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繁殖的方式。 包括:分根(如夾竹桃、臘梅)、壓條(桑、夾竹桃)、扦插(月季、柳樹、葡萄)和嫁接(橘、桃)。 嫁接能否成活的關鍵是砧木和接穗的對齊。接穗與鉆木上長的植物種類不同 營養繁殖的優點:1);(2)繁殖速度較快。 被廣泛地應用于花卉和果樹的栽培中。 注:①組織培養也為植物的無性生殖 9486900 知識點9:細菌和真菌 1、觀察細菌的結構需要借助于高倍或; 菌落概念:一個細菌或真菌在一定的培養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一個菌落約有百萬個細菌。可用眼觀察 細菌根據形態的不同可以分為; 2、細菌的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但,稱為。有的細菌外還有鞭毛、莢膜;細菌無葉綠體,一般;細菌通過;為單細胞生物 373570501511300 3、細菌有對人類有益:嗜酸乳桿菌幫消化,能生產藥品,制造食物,分解尸體; 有害:肺結核、炭疽病、鼠疫、霍亂等 真菌的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稱為真核細胞。一般分為單細胞真菌和多細胞真菌;無葉綠體,依靠攝取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如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主要是;如香菇等食用菌和霉菌屬于多細胞真菌,通過; 4、微生物滋生的條件:。 根據微生物的生長的條件人們研究出保存食物的方法: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熱法。 注:①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真菌 ②酵母菌一般用于發面和釀酒,食用菌:香菇、蘑菇、金針菇、木耳等,用孢子生殖 ③原核生物:細菌,無細胞核,故低一等 真核生物:(有細胞核的都是) 地球與宇宙 第1節 太陽和月球 1、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與地球的平均距離是1.5億千米。 2、太陽是一顆氣體星球。太陽大氣層由里到外可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我 們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層,在日全食時可觀察到日冕層。 3、太陽活動:太陽黑子(光球層)、耀斑、日珥(色球層)和太陽風(日冕層) 4、太陽黑子: (1)是太陽表面由于溫度較低而顯得較暗的氣體斑塊。 (2)周期約為11年,發生在光球層。 (3)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4)太陽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為太陽活動峰年,黑子數極少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谷年。 5、太陽活動的影響:影響地球的短波通信、太陽光中的過強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 6、用加濾鏡的天文望遠鏡或涂黑的玻璃觀察太陽,絕對不能用雙筒望遠鏡或不加濾鏡的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太陽 7、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 8、月球亮區是高地(月陸),暗區是平原或盆地(月海), 9、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環形山,是小天體撞擊或古老火山爆發形成 10、月球受到的重力小、溫差大、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生命 第2節 地球的自傳 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地軸的旋轉運動。 2.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1)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沿逆時針方向旋轉。 (2)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沿順時針方向旋轉。 3.地球的自轉周期:地球每自轉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約24小時) 4.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2)晝夜交替現象 由于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在同一時間,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為白晝,背著太陽的一半為黑夜,于是有了晝夜現象。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就不斷地更替,這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晨昏線(圈) (1)晨昏線(圈):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它由晨線和昏線構成。 (2)判斷方法: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反之是晨線。 第3節 1.地球的公轉 (1)定義:地球繞太陽的運動稱為公轉。 (2)特點: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時地軸的方向不變,其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公轉軌道面與地軸成66.5°的夾角。地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約為365.2422天,即通常所說的一年。 (3)產生的現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等。 2.太陽光線和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 一天中,旗桿影子的長度最短的時間是太陽在最高的位置——正午的時候,此時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最大,稱正午太陽高度。 3.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1)在同一天里,緯度不同,正午太陽的影子長度也不同。 在同一天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是從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2)一個地方的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變化。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夏季的正午太陽高度較大,夏至日最大(影子最短);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較小,冬至日最小(影子最長)。 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變化的原因是因為正午太陽高度是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變化的,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如下表: 節氣 日期 太陽直射點 季節 (北半球) 季節 (南半球)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春季 秋季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歸線 夏季 冬季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秋季 春季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歸線 冬季 夏季 4、地球繞日運動引起的晝夜長短變化,具體表現如下: (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晝夜長短都會隨季節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對于北半球的各地來說,一年中自晝最長的是夏至日,白晝最短的是冬至日,南半球則剛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晝和黑夜都是等長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陽光直射,白晝總是長于黑夜。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陽光直射,北半球白晝總是短于黑夜。 第4節 月相 1.月相是指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月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月球本身不發光、不透明,以及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2.月相的變化周期為29.53天,接近于農歷的l個月。 新月 上弦月 滿月 下弦月 初一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 3.根據月相的形狀可以大致判斷當天的農歷時間。月相變化與農業生產、天氣、潮汛、航空等有關。 第5節日食和月食 日食 日、地、月的位置:三者成一條直線,月球在中間 過程:西緣開始,東緣結束 時間:農歷初一 類型:日偏食、日環食、日全食 月食 日、地、月的位置:三者成一條直線,地球在中間 過程:東緣開始,西緣結束 時間:農歷十五、十六 類型:月偏食、月全食 月食時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銅色 3、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平面和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平面有一個5度左右的夾角,因此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個月都會發生。 第6節 太陽系 組成:太陽、八大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等 中心天體:太陽,太陽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八大行星 由近到遠: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 行星之最:木星體積最大,有大紅斑 木星衛星最多的行星 彗星由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組成。彗核是由巖石的碎片、固體微粒和水結冰組成。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周期76年。 26136600流星體———隕星----------隕石 第7節 探索宇宙 星座 國際上把天空劃分為88個區域,命名為88個星座 34213800著名的星座(見圖) (3)星圖方位:上北下南,左東右西 (4)北斗七星斗柄朝向:春夏秋冬對應東南西北。 (5)星等:星等越小星越亮 (6)尋找北極星(見圖) 2、銀河系 (1)構成:由眾多恒星及星際物質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天體系統 (2)大小:直徑10萬光年 (3)形狀:側看:像一個中間厚、四周薄的鐵餅 俯看:像一個大漩渦,有四條螺旋狀旋臂從中間伸出 3、宇宙的結構層次 河外星系 已知的宇宙 其他恒星世界 銀河系 太陽 太陽系 地月系:地球、月球 其他七大行星和衛星 基礎鞏固 代代相傳的生命 1.下列動物的胚胎發育在母體子宮內進行的是( )。 A.大熊貓 B. 眼鏡蛇 C.娃娃魚 D.烏龜 2.下列植物中是自花傳粉的植物是( )。 A. 棉花 B. 水稻 C.豌豆 D. 楊樹 3.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都具有的結構是( )。 A. 子葉和胚乳 B. 種皮和胚 C.胚和胚乳 D. 輸導組織 4.海馬是一種體外受精、卵生的動物,雄海馬具有育兒袋,請猜猜看這育兒袋有何功能?( )。 A. 保護小海馬 B. 保護受精卵 C. 供給小海馬養分 D.供給受精卵養分 5.下面關于人體青春期發育過程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肺通氣量增大 B. 生殖器官成熟并出現第二性征 C.大腦容積迅速擴大 D. 心臟收縮力增強 6.人吃的面粉、玉米粉主要來自種子的( )。 A. 胚芽 B. 胚乳 C.子葉 D.胚軸 7.學習了“人的生殖與發育”后,某同學做了如下總結,其中錯誤的是( )。 A. 人的發育起始于嬰兒的出生 B. 受精卵發育初期營養物質來自卵細胞的卵黃 C.受精卵形成的場所是輸卵管 D.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 8.下列生長時期,我們初中生尚未經歷的是( )。 A.嬰兒期 B.兒童期 C.幼兒期 D.成年期 9.通過比較右圖中的A、B、C三粒種子的萌發情況,可以得出哪些因素對種子萌發會影響( )。 A. 空氣 B. 水分 C. 溫度 D.空氣和水分 10.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胚中的胚芽、胚軸和胚根細胞就開始分裂和生長,首先長成的是( )。 A. 葉 B. 根 C.莖 D. 根莖同時生長 11.如圖是草履的生活過程。根據圖中草履的生殖特點,可以推測草履的生殖方式是( )。 A. 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有性生殖 12.科學家把人的精子和卵細胞一起放入試管中結合成受精卵,受精卵發育成早期胚胎,再將它植入子宮內發育,最終分娩出試管嬰兒,這種受精與生殖的方式是( )。 A. 體外受精與卵生 B. 體內受精與胎生 C.體內受精與卵生 D.體外受精與胎生 13.下列各項中,描述了生物的一個較完整生命周期的是( )。 A. 大豆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果再枯萎 B. 人從嬰兒期到成年期 C.受精的雞蛋發育成母雞 D.蝌蚪通過發育成為青蛙 14.我市去年一些經濟作物如油菜、楊梅等,在開花時節,常因連續降雨而造成減產,造成減產的原因是( )。 A. 植物無法在雨中開花 B. 雨天植物的果實發育不良 C.長時期陰雨,光合作用減弱 D.雨天傳粉過程受到影響 15.上課時,老師說大多數同學都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小明不知道自己是否進入了青春期,請你幫他判斷一下。下列選項不能說明他已經進入青春期的是( )。 ①長胡須 ②喉結突出 ③頭發變長 ④出現首次遺精 ⑤飯量明顯比以前增加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③⑤ D.①②④ 16.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的病原體,從而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列哪種結構是幽門螺桿菌所不具有的?( )。 A.成形的細胞核 B. 起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細胞壁 C.遺傳物質DNA D.起運動作用的鞭毛 17.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學會的專家認為,濕地的生態環境比較適合朱鵑的生存。朱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的生殖方式是( )。 A. 體內受精、卵生 B. 體外受精、卵生 C.體內受精、胎生 D.體外受精、胎生 18.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植物生殖方式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①是嫁接,是人工營養繁殖 B. ①②是無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 C. ①②③均是植物的生殖方式 D.③中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胚芽 19.早春播種以后,常用“地膜覆蓋”的方法促進早出苗,其主要原因是( )。 A. 種子萌發需要避光 B. 防止風沙 C.保濕、保溫有利種子萌發 D.防止鳥類取食種子 20. 2011年6月初,德國爆發了急性腸道疾病疫情,該病是由于感染了一種新型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下面關于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多數種類能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 B.都會危害動植物和人的健康 C.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 D.有些種類能與動植物共生 1.A 2.C 3.B 4.B 5.C 6.B 7.A 8.D 9.D 10.B 11.A 12.D 13.A 14.D 15.C 16.A 17.A 18.D 19.C 20.B 地球與宇宙 1.太陽黑子、耀斑、太陽風等太陽活動依次發生在( )。 A. 色球層、光球層、日冕層 B. 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C. 日冕層、光球層、色球層 D.光球層、日冕層、色球層 2.下列現象可能是由太陽活動強烈而引起的有( )。 ①地球上的短波通訊受到干擾 ②發生日食現象 ③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 ④地球的某些地方洪澇災害增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3.在月球上,下列活動中宇航員不可能做到的是( )。 A. 在月球上插上國旗 B. 背起250公斤重的物體 C.跳高、跳遠 D.兩宇航員面對面直接對話 4.下列屬于月球質量的原因而造成的現象是( )。 A. 月球上找不到一草一木 B. 月球上環形山眾多 C.月球上一蹦5米多高 D.月球上靜寂無聲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月球距離太陽較近時,溫度可高達127℃,較遠時溫度則降到83℃ B. 太陽中心的溫度約6000℃ C.月球質量比地球小,故宇航員在月球上行走是輕飄飄的 D.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比地球上更藍一些 6.天空中的點點繁星,多數是( )。 A. 星云 B. 恒星 C.衛星 D.行星 7.下列四幅圖中,屬于形成上弦月的三球位置關系的是( )。 8.太陽系表面溫度最高的行星是( )。 A. 水星 B. 金星 C.地球 D.火星 9.下列關于土星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土星密度是水的0.7倍 B. 土星與地球之間隔著兩顆大行星 C.火星的光環的折射現象,不合有任何物質 D. 與火星相鄰的行星是木星與天王星 10.下列天體系統的關系正確的是( )。 A. 銀河系-太陽系一總星系 B. 太陽系一地月系一宇宙 C.地月系一太陽系一銀河系 D.總星系一銀河系一宇宙 11.下列有關天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銀河系是以太陽系為中心的 B. 星系是指類似于太陽系的天體系統 C.宇宙中有2 000多億顆像太陽那樣的恒星 D.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所走過的路程 12.“嫦娥二號”于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并獲得了圓滿成功。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國的飛船登上月球,當日、月、地三者位置如下所示時,在A點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 A. 上弦地 B. 滿地 C.下弦地 D.新地 13.下列地理現象中由地球自轉產生的是( )。 A. 晝夜現象 B. 晝夜交替 C.晝夜長短變更 D.四季更替 14.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人類有可能移居月球,對月球上的居民而言,更容易看到的是( )。 A. 月食現象 B. 日食現象 C.日食和月食現象 D. 根本看不到月食和日食 15.每年從勞動節到國慶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是( )。 A. 先向南再向北 B. 一直向北 C.一直向南 D.先向北再向南 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必然發生月食現象 B. 當月球月相為滿月時,可能發生月食現象 C.日食是指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地球遮掩的現象 D.日食和月食可能會在同一天發生 17. 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紀念日,2012年的這天農歷是初八,據此判斷這一天晚上的月相接近于下圖中的( )。 18.在地球上看,北極星的位置幾乎是不變的,這主要是因為( )。 A. 北極星距離地球很遠 B. 北極星與地球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 C. 北極星的運動速度太慢 D.地軸的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 19.如圖,當地球公轉到C處時,下列地理現象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 A. 北半球是夏季 B. 正是南極考察最佳季節 C. 北半球晝夜等長 D.南半球晝長夜短 20. 2009年1月我國在南極成功建設了昆侖站,此時的南半球是什么季節?( )。 A. 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冬季 1.B 2.C 3.D 4.C 5.C 6.B 7.C 8.B 9.C 10.C 11.D 12.D 13.B 14.B 15.D 16.B 17.B 18.D 19.A 20.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