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講 折射與凸透鏡成像 知識梳理 一、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透明物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fā)生改變。 γ 36779200 (注意:當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時,傳播方向不變) α 2.光的折射定律: ①光折射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α γ ③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γ<α) ④當光從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γ>α) 180340003.光的折射引起的錯覺 35725100空氣 水 凸透鏡成像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會聚光線的作用。(凹面鏡也有會聚光線的作用)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發(fā)散光線的作用。(凸面鏡也有發(fā)散光線的作用) 1746250 3、有關凸透鏡成像的幾個概念: ●焦點F:凸透鏡能將太陽光(平行光)會聚成一點,這點叫做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凸透鏡有一對實焦點,而凹透鏡有一對虛焦點) ●物距u:透鏡到物體的距離。 ●像距v:透鏡到像的距離. 4、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2762250① 3048000 ② 3079750 ③ 325120006261100 ④ ⑤ 物體到透鏡的距離u 像的特點 像與透鏡的距離v 應用 倒立或正立 縮小或放大 虛或實 false 倒立 縮小 實 false 照相機 false 倒立 放大 實 false 幻燈機 false 倒立 等大 實 false 測焦距f false 不成像 獲取平行光 false 正立 放大 虛 放大鏡 視覺 1、眼球與折光系統(tǒng): 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鞏膜、視網(wǎng)膜等)及其內容物(包括晶狀體和玻璃體等)組成。 眼的折光系統(tǒng)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物體射出的光線經折光系統(tǒng)的折射,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物像(倒立縮小的實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視覺。 2、虹膜的作用:調節(jié)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的強弱。 3、近視和遠視的原因及矯正 原因 矯正 近視 成像在視網(wǎng)膜前 佩戴凹透鏡 遠視 成像在視網(wǎng)膜后 佩戴凸透鏡 1504315091440029051250 基礎鞏固 1.如圖光路中( D ) A.CO是入射光線,NO是法線B.AO是入射光線,MN是法線 C.AO是入射光線,PO是法線D.CO是入射光線,PQ是法線 9709150 第2題圖 2.如圖光線從水中射入空氣,反射光線OA與水面之間的夾角為60°。關于入射角α、折射光線與水面之間的夾角β的說法正確的是( A ) A.α=30°,β<60° B.α=60°,β>30° C.α=30°,β>60° D.α=60°,β<30° 3.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到硬幣(如圖甲所示)。人位置不變,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幣了(如圖乙所示),這主要是由于( B ) 19062700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凸透鏡成像 4.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從正面看過去的情形和圖中哪個圖相符( B ) 5.如圖所示,下列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的是( C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6.陽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墻壁上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亮斑,此時墻壁距離凸透鏡10cm,把凸透鏡略遠離墻壁,亮斑變大,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B ) A.大于1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無法判斷 第6題圖 7.如圖,某同學拿著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用一張白紙在透鏡的另一側來回移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得此時光斑到透鏡光心的距離是6cm。該同學用此透鏡觀察較小的文字時,看到了正立的較大的字,則較小文字到透鏡的距離( C ) A.等于12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小于6cm D.大于12cm 2698115014014450 第8題圖 8.一塑料薄膜組成的頂棚下堆放著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陽光穿過薄膜上的積水,照射到干草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薄膜上的積水形成一個大的凸透鏡,如果其焦點恰好在干草處,干草有可能燃燒 B.透鏡都是固體物質組成的,液體不能起凸透鏡作用 C.起凸透鏡作用的應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鏡作用 9.如圖所示,現(xiàn)有五種光學元件,對如圖的光路圖,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為( D ) A.2或5 B.1或5 C.1或3或5 D.2或3或4 第10題圖 10.如圖是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下列哪種光學儀器的成像原理與其相同( C ) A.投影儀 B.照相機C.放大鏡 D.近視眼鏡 324040535941011.如圖所示為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圖。透鏡的焦距為15cm,要使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動其中的一個,其余兩個不動,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C ) A.光屏向左移動 B.光屏向右移動 C.蠟燭向左移動 D.透鏡向左移動 12.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 457771534925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6cm B.當u=12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當u=20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cm處移動到24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13.為了規(guī)范交通行為,南寧市公安部門在很多路口安裝監(jiān)控攝像頭,如圖所示,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或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的現(xiàn)場照片。拍照時,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B ) 29419550A.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 B.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 C.凹透鏡,成放大的虛像 D.凹透鏡,成縮小的虛像 14.考古學家經常用放大鏡觀看出土文物,如圖所示,他看到的是( D ) 21082000A.倒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等大的虛像 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2175510015.如圖所示,一平面鏡垂直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位于凸透鏡的2倍焦距處,在平面鏡和凸透鏡之間有一發(fā)光棒,當發(fā)光棒來回移動的過程中,處于某一位置時,整個系統(tǒng)成像的情況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C ) A.一個實像和兩個虛像 B.一個實像和一個虛像 C.兩個虛像,無實像 D.兩個實像和一個虛像 16.如圖是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做的“水球實驗”的截圖。當時王亞平說:“你們看,這個水球像不像是一個透鏡,透過它,你們還可以看到我的倒影呢?!标P于這個實驗中的“水球”和我們看到的“倒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37928550A.這個水球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B.這個水球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C.假定此時王亞平向后遠離“水球”,“倒影”大小不變 D.假定此時王亞平向后遠離“水球”,“倒影”會變大 17.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圖中所示的位置,這時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清晰像。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判斷,此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C ) A.20cm B.14cm C.10cm D.7cm 1060450034734500 1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過程中,小明同學觀察到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下列光學儀器的工作原理與該現(xiàn)象所反映的規(guī)律相同的是( A ) A.投影儀 B.照相機 C.放大鏡 D.汽車的后視鏡 19.如圖所示,F(xiàn)為凸透鏡的兩個焦點,A′B′為物體AB的像,則物體AB在( B ) A.圖中Ⅳ區(qū)域,比A′B′大,箭頭向上 B.圖中Ⅲ區(qū)域,比A′B′大,箭頭向上 C.圖中Ⅱ區(qū)域,比A′B′大,箭頭向下 D.圖中Ⅰ區(qū)域,比A′B′小,箭頭向下 第20題圖 20.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而b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如圖所示,那么透過透鏡觀察( D ) A.a、b端都變粗 B.a端變細,b端變粗 C.a、b端都變細 D.a端變粗、b端變細 經典例題 【例1】44862750小明在仔細觀察了右圖所示的光路圖,總結出以下幾條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B.光發(fā)生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例2】完成下列光路圖。 (1)如下左圖所示,AO為入射光線,O為入射點。根據(jù)光的折射特點在圖中畫出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并用字母θ表示折射角。 (2)如下中圖,一束光從直角三角形玻璃磚AB面垂直射入,并從玻璃磚AC面射出.請畫出光束進入玻璃磚和離開玻璃磚后的光路。 (3)將一平面鏡斜放在裝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線垂直射向水面,如下右圖所示,請畫出這束光線在水中行進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圖。 【例3】56959500如圖容器水中有一個空氣泡,則其對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線有何作用( ) A.會聚作用 B.發(fā)散作用 C.既不會聚也不發(fā)散 D.無法判斷 【例4】請畫出各圖中入射光線的折射光線(F為透鏡的焦點)。 【例5】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 (1)小剛實驗時,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擺放的位置如圖所示,其中明顯需要調整的是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若測得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調整后,蠟燭在圖上位置固定不動,移動光屏得到一個清晰的蠟燭的像,該像是倒立、 ?。ㄟx填“放大”或“縮小”)的 (選填“實”或“虛”)。 (2)此時,小剛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若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應將光屏向 ?。ㄟx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使蠟燭的像變得清晰。 【例6】物體到凸透鏡距離為10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當物體到該透鏡的距離為18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f的范圍為( ?。? 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 【例7】為凸透鏡成像的示意圖。由于不慎將透鏡的上沿摔掉一塊(圖中陰影部分),則所成的像將(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56292750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響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變暗 【例8】如圖所示,有一圓柱體PQ,放在凸透鏡前圖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狀應該是下列圖中的( ?。?A. B. C. D. 【例9】59632850一天,小聰告訴小亮,放大鏡不僅能把物體“放大”,還能把物體“縮小”!有些驚訝的小亮立刻找來一個放大鏡做起了實驗。他把放大鏡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時,看到了如圖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虛像。接著他按小聰?shù)奶崾具M行了操作,終于看到了“縮小”的花朵。關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縮小”花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縮小虛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鏡與花朵之間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縮小實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鏡與小亮眼睛之間 C.小亮向遠離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縮小虛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鏡與花朵之間 D.小亮向遠離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縮小實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鏡與小亮眼睛之間 【例10】小華視物時成像情況如圖所示,醫(yī)生向她介紹激光手術:通過激光燒蝕厚度均勻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變形狀,實現(xiàn)視力矯正.手術后的眼角膜形狀應為下列圖中的( ) A. B. C. D. 鞏固練習 A組 431673001.如圖光路中( D ) A.CO是入射光線,NO是法線B.AO是入射光線,MN是法線 C.AO是入射光線,PO是法線D.CO是入射光線,PQ是法線 第2題圖 2.如圖光線從水中射入空氣,反射光線OA與水面之間的夾角為60°。關于入射角α、折射光線與水面之間的夾角β的說法正確的是( A ) A.α=30°,β<60° B.α=60°,β>30° C.α=30°,β>60° D.α=60°,β<30° 3.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到硬幣(如圖甲所示)。人位置不變,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幣了(如圖乙所示),這主要是由于( B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凸透鏡成像 4.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從正面看過去的情形和圖中哪個圖相符( B ) 5.如圖所示,下列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的是( C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6.陽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墻壁上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亮斑,此時墻壁距離凸透鏡10cm,把凸透鏡略遠離墻壁,亮斑變大,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B ) A.大于1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無法判斷 第6題圖第7題圖 7.如圖,某同學拿著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用一張白紙在透鏡的另一側來回移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得此時光斑到透鏡光心的距離是6cm。該同學用此透鏡觀察較小的文字時,看到了正立的較大的字,則較小文字到透鏡的距離( C ) A.等于12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小于6cm D.大于12cm 第8題圖 8.一塑料薄膜組成的頂棚下堆放著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陽光穿過薄膜上的積水,照射到干草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薄膜上的積水形成一個大的凸透鏡,如果其焦點恰好在干草處,干草有可能燃燒 B.透鏡都是固體物質組成的,液體不能起凸透鏡作用 C.起凸透鏡作用的應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鏡作用 9.如圖所示,現(xiàn)有五種光學元件,對如圖的光路圖,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為( D ) A.2或5 B.1或5 C.1或3或5 D.2或3或4 第10題圖 10.如圖是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下列哪種光學儀器的成像原理與其相同( C ) A.投影儀 B.照相機C.放大鏡 D.近視眼鏡 11.如圖所示為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圖。透鏡的焦距為15cm,要使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動其中的一個,其余兩個不動,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C ) A.光屏向左移動 B.光屏向右移動C.蠟燭向左移動 D.透鏡向左移動 第12題圖 12.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6cm B.當u=12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當u=20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cm處移動到24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第13題圖 13.為了規(guī)范交通行為,南寧市公安部門在很多路口安裝監(jiān)控攝像頭,如圖所示,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或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的現(xiàn)場照片。拍照時,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B ) A.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 B.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 C.凹透鏡,成放大的虛像 D.凹透鏡,成縮小的虛像 第14題圖 14.考古學家經常用放大鏡觀看出土文物,如圖所示,他看到的是( D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等大的虛像 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第15題圖 15.如圖所示,一平面鏡垂直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位于凸透鏡的2倍焦距處,在平面鏡和凸透鏡之間有一發(fā)光棒,當發(fā)光棒來回移動的過程中,處于某一位置時,整個系統(tǒng)成像的情況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C ) A.一個實像和兩個虛像 B.一個實像和一個虛像 C.兩個虛像,無實像 D.兩個實像和一個虛像 第16題圖 16.如圖是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做的“水球實驗”的截圖。當時王亞平說:“你們看,這個水球像不像是一個透鏡,透過它,你們還可以看到我的倒影呢?!标P于這個實驗中的“水球”和我們看到的“倒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這個水球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B.這個水球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C.假定此時王亞平向后遠離“水球”,“倒影”大小不變 D.假定此時王亞平向后遠離“水球”,“倒影”會變大 17.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圖中所示的位置,這時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清晰像。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判斷,此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C ) A.20cm B.14cm C.10cm D.7cm 第18題圖 1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過程中,小明同學觀察到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下列光學儀器的工作原理與該現(xiàn)象所反映的規(guī)律相同的是( A ) A.投影儀 B.照相機 C.放大鏡 D.汽車的后視鏡 19.如圖所示,F(xiàn)為凸透鏡的兩個焦點,A′B′為物體AB的像,則物體AB在( B ) A.圖中Ⅳ區(qū)域,比A′B′大,箭頭向上 B.圖中Ⅲ區(qū)域,比A′B′大,箭頭向上 C.圖中Ⅱ區(qū)域,比A′B′大,箭頭向下 D.圖中Ⅰ區(qū)域,比A′B′小,箭頭向下 第20題圖 20.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而b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如圖所示,那么透過透鏡觀察( D ) A.a、b端都變粗 B.a端變細,b端變粗 C.a、b端都變細 D.a端變粗、b端變細 B組 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以下是小明學習了關于“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知識后,總結出的關于實像和虛像的一些特點,其中不正確的是( ) A.虛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實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縮小的 C.實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虛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用普通照相機拍照時,要按被照物體距相機鏡頭的遠近進行“調焦”,使用起來不太便捷.有一種“傻瓜”相機,只要把想拍攝的景物全部納入取景器內,不論遠處還是近處的物體,在照片上都比較清晰,從而使拍照的過程變得十分快捷.這種“傻瓜”相機不用“調焦”的奧秘是( ?。?A.采用了長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長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同 報紙上放有小明的近視眼鏡、爸爸的老花眼鏡、奶奶度數(shù)更深的老花眼鏡及媽媽的平光眼鏡如圖,則奶奶的眼鏡是圖中的( ?。?A. B. C. D. 56197500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可隨眼球的運動而運動。目前使用的軟質隱形眼鏡由甲醛丙烯酸羥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圖是某人觀察物體時,物體在眼球內成像的示意圖,則該人所患眼病及應佩帶的這種隱形眼鏡鏡片邊緣的厚度分別為( ) A.近視眼,小于0.05mm B.遠視眼,小于0.05mm C.近視眼,大于0.05mm D.遠視眼,大于0.05mm 51530250如圖所示,a、b、c、d是距凸透鏡不同距離的四個點,F(xiàn)為焦點。下列幾種光學儀器的成像原理與物體在不同點時的成像情況相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照相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a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B.幻燈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c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C.使用放大鏡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d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D.人眼看物體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c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54102000如圖所示是我國發(fā)行的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特種郵票。用焦距為10厘米的凸透鏡觀察這張郵票上較小的圖案,則郵票到透鏡的距離應( ) A.大于10厘米 B.小于10厘米 C.大于20厘米 D.小于20厘米 徐爺爺用焦距為8厘米的放大鏡看書,通過放大鏡可以清晰地看到書上正立放大的文字,則書離放大鏡的距離可能是( ?。?A.5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D.20厘米 把一物體放在凸透鏡前,在凸透鏡另一側12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等大的實像,若將該物體移到離透鏡20cm的地方,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大小及所成的像是大小關系是( ?。?A.6cm 縮小 B.12cm 放大 C.24cm 等大 D.6cm 放大 如圖所示,A′B′為AB的像,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 用光學儀器觀察物體,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如圖甲所示,用凸透鏡觀察自己的指紋,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B.如圖乙所示,用凸透鏡觀察窗外遠處的物體,看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像 C.如圖丙所示,用平面鏡觀察自己身后遠處的物體,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像 D.如圖丁所示,用潛望鏡觀察遠處的物體,看到的是正立縮小的像 61067950某興趣小組同學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記錄并繪制了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u跟實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A.60cm B.40cm C.20cm D.10cm 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裝置示意圖,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如圖的情景,眼睛可能觀察到燭焰經凸透鏡折射所成虛像的是( ?。?A. B. C. D. 48285400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鏡和蠟燭的位置不動,將凸透鏡換成焦距為20cm的,調整光屏的位置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關于兩次成像情況分析正確的是( ?。?A.第一次得到的像是放大的 B.兩次得到的像都是縮小的 C.調換透鏡后,應將光屏向左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調換透鏡后,應將光屏向右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將物體放在距凸透鏡40cm處,在透鏡另一側距透鏡30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范圍是( ?。?A.10cm<f<15cm B.15cm<f<20cm C.20cm<f<30cm D.30cm<f<40cm 47155100某同學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如圖,先后使燭焰位于a、b、c、d四點,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實驗后,他歸納出以下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A.使燭焰位于a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小 B.使燭焰位于c點時,屏上出現(xiàn)的實像最大 C.使燭焰位于b點時,成縮小的實像 D.使燭焰位于d點時,成放大的實像 近視鏡看不清 處的物體,下列四幅圖中能夠說明近視眼成像原理的是 圖,表示矯正近視眼方法的是 圖。 17.如下左圖所示,圖甲是一款具有攝像功能的手機,其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當用它拍照時,外面的景物通過鏡頭會形成一個 像(填寫像的性質);圖乙、丙是用這款手機先后拍下同一小車的兩張照片(設攝像頭焦距不變),拍攝第二張照片比拍攝第一張照片攝像頭離小車更 ?。ㄟx填“遠”或“近”)些。 第17題圖 第18題圖 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鏡”,它是一個戴在眼睛上的微型電腦,如上右圖所示,使用時要盯著眼前12mm處的鏡片屏幕,上網(wǎng)閱讀、觀看視頻等,它的推出讓人驚嘆科技的進步。但由于靠眼睛太近,長期使用易導致 眼(選填“近視”或“遠視”),患這種眼病的人需要配戴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來進行矯正。 18.在用凸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剛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下左圖所示。 (1)當將點燃的蠟燭從距離凸透鏡較遠的地方逐漸靠近凸透鏡時,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光屏應向 ?。ㄟx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 (2)若蠟燭放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位置,移動光屏后,可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倒立的 的實像(選填“放大”或“縮小”),日常生活中 就是利用這樣的原理制成的。 (3)若遮住凸透鏡的下半部分,則燭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況是 (選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無法成像”)。 (4)若把圖中的凸透鏡看作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視網(wǎng)膜,當“眼睛”戴上近視眼鏡時,燭焰剛好在“視網(wǎng)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取下近視眼鏡后,光屏應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光屏上將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 第19題圖 第20題圖 19.小捷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對課本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用了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蠟燭作光源,實驗裝置如上右圖1所示: (1)用發(fā)光二極管代替蠟燭進行實驗,你認為其好處是 。(寫出一點即可) (2)為了確定凸透鏡的焦距,小捷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側,改變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 ?。ㄟx填“亮點”或“亮環(huán)”)為止,測得它與凸透鏡中心的距離為10cm,得到焦距f= cm。 (3)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線上,小捷將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處后,再移動光屏,至到如圖1所示位置,光屏上會出現(xiàn)如圖2 中清晰的實像;如果她將光源再遠離凸透鏡一些,這時光屏應向 ?。ㄟx填“左”或“右”)移動,以獲得清晰的實像; 就是應用這一原理來工作的。 (4)如果用一小燈泡替換原來的光源并移至10cm處,此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A.光屏上出現(xiàn)小燈泡放大的像 B.光屏上出現(xiàn)小燈泡縮小的像 C.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圓形光斑 D.通過凸透鏡看到一個小燈泡的虛像 5305425020.小明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根據(jù)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像距隨物距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從圖中所知,小明所用的凸透鏡焦距是 cm.當物距為50cm時,成倒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 21.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其實驗裝置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a、b、c、d、e是主光軸上的五個點,F(xiàn)點和2F點分別是凸透鏡的焦點和二倍焦距點。 (l)在a、b、c、d、e這五個點中: ①把燭焰放在 點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在凸透鏡的 側(“同”“異”) ②把燭焰放在 點上,光屏所成的像最小,放在 點上,所成的像最大。 ③把燭焰放在 點上是屬于照相機原理.④把燭焰放在 點上是屬于投影儀原理。 ⑤當蠟燭從a點逐漸向d點移動的過程中,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須逐漸 ?。ㄟx填“靠近”或“遠離”)透鏡,并且得到的像會逐漸 (選“變大”、“變小”或“不變”)。 (2)根據(jù)圖2中的坐標畫出該凸透鏡物距U和像距V的關系圖象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2.某實驗小組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 (1)為了確定凸透鏡的焦距,小安同學讓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會聚成一點,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如圖乙所示,把該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當把發(fā)光物體放在光具座上15cm位置時,移動處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人們利用這個原理制成了 。 (3)當把發(fā)光物體放在光具座上45cm位置時,移動處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得到一個清晰的像。此時將發(fā)光物體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1cm,則所成像的大小會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三班學生在老師的要求下,全班分成7個小組,使用焦距都是l0cm的凸透鏡做實驗。最后,老師將各組實驗的結果畫在了圖中。圖中1和1′,、2和2′…7和7′分別表示實驗時各組的物和對應像的位置。請你根據(jù)實驗的要求和圖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時,光具座水平放置,位于光具座上的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應該處于 。 (2)從 兩組可以看出,當物當物體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所成的像是 立的、 的實像: (3)從6、7兩組可以看出,凸透鏡成虛像時,像與物在 側,且像是 立的; (4)由圖可知成實像時,當物遠離凸透鏡,則像 凸透鏡(填“遠離”或“靠近”),且像的大小變 ?。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 24.如圖是光線射向透鏡或光線從透鏡射出的光路圖,請補畫出入光線或折射光線。 C組 1.如圖所示,將刻度尺斜插入水中,從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況( B ) 32416750A.變得疏了 B.變得密了 C.一部分變疏一部分變密 D.疏密沒有變化 484568502.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幣,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當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時,如圖所示,可以看到大、小兩枚硬幣。以下對這一現(xiàn)象解釋合理的是( B ) A.“大、小硬幣”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大、小硬幣”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大硬幣”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硬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大硬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小硬幣”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如圖光線經過透明厚玻璃板的示意光路圖,其中正確的是( A ) 4.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縮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燒的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這時光屏上能看到( A )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縮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縮小的像 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明將燭焰放在凸透鏡前某一位置時,恰好在凸透鏡后20 cm處的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與該燭焰等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20 cm B.此時的物距大于20 cm C.當物距是30 cm時,光屏上呈現(xiàn)倒立縮小的像 D.當凸透鏡的一部分被遮住時,光屏上不能呈現(xiàn)完整的像 6.把一塊薄玻璃板按如圖所示方式以球形割面切開,成為2個薄透鏡,然后沿主軸分開一定的距離,如果一束平行光沿主軸投射到1個透鏡上,則( C ) A.無論平行光是從哪邊入射,經過2個透鏡折射后仍是平行光 B.平行光從左邊入射,經過2個透鏡折射后一定是會聚光束 C.平行光從左邊入射,經過2個透鏡折射后可能是會聚光束,也可能是發(fā)散光束 D.平行光從右邊入射,經過2個透鏡折射后可能是會聚光束,也可能是發(fā)散光束 第6題圖第7題圖第8題圖 7.如圖所示,一玻璃磚內有一凸形氣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磚的側面,通過玻璃磚后,光線將會( C ) A.仍然平行 B.會聚 C.發(fā)散 D.無法確定 8.如圖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5cm,在透鏡左側10cm處,有一個與主光軸垂直的物體AB,在透鏡右側15cm處放一個平面鏡,鏡面與凸透鏡的主光軸垂直,則該光具組中,物體AB的成像情況是( D ) A.一個正立實像,一個倒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 B.一個正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一個倒立虛像 C.一個倒立實像,一個正立虛像,一個倒立虛像 D.一個正立實像,一個倒立實像,一個倒立虛像 二、解答題(共2小題) 9.在研究光的折射時,小明知道了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質的分界面發(fā)生折射時有什么規(guī)律呢?即什么條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條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他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如下實驗:讓一激光手電筒射出的光束從水斜射入玻璃,再從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氣中,其光路如圖一所示。 然后老師又告訴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如表: 物質 其中光速/(m/s) 水 2.25×108 玻璃 2.0×108 冰 2.30×108 空氣 3.0×108 酒精 2.2×108 試回答: (1)文中畫線部分是實驗探究過程的提出問題步驟。 (2)仔細觀察圖中的光路,對照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你能得出:光從傳播速度大的介質斜射入傳播速度小(填“大”或“小”)的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或??;大;大于)入射角(填“大于”或“小于”)。 (3)根據(jù)你得出的結論,請在圖二中畫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時,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 見圖。 10.小明小組和小華小組分別用一個焦距未知的凸透鏡、蠟燭、光屏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提出的探究問題應該是C。 A.凸透鏡對光是否有會聚作用 B.凸透鏡對光是否有發(fā)散作用 C.凸透鏡成各種不同的像時,物距、焦距、像距間應滿足什么條件 D.凸透鏡能否成虛像 (2)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蠟燭經凸透鏡所成像的情況與B有關。 A.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和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 B.凸透鏡的焦距和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C.凸透鏡的焦距和物體到光屏的距離 D.凸透鏡的焦距和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 (3)由甲圖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實驗時,應使燭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小明小組調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都沒能看到燭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蠟燭放在焦點之內。(寫出一個原因即可) (4)如乙圖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畫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燭焰實像,則蠟燭可能置于透鏡左邊a、b、c、d四點中的c點上,此成像特點可應用在投影儀上。 (5)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完成下列問題: 從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當像距小于物距時,像高與物高的比值小于1(選填“大于”或“小于”),小華通過進一步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又得出了像高與物高的比值和像距與物距之間的具體關系。他的結論是像高與物高的比值和像距與物距的比值相等。 實驗次數(shù) 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 1 60 18 5 1.5 2 45 22.5 5 2.5 3 30 30 5 5 4 22.5 45 5 10 5 18 60 5 16.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