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球儀和地球》第一學時一、教學目標1了解地球儀的結構和作用,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2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點,掌握經度和緯度、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以及低、中、高緯度的劃分。3掌握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地理位置的方法。二、新設計1教學過程是一個建立模型的過程,學生對初中重要的科學方法建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2搭建腳手架,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自身建構知識的過程三、學情分析經緯網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采用建模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知識的轉化過程變為建模的過程,易于理解和記憶。同時,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釋科學現象,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最終實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科學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科學的目的。四、重點難點掌握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地理位置的方法。五、教學活動【導入】播放馬航失事新聞視頻片段,讓學生找出確定打撈位置的定位方法。設計意圖:用新聞引入,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知道學生經緯網的意義是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意一點的位置。【教學過程】【活動1】觀察地球儀、轉動地球儀、測量地軸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并回答:①.仔細地觀察地球儀的結構、形狀和表面特征。②.觸摸地球儀,轉動地球儀,演示地球轉動方向。設計意圖:知道地球儀是地球按一定比例縮小的模型。在觀察中,學生能概括出地球的結構、形狀及表面特征。知道地球儀的作用還可以演示地球自轉。【活動2】建立經線(子午線)和經度、劃分東西半球1.用膠帶連接南北兩極建立經線,多連幾根,以便于學生能對比經線,總結經線特點。②.看來經線有很多共同特點,那如何區分不同的經線呢?在科學里我們用用度數來區分,如0°20°30°等,那在地球的哪個地點確定起點0°(本初子午線)經線呢?地球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作為0°經線,這個時候就需要開會商議了,在1884年于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上正式定之為經度的起點。確定0°經線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0°經線以西是西經,以東為東經。各180°,共360°。③根據經線的范圍我們還吧地球劃分為東西半球,同意0°經線來劃分東西半球的同學舉手,但英國不同意,因為同一國家就被劃分為兩個半球了,怎么辦呢?把分界線向西移動20°即西經20°。設計意圖: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建立經線,將科學方法滲透進入科學課堂,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活動3】建立緯線和緯度、劃分南北半球①.建立緯線和緯度:把經線對折確定緯線,地球最中間的那條線即為零度緯線即與赤道重合。②.以0°緯線為分界線,劃分南緯、北緯,劃分南北半球。設計意圖:將經線對折確定緯線,將經線和緯線建立聯系,知道它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聯系,共同確實位置。【練習】靈活運用鞏固提升【總結】總結本堂課用到的科學方法來總計所學過的知識,知道數學方法是使科學精準化的手段。(共11張PPT)北京時間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一架波音777客機在烏克蘭靠近俄羅斯邊界墜毀,飛機載約280名乘客和15個機組人員。第一課時地球儀及經緯網21cnjy.com比一比,老師的地球儀和你的地球儀有什么不一樣?經線0°0°經線本初子午線20°W20°E40°W40°E60°E20°W半圓等長南北0°20°E40°E60°E相交于南北兩極經線特征形狀長度方向相互關系緯線00300N600N300S600S40°W20°W0°20°E40°E60°E圓圈不等長東西平行緯線特征形狀長度方向相互關系數學方法是使科學精準化的手段總結:1、請說說本節課我們用了什么科學方法?相應的科學方法用在了哪個相應的知識點上?2、除了科學方法還用了什么方法?請舉例埃拉托斯特尼希臘數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詩人、天文學家。設計出經緯度系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北京在地球上的經緯度是?是低緯、中緯還是高緯?位于哪個半球?2、下列各點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A.30°N,10°WB.30°S,10°WC.40°S,165°ED.10°N,165°E1、關于經線和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A.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B.經線的長度都相等,緯線的長度也相等C.緯度越高,緯線越長,緯度越低,緯線越短D.從某地出發,沿同一條經線往前走,最后能回到原點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球儀和地球》第一學時.doc 《地球儀和地球》第一學時.ppt 馬航失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