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 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活質量 帶來戰爭危機和經濟危機 第一次 世界大戰 世界 經濟危機 科技的發展,把人類帶進了工業文明。 經濟危機與羅斯福新政 (1)原因: 一、經濟危機 爆發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2)標志: 美國紐約股市崩潰 (1929年10月24日 黑色星期四) 生產相對過剩危機 私有制 追逐利潤 蜂擁而上 產品積壓 失業 購買能力下降 多的賣不出 窮的買不起 女兒:“媽媽,天氣這么冷,你為什么不生起火爐呢?” 媽媽:“因為我們家里沒有煤。你爸爸失業了,我們沒有錢買煤?!? 女兒:“媽媽,爸爸為什么失業呢?” 媽媽:“因為煤太多了?!?(美國) (日本) (德國) (英國) 損失(1929—1933) 給資本主義世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500億美元,經濟危機跟戰爭一樣可怕。 思考總結:這次世界經濟危機有哪些主要特點? (1)時間長:1929—1933 (2)范圍廣: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3)破壞性大:工業下降1/3 、貿易 減少2/3。失業工人 3000萬以上。 影響 (1)加深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 (2)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思考:為了應付經濟危機,不同的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那么美國又是如何應對呢? 胡佛(31任)就任前曾吹噓:使每家鍋里有一只嫩雞,車房中有一輛車。可是他美麗的預言,不久就被經濟危機無情粉碎了。人們戲稱后來棲身于破鐵皮、木板搭成的簡易房為“胡佛小屋”,稱抓來充饑的野兔為“胡佛豬”,胡佛被嘲諷為“饑餓總統”。 想一想:胡佛總統為什么會這么吹噓? 美國拉什莫爾山四總統塑像: 華盛頓\杰佛遜\西奧多?羅斯福\林肯 富蘭克林?羅斯福(1882-1945) 美國第32任總統。被人們稱為“坐在輪椅上的戰時總統”。他曾在1933、1936、1940和1944年的大選中,連續四次中選,因而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四屆的總統。羅斯福上任第二天,就開始推行“新政”。 1933年3月4日他發表了“只有恐懼本身才是我們感到恐懼的東西”的著名就職演說,第二天就推行“新政”。 就職宣誓典禮 一種非正式的廣播講話。他在白宮用了12年。每次都以“我的朋友們”開始,像拉家常一樣,告訴國民政策。 “爐邊談話” 進行無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民主改革 建立法西斯專政 美國面臨三種不同的命運: 美國前途 新政 目的 作用 實質 措施 評價 背景 背景:面對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胡佛政府無力扭轉經濟頹勢。人民的不滿情緒高漲。 措施: (1)金融:穩定銀行金融制度。 (2)工業:振興工業,限制惡性競爭。 (3)農業:限制生產,提高農產品價格。 (4)社會福利:社會救濟,以工代賑。 實質:用國家看得見的手,緩解資本主義內部的矛盾。(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二、羅斯福新政 目的:盡快擺脫困境,實現經濟復興。 新政 目的 評價 實質 措施 作用 背景 作用:A.羅斯福積極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國人民。 B.美國逐漸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實現了經濟的偉大復興。 C.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來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 評價: 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