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世紀的科技與文化 背景 1.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已經形成。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本和勞動力。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為新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3.國內統一市場的開辟和國外市場的開拓,不斷刺激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發展。 4.資本主義各國統治者重視教育和科學技術,也推動了科技發展。 科技新發現 物理學 生物學 化 學 其 他 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焦耳) 電磁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奧斯特、安培、法拉第) 生物進化論(達爾文) 細胞學說(施萊登、施旺) 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 無機化學 有機化學 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都出現飛躍 19世紀的科學新發現 19世紀40年代,焦耳等人發現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這是繼牛頓力學建立以來物理學取得的最大成就,為人類利用能量轉化獲得所需能源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科技新發現 焦耳不僅發現焦耳定律,而且還完成了熱當量的測定。 主要成就 法拉第提出了一系列杰出的科學猜測,預言電磁波存在的可能性,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并提出相關定律。 安培發現了安培右手定則和安培定律,提出電動力學理論。 科技新發現 主要成就 電磁學理論體系形成 達爾文提出系統的進化論,掀起一場生物學的劃時代革命。他寫出《物種起源》一書,證實生物由低級向高級進化而來,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是進化的主要原因。 科技新發現 主要成就 創立細胞學說,為生命科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科技新發現 主要成就 創立細胞學說,為生命科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奠定了無機化學的基礎。 主要成就 19世紀的科技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1.誰研制出發電機? 格拉姆 2.電力在什么時候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 19世紀70年代 3.隨后發明了哪些電器和電力交通工具? 電話、電報、電燈、電車等。 4.電力作為一種新能源,比蒸汽動力具有哪些優點? 電動機功效高、污染小、應用范圍大、使用便利,在工業生產中逐步推廣開來。 1.電力的廣泛應用: 主要成就 人們對愛迪生作出高度的評價。希臘神話中說,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偷來了天火;而愛迪生卻把光明帶給了人類。 愛迪生主要發明: 白熾燈 投票計數器 普用印刷機 改良打字機 留聲機 第一所中央發電廠 活動電影機 大型碎石機 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傳真電報 有聲電影機 魚雷機械裝置 噴火器 水底潛望鏡等 美國人摩爾斯發明摩爾斯電碼。 科克、惠斯通發明電報機。 通訊工具的發明 主要成就 1876年,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1892年紐約——芝加哥的電話線路開通。貝爾第一個試音:“喂,芝加哥”,這一歷史性聲音被記錄下來。 通訊工具的發明 戴姆勒發明的內燃機 新機器的的發明 德國人狄塞爾發明柴油機 新交通工具的出現 ------汽車時代的到來 卡爾·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1844-1929),是德國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被稱為“汽車鼻祖”。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 思考題: 請回答 科技創新與科學新發現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電能的開發利用 通訊技術的發明 內燃機和汽車的創制 19世紀70年代 手工時代 蒸汽時代 機器(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 18世紀60年代 結果 主要成就 開始 時間 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 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第一次英國先行,第二次好幾個國家同時展開,其中美德走在前列。兩國后來居上,趕超了英國。 自然科學理論同工業生產相結合。 新技術、發明規模廣泛,發展迅速。 人類的物質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善。 標志: 電力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入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美國、德國后來居上,率先實現了電氣化,工業發展勢頭超過英國; 生產力取得了又一次飛躍,人類進入到電氣時代; 率先發展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加快了殖民擴張的步伐,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 亞非拉國家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開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獨立運動。 1.標志性時代 2.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 兩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一、對生產力的影響 1.出行方式的變化。 2.工業文明的先進思想、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傳播。 3.城市化進程加快。 4.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等社會問題。 二、日常生活思想觀念的變化,社會問題出現 三、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1.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開啟——初步——最終) 2.亞非國家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 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 四、對中國的影響 1.破壞性的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終形成 2.建設性的影響: 開始融入世界(閉關到開放) 近代工業產生 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