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孟德爾對基因分離規律的探索【學習目標】1.闡明孟德爾的雜交試驗過程及分離定律。2.理解并掌握遺傳學的相關概念及符號含義。3.體會、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學習重難點】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學習過程】一、基礎梳理(一)孟德爾進行豌豆雜交實驗1.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1)豌豆是自花傳粉植物,而且是閉花受粉。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2)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區分的性狀,且能穩定地遺傳給后代。2.概念(1)自交:相同基因型個體之間的交配,植物的自花傳粉,同株異花傳粉均屬于自交。(2)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3.實驗(1)人工異花傳粉的一般步驟:去雄→套袋→采集花粉并傳粉→套袋。(2)實驗中相關符號及含義符號PF1F2×?♀♂含義親本子一代子二代雜交自交母本或雌配子父本或雄配子(二)孟德爾提出性狀遺傳分離規律的假說實驗過程說明P(親本) 高稈×矮稈↓F1(子一代) 高稈↓?F2(子二代)高稈∶矮稈比例接近 3∶1①P具有相對性狀;②性狀③F1全部表現為顯性性狀;④F2出現性狀分離現象,分離比為3∶11.概念(1)顯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種親本雜交,F1顯現出來的性狀叫顯性性狀,F1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叫隱性性狀。(2)性狀分離:雜種的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2.假說理論(1)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3)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3.遺傳圖解(1)配子的結合方式:4種。(2)遺傳因子組成:3種,分別為YY、Yy、yy,其比例為1∶2∶1。(3)產生后代的性狀表現:2種,分別為高稈、矮稈,其比例為3∶1。(4)親本中的高稈(YY)或矮稈(yy)個體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稱為純合子;F1中的高稈(Yy)個體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稱為雜合子。4.驗證分離規律假說(1)驗證方法。測交法,即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2)實驗結果測交后代中的高莖與矮莖植株的數量比接近1∶1。(3)實驗結論F1是雜合子,產生C和c兩種配子,比例接近1∶1。(三)科學家解釋孟德爾的分離規律從基因水平上,科學家通過減數分裂過程對孟德爾的分離規律進行了合理的解釋。以豌豆莖稈的高矮這一對相對性狀為例,對孟德爾分離現象作出分析。(四)科學家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規律一對基因在雜合體中保持相對獨立。雜合體形成配子時,每對等位基因彼此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形成兩種數目相同的配子。二、知識鞏固1.豌豆在自然狀態下為純種的原因是()A.豌豆品種間性狀差異大B.豌豆先開花后受粉C.豌豆是自花傳粉的植物D.豌豆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體沒有顯現出來的性狀稱為隱性性狀B.親本之中一定有一個表現為隱性性狀C.若子代中出現顯性性狀,則親代中必有顯性性狀個體D.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雙親只具有一對相對性狀3.下列關于雜合子和純合子的敘述,正確的是()A.純合子的雙親至少一方是純合子B.純合子的細胞中無控制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C.純合子雜交后代都是純合子D.雜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都是雜合子4.測交后代的種類和比例是由下列哪一項來決定的()A.親本的遺傳因子組成B.F1配子的種類和比例C.隱性個體的配子D.顯性基因5.孟德爾的雜交實驗結果及其解釋被后人歸納為孟德爾第一定律,又稱分離定律。下列關于分離定律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體遺傳的不是性狀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B.遺傳因子在雜合子里是成對的,在純合子里是成單的C.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遺傳中具有普遍性D.分離定律的提出和驗證過程體現了假說—演繹法6.小麥抗銹病對易染銹病為顯性。現有甲、乙兩種抗銹病的小麥,其中一種為純合體,若要鑒別和保留純合的抗銹病小麥,下列哪項最簡便易行()A.甲×乙B.甲×乙得F1再自交C.甲、乙分別和隱性類型測交D.甲×甲、乙×乙答案1.答案C解析豌豆是自花傳粉的植物,避免了外來花粉的干擾,所以豌豆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2.答案C解析根據概念可知,隱性性狀是指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純種的親本雜交,F1未表現出來的性狀,A錯誤;親本的表型可以都是顯性、可以都是隱性、也可以是一顯一隱,B錯誤;若子代中出現顯性性狀,則親代中必有親本攜帶顯性遺傳因子,攜帶顯性遺傳因子一定為顯性性狀個體,C正確;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雙親具有多對相對性狀,但實驗只研究其中的一對相對性狀,D錯誤。3.答案B解析純合子是指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因此在純合子的體細胞中無控制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B正確;兩雜合子如Aa和Aa雜交,后代也會出現純合子(AA,aa),A錯誤;純合子雜交也可能產生雜合子,如AA×aa→Aa全為雜合子,C錯誤;雜合子自交,后代有雜合子(Aa),但也出現純合子(AA和aa),D錯誤。4.答案B解析測交是指雜交產生的子一代個體與隱性個體交配的方式,測交后代的種類和比例可以反映F1產生的配子類型及其比例,進而可確定F1的遺傳因子組成。因此,測交后代的種類和比例是由F1配子的種類和比例來決定的。5.答案B解析遺傳因子在體細胞里是成對的,在配子里是成單的,B錯誤。6.答案D解析對于植物顯性性狀的個體,其可能是純合體,也可能是雜合體。鑒別和保留植物純合顯性性狀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法,即甲×甲、乙×乙。如果出現性狀分離,則為雜合體,沒有出現性狀分離的為純合體,D正確。(共29張PPT)孟德爾對基因分離規律的探索紅墨水與藍墨水混合后的顏色?混合后能否再將這兩種墨水分開?+品紅色(介于紅色和藍色之間)不能導入導入不同顏色的牡丹:紅牡丹和白牡丹雜交后,子代的牡丹花會是什么顏色?導入人們曾認為生物的遺傳也是這樣,雙親的遺傳物質混合后,子代的性狀介于雙親之間,即生物性狀的遺傳符合“黑+白=灰”的規律。有位科學家大膽質疑:生物的遺傳真是這樣的嗎?講授新課孟德爾生活于19世紀的奧地利,原是天主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塊菜地,種植多種植物進行了大量的雜交實驗,最終完成豌豆的雜交實驗,通過分析這實驗結果發現了生物遺傳的規律。1.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豌豆性狀的選擇一、孟德爾進行豌豆雜交實驗自花傳粉異花傳粉2.豌豆具有穩定的容易區分的相對性狀。3.豌豆生長周期短,易于栽培。4.子粒較多,數學統計分析結果可靠。形態特征如豌豆種子的形狀、顏色;生理特征如植物的抗病性、耐寒耐旱性等。性狀的形成是生物體內的遺傳物質和它的生活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性狀:指生物體的形態特征或生理特征。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相對性狀的三個要點同種生物:豌豆同一性狀:莖稈的高度不同表現類型:高稈1.5~2.0米,矮稈0.3米左右耳垂的位置上眼瞼是否褶皺大拇指是否彎曲有無酒窩下列幾組性狀是相對性狀嗎?為什么?人的直發與黑發玉米的黃粒與大豆的黃粒雞的白毛與狗的卷毛不是,因為不是同一性狀。不是,因為不是同一種生物。不是,因為既不是同一種生物又不是同一性狀。基本概念及常用符號1)父本:♂2)母本:♀3)親本:P4)雜交:×6)子一代:F17)子二代:F25)自交:⊙實驗方案的設計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數據統計F2中出現的3:1的性狀分離比是偶然的嗎?性狀PF1F2F2比例莖稈的高度高×矮高787(高)277(矮)2.84:1花的顏色紫色×白色紫色705(紫色)224(白色)3.15:1花芽的位置腋生×頂生腋生651(腋生)207(頂生)3.14:1種子的顏色黃色×綠色黃色6022(黃色)2001(綠色)3.01:1種子的形狀圓滑×皺縮圓滑5474(圓滑)1850(皺縮)2.96:1豆莢的顏色綠色×黃色綠色428(綠色)152(黃色)2.82:1豆莢的形狀飽滿×皺褶飽滿882(飽滿)299(皺褶)2.95:1總計1494950102.98:1二、孟德爾提出性狀遺傳分離規律的假說?×P純種高稈純種矮稈高稈F1F2787高稈277矮稈1.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稈而沒有矮稈的呢?2.為什么子二代中矮稈性狀又出現了呢?顯性性狀: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雜種子一代顯現出來的性狀。隱性性狀: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雜種子一代未顯現出來的性狀。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同時顯現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1.F1都表現出顯性性狀2.F2出現了性狀分離3.F2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孟德爾做的豌豆雜交實驗結果1.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基因)決定的。①遺傳因子之間不相互融合、不在傳遞中消失。②顯性遺傳因子:控制顯性性狀,用大寫字母表示。隱性遺傳因子:控制隱性性狀,用小寫字母表示。(同一個字母)分離規律假說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①純合子:②雜合子: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如YY、yy。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如Yy。(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有抑制作用)3.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提出4點假說用4點假說預測測交的結果實際做測交實驗驗證測交結果假說—演繹法科學實驗提出問題大膽猜測推出假設演繹推理實驗檢測揭示規律如何解釋F2中出現的3:1對分離規律假說的驗證——測交實驗CcccCc配子紫花白花×測交后代cCccc1:1紫花白花F1×隱性純合子測交對孟德爾分離現象的分析示意圖Tt×TtTtTTTtTtttTT×tt高稈矮稈P配子TtF1Tt配子F2高稈高稈高稈矮稈1:2:1三、科學家解釋孟德爾的分離規律分離定律1.內容:一對基因在雜合體中保持_______獨立。雜合體形成配子時,每對等位基因彼此______,分別進入__________,形成兩種數目______的配子。2.適用范圍:只適用于真核生物___________中細胞核的遺傳。相對分開不同的配子有性生殖相同四、科學家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規律除了完全顯性和不完全顯性外,遺傳學家相繼發現了鑲嵌顯性、共顯性、復等位基因控制、表觀遺傳等多種遺傳類型。遺傳類型的多樣性拓展物理化學方法假說想象力數學方法觀察方法實驗方法生物學方法論知識梳理孟德爾對基因分離規律的探索孟德爾進行豌豆雜交實驗孟德爾提出性狀遺傳分離規律的假說科學家解釋孟德爾的分離規律科學家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規律謝謝孟德爾對基因分離規律的探索【教學目標】1.闡明孟德爾的雜交試驗過程及分離定律。2.理解并掌握遺傳學的相關概念及符號含義。3.體會、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教學重難點】對分離現象的解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以“問題探討”引入:紅墨水與藍墨水混合后的顏色?混合后能否再將這兩種墨水分開?紅牡丹和白牡丹雜交后,子代的牡丹花會是什么顏色?(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引入新課。)人們曾認為生物的遺傳也是這樣,雙親的遺傳物質混合后,子代的性狀介于雙親之間,即生物性狀的遺傳符合“黑+白=灰”的規律。有位科學家大膽質疑:生物的遺傳真是這樣的嗎?二、講授新課人物介紹:孟德爾生活于19世紀的奧地利,原是天主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塊菜地,種植多種植物進行了大量的雜交實驗,最終完成豌豆的雜交實驗,通過分析這實驗結果發現了生物遺傳的規律。(一)孟德爾進行豌豆雜交實驗設疑:為什么用豌豆做遺傳實驗容易取得成功?講述:結合掛圖、課件和學生的回答,講述豌豆的結構特點。1.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動畫展示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過程。2.豌豆具有穩定的容易區分的相對性狀。3.豌豆生長周期短,易于栽培。4.子粒較多,數學統計分析結果可靠。講述:結合上述內容,引導學生給出性狀、相對性狀、自交、雜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性狀:指生物體的形態特征或生理特征。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思考:下列幾組性狀是相對性狀嗎?為什么?人的直發與黑發玉米的黃粒與大豆的黃粒雞的白毛與狗的卷毛利用掛圖讓學生思考:孟德爾的雜交實驗是怎樣設計的?(幫助理解基本概念及常用符號)(二)孟德爾提出性狀遺傳分離規律的假說F2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是偶然的嗎?給出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的概念。孟德爾做的豌豆雜交實驗結果:1.F1都表現出顯性性狀。2.F2出現了性狀分離。3.F2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分離規律假說1.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基因)決定的。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3.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設疑:孟德爾假說合理地解釋了豌豆的雜交實驗。但是作為一種正確的假說,僅能解釋已有的實驗結果是不夠的,還應該能預測另一些實驗結果。孟德爾是如何實現這一目的的呢?講述:孟德爾的測交實驗,給出測交概念,指導學生通過繪制遺傳圖解,預測測交實驗的結果。巡視檢查學生習作的情況。通過課件或板圖,展示規范的測交遺傳圖解,對學生出現的錯誤給予及時地糾正。(三)科學家解釋孟德爾的分離規律從基因水平上,科學家通過減數分裂過程對孟德爾的分離規律進行了合理的解釋。以豌豆莖稈的高矮這一對相對性狀為例,對孟德爾分離現象作出分析。(四)科學家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規律依據遺傳實驗,引導學生歸納分離定律。一對基因在雜合體中保持相對獨立。雜合體形成配子時,每對等位基因彼此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形成兩種數目相同的配子。注意:雖然孟德爾提出的有關生物性狀遺傳的規律能夠解釋很多遺傳現象,但生物界也有一些遺傳現象不能用分離定律來解釋;基因的顯隱性關系有時也受到生理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有些植物花色的顯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遺傳類型的多樣性除了完全顯性和不完全顯性外,遺傳學家相繼發現了鑲嵌顯性、共顯性、復等位基因控制、表觀遺傳等多種遺傳類型。拓展引導學生歸納本節內容涉及的生物學方法論【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孟德爾對基因分離規律的探索-學案.docx 孟德爾對基因分離規律的探索-教案.docx 孟德爾對基因分離規律的探索-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