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核酸的分子結構坐落于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DNA雕塑,以它簡潔而獨特的雙螺旋造型吸引著過往行人。你知道DNA模型的構建過程嗎?DNA的結構有哪些主要特點呢?一、DNA是由兩條多核苷酸鏈組成的雙螺旋分子資料1: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認識到:組成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堿基脫氧核糖磷酸基團腺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鳥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脫氧核苷酸如何形成DNA分子呢?……磷酸二酯鍵資料2:1951年,波林(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發現蛋白質的長鏈結構。由此啟發:DNA是由許多個______________連接而成的________。脫氧核糖核苷酸長鏈一條脫氧核糖核苷酸鏈資料3:1951年,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提供了DNA的X射線衍射圖譜,表明DNA分子呈螺旋狀結構。富蘭克林及其拍攝的DNA衍射圖譜威爾金斯沃森和克里克嘗試了不同的結構模型×單鏈螺旋結構模型三鏈螺旋結構模型雙鏈螺旋結構模型××資料4:奧地利著名生物化學家查哥夫研究得出: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A=T),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G=C)。查哥夫資料五:1953年,美國的沃森和英國的克里克以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的DNA晶體X射線衍射圖譜以及查哥夫的當量定律為基礎,在《nature》上發表了論文《核酸的分子結構——脫氧核糖核酸的一個結構模型》,引起極大的轟動。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的結構1.DNA由兩條具有方向性的多核苷酸鏈組成,兩條多核苷酸鏈反向平行;2.DNA中的脫氧核糖與磷酸基團交替連接,形成DNA分子多核苷酸鏈的骨架,排列在外側,堿基排列在內側。3.DNA分子兩條鏈上的堿基,按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堿基對,堿基對之間通過氫鍵連接,其中A與T通過兩個氫鍵配對,G與C通過三個氫鍵配對。兩條長鏈上的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的順序是穩定不變的。長鏈中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是千變萬化的。二、DNA的堿基排列順序編碼了遺傳信息2.多樣性: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堿基排列順序。1.特異性:每一個DNA分子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3.遺傳信息:DNA分子堿基的排列順序編碼了遺傳信息。DNA的結構特性三、RNA是由多核苷酸組成的單鏈分子1.RNA通常是單鏈,有些區域也會形成雙鏈結構。RNA結構2.構成RNA的糖是核糖。3.構成RNA的四種堿基分別為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尿嘧啶(U)(U和A可以通過氫鍵配對)。多數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知識梳理核酸的分子結構DNA是由兩條多核苷酸鏈組成的雙螺旋分子RNA是由多核苷酸組成的單鏈分子DNA的堿基排列順序編碼了遺傳信息謝謝核酸的分子結構【學習目標】1.概述DNA和RNA分子的結構特征。2.論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對于促進分子生物學發展的意義。3.討論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歷程,領悟模型構建在認識DNA結構中的重要作用,認同與人合作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學習重難點】概述DNA分子的結構特征。【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尋找證據——搜集閱讀課本P10頁資料,根據搜集獲得的信息,思考下列問題:1.沃森和克里克是如何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2.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特點是什么?二、知識鞏固1.下列關于沃森和克里克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敘述,錯誤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建立在DNA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單位連接而成的長鏈的基礎上,這4種脫氧核苷酸分別含有A、T、G、C4種堿基B.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通過對DNA衍射圖譜的有關數據進行分析,得出DNA呈螺旋結構C.沃森和克里克曾嘗試構建了多種模型,但都不科學D.沃森和克里克受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的啟發,構建出科學的模型2.關于DNA的描述錯誤的是()A.每個DNA都由兩條脫氧核糖核苷酸鏈纏繞而成B.兩條鏈的堿基嚴格的遵循互補配對原則C.DNA雙鏈的互補堿基對之間以氫鍵相連D.兩條鏈反向平行排列3.在下列DNA結構的模式圖中,正確的是()4.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實驗中,如果用一種長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長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雙螺旋的整條模型()A.粗細相同,因為嘌呤環必定與嘧啶環互補B.粗細相同,因為嘌呤環與嘧啶環的空間尺寸相似C.粗細不同,因為嘌呤環不一定與嘧啶環互補D.粗細不同,因為嘌呤環與嘧啶環的空間尺寸不同5.下列關于雙鏈DNA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若一條鏈上A和T的數目相等,則另一條鏈上的A和T數目也相等B.若一條鏈上A的數目大于T,則另一條鏈上A的數目小于TC.若一條鏈上A∶T∶G∶C=1∶2∶3∶4,則另一條鏈上A∶T∶G∶C=1∶2∶3∶4D.若一條鏈上A∶T∶G∶C=1∶2∶3∶4,則另一條鏈上A∶T∶G∶C=2∶1∶4∶36.經測定,青蛙體細胞中一段雙鏈DNA中含有A堿基600個,占全部堿基總數的24%。那么,該雙鏈DNA片段中C堿基所占比例和數量分別是()A.24%,600個B.24%,650個C.26%,600個D.26%,650個答案1.答案B解析沃森和克里克依據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圖譜及有關數據,推算出DNA呈雙螺旋結構。2.答案A解析DNA一般是由2條鏈組成,有的DNA是單鏈DNA,A錯誤;DNA兩條鏈上的堿基遵循A與T配對、G與C配對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B正確;雙鏈DNA上互補的堿基由氫鍵連接形成堿基對,C正確;雙鏈DNA的兩條鏈從方向上看是反向平行的,D正確。3.答案A解析一看DNA外側的基本骨架是否由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而成,據此可知,D錯誤;二看兩條單鏈是否反向平行,據此可知,B錯誤;三看內側堿基之間是否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如出現“同配”“錯配”均不正確,C錯誤。4.答案A解析A和G都是嘌呤堿基,C和T都是嘧啶堿基,在DNA分子中,總是A=T,G=C,依題意,用一種長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長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則DNA的粗細相同。5.答案C解析A與T互補,所以一條鏈中的A.T相等,另一條鏈也相等,一條鏈中A大于T則互補鏈中T大于A,A、B正確;若一條鏈中A∶T∶G∶C=1∶2∶3∶4,則互補鏈中A∶T∶G∶C=2∶1∶4∶3,C錯誤,D正確。6.答案D解析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NA雙鏈中,兩個非互補堿基之和占堿基總數的一半,即A+C=50%,則C占26%,C的數量為600÷24%×26%=650(個),D正確。核酸的分子結構【教學目標】1.概述DNA和RNA分子的結構特征。2.論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對于促進分子生物學發展的意義。3.討論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歷程,領悟模型構建在認識DNA結構中的重要作用,認同與人合作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概述DNA分子的結構特征。【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坐落于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DNA雕塑,以它簡潔而獨特的雙螺旋造型吸引著過往行人。你知道DNA模型的構建過程嗎?DNA的結構有哪些主要特點呢?(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二、講授新課(一)DNA是由兩條多核苷酸鏈組成的雙螺旋分子資料1: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認識到:組成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教師引導學生復習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組成和類型。脫氧核苷酸如何形成DNA分子呢?(引出資料2)資料2:1951年,波林(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發現蛋白質的長鏈結構。由此啟發:DNA是由許多個脫氧核糖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教師引導學生嘗試構建一條多樣核苷酸鏈。資料3:1951年,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提供了DNA的X射線衍射圖譜,表明DNA分子呈螺旋狀結構。沃森和克里克根據已經掌握的信息嘗試搭建了很多種不同的單螺旋、雙螺旋和三螺旋結構模型,但都被否定了。教師展示資料4:查哥夫的研究成果1952年,查哥夫(E.Chargaff)在已進行多年的對各種DNA樣品的組分研究中發現,DNA中四種核苷酸的量并不一定是相等的。但是,在各種DNA中嘌呤的量和嘧啶的量總相等,而且腺嘌呤的量和胸腺嘧啶的量相等;鳥嘌呤的量和胞嘧啶的量相等。教師展示資料5:沃森在開始研究堿基之間連接的方式時,先將同樣的堿基成對地安排在兩條鏈上。例如,使腺嘌呤和腺嘌呤配對,胸腺嘧啶和胸腺嘧啶配對等。他認為這樣還可以說明DNA的模板作用。這個模型被晶體學家J·多諾休(Donohue)否定。多諾休根據他對類似的小分子化合物所作的晶體衍射研究,主張堿基是以酮式結構存在的,而不是沃森在建立模型時所用的烯醇式。于是沃森只好繼續尋找各種配對的可能性。就在這時,沃森發現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以及鳥嘌呤和胞嘧啶各自成對后,兩類堿基對具有相似的形狀,而且發現這樣的配對恰恰可以解釋查哥夫測定的DNA堿基比例的數據。思考:這個研究過程你能不能得出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發現問題(DNA的結構是怎樣的?)→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模型)→驗證(判斷模型是否正確)→吸取最新知識,再解決問題(提出雙螺旋模型)→驗證(和X射線衍射圖比較)→結論(DNA是雙螺旋結構)。DNA的結構教師展示DNA模型,結合圖片講解結構的主要特點:1.DNA由兩條具有方向性的多核苷酸鏈組成,兩條多核苷酸鏈反向平行;2.DNA中的脫氧核糖與磷酸基團交替連接,形成DNA分子多核苷酸鏈的骨架,排列在外側,堿基排列在內側。3.DNA分子兩條鏈上的堿基,按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堿基對,堿基對之間通過氫鍵連接,其中A與T通過兩個氫鍵配對,G與C通過三個氫鍵配對。可見,DNA一條鏈上的堿基排列順序確定了,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另一條鏈上的堿基排列順序也就確定了。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后回答,由教師總結:設問一:堿基配對時,為什么嘌呤堿不與嘌呤堿或嘧啶堿不與嘧啶堿配對呢?這是由于嘌呤堿是雙環化合物(畫出雙環),占有空間大;嘧啶堿是單環化合物(畫出單環),占有空間小。DNA分子的兩條鏈的距離是固定的,只有雙環化合物和單環化合物配對才合適。設問二:為什么只能是A—T、G—C,不能是A—C,G—T呢?這是由于A與T通過兩個氫鍵相連,G與C通過三個氫鍵相連,這樣使DNA的結構更加穩定,所以,A與T或G與C的摩爾數比例均為1:1。(二)DNA的堿基排列順序編碼了遺傳信息DNA的結構特性1.特異性:每一個DNA分子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2.多樣性: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堿基排列順序。3.遺傳信息:DNA分子堿基的排列順序編碼了遺傳信息。(三)RNA是由多核苷酸組成的單鏈分子RNA的結構1.RNA通常是單鏈,有些區域也會形成雙鏈結構。2.構成RNA的糖是核糖。3.構成RNA的四種堿基分別為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尿嘧啶(U)(U和A可以通過氫鍵配對)。多數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酸的分子結構-學案.docx 核酸的分子結構-教案.docx 核酸的分子結構-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