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3張PPT)力學復習如果說我所看的更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光學》。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在光學上,他發(fā)明了反射望遠鏡,并基于對三棱鏡將白光發(fā)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fā)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tǒng)地表述了冷卻定律,并研究了音速。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將做什么運動?原來靜止的物體原來運動的物體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時,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你有辦法進行實驗探究嗎?實驗方案實驗目的:實驗思路:相同條件:不同條件:實驗器材:實驗方法:運動的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將如何運動?我們很難為運動的物體創(chuàng)造一個“不受力作用”的實驗條件,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實驗加推測。相同的小車、小車開始運動速度相同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斜面、小車、木板、棉布、毛巾、玻璃控制變量法、理想實驗法(同一斜面、從同一高度靜止開始下滑)(怎樣使小車運動更遠?)4.收集事實和證據(jù)最大小較大最近稍遠遠材料種類物體受摩擦力的大小物體在水平面運動距離毛巾報紙桌面如果物體在運動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如果運動物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不會向左、右方向偏,將永遠沿原來方向做勻速運動。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1)“牛頓第一定律”表達的是物體不受外力時的運動規(guī)律。(2)物體的運動不需力來維持。(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4)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牛頓第一定律真實的實驗是一種實踐的活動,而“理想實驗”是一種思維活動,是人們設想出來而實際上無法做到的“實驗”。但“理想實驗”并不是脫離實際上的主觀臆想,它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理想實驗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規(guī)律。是一種很重要的科學方法。1、指出了物體的運動都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的性質(zhì)。2、指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牛頓第一定律的意義:亞里士多德為什么物體不受外力就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沒有出現(xiàn)其他的運動情況呢?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是物體的一種性質(zhì),就像物體有質(zhì)量一樣,誰也不能改變它,人們把物體的這種性質(zhì)叫做慣性。一切物體不論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⑴慣性是一切物體固有的屬性,一切物體不管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運動和怎樣運動,都具有慣性。牛頓第一定律又名慣性定律:⑵慣性的應用慣性現(xiàn)象描述:確定研究的對象;研究對象原來做什么運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由于慣性,研究對象將有怎樣的表現(xiàn)它們是怎么利用慣性的?它們是怎么利用慣性的?這是怎么一會事?1、慣性和慣性定律有什么區(qū)別嗎?2、如何利用慣性知識來辨別出生雞蛋和熟雞蛋。思考勻速直線行駛的列車桌上的杯子物體在收到外力作用的時候,也能夠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一個物體在兩個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則兩力是平衡的。-------二力平衡動手做一做,動腦想一想: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思考:研究的對象是紙片,它在水平方向受到幾個力作用?分別是什么?2、兩力的大小相等。(等大)3、兩力的方向相反。(反向)4、兩力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共線)1、兩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同體)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條件對我們有什么好處?二力平衡的意義:1、可以判斷物體是否受力平衡。2、可根據(jù)一個力的大小、方向確定另一個力的大小、方向。小結(jié)1、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條件3、二力平衡的應用同體、等大、反向、共線同一兩個不同相等相反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異同類型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不同點力的作用點作用在______個物體上分別作用在_________的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產(chǎn)生的效果互相抵消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實例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受到的重力G與桌面的支持力F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物體對桌面的壓力F′相同點(1)大小_________;(2)方向________;(3)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例1】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方案,試根據(jù)探究方案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 ;(2)小車在水平軌道上滑行時,受到的力一共有 個,分別是 .(3) 表面最粗糙,小車在 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遠;(4)從這個實驗中得出的結(jié)論是 .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3重力,摩擦力(或阻力),支持力毛巾玻璃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的就越慢,若受到的阻力為零,物體的速度將不會減慢,做勻速直線運動.例2 小明和小聰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例題圖(1)圖中定滑輪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實驗中通過調(diào)整__________________來改變拉力的大小.改變力的方向托盤中砝碼的數(shù)量(2)某次小車平衡后,小明將小車扭轉(zhuǎn)一定角度,松手后觀察到小車不能保持平衡狀態(tài),這說明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必須作用在_______________.(3)小聰用同樣的裝置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當左盤放入2N的砝碼、右盤放入1.5N砝碼時,小車也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小車受到的_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平衡力,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可能是小車受到________力的影響,小車此時受到的合力大小是________N.(4)為研究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小聰用輕質(zhì)小卡片代替圖中的小車,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條直線上是摩擦0用剪刀沿豎直方向?qū)⑿】ㄆ糸_(5)小明覺得小聰?shù)膶嶒炑b置優(yōu)于自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明換用小聰?shù)难b置進行實驗,安裝器材時未將兩個滑輪安裝在同一高度,你認為小明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進行實驗.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計,同時減小了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能1.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A.跳遠運動員的助跑速度越大,跳遠成績往往越好B.用力將物體拋出去,物體最終要落到地面上C.子彈離開槍口后,仍能繼續(xù)高速向前飛行D.古代打仗時,使用絆馬索能將敵方飛奔的馬絆倒B2.有一熱氣球以一定的速度勻這豎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時,從熱氣球里掉出一個物體,這個物體離開熱氣球后將()A.繼續(xù)上升一段距離,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C.以原來的速度永遠上升D.以上說法部不對A3.如圖所示,小球靜止放在光滑的車廂底扳上,(設車廂底板足夠長)當車廂受到水平向右的力量作用時,車廂從靜止開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越來越大的直線運動,則在此運動過程中,小球A對地面的運動情況是()A.做勻速直線運動B.處于靜止狀態(tài)C.做與車廂同方向速度越來越大的直線運動D.做與車廂反方向速度越來越大的直線運動B4.如圖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們m1、m2的兩個物體甲與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夠長的木板上,隨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線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木板突然停止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若m1>m2,甲將與乙發(fā)生碰撞B.若m1<m2,甲將與乙發(fā)生碰撞C.只有當m1=m2,甲與乙才不會碰撞D.無論甲與乙的質(zhì)量關系如何,它們始終不會碰接D5.一天,下著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車時發(fā)現(xiàn),車廂的雙層玻璃窗內(nèi)積水了.列車進站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水面的現(xiàn)狀如圖中的( )ABCDC6.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小車上水平放置一密封的裝有水的瓶子,瓶內(nèi)有一氣泡,當小車突然停止運動時,氣泡相對于瓶子向 (選填“左”或“右”)運動.左7.如圖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個小車上,在容器中分別懸掛和拴住一只鐵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鐵球.乒乓球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容器隨小車突然向右運動時,兩球的運動狀況是(以小車為參考系)( )A.鐵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鐵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鐵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鐵球和乒乓球都向右A8.“理想實驗”是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實為基礎,以真實的實驗為原形,通過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規(guī)律.“理想實驗“能深刻地揭示出物理規(guī)律的本色.如圖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實驗”,實驗設想的步驟有:①減小右邊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該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②兩個對接的斜面,讓靜止的小球沿一個斜面滾下,小球?qū)L上另一個斜面③繼續(xù)減小右邊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qū)⒀厮矫孀龀掷m(xù)的勻速直線運動④如果沒有摩擦,小球?qū)⑸仙皆瓉磲尫诺母叨?br/>(1)請將上述步驟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 (只要填寫序號).(2)在上述設想步驟中,有的屬于可靠事實,有的則是理想化的推論.下面關于這些事實和推論的分類,正確的是。A.①是事實,②③④是推論B.②是事實,①③④是推論C.③是事實,①②④是推論D.④是事實,①②③是推論(3)請你另外列舉一個課本上的例子說明理想化實驗: .②④①③B探究真空不能傳聲9.如圖甲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1)小華將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兩對角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diào)整 來改變拉力的大小.(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zhuǎn)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 .(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小華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華的實驗優(yōu)于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是 .A.減少摩擦力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B.小書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轉(zhuǎn).鉤碼的數(shù)量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把小卡片一剪兩半A1. 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屬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和汽車對地面的壓力B.汽車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C.汽車所受的重力和汽車的牽引力D.汽車所受的摩擦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A2.小華同學在科技館觀摩自行車走鋼絲表演后回家做了一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自行車的重力與鋼絲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自行車和所掛物體總重力與鋼絲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自行車對鋼絲的壓力與鋼絲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自行車對繩的拉力與鉤碼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例2題圖B七年級下冊科學第3講選擇性配套練習1.運動員在投籃時把籃球拋向空中,若不計空氣阻力,則能正確表示籃球在空中飛行時的受力圖,其中正確的是(G表示重力,F(xiàn)表示手對球的作用力)()2.如圖所示的實驗表明()A.物體受到的重力與其位置有關B.重力的方向始終垂直向下C.物體受到的重力與其狀態(tài)有關D.重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下3.以下有關初三學生的數(shù)據(jù)合理的是()A.身高是162米B.正常體溫45℃C.體重是500牛D.步行速度為10米/秒4.下列圖象中,能正確反映“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的關系”的是()5.如圖(a)所示,木塊與小車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觀察到如圖(b)的現(xiàn)象。由此可以判斷()A.小車突然加速運動B.小車突然減速運動C.小車保持勻速運動D.小車可能做加速運動6.在一艘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游輪上,某同學朝各個方向用相同的力進行立定跳遠,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朝與游輪運動方向一致跳的最遠B.朝與游輪運動方向相反跳的最遠C.朝與游輪運動方向一致跳的最近D.朝各個方向跳的都一樣遠7.如圖是“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裝置,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木塊兩端的測力計示數(shù)相等時,木塊便保持靜止B.若只在木塊一端用測力計拉動,木塊有可能勻速直線運動C.木塊兩端的測力計示數(shù)相等,把木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后松手,木塊會保持靜止D.木塊兩端的測力計示數(shù)相等,把木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后松手,木塊會轉(zhuǎn)動8.關于平衡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如果一個物體做直線運動,則它一定受平衡力B.如果一個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則它一定受的合力是零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是平衡力D.受平衡力作用的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9.某市市區(qū)長江路上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兩部同向行駛的汽車發(fā)生“追尾”。汽車剎車后由于仍撞到汽車A;觀察汽車A的尾部向上翹起,說明力能夠使物體產(chǎn)生;此時汽車A中對司機起保護作用的是(填“安全氣囊”或“汽車頭枕”)。10.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頂端由靜止下滑到底端,使小車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別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運動,小車滑行的距離如圖所示(1)本實驗中,從同一高度釋放小車的目的是。(2)當小車在水平木板表面上運動時,受到的一對平衡力是(填字母)。A.小車受到向前的慣性力和木板對小車的阻力B.小車受到的重力和小車對木板的壓力C小車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對小車的支持力(3)該實驗通過比較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距離的大小判斷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說明受到的摩擦力越大,運動狀態(tài)改變越(填“快”或“慢”)(4)在大量類似實驗基礎上,牛頓等科學家經(jīng)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它是人們公認的物理學基本定律之一,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勻速直線飛行的飛機上,自由落下了一顆炸彈。下列給出了幾種炸彈落地前與飛機位置關系的情形(如圖所示)。實際上,由于空氣阻力的存在,炸彈與飛機的位置關系為圖11.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活動中,主要是通過探究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來實現(xiàn)探究目的。如圖所示是一種探究方案。(1)小陽用如圖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將系于小車兩端的細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兩線末端等質(zhì)量的盤內(nèi)放上砝碼。這是用于探究兩個力的和對物體平衡的影響。(2)探究活動中還要求把小車轉(zhuǎn)過一個角度,然后再松手。這樣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兩個力對物體平衡的影響。12.溫哥華冬奧會上,王濛一人奪得500米、1000米、3000米接力三塊金牌,在500米短道速滑中,以43秒048的成績蟬聯(lián)冬奧會冠軍,三破冬奧會紀錄,為中國隊在該項目上實現(xiàn)三連冠!王濛和冰刀的總質(zhì)量是60千克(g取10牛/千克)。(1)王濛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王濛在500米短道速滑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參考答案1.A2.D3.C4.B5.B6.D7.C8.B9.慣性形變汽車枕頭10.(1)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2)C(3)快(4)甲11.(1)大小方向(2)同一直線12.(1)600牛(2)11.6米/秒PAGE1七年級下冊科學第3講一、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在科學實驗和科學推理的基礎上)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力和運動的關系: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慣性:任何物體都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二、二力平衡二力平衡: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兩個力就互相平衡。判斷物體受到的力是否是平衡力的依據(jù):看物體是否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方案,試根據(jù)探究方案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 ;(2)小車在水平軌道上滑行時,受到的力一共有 個,分別是 .(3) 表面最粗糙,小車在 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遠;(4)從這個實驗中得出的結(jié)論是 .例2 小明和小聰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1)圖中定滑輪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實驗中通過調(diào)整__________________來改變拉力的大小.(2)某次小車平衡后,小明將小車扭轉(zhuǎn)一定角度,松手后觀察到小車不能保持平衡狀態(tài),這說明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必須作用在_______________.(3)小聰用同樣的裝置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當左盤放入2N的砝碼、右盤放入1.5N砝碼時,小車也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小車受到的_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平衡力,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可能是小車受到________力的影響,小車此時受到的合力大小是________N.(4)為研究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小聰用輕質(zhì)小卡片代替圖中的小車,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明覺得小聰?shù)膶嶒炑b置優(yōu)于自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明換用小聰?shù)难b置進行實驗,安裝器材時未將兩個滑輪安裝在同一高度,你認為小明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進行實驗.1.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A.跳遠運動員的助跑速度越大,跳遠成績往往越好B.用力將物體拋出去,物體最終要落到地面上C.子彈離開槍口后,仍能繼續(xù)高速向前飛行D.古代打仗時,使用絆馬索能將敵方飛奔的馬絆倒2.有一熱氣球以一定的速度勻這豎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時,從熱氣球里掉出一個物體,這個物體離開熱氣球后將()A.繼續(xù)上升一段距離,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C.以原來的速度永遠上升D.以上說法部不對3.如圖所示,小球靜止放在光滑的車廂底扳上,(設車廂底板足夠長)當車廂受到水平向右的力量作用時,車廂從靜止開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越來越大的直線運動,則在此運動過程中,小球A對地面的運動情況是()A.做勻速直線運動B.處于靜止狀態(tài)C.做與車廂同方向速度越來越大的直線運動D.做與車廂反方向速度越來越大的直線運動4.如圖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們m1、m2的兩個物體甲與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夠長的木板上,隨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線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木板突然停止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若m1>m2,甲將與乙發(fā)生碰撞B.若m1<m2,甲將與乙發(fā)生碰撞C.只有當m1=m2,甲與乙才不會碰撞D.無論甲與乙的質(zhì)量關系如何,它們始終不會碰接5.一天,下著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車時發(fā)現(xiàn),車廂的雙層玻璃窗內(nèi)積水了.列車進站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水面的現(xiàn)狀如圖中的( )ABCD6.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小車上水平放置一密封的裝有水的瓶子,瓶內(nèi)有一氣泡,當小車突然停止運動時,氣泡相對于瓶子向 (選填“左”或“右”)運動.7.如圖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個小車上,在容器中分別懸掛和拴住一只鐵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鐵球.乒乓球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容器隨小車突然向右運動時,兩球的運動狀況是(以小車為參考系)( )A.鐵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鐵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鐵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鐵球和乒乓球都向右8.“理想實驗”是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實為基礎,以真實的實驗為原形,通過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規(guī)律.“理想實驗“能深刻地揭示出物理規(guī)律的本色.如圖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實驗”,實驗設想的步驟有:①減小右邊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該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②兩個對接的斜面,讓靜止的小球沿一個斜面滾下,小球?qū)L上另一個斜面③繼續(xù)減小右邊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qū)⒀厮矫孀龀掷m(xù)的勻速直線運動④如果沒有摩擦,小球?qū)⑸仙皆瓉磲尫诺母叨?br/>(1)請將上述步驟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 (只要填寫序號).(2)在上述設想步驟中,有的屬于可靠事實,有的則是理想化的推論.下面關于這些事實和推論的分類,正確的是。A.①是事實,②③④是推論B.②是事實,①③④是推論C.③是事實,①②④是推論D.④是事實,①②③是推論(3)請你另外列舉一個課本上的例子說明理想化實驗: .9.如圖甲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1)小華將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兩對角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diào)整 來改變拉力的大小.(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zhuǎn)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 .(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小華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華的實驗優(yōu)于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是 .A.減少摩擦力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B.小書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轉(zhuǎn).運動和力(2)特別提醒: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異同共同點平衡力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兩個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兩個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兩個力不一定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兩個力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兩個力的性質(zhì)不一定相同兩個力的性質(zhì)相同兩個力作用的效果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不變兩個力分別產(chǎn)生各自的效果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3慣性及其大小.mp4 04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mp4 06區(qū)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mp4 浙教版科學2020“七升八”暑期復習第三講學案:運動和力(2).doc 浙教版科學2020“七升八”暑期復習第三講課件: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ppt 浙教版科學2020“七升八”暑期復習第三講課后作業(yè):運動和力(2).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