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32專項 地球、地形和地殼運動點擊重難點1地球地球實際上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一個橢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6378千水,兩極方向的半徑比赤道半徑短21千米左右,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2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方法(1)麥哲倫率領的船隊環地球航行一周,又回到原來的出發點。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2)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3)在海邊看到遠方駛來的帆船,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4)站得高看得遠,說明大地是曲面。(5)月食時,月面缺損的部分邊緣是圓弧狀的。3地球儀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經線,也稱子午線。赤道:在南北兩極中間,與兩極等距,并且與經線垂直。緯線是與赤道平行的線。經度的劃分是以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向東、西各分為180°。0°經線以東(右)為東經,以西(左)為西經。緯度的劃分是以赤道為0°緯線,向南、北各劃分90°。赤道以南(下)為南緯,以北(上)為北緯。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1)東西半球:以西經20°,東經l60°為界,分為東西半球。(2)南北半球:以赤道為界,分為南北半球。4地圖用不同的符號、顏色等把縮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紙上表現出來。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地圖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小為:。地圖的方向:有經緯網定向法、指向標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5地殼運動(1)地殼是變動的:地殼結構及其表面形態由于其本身或地球其他部分的物質與能量在內力作用下不斷地循環和轉化而產生或變形的運動,又稱“構造運動”。如表是兩個最好的例證。海陸變遷 實例 證據海洋——陸地 喜馬拉雅山 巖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陸地——海洋 臺灣海峽 海底有人類活動的遺跡地殼變動后的地質結構——褶皺、斷層。褶皺是在地殼運動的水平擠壓作用下,使巖層發生彎曲,叫做褶曲。如果發生的是一系列褶曲,形成波狀彎曲變形,叫做褶皺。喜馬拉雅山系是板塊在運動中碰撞推擠,發生褶皺而形成的山。如果巖層受擠壓過度,會形成斷層。斷層是在地殼運動的強大壓力或張力作用下,巖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的相對移動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和我國的汾河平原與渭河谷地等都是斷層結構。6板塊學內容地球表層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這些板塊“漂移”在軟流層卜,不斷發生碰撞和張裂。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地殼運動的主要原因。(1)紅海是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張裂形成的。(2)青藏高原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抬升形成的。(3)地中海縮小是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地震是地殼巖石在地球內力的作用下,發生斷裂、錯位而引起的震動現象。地震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環太平洋地區、喜馬拉雅山脈。7地形(1)主要地形的特征:地形類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山地 較高(500米以上) 峰巒起伏,坡度陡峻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廣闊(華北平原等)丘陵 較低(500米以下) 起伏不大,坡度緩和高原 較高(1000~2000米以上) 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陡峻(青藏高原等)盆地 沒一定標準 四周高山環繞,中間低平(四川盆地等)(2)相對高度和海拔:相對高度和海拔是計算地面高度的兩種方法。相對高度是表示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海拔又叫絕對高度,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3)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相同;等高線都是閉合的曲線;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線一般不相交。地形 山地山峰 盆地洼地 山脊表示方法 閉合曲線外低內高 閉合曲線外高內低 等高線凸向山脊連線低處示意圖等高線圖地形特征 四周低中部高 四周高中部低 從山頂到山麓凸起部分說明 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外側,坡度向外側降 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內側,坡度向內側降 山脊線也叫分水線地形 山谷 鞍部 峭壁陡崖表示方法 等高線凸向山谷連線高處 一對山谷等高線組成 多條等高線匯合重疊在一處示意圖等高線圈地形特征 從山頂到山麓低凹部分 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 近于垂直的山坡,稱峭壁。峭壁上部突出處,稱懸崖或陡崖說明 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評析中考點考點1 下列現象中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是( )A晝夜長短的變化B晝夜交替C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D四季更替※思路點撥※A、C、D都主要是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現象。※解答辨析※選B。※考點點評※地球自轉的結果:出現了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現象,造成星空的周日變化。考點2 如圖是2005年臺風“珊瑚”移動的路線圖。臺風是向( )A東北移動 B西北移動C東南移動 D西南移動※思路點撥※在地圖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種:經緯網、方向標和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式。※解答辨析※題目中給出了具體的經緯度,因此臺風行進的方向為西北方向。故選B。※考點點評※關于地圖的指向問題,若地圖上有經緯網的明確表示,一般用經緯網定向法來判斷;若有指向標的,用指向標定向法;兩者都沒有的,則用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一般定向法是最常用的一種地圖定向法。考點3 下列有關板塊構造的說法正確的是( )A海嶺、海溝將地殼分割成若干板塊B板塊漂浮在地核之上C在板塊的生長邊界多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D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度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思路點撥※用排除法,選項A錯在“地殼”一詞,板塊學說認為巖石圈被分割成若干板塊。選項B錯在“地核”一詞,板塊是漂浮在軟流層上的,軟流層位于巖石圈的下面,即上地幔。選項C錯在對生長邊界與消亡邊界的認識上。生長邊界是指板塊張裂的地區,以海嶺、斷層為標志。消亡邊界是指板塊碰撞的地區,以海溝、造山帶為標志。※解答辨析※選D。※考點點評※此類考點往往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反映出來的。無論情景如何變化,關鍵是考生應對此部分基礎知識熟悉。如對“地殼”、“地核”等關鍵性專業名詞的了解。聚焦失分點易錯1 根據如圖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得到以下信息,正確的是( )A C處是山脊B D處是峭壁C A處位于B處的西南方D海拔最高的是B處※對癥下藥※本題考查對等高線地形圖的理解。部分學生對等高線的繪制原理不理解,無法識別圖上的地形特征,因而錯選“A”者較多。本題應選B。※提分練習※1下列四幅等高線地形示意圖中,有陡崖分布的是( )易錯2 對下面兩幅圖中四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A點位于西半球的北半球,B點位于東半球的南半球B B點位于C點的西北方C A、C兩點屬于西時區D A、B兩點一年中各受到一次太陽直射※對癥下藥※本題要區別東經度與西經度、南緯度與北緯度的分界線。東西半球的判斷是易錯的地方。正確答案選B。※提分練習※2讀甲、乙經緯網示意圖后,填寫下表:緯度 經度 東或西半球 北或南半球 低、中、高緯度AE探究與思考探究1 讀“中國地圖”和“京津唐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1)上面兩幅地圖中,比例尺較大的是 地圖,內容較詳細的是 地圖。(2)承德在北京的 方。(3)北京的經緯度位置是 。※解答辨析※比例尺越大,圖中標示的內容一般來說越詳細。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100000000(比例尺):本題答案為:(1)京津唐地區 京津唐地區 (2)東北 (3)東經116°,北緯40°※考點點評※同一尺寸的地圖中,比例尺越大,圖中標示的內容一般來說越詳細,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小,圖中標示的內容一般來說越模糊,范圍越大。※跟蹤練習※1據國家地震局測定,2008年0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31.0度,東經l03.4度。5月15日21時30分,隨著最后爆破的成功,施工人員奮戰70多個小時,全力打通由馬爾康經理縣至震中汶川的317國道,由此直達震中汶川的西線通道徹底搶通,一條救災“生命線”點燃了所有人的期望。從圖中可知馬爾康在汶川的 方向。根據文中信息,汶川在 (填“東”或“西”)半球 (填“低”或“中”)緯度。探究2 某河流上游水庫大壩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和水庫剖面如圖乙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水庫壩址所在的地形是 。A峽谷 B陡崖C鞍部 D山脊(2)河流的流向是 。(3)按照圖甲的大壩設計,壩高(壩頂到壩底的相對高度)大約是 米。(4)觀察圖乙,若大壩上建設水電站,可利用的落差應是H1、H2、H3中的 。※解答辨析※先量出圖中水庫大壩段AB的高度約為1.5厘米,再根據比例:l.5×90米=135米。本題的答案為:(1)A (2)東南方向 (3)135米 (4)H2※考點點評※等高線的密與疏及等高線向高處凸或向低處凸的判斷是解本題的關鍵。※跟蹤練習※2閱讀等高線圖,完成下列各題。(1)從比例尺大小來看,該圖所示范圍應該 (填“較大”或“較小”)。(2)從等高線閉合情況、高程變化情況來看,甲地所在地區的地形類型為 。(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圖中乙區域發生里氏8.0級地震,造成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板塊向北運動與亞歐板塊擠壓的結果。專項集訓※能力提升※1 我國臺灣省常常發生地震,造成臺灣多人死傷。臺灣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臺灣是個島嶼C臺灣位于低緯度地區B臺灣的地形以山地為主D臺灣處于兩大板塊的交界處2 寧波是全國文明城市,她位于東經121.56°,北緯29.86°。下列對寧波地理位置的標注基本正確的是( )3 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經緯度位置相同的兩點是( )A 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③④4 夏日下午,為了防止自行車被曝曬,學校的四層教學樓邊有如圖所示的四個露天停車區,你認為停車的最佳位置是( )A停車區① B停車區②C停車區③ D停車區④5 如圖是某地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對圖中地形部位的描述正確的是( )A ④處為峭壁 B ①處比②處海拔低C ⑤處是山脊 D ③處為盆地6 如圖為大西洋中脊山脈及其周圍約100公里范圍內海底巖層年代分布的示意圖。圖中數字為巖層距離現在的年數。這一現象支持了( )A板塊是運動的B地球是一個球體C生命是不斷演化的D海水對地形具有侵蝕作用7 居住在海濱某城市的幾位中學生利用周末到附近的山上游玩,他們發現巖石中常常夾著一些奇怪的貝殼化石。甲同學認為:這些貝殼肯定是附近海里的貝類動物爬到山上后遺留下來的。乙同學經過仔細觀察,覺得這些貝殼和當地的貝殼不一樣,他認為大概是遠方的游客帶來的。丙同學認為:這里曾經是海洋,海洋貝類動物死后貝殼被保存在巖石中,由于地殼變動,后來這個地區上升成為山地。假如你也參與了他們的討論,你認為哪位同學的觀點更具有科學性( )A甲 B乙C丙 D都不具有科學性8 關于圖中甲、乙、丙三個陰影區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面積相同,比例尺不同B比例尺相同,面積不同C面積:甲>乙>丙D比例尺:甲>乙>丙9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0級地震,傷亡慘重。地震時,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中錯誤的是( )A從室外跑到堅固的樓內躲避B快速離開房間,跑到空曠的地力C在室外,避JF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雙手護頭蹲下D被埋壓在廢墟下,不要急躁,想辦法維持生命,尋求救援10 如圖是浙江省某地等高線地形罔(圖中等高距為100米)。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城區位于圖中西北部B大河自東南向西北流過城區C城區屬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D山峰高度不到海拔300米1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給當地人民群眾帶來巨大災難。地震發生后,全國各地救援力量聚集玉樹展開施救。(1)地震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它是由于板塊的 或張裂引起的。(2)玉樹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來自平原地區的救援隊員進入災區會因海拔高, 等原因而引起頭暈、嘔吐等高山反應。12 我國海軍第四批護航編隊于2009年l0月30日從浙江舟山某軍港起航,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航行路線如圖箭頭所示。陔護航編隊從舟山至馬六甲海峽的航行方向是 。從全球板塊分布上看,護航編隊經過馬六甲海峽后就由太平洋板塊進入 板塊。13 如圖為某地區的等高線地形圖,據圖回答問題:(1)小明要選擇“峭壁”進行攀巖運動,可選在 處(填圖中字母)。(2)河流甲自西北向 方向流入東海。14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玉樹發生里氏7.1級地震(震中位置:北緯33.1°,東經96.7°),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在如圖的經緯網上標出震中位置 (用“·”表示)。(2)玉樹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外地救援者剛到達災區后由于氣壓低、血液中 少等原因,產生頭暈、頭痛、耳嗚等高山反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可通過自身的調節,使這些反應逐漸減輕或消失。15 如圖是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等高線地形圖。(1)甲處的地形是 (填“山地”或“盆地”)。(2)a,b兩條支流中,水流較緩的是 。(3)A河上擬建一水電站,你認為最佳壩址應選在 (填“①”或“②”)處。16 小華到江浙第一高峰——龍泉市風陽山的黃茅尖旅游。如圖為風陽山的不意圖(黃茅尖海拔l 929m)。小華經過的A、B、C三地中年平均氣溫最低的是,判斷理由是 。17 北京時間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省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l03.4度)發生震級為8級的強烈地震,造成人員和財產的巨大損失,杭州(北緯30.3度,東經l20.2度)也有震感。從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 方向。從地殼的運動來看,地震一般易發生在 地帶。地震時震源的振動以橫波和縱波兩種形式向外傳播,兩種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并不一樣,分別約為3.4km/s和5.6km/s。震源正上方的地面叫做震中。地震時,首先到達地面的是縱波,這時在震中的人們會感到上下顛簸;接著橫波傳來,又會感到左右搖擺。若地震時測出縱波和橫波到達震中的時問差為2s,那么,震源到震中的距離大約是 km。18 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10秒,在安全飛行494天,繞月飛行5 514圈后,“嫦娥一號”衛星迎來完美的告別:在航天員的精確控制下,“嫦娥”最終撞擊在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l.50度的豐富海區域。伴隨著“嫦娥一號”衛星“奮不顧身”的一撞,中國探月一期工程至此畫上圓滿的句號。(1)用圓黑點在圖上標出“嫦娥”撞擊位置。(2)如果你有幸成為我國“嫦娥計劃”中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你認為在月球上以下現象可以實現的是 。A航天員在地球上通過電磁波向你發出各種指令B聽到“嫦娥”最終撞擊月球時的巨大爆炸聲C嫦娥撞擊月球時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光能和太陽能D在月球上可以研究電流、電壓和導體電阻之間的關系E我們可能看到四十年前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腳印※沖擊高分※1 據圖判斷,如果甲城市和北京此時不處在同一日期,則可以推知甲城的位置在( )A東半球東時區 B東半球西時區C西半球西時區 D西半球東時區2 暑假到了,光明中學組織科學夏令營活動。這一天剛好是農歷六月十五,他們來到了浙江省某山區。(1)經過一天的考察,按預定計劃,需搭帳篷露營。現有A、B、C、D四個露營地點(如圖)可供選擇。根據所學知識,你認為選擇 地點露營最合適,其理由是。(2)這一天的月相是 。(3)小強同學說這天能看到月食現象,小明同學說這天可以看到日食現象。你認為他們兩人中誰的話肯定是不可信的,請說明理由: 。3 讀某區域的三幅圖,圖甲是“某區域的等高線地形圖”;圖乙是“聚落D的所在區域年降水量柱狀圖和徑流量曲線圖”;圖丙是“聚落D所在區域的洪水頻率曲線圖”,一條是1875~1975年所推算的洪水頻率曲線,另一條是1945—1975年所推算的洪水頻率曲線。根據以上三幅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地區河流補給的主要形式為 ,汛期在 季,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是米,,開始出現災害的水位是 米。(2)計劃在A、D兩聚落之間修建一條公路,在AMD和AND兩個方案中選擇,沿 線施工較為容易,理由是 。(3)圖示A、B、C、D四個聚落中,易發展成較大城市的是 ,其區位優勢有。4 2008年底大陸與臺灣實現了直接通郵、通商、通航,兩岸的交流更加便捷、高效。(1)從圖可知,臺北位于上海的 方向。(2)飛機從上海起飛,經新航路可以直飛臺北,減少了經香港繞行的麻煩。上海與臺北直線距離約為700千米,如果飛機以500千米/小時的平均速度從上海直乜臺北,約需要小時。5 如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甲、乙兩隊準備登山。甲隊從B出發,乙隊從C出發,均向山頂A攀登。(1) 隊走過的路程較長。(2) 隊攀登的山坡較陡。(3)甲隊攀登的高度為 米,乙隊攀登的高度為 米。(4)兩隊選擇的路線的特點是 。6 閱讀圖示,完成下列各題:(1)廈門市位于太平洋西岸,地處 地震帶內。(2)廈門島被稱為地震帶內的“安全島”,發生地震的幾率不大,但我們仍要居安思危,掌握必要的避震常識。若發生地震,下列避震方法正確的是( )A在家中(樓房),選擇浴室、廁所等空間小、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不能使用電梯B在教室,應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躲在課桌下、抓緊桌腳;主震過后,迅速有序地撤離教學樓C在操場或室外,躲在教學樓等建筑物的墻腳、屋檐下或馬上回到教室去D在野外,躲在山腳、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逃離泥石流E在行駛的車內,應抓牢扶手,躲在車內,不要下車F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3)四川汶川地震災害發生后,國家調集了大量藥品、血漿、飲用水和食品,急需運往災區。請你在下列四種交通工具中選擇最合適的一種( )A飛機 B汽車C火車 D輪船7 2009年5月16日,甬臺溫沿海高速鐵路完成了鋪軌。甬臺溫鐵路采用“一次鋪設跨區間無縫線路”先進技術,動車組列車在上面行駛,不再有“咣當”、“咣當”的聲音,非常平穩,且運行時速可達250千米。(1)甬臺溫鐵路起自寧波,經臺州至溫州,在臺州境內總體呈 走向。(2)如此高速的鐵路上,要杜絕橫穿行為。若有人在列車前方500米處橫穿鐵路,以250千米/小時速度運行的動車組列車只需 秒就能到達行人的面前。(3)動車組列車到站時,減速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250千米/小時減至90千米/小時,期間停止供給動力,列車僅憑慣性繼續前行,電機線圈被帶動而產生感應電流,所發的電自動輸入電網;第二階段從90千米/小時開始進行機械剎車至停止。下列關于第一階段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列車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和內能 ②減少了機械磨損 ③減少了噪音,保護環境8 當你打開報紙或電視,經常可以看到由地球變暖引發的各種危機的報道。諸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風暴潮等自然災害頻發”、“疾病流行”等等。因此“節能減排”已成為當前各國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國際氣象組織把全球劃分為許多緯度和經度寬各為5°的網格(稱為5°網格)。測量出每一網格內的平均氣溫,最后得到全球的平均氣溫。由于5°網格的面積并不相等,越接近赤道,面積越 (填“大”或“小”)。因此實際計算時需要根據它們的面積取相應的權重。(2)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07年提出的一份最新報告中,論述了過去一百多年全球變暖趨勢的情況。圖甲中的黑點表示從1880年到2000年間的一些年平均氣溫。I、Ⅱ、Ⅲ三條直線則分別表示了近120年來、60年來和20年來的平均氣溫變化趨勢。通過比較這三條直線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3)導致近年來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CO2等溫室氣體的增加。如圖乙是目前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環途徑,大氣中的CO2進入生產者是通過 作用完成的。在工業革命以前,大氣的CO2含量基本保持相對穩定,但之后通過 (填圖中的字母)途徑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從而打破了原有的平衡。(4)在我國以汽油為燃料的轎車正在快速進入家庭。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己烷(C6H14),它燃燒時的化學反應為:2C6H14+19O212CO2+14H2O。某種品牌的轎車正常行駛100千米需燃油12升(質量為8.6千克)。請通過計算回答:該轎車正常行駛l00千米會產生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 這些二氧化碳的體積有多大 (汽油中的成分都以己烷計算,二氧化碳的密度約為2克/升)9 為了研究影子的長度與哪些因素有關,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圖實驗:在水平地面上豎直固定一根長桿。長桿上裝有一個可以上下移動的點光源A,再在地面上豎直立一根短木條(短木條始終低于點光源A)。(1)保持短木條的長度和位置不變,該同學將點光源A從圖示位置逐漸向上移動,測得數據如表:點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影子的長度L/cm 30 15 10 7.5 6該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做此實驗,想要驗證的假設是 。(2)分析上述實驗數據還可發現:在點光源逐漸上移過程中,若點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則影子長度L的變化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圖中s可表示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如果要研究影子長度L與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s的關系,應進行的操作是。答案提分練習1 C2緯度 經度 東或西半球 北或南半球 低、中、高緯度A 20°S 90°E 東 南 低E 50°N 170°E 西 北 中跟蹤練習1西北 東 中 2 (1)較大 (2)盆地 (3)印度洋專項集訓能力提升1 D 2 D 3 C 4 D 5 A 6 A 7 C 8 B 9 A l0 D11 (1)碰撞 (2)缺氧(不唯一)12西南方向 印度洋13 (1)A (2)東南 l4(1)略(2)溶解氧15 (1)盆地 (2)b (3) ②16 C地 氣溫隨地勢的升高而降低l7西偏北 板塊交界 17.318(1)略 (2)ADE沖擊高分1 C 2 (1)C 略 (2)滿月 (3)小明同學說的話不可信,理由略3 (1)雨水補給 冬 113 110 (2)AND AND沿等高線延伸,坡度緩,易于施工;AMD沿線坡度大,工程量大,且需建的橋多 (3)D地形平坦開闊;河流交匯處,水源豐富,交通便利,對外聯系方便4 (1)正南 (2)1.45 (1)乙 (2)甲 (3)略 (4)略6 (1)環太平洋 (2)ABF (3)A7 (1)南北 (2)7.2 (3)①②③8 (1)大 (2)全球變暖正在加快 (3)光合 d(4)設:會產生二氯化碳的質量為x。2C6H14+19O2 12CO2+14H2O172 5288.6千克 x172:528=8.6千克:xx=26.4千克二氧化碳的體積:9 (1)影子的長度可能與點光源的高度有關 (2)減小 (3)控制點光源的高度和短木條的長度不變,改變短木條的位置,測出多組L和s。(合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1 頁 (共 2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